当前位置: 首页> 讲话发言> 祝福语>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影响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6 15:35:49 浏览数:

  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论文篇1:《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古建筑 儒家礼教 天人合一

  论文摘要:建筑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产物,他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文化类型,建筑与文化关系密切,建筑在不同时期反映不同的文化内涵,本文从儒家礼教、道家天人合一思想、民俗文化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建筑的影响。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建筑的灵魂。建筑与文化两者之间有着割不断的渊源,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古代建筑成为世界独一无二的建筑体系1。

  一、儒家礼教等级制与中国古建筑

  儒家建立了一整套等级森严的伦理规范,直接影响到传统建筑的布局、造型和色彩等方面。

  中国古典建筑多以中轴线布局,主建筑为中,次要建筑在两侧,左右对称,以众多的单体建筑有序的组成一组建筑群体。这些单体是以中心建筑为核心,布局有严格的方向性,等级分明,层次清晰。其组成的方式是严格按照儒家尊卑有序、上下有分,内外有别的思想。纵向以北为上,东西为下,横向结构以左为上,以右为下,居住方位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也都带有浓厚的等级色彩,对内外檐装修、屋顶瓦兽、梁枋彩绘、庭院摆设、室内陈设都有严格的限定。如中国传统屋顶就分九级,其中以重檐庑殿顶级别最高,只有皇家和孔子殿堂才可以使用,其次为单檐庑殿、单檐歇山顶,再次是悬山顶、硬山顶、卷棚顶、攒尖顶、十字脊顶、盝顶、盔顶。硬山顶等级最低,根据清朝规定,六品以下官吏及平民住宅的正堂只能用悬山顶或硬山顶。

  中国古代建筑对建筑物的装饰色彩也有等级划分,总的来说以黄色为尊,其下依次为:赤、绿、青、蓝、黑、灰。宫殿用金、黄、赤色调,而民居却只能用黑、灰,白为墙面及屋顶色调2。

  二、道家天人合一思想与中国古建筑

  老子提出天人合一观点,认为人为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主张顺应自然。这一观念同样影响了建筑的聚落选址、总体布局、室内外环境设计布置,直至取材及营造技术各方面。

  中国古代房屋以负阴抱阳、背山面水为选址的基本原则和格局。古代风水学中,认为山体是大地的骨架,也是人们生活资源的天然库府,水域是万物生机之源泉。背负高山,面对江河,坐北朝南,享受最充足的阳光,是修建房屋的最佳的位置,这也体现了人渴望与自然相融合,从而达到天时、地利、人和的最佳的居住环境。3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古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阴阳二气的交互作用所生成,由此决定了宇宙万物无不包含着阴阳的对立统一。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黄帝工经》),阴阳是生命的核心,住宅是生命的载体,中国民居正是以阴阳合成的观念,塑造了以院落为中心和单元的基本平面格局,建筑空间外为阳,内为阴,高为阳,平为阴,屋宇为阳,院落为阴。在房屋室内设计中,院落承接阳光雨露、日月精华,纳气通风,具有通天接地的功能。以过厅、穿堂把院落和室内联在一起,由于木结构框架系统的优点,使墙不承受上部结构的压力,就可以任意开窗,特别是在南方,通向庭院的一边,常常开满一排落地长窗,一打开,使室内外的气流完全贯通。在密集的居住状态下,成功地协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合理地解决了日照、通风、保温、隔热、反光和防噪等等问题。

  在取材方面,中国的古建筑是唯一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木材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天然的,还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返朴归真、回归自然、融合自然的心理需求,木材较之石土更具有生命力,它本来就有自然的纹路,而且坚韧,便于加工,适合做房屋的各种构件,这还很好的和中国中庸的传统思想相契合。

  中国古建筑的外部造型也尽量表现出与 自然协调的意念。他有虚有实,轮廓柔和,曲线丰富,在稳重中呈现出一定的变化。在建筑空间上,不像西方建筑那样用超尺度的高大、空旷来表现建筑的庄重和神性。中国古代建筑体系,坚持有节制的人本主义建造原则,即是以人体尺度为原则,既要求大壮,又要适形,建筑高度和空间控制在适合人居住的尺度范围内,具有初级的人体尺度思想,即使是皇宫、寺庙等建筑也常用小尺度的院不断有 规律的衍生来产生雄伟建筑群。而且建筑造型和高度还会考虑周边环境,通过跟自然的借用,即是托体同山阿,使建筑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也是天一合一思想的最好体现。

  在建筑细节营造上面注重精致、隐借,不刻意加以装饰,以图案的美化和线条的丰富来柔和建筑造型,而这些构建在建筑结构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斗拱在中国古建筑中运用得非常灵活和巧妙,它不但具有造型、装饰的多重功能,还起到增加屋檐伸出的长度,缩短梁枋跨度,分散节点处的剪力。此外,用各种吉祥富贵的图案,浓烈色彩绘制的梁柱,与白色的台基相衬托,具有浓重、鲜明的对比感,营造了建筑庄重、大气的氛围,其实它还承载屋面荷载,具有抗地震的功能。还有硕大的屋顶有着漂亮的曲线和轻巧多姿的翼角,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向看都是曲线的,给予建筑一种柔美的自然之态,使之与山水林木等自然环境形成了和谐统一。

  三、民俗文化与中国古建筑

  早在殷周青铜时代就开始出现了显示贵、服、吉、利的厚禄,功名、得子、迎福、纳祥、聚宝、生财的福气,以及长寿、成仙等主题的建筑装饰图案。中国人民发挥聪明才智,使象征手法在建筑装饰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比如龙为神兽,它成为了帝王的象征;狮子被称为百兽之王,于是就成为威武、力量的象征,在民宅中常用于驱邪镇宅。古建筑对屋顶、门窗、铺地等部件都十分考究,在不同部件上绘制不同寓意的图案,既美观又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图案和建筑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综上所述,中国的古代建筑不仅是中国 历史与文化的见证,也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最主要的载体。它充分体现以礼为国家文化精神核心,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更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愿望的期许,通过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建筑的影响,挖掘中国古建筑的文化内涵,促使 现代建筑吸取中国古建筑的精华,为今所用并继承发扬,使中国传统建筑体系能焕发新的生命活力。(作者单位: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 文献

  [1]李长春.中国古代建筑设计与传统文化思想[J].郑州轻 工业学院学报(社会 科学版),2006年03期

  [2]楼庆西.中国古建筑二十讲[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42

  [3]刘志琴.中国传统文化的再估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127.

  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论文篇2:《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文化的影响》

  摘要:文章以同仁堂的企业文化为例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指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对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仍然有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企业文化;中国传统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以企业为主体的、广义的、深层的文化,是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企业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传统作风、群体意识及整个企业人员的素质,是一种重要的经营资源,是企业的无形资本和灵魂,具有很大的渗透力和凝聚力,是维护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从层次上看,主要包括四个层次:物质层文化,行为层文化,制度层文化,精神层文化。本文主要对企业的精神层文化加以论述。

  日本是最早用企业文化来管理企业的国家。利用大和民族的文化形成其独特的企业文化理念,因此二战后的日本经济获得了飞跃发展,仅用了30多年的实践就成为了在经济上能与欧美相抗衡的大国。

  而我国本土企业则更是在其企业文化中充分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下面以同仁堂为例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

  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熙八年。在三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同仁堂人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必由天知的自律意识。确保了同仁堂金字招牌的长盛不衰。

  翻开同仁堂的历史,我们立刻可以感受到其浓厚的文化底蕴。

  首先,其名称――同仁堂――我们就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仁是中国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古语有云:为仁者安天下、世事如棋局局新、仁者胜乃万古之理、仁者无敌等等。同仁堂以一个仁字无敌于中药行业,在百年历史变迁中永葆青春。可以说这以仁字就是同仁堂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其他各个方面都是以此为基础加以展开的。

  其次,走进位于崇文门的同仁堂办公室,在其一层的同仁堂药店端端正正的挂着古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也是同仁堂深厚文化底蕴的表现之一。

  同仁堂古训始于康熙四十五年同仁堂编纂的《乐氏世代相传散膏丹下料配方》一书的序言中,几百年来,同仁堂人始终坚持贯彻执行。

  这一古训也充分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诚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讲求诚信,只有做到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才能真正赢得顾客。诚信观念也是中国人一直所推崇的。诚信是中国传统企业的道德核心,是中国古代社会商业经济活动中一项重要经营原则。诚信的本意是真实无妄、重信守诺。宋儒周敦颐在《通书》中写道:诚者,圣人之本,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中国历来就有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等词语来反映诚信观念对中国人立身处世的影响。诚信是一个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在我国历史上晋商和徽商都是坚持诚信经营的典范,他们的经营理念和精神至今仍有深刻的影响。在任何时候一个企业都不应该也不能牺牲诚信来获取暂时的利润。同仁堂的诚信经营理念为同仁堂赢得了良好的声誉。该古训已成为同仁堂人刻骨铭心的行为准则,将世代传承。

  一、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企业精神

  同仁堂的企业精神简称为仁德精神。上面谈到同仁堂的名称是就讲到,一个仁字体现了其企业文化的核心,修仁德自然成为同仁堂人的必修课。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价值,仁者爱人、求人得仁讲的是一种人的内在的价值观念,要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坚持真理正义,同时以博大的胸怀来爱护民众也是仁的一种表现方式,即泛爱众而亲仁。而为了达到其中仁的境界就必须修,而且是内外兼修。同修仁德,对内就要修身养性;对外就要报效国家,杀身成仁。同仁堂的仁德精神就是要求同仁堂人做到内外兼修,做人要正直诚信,而作为一个企业就更加要严格要求自己,要多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济世养生是仁德的最高境界和目标,历代同仁堂人始终以济世养生为己任,对待求医购药的八方来客一视同仁,坚持以爱国爱人之心,仁药仁术之本,取信于民,造福人类。

  精神是一个企业行动的指南,而同仁堂人以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精神为自己行动的最高标准,时时牢记医者父母心,以病人的利益为自己的行为向导,做最好的药,力求把中华民族中医理论的精华全部融合在同仁堂国药之中,为弘扬中国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仁堂济世的精神也被历代同仁堂继任者牢记并始终贯彻始终。济世养生是仁德的最高境界,同仁堂始终关注人类健康,关注病人生命。同仁堂成立至今,时刻牢记要为社会做贡献。早在成立之初,每当京师会考,同仁堂向应试举子赠送四季应时药品,而每年冬天,同仁堂都要开粥厂,使那些饥寒交迫的贫民能够勉强糊口,夏天则会发放一些治疗预防中暑的药。直到今时今日同仁堂依然牢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每年都会从企业利润中取出部分用于慈善事业。同仁堂以这种贡献精神在社会上树立起了一个仁德的形象。

  二、自主创新的企业使命

  同仁堂以弘扬中华医药文化、领导绿色医药潮流、提高人类生命与生活质量为企业使命。

  同仁堂具有强烈的弘扬中华医药文化的使命感,同时在继承发扬中华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力求与国际接轨,开拓绿色医药的新潮流。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民族。《易经》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同仁堂人把中华民族的这一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同仁堂在继承中国博大精深的中医药理论的基础上,不断研究创新,致力于新的绿色产品的开发,着眼于是中老年人的养生保健,力求实现高科技与绿色医药的结盟。现在的同仁国药不仅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而且融合着高科技,实现制药技术的现代化。如今的同仁堂不仅使中华儿女看到了中医传统的博大精深,而且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极大力量,让世界上更多的人相信中医的疗效。相信中国的中医文化必将在同仁堂人手中更加发扬光大,对中国乃至世界医学理论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同仁堂人不会固步自封,必将研制出更多更有效的中药产品,为人类的健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以义为上,义利共生的企业价值观

  同仁堂以同修仁德、济世养生为企业使命,讲的是一种对社会的贡献。以义为上的企业价值观再次反映了它的企业精神。强调了企业对社会的责任感,讲义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企业才能不断发展。任何一个企业其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利润,可以这样说利是一个企业存在的价值,如果企业不能获得利润,那它的存在就没有任何的意义。但是任何一个企业都存在与一个社会之中,这是一个社会的共同体,如果为了获得利润而牺牲他人的利益,那这个企业可能会获得一时的繁荣,但必将不会有一个长远的发展,因此对一个企业来说就必须兼顾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所以同仁堂把以义为上,义利共生作为企业的经营哲学。所谓以义为上,义利共生就是要以义取利,不取无义之利;尤其是当义、利发生矛盾时,坚持以义为上。坚信重义才能取信于市场,有了信誉才能赢利。

  中国有句古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中国人讲义气,任何事情都把义字放在首位。我们这里所讲的义,当然并不是那种所谓的哥们义气,而讲的是大义,是对社会、对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一个企业来说,就是一个企业的信义和对社会的贡献。

  同仁堂的历史就是谋求信义的历史,同仁堂的金字招牌就是信义二字凝结而成的;同仁堂的未来发展必须发扬重信厚义的传统,坚持产品高质量,不掺杂使假;坚持诚信经营,不求暴利;坚持以信用原则处理经济关系,不坑梦拐骗。同时自觉投身于社会公益活动,以自身的义举,赢得更高的市场美誉度和顾客的信任。任何一个企业只有得到社会和消费者的认可,才可能有生存发展的空间。顾客是上帝永远是企业经营的金玉良言。

  四、同心同德、仁术仁风的管理理念

  这其实讲的是同仁堂的人才观,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靠的不是一两个人,而是同仁堂的全体员工。

  同心同德,语出《尚书泰誓》,意为同一心愿,同一行动,为同一目标而努力。对同仁堂而言,这目标就是要以精湛的医术,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来治病救人,济世养生,奉献社会。同仁堂管理者遵从这句名言,意在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和人心齐泰山移,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并推动历史发展的哲理。

  在中国儒家的思想中,管理的本质是治人,管理的关键是得人,管理的方式是人治,就是一切都不能离开人。在一个企业中,员工才是企业的主人,只有依靠员工的力量才能把企业发展壮大。

  同心同德、仁术仁风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已经成为一种纽带,用它来凝聚全体员工的力量,使同仁堂成为一个强大的团体,这个团体就集中了众人的智慧和力量,在它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

  为了使全体员工能够到同心同德,同仁堂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才观,积极培养人才。同仁堂从创业之初的小作坊发展成为现代化企业集团,始终与发挥人才的作用密不可分。无论在历史,还是在当今,同仁堂都出现过许多既精通医药理论,又善于经营管理的专家型人才。如今的同仁堂更是为各方面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为人才提供公平竞争的舞台,制定和完善以人才为中心的各项政策待遇等等,总之是为了培养利用留住人才,做了许多工作。今天的同仁堂吸引并且留住了许多人才于企业领导对人才的尊重,对员工的倚重分不开的。

  上面以同仁堂为例谈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建设的一些影响,其实不仅是同仁堂,我国的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都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影响。中华民族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许多优秀的文化影响并将继续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当然,由于历史的局限,其中有些思想观念已经陈腐过时,但只要条分缕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必将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志迎.企业文化通论[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2、李柏松.企业文化宣言[M].蓝天出版社,2005.

  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论文篇3:《浅谈古代文化对中国建筑的影响》

  摘要:建筑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产物,在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展的过程中,建筑与文化关系密切,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建筑的灵魂,建筑在不同时期反映不同的文化内涵。本文从古代建筑民俗文化,古代建筑在现在建筑中的应用入手,探讨中国古代文化对中国建筑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古代建筑;文化

  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意蕴反映在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建筑而言,中国古代文化投射在其身上的特点便是自然和谐与文化意蕴三者融合成为一体。建筑是历史的纪念碑,它集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合为一体,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在传统建筑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在世界建筑体系中,中国古代建筑是源远流长的独立发展的体系。该体系至迟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已初步形成,其风格优雅,结构灵巧。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7个时期。直至20世纪,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结构和布局原则,而且传播、影响到其他国家。

  一、从传统文化的角度,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可以概括为5个方面

  ①很少真正的建筑学理论。建筑学作为一个学科出现是近代的事情。指导建筑发展的是抽象的哲学理论、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和具体的政治制度。②儒家传统的礼制思想是指导建筑创作的主要思想,而以玄学、风水堪舆之说作为补充。③充满了中国人现实主义的处世态度。具体表现为不求建筑物长久存在,而以满足现实的功能需求为出发点。建筑形式的标准化通用化,使用一种结构类型的建筑物可以适应多种使用功能的需求。④标准化的建筑个体要通过建筑空间的组合来表达个性,建筑群体的布置是传统建筑艺术的精髓,处处反映着时间和空间结合的理性思维方式和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⑤以象征主义手法表现特定的主题。在园林中表现意境,在宗教建筑中表现世界观,在宫殿建筑中表现政治制度。一些装饰构件与小品,甚至单体建筑,都成为一种包含了固定意义的象征符号。

  二、中国古代建筑按功能分为以下7个大类

  ①居住建筑。是人类最早创造的建筑,主要有穴居和干栏两种形式。距今7400~67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如甘肃秦安县大地湾中的建筑均为半地穴式,即从地面向下挖掘一定深度的竖穴,平面作圆形、椭圆形或方形,面积很小。距今4900~39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地面起建的房屋多起来,原始社会的穴居,正逐步朝着宫室式住宅形式演化。②城市公共建筑。主要包括城墙、城楼与城门,还有钟楼和鼓楼。城墙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材料以夯土为主。三国至南北朝出现在夯土城外包砌砖壁的作法。明代,重要城池大多用砖石包砌。城门是重点防御部位。门道深一般在20米左右,最深达80米。唐代边城中出现瓮城,明代在瓮城上创建箭楼,北京内城正阳门城楼及箭楼、城东南角楼是明代优秀作品。钟、鼓楼是古代城市中专司报时的公共建筑。宋代有专建高楼安置钟、鼓的记载。明代在北京城中轴线北端建鼓楼和钟楼,其下部是砖砌的墩台,上为木构或砖石的层楼。③宫殿建筑。宫殿专指帝王举行仪式、办理政务与居住之所。宫殿建筑集中当时国内的财力和物力,以最高的技术水平建造而成。已知最早的宫殿遗址,发现于河南偃师二里头村,它建于公元前1500年前的商代。明清北京故宫是中国宫殿建筑最后的、也是最成熟的典型。城平面为矩形,东西宽753米,南北深961米,墙开四门,建门楼,四隅建角楼。它将各种建筑艺术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调动一切建筑语言来表达主题思想,取得了难以超越的成就。④礼制与祠祀建筑。人们举行祭祀、纪念活动的建筑,凡是由礼制要求产生、并被纳入官方祀典的,称为礼制建筑;凡是民间的、主要以人为祭祀对象的,称为祠祀建筑。⑤陵墓建筑。是专供安葬并祭祀死者而使用的建筑。由地下和地上两大部分组成。地下部分用以安葬死者及其遗物、代用品、殉葬品。地上部分专供生人举行祭祀和安放死者神主之用。⑥佛教建筑。是信徒供奉佛像、佛骨,进行佛事佛学活动并居住的处所,有寺院、塔和石窟三大类型。中国民间建佛寺,始自东汉末。最初的寺院是廊院式布局,其中心建塔,或建佛殿,或塔、殿并建。佛塔按结构材料可分为石塔、砖塔、木塔、铁塔、陶塔等,按结构造型可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塔、单层塔。⑦园林和园林建筑。中国传统园林是具有可行、可望、可游、可居功能的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形体环境,其构成的主要元素有山、水、花木和建筑。它是多种艺术的综合体,反映着传统哲学、美学、文学、绘画、建筑、园艺等多门类科学艺术和工程技术的成就。按隶属关系,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和风景名胜四大类。其中现存最著代表性的园林有苏州网师园、拙政园、留园,扬州个园,无锡寄畅园,北京颐和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等。

  三、中国文化对建筑的影响

  1古代文化与中国建筑。儒家建立了一整套等级森严的伦理规范,直接影响到当时建筑的布局、造型和色彩等方面。中国古典建筑以主建筑为中,以众多的单体建筑组成一组建筑群体。这些单体是以中心建筑为核心,布局上讲究等级分明,层次清晰。纵向以北为上,东西为下,横向结构以左为上,以右为下,居住方位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对内外檐装修、庭院摆设、室内陈设都有严格才、色彩限定。总的来说以黄色为尊,而民居却只能用黑、灰,白为墙面及屋顶色调;老子时代的建筑主张顺其自然,遵循负阴背山面水为选址的基本原则和格局,是人们生活资源的天然库府,享受最充足的阳光,体现了人渴望与自然的融合。中国民居正是以阴阳合成的观念,塑造了以院落为中心和单元的基本平面格局,以过厅、穿堂把院落和室内联在一起,使室内外的气流完全贯通。合理地解决了日照、通风、反光和防噪等等问题。在取材方面,以木材为主,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回归自然、融合自然的心理需求。

  2民俗文化与中国建筑。 早在青铜时代就出现了显示贵、服、吉、利的厚禄,以及长寿等主题的建筑装饰图案。以龙为神兽,它成为了帝王的象征;狮子成为威武、力量的象征,古建筑对屋顶、门窗、铺地等部件都十分考究,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图案和建筑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中国的古代建筑不仅是中国历史与文化的见证,也是中国文化最主要的载体,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愿望的期许,探讨和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古建筑的文化内涵,促使现代建筑吸取中国古建筑的精华,为今所用并继承发扬,使中国传统建筑体系能焕发新的生命活力。

  中国古建筑的外部造型也尽量表现出与自然协调的意念。以图案的美化和线条的丰富来柔和建筑造型,在中国古建筑中运用得非常灵活和巧妙,缩短梁枋跨度,分散节点处的剪力,烘托浓重、鲜明的对比感,营造了庄重、大气的氛围,具有抗地震的功能。例如:硕大的屋顶有着漂亮的曲线,建筑一种柔美的自然之态。

  建筑追求新、奇、特,关于现代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争论不绝于耳,对于优秀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文物建筑还在不断受到破坏,中国建筑设计界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建筑,中国建筑传统文化的价值,需要重新提高到理论上加以解释,建筑美观的问题放到文化的层面去理解,挽救建筑文化危机。建筑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优秀的部分能在新创作中继承下来,其他行业发展颇多启迪。文化是一种非物质的东西,促使整个行业共同走上自主研发、重视自主品牌道路的过程对建筑设计行业颇多启迪。在中国的现阶段,古建筑作品的艺术层次正在逐步应用到现在建筑中来。大众是有判断力的,在城市的大建设高潮中往往存在着对传统文化的大破坏。中国城市建筑正处在大规模的建设高潮中,可以说是进入城市的黄金时代。在此情形下如何,根据当地条件,审时度势,针对特有问题利用技术进步创造性地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李长春.中国古代建筑设计与传统文化思想[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楼庆西.中国古建筑二十讲[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42

  [3]刘志琴.中国传统文化的再估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127.

上一篇:健康生活与无处不在的化学论文模板

上一篇: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结课论文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