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英语作文> 英语读后感>

历史教学中兴趣培养与德育渗透

发布时间:2020-08-04 12:24:11 浏览数:

 历史教学中的兴趣培养与德育渗透

 马兴荣

 包钢四中

 摘要

 :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在教学中要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幽默的语言,多视角的多媒体以及和谐的师生关系。兴趣教学还要贯穿于整个教学的过程。从精心设计导言,到关注每节课的导入、过程、以及结尾。使“趣”在每节课,“趣”在每个环节。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由于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特别是教育家以及学校教师。作为新时期的历史教师必须担负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努力夯实三块基石、紧抓三个重点方面、认清三个局限,整合历史教材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资源,进行不断的探索实践,突破传统教学,锻炼学生心理,使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关键词:

 新课程

 历史教学

 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

  兴趣 正文:

 一、教师素质与学生兴趣的关系 “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利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师德形象来教育和影响学生,使学生的道德情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健康发展才是真正的教育。

 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人格。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者,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的人格作用”。

 作为历史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提升人格魅力,以良好的情感资质和人格力量影响学生,成为学生的表率和楷模,做学生的“人师”。同时,教师也要塑造良好的师德形象。仪表庄重典雅、言行举止文明、教风严谨扎实。在学生面前展示你良好的师德形象,就是用无声的言语教给学生一种高雅的审美观念,就是在塑造学生美的人格,就是给学生以正确的导向。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所以

 让学生喜爱老师是培养学生对本科学习兴趣确立的基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前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认为: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可知,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和激发关系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这就要求在老师的帮助下使学生对历史课产生兴趣,由“要我学”转变成 “我要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尽情的在历史的天空自由的翱翔。在多次历史新课程研讨会上听专家讲述,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的感悟,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难度甚至大于数学。那么好的方法策略就显得至关重要。我想,兴趣的找回是沟通教和学的桥梁。

 二、教学过程中课堂的氛围教育教学的科研精神和能力

 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用一颗真诚炽热的心、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向上的,是可以造就的,对学生始终保持宽容、理解的心态,以爱心和平等心对待学生,信任并鼓励学生,给学生创造一个愉快和谐、积极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使他们去创造幸福的人生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某教育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从一个班级中随意抽出一部分学生并且告诉这些学生他们是教育家从同学中选出来的最聪明的孩子。过了几个月,教育家再来到这个班级,发现当初随意被抽到的这些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其实,正是教育家点燃了他们心中获得成功信念的火把,才使这些学生发挥出了内在的潜能。每个学生的身上都有闪光的地方,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对学生的一些突出表现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创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谐平等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心理得到放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发掘学生的潜能。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和特长,才能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正确看待自己,为适应未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法国作家拉封丹有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试本领,看谁能把路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发威,路人为了抵御北风寒冷的侵袭,都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拂,一霎那,路人觉得春暖衣厚,都解开纽扣,脱掉了身上的大衣。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新时期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应该“智取”,而不能“蛮干”,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专业心理学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教学科研精神和能力。

 具有科研精神和能力的教师,首先应该具有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功底,其次有强烈的探究精神和科研意识,最后要善于利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总结理论,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育生产力,为教育事业的完善做出贡献。这才是我们新时期需要的合格的科研型教师。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课堂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每一位学生。而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上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一

 艺术性的语言。幽默的语言,能够增强讲授内容的形象性和鲜明性,容易使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有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同时,它也是课堂上学生注意力的凝聚剂,是师生关系的良好调节器,是课堂教学妙趣横生的重要保证。幽默教学在历史课中尤其重要,它是教师思想气质、才学、视野和灵感的结晶,它要求教师具备广博的知识、开朗豁达的气质和宽广的胸怀。作为一个历史教师,不仅要通晓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和典故,更要有历史教师特有的幽默感。学生喜欢有幽默感、说话风趣的老师,幽默的老师能给每一堂课带来欢乐,不致单调乏味,通过有趣可笑又意味深长的话达到教学的目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藏在深处,你得去攀登,去挖掘,才能发现它”。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到内在的积极性上来。

 第二

 求知欲的刺激。我们传统的历史教育还存在多角度史料少,多角度评价少的问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历史课上应该尽可能应用贴近生活、学生感兴趣材料充实课堂内容,切忌单纯用课本的理论,这就要求历史老师要闻多识广。还要考虑到青少年学生的兴趣爱好,将一些跟课本的知识中有联系的又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搬到课堂上来。学习的动机源于人性的内部,教师要扮演好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角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同时吸引全班学生的注意力。

  第三

 现代化的工具。充分运用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把历史相关的图片,史料,视频,动画等等经过取舍,选择性的运用。增强历史课的趣味性,艺术性,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教师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集图像和声音于一体,模拟展示当时的历史情景。这样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

 由感而发,认识历史、感受历史和分析历史,从而记住历史。这就是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使课堂变得更加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四 师生观的和谐。如今社会,特别强调和谐,诸如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等等。其实,和谐也应该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愿意主动接受历史知识。

 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但是长期以来,我们老师总是居高临下,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这使得课堂上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得不到应有的开发。其实,老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老师要尊重学生,要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和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尤其要帮学生清扫心灵的垃圾。古希腊散文家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老师要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点亮学生心灵之灯。所以我们历史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在教学活动中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

 三、紧抓三个方面,做到重点突破

 一部悠久的人类历史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历史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努力发掘其有利因素,通过创设历史情境、古为今用、史论结合等策略,并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知识与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最佳结合点,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健全人格、独立个性的目的。

 1、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

 《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与要求,强调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在历史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对古今中外历史名人的教学,最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化学生的情感态度。

 例如,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精神,可以教育学生努力学

 习,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人;李白“只要工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的故事,能够使学生明白养成良好的习惯,从点滴小事做起为将来打下坚实基础的道理;邓世昌抗击日本的不屈事迹、林则徐虎门硝烟的壮举、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史实等,都可以对学生进行伟大的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苏格拉底的不朽哲学智慧、马克思、恩格斯无以伦比的伟大创造都能够启迪人类,激发中学生的豪情壮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

 2、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形成健全的人格。

 当代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和长辈的眼中胜似公主、皇帝。当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或不如意的事情时,往往表现为悲观失望、胆小怯懦、逃避现实,甚至意志崩溃。因此,历史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克服困难的意志教育,增强意志行动的实效性,培养意志品质的坚韧性。正如司马迁所说学历史是为了“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历史告诉我们,现实是残酷、曲折的,人的一生不可能事事顺心、一帆风顺,只有增强自己的意志力,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才能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坚强的面对困难,解决问题。

 曾经教过这样一位学生,他上历史课时很活跃,而且也能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平时表现很不错,但是考试成绩却很不理想,我对此很不解,后来他告诉我,平时学一课的内容还能记住,但是内容学多了就感觉很烦,不好记忆。针对他对中国古代战争感兴趣的特点,我让他去了解官渡、赤壁、淝水等以少胜多战役的史实,使他明白实力弱的一方之所以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在面对强大敌人时不能悲观退缩,要有坚强的意志。通过这样的教育方法,可以使学生从具体的史实中真正体会到意志力的重要性。

 3、渗透学生敢于承受挫折的意识、提升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一个个细小的历史事件构成了一部悠久的历史,这些历史事件告诉我们,任何成功的人物都是在挫折中成长完善自己、在挫折中积累经验充实自己,最后获得成功的。因此,历史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使学生在面对各种挫折时,能做到积极应对,越挫越勇,从而增强学生适应学校、社会生存环境的能力。翻阅世界历史,发现在古代斯巴达国家中,刚刚出世的婴儿要接受父母用烈酒为其洗浴,接着由国家长老检查婴儿的身体状况,只有身体健康强壮的婴儿呗留下来,体质虚弱的则被抛弃。这些健壮的婴儿长到七岁,就

 必须离开父母,编入国家的团队,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成为优秀的军人,使他们具有超强的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这种教育虽然有不人道和残酷的一面,但是却也有一些有价值的因素值得我们借鉴。中国历史上也有很多激励学生勇敢面对挫折的名言警句:“不是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等等。还有很多事例,如春秋时期的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思想,却处处碰壁,但是他没有放弃的这种精神;鉴真年老体衰,却经历六次长途跋涉,最后终于到达日本,为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经历了十几年的努力,最终回到自己国家的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等等。这些历史素材都是教育学生正确面对挫折、敢于面对挫折的很好的事例,历史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发掘这方面的教育素材。

 结语:

 新课改给教师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而其中,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也是学习成功的助推器,而德育教育是茫茫学海中选择航向的灯塔。只有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才会一扫历史课过去的沉闷,而只有在教学中渗透德育也才会真正彰显历史课人文本色的博大魅力。

上一篇: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首师大版

上一篇:采购部门半年工作计划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