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工作总结>

论高校插画教学中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1-08-04 08:41:34 浏览数:

摘 要:插画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多种形态。随着创作载体的多变,综合材料的介入,当代艺术多元包容创作态度的运用,插画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国内高校的插画课程教学大多注重观念的表达、材料的跨界运用、技法的综合提升,创作思维的运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试图从现代思维科学的角度切入,着重分析抽象(逻辑)思维与形象(直感)思维在插画教学中的介入研究,力求为今后的插画创作及教学提供清晰的前行思路。

关键词:思维科学;插画艺术;抽象(逻辑)思维;形象(直感)思维

1 思维认知对插画艺术的介入影响

当代插画艺术的作用已经不是对文字场景的再现与文字描述的视觉补充说明,好的插画师会运用自身调动起来的创造力赋予作品足够的想象空间。无论是从设计领域或是艺术领域来分析插画艺术,它首先都是一种思维活动,需要综合各个领域的知识,包括逻辑学、艺术学、心理学、医学等,并且是建立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基础之上的一种设计思考方式。插画创作从分析指定文本、商品、市場等的发展为概念创意,然后确定插画设计草图,整个过程交叉了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在这个从概念出发到作品完成的整个过程中,既需要抽象(逻辑)思维为其提供理性支撑,又离不开形象(直感)思维为其输出情感表达。同时,钱学森现代思维科学体系中还包括了社会(集体)思维和灵感(顿悟)思维,从社会角度来说,插画作为一门艺术,具有一种可触摸、可欣赏的集体性质,会涉及社会功能、结构、材料、心理情感等一系列社会综合知识,同样也属于逻辑思维范畴,从灵感(顿悟)思维来看,想象与灵感是插画创作的核心灵魂,在灵感来源、创意想象、造型表现等方面都与讲究独创性、瞬间性等特征的突发式灵感(顿悟)思维联系密切。

2 插画艺术需要逻辑思维的理性支撑

插画不完全等同于纯绘画学科,于“绘画”与“设计”之间的跨界状态赋予了它更加多元开放的创作态度与包容性。当代的插画艺术之所以界定不清,一是由于插画艺术发展至今越来越重视综合媒材与综合技法的运用。油画、丙烯、水墨、水彩、材料拼贴等绘画材料运用在插画创作中已是常态,所以就会产生面对一幅用油画颜料创作的插画,无法判断它是一幅油画作品还是一幅插画作品的问题。二是源于插画的发展演变。众所周知,插画最开始带有商业目的,注重设计感,画面除了要遵循一般设计思维规律之外,还会涉及对文学著作的理解、对情感心理的把握,因此,插画艺术逐渐分为了两类,即商业插画(有明确的商业目的)与艺术性插画(以强调艺术性表达为主)。综上所述,虽然插画艺术的界定不清,但是要明确插画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区别也十分简单,它具有两个本质核心属性,即叙事性与艺术性,艺术性是共有特性,叙事性是插画的核心属性。无论是商业插画或是艺术类插画,创作思维的起点都必须明确并且依赖于一个事件,需要讲清楚并保证读者能读懂这个事件。因此,抽象(逻辑)思维在插画师进行艺术创作之前起到理性分析的作用,是讲好一个故事的前行关键。

2.1 逻辑思维的明确指向性

钱学森的现代思维科学体系中指出,抽象(逻辑)思维规律一般是用理性来表达,由人的左脑控制。它的思维过程主要是先从概念出发,综合运用一般与个别、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等方法,进行科学判断,得出结论。这套抽象(逻辑)思维过程用在插画设计中可表现为:假使你得到一篇文学剧本,这是插画创作的起点,第一步必须明确这个事件的概念,即它的基本内涵与定义等,然后根据这个概念思维得出一个创意,通过分析、归纳等手段设计插画草图,再完成创作,在创作过程中,形象(顿悟)思维开始逐渐介入直至占据较大的思维面积,整个过程它就像一个箭头,指引着插画师走向目的地,顺利完成一幅作品。

2.2 逻辑思维的条理秩序美

艺术是感性的思维与表达,但不能完全脱离逻辑思维。如果在创作中缺乏逻辑思维,那么在创作过程中就会模糊创作意图与目标,尤其是对于插画艺术来说,能够清晰准确地阐述清楚文字所提供的信息以及传递文学作品蕴含的情感,显得至关重要。“讲故事”才是插画创作的首要目的,而要“声情并茂”地讲好一个故事,光靠理性分析文学剧本是不够的,在插画师创作过程中也需要分析画面中的构图、造型、色彩等各种法则。以三大构成课程为例,在色彩构成练习中,伊顿的色彩构成理论全面且逻辑地展示了其色彩理论的基本结构;在平面构成中,康定斯基所提出的“点、线、面”也同样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规律。同时,众所周知的黄金分割、等比数列等数理知识,都被广泛运用在产品设计、建筑设计及平面设计之中,而插画作为平面视觉艺术的一种,自然在创作构图、造型、配色时离不开这些秩序美的法则。因此,逻辑思维规律的介入除了能为插画师指向创作目的,同时还能为插画艺术创造出条理秩序美,这些都将作为插画艺术创作的理性支撑。

3 插画艺术需要形象思维的感性表达

插画艺术是一种始终不断追求创造性的活动,强调创新与创意。而创新与创意离不开形象(直感)思维的介入。形象(直感)思维是人类思维史上最先形成的一种思维,无论是艺术研究、科学研究或是普通百姓,只要是人类发出的认知运动,形象(直感)思维就被普遍地运用着。虽然思维分为多种体系,但人类的意识活动很难从始至终只运用一种单一的思维规律,假如一个人的生活或者一项科学研究完全只遵循干巴巴的抽象(逻辑)思维规律,虽然一切井然有序,却也会显得毫无生趣,并且很难有创造性的突破。

3.1 形象(直感)思维的直观形象性

有科学研究表明,抽象(逻辑)思维由左脑支配,偏向理想思考,形象(直感)思维由右脑支配,更多运用于艺术思维活动,作为感性的表达,因此又常被称为艺术思维。形象(直感)思维最基本的特点是形象性,意象、直感、想象等形象性观念是其基本思维形式;感知所得的图形、图像及形式符号是其表达的工具和手段;它的一般思维机制是实践(观察)—类比—想象—模拟(相似)。以插画创作为例,当面对一部文学作品或一篇简短故事时,形象思维不会像抽象(逻辑)思维那样对整体创作进行有秩序、有逻辑连贯性的线性思考,而是通过体会这段文字带给人的直观感受,调动许多的形象素材资料,是一些零散却又不断被合成更新的形象,不同于抽象(逻辑)思维的线性思考,是一种面性的、立体的思考方式,这种方式可以非常直观地表现出人们对事物的感受,例如喜、怒、哀、乐,由此快速从整体上把握问题,确定整个插画的情感基调。而实际上,形象(直感)思维通常运用在对整体事件的定性分析之上,是一种感性的认知,存在一定的或然性,需要通过抽象(逻辑)思维后期不断的验证准确做出情感表达。因此,在创作过程中依旧需要抽象(逻辑)思维与形象(直感)思维的交替运用及巧妙结合,不断验证完成整体的创作。

3.2 形象(直感)思维的趣味想象力

插画艺术除了需要拥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同时还需要激发起他人的想象力,这些想象能将人们带进不可思议的插画世界。趣味性与神奇感是插画艺术不可或缺的两种本质特征,如何运用形象(直感)思维去激发潜在的想象力从而促进插画创作,便成了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想象是形象(直感)思维规律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對已有或已知的形象通过思维加工的方式获得新形象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对形象的再现。以插画教学为例,由笔者四年的教学经验可得,很多学生在面创作插画时最大的难题不是来自对专业技法的担忧,而是“画什么?”“怎么画?”等问题,他们对于将一段文字变成画面缺乏变通思维,对于画面整体的把控和故事形象的设计缺乏想象性的形象思维。其实想象力每个人都有,只是没有找到最大程度唤醒它的方法,模仿法、组合法、移植法、想象法都能增强想象力。以想象法为例,当面对某一具体形象事物进行插画创作时,首先应在脑中最大限度地抛开事物的实际情况,在保留其特征形象的同时,努力忘记它的本质形象,然后逐渐深刻地反映该事物本质特征的简单化、理想化形象。整个过程就是对形象(直感)思维规律想象力的运用,对已知形象通过思维加工的方式,介入更多主观理念、情感色彩,以获得的全新形象。

4 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对插画教学的创新引导

在高校的插画课程教学中,除了着重对其创作技法进行强化外,对学生创作思维能力的提高也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很多艺术类课程教学中,很多人往往认为艺术创作不需要过于严谨的逻辑思维。插画艺术创作从文本题材、叙述能力、创作技法、表现方式、媒介材料等方面入手,综合考虑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抽象(逻辑)思维与形象(直感)思维交叉、相互协助、不断完善,共同服务于插画艺术的创作。抽象(逻辑)思维为插画创作提供理性的结构支撑,指明创作方向,作为骨架支撑形象(直感)思维,而形象思维在理性的构架上有秩序地进行趣味想象,不断完善、丰满着逻辑思维,就像人的身体与外衣,结构与毛皮,缺一不可。在插画创作与插画教学中,只有将两者结合,才能实现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并从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创作能量。

参考文献:

[1] 刘奎林.新时代的四种思维创新方式和五种创新思维研究[J].成才之路,2018.

[2] 于君.从意象谈插画表达的创造力[J].学术论坛,2015.

[3] 黄露莎.“解构  重建”思维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和探索[J].设计平台,2016.

[4] 高隆昌,卢淑和,李宗昉.思维科学概论[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纤维艺术中的材料

上一篇:谈景观设计与新媒体艺术的交互融合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