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工作总结>

浅析水源地水环境的水质调查与评价方法

发布时间:2022-02-20 08:39:05 浏览数:

【摘要】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现代工业的发展,世界人口对淡水资源需求逐渐变大,与此同时,工业化的发展导致环境污染的现象加重,许多河流、湖泊等淡水资源被污染,使得水资源更紧张。为了避免淡水资源的污染,减小环境压力,保护水质,必须加强对水源地水环境的水质调查和评价。

【关键词】检测;水环境;水质;水源地

1、水源地调查评价方法

水源地的调查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资料收集、调查取样、检测、评价等多种方法综合进行。首先通过资料收集和地质调查明确当地的地表水的类型、分布、规模,地层岩性、化学特征、地表水的排泄、补给、径流以及地质构造等水文地质特征;样品取样分析需要采集大量的水样,然后进行数据检测,从中找到污染源的所在区域,并且加强对污染源的地质分析。对造成污染的原因进行初步的判断,将污染对水质的影响进行评价,提出污染源控制方法,合理进行被污染水源的处理。

2、水质检测

2.1 水质取样。首先准备好容器盛放水样并清洗干净,然后是检测仪器的清洗以及准备工作。做好后开始取样,在同一水源的上游和下游分别采取等量的水样,分别盛放在容器中并贴上标签加以区分。拿到水样后立刻开始检测,尽可能减小误差,保证检测的结果符合采样地点水质的实际情况。

2.2 评判标准。评判的标准有两种即:地下水评判以及地表水评判

2.2.1 地下水:必须检测的内容包括:总大肠菌群、高锰酸盐指数、ph值、氨氮氟化物、总硬度、氯化物、硫酸盐,这些项目检测频率为每月一次;选测项目包括: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挥发酚、铜、汞、铬、氰化物、硝酸盐氮、锌、锰、铅、硒、砷、铁、亚硝酸盐氮、氨氮等,这些项目每年检测两次,分别在7月和1月。对于地下水超过2类标准的项目要进行报告。

2.2.2 地表水:必须进行检测的项目包括:粪大肠菌群、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水温、溶解氧、氨氮、PH值、挥发酚、氟化物等检测频率为每个月一次;其他项目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五日生化需氧量、锌、锰、铅、硒、铜、汞、铬、砷、铁、硫酸盐、硫化物、总氮、氯化物、氰化物、硝酸盐氮等,每年在7月份和1月份各监测一次,超过地表水标准的项目每个月都要进行检测。

2.3 采样方法、分析方法。不同的水源要用不同的检测方式进行检测。《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是采样的依据和标准,严格按照规范进行采样,采样的地点一般设在:地下水:地下水的采集一般选在自来水厂加氯前的那个阶段的地点进行水样采集。湖泊、水库:水质采样按照常规标准寻找检测地点采样即可。为保证采样分析的结果准确性选择两个检测点进行采样。河流:采样地點选在进水上游的100米处。采样的深度:一般情况下采样的深度为0.5米。

2.4 测定方法。采用PH值测定。在PH<2、温度小于4℃的环境下,挥发酚加磷酸避光保存;氨氮、高锰酸盐加硫酸保存;石油类加盐酸保存。溶解氧、PH以及石油类的检测需要单独取样。

2.5 水样分析。对各个项目的分析要依据国家规定的标准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分析的依据主要是各种化学、物理的指标,这些指标综合反映了水质的情况。这些方法包括:粪大肠菌群多管发酵法、水温计法、GB11914-89溶解氧、氟化物、钼酸铵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玻璃电极法、酸性高锰酸钾法、碘量法、钠试剂比色法、氟试剂比色法、监测规范PH等;玻璃电极法是测定水样PH的方法,即在蒸馏水中,将电极浸泡最少二十四小时。

3、水质分析评价

3.1 水质分析评价分类。按照评价的目标水质分析评价可以分为水污染评价和水资源质量评价;按照评价对象水质分析评价可分为地下水和地表水评价;按照评价时段水质分析评价可分为回顾评价以及预断评价;按照水的用途水质分析评价可分为农业用水水质评价、饮用水水质评价等。

3.2 水质评价的标准。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内容对水质进行评价。地表水呈弱碱性,其中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是水质矿物离子浓度高低的主要影响因素。

4、水源地水环境质量建议

4.1 加强水源标准的法制建设。完善我国的水质检验和水质情况发的分析制度,将水质标准纳入国家的法律,加强水源标准法制建设,让水资源标准受到法律的保护,将检测的水质的内容公开,加强人们对水质的监督管理。

4.2 制定标准的水质检测体系。通过研究国内外的水质监测方法,结合我国现在的国情以及水资源的情况,制定符合现阶段的水资源的研究和检测体系,针对不同的水质进行分析和研究。检测体系的科学、合理以及可操作性是保证水质检测结果可靠、真实的必要条件。

5、结束语

水是人们生存的保证,是世间万物进行繁衍生息的基础。保护水资源是我国和世界范围内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国家在制定相关政策严格治理污染,要求企业做好净化污水的工作的同时,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树立相关的责任意识与水资源保护意识,加强对水资源保护的宣传,从身边做起,监督水污染的行为并且及时上报。与此同时,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提高了我国水污染的治理能力,我们应该积极的引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加强对污染水源的治理,保证居民的用水安全,从污染的源头开始治理,提高水质的检测检查力度,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前的水源地水质。

参考文献:

[1]黄奕龙,王仰麟,谭启宇,杨磊,刘珍环.城市饮用水源地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及风险管理[J].地学前缘,2006,(03).

[2]王明涛.多指标综合评价中权系数确定的一种综合分析方法[J].系统工程,1999,(02).

[3]高继军,张力平,黄圣彪,马梅,王子健.北京市饮用水源水重金属污染物健康风险的初步评价[J].环境科学,2004,(02).

[4]梁德华,蒋火华.河流水质综合评价方法的统一和改进[J].中国环境监测,2002,(02).

[5]张恒军,曾凡棠,蔡蔚,禹琪.饮用水源地重金属溶出的影响研究——以广东石门台水库为例[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05).

[6]周贤宾,吴建,詹中英,庄伟.EFDC模型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中的应用研究——以杭嘉湖地区某水厂为例[J].环境科学导刊,2009,(02).

上一篇:高校历史地理教材的现状与改革措施

上一篇: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构筑高中区域地理的课堂教学模式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