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工作总结>

吴景贤先生的中学历史教育思想述论

发布时间:2022-02-23 08:39:58 浏览数:

[关键词]吴景贤,学术人生,历史教育思想,贡献

[中图分类号]K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7-6241(2019)04-0054-09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是我国历史教育恢复发展时期。白寿彝、苏寿桐、赵恒烈、吴景贤、王铎全、于友西、周发增等老一辈历史教育家积极投身历史教育学科体系的建设工作,为我国历史教育学科体系的构建和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实有筚路蓝缕之功。在深化历史教育改革、推进学科体系建设和加强历史教育史研究的当下,梳理、总结、吸收老一辈历史教育家关于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显得尤为重要。

学界对老一辈历史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①但既有研究仍存在不足,如忽视教育实践活动、人物对象单一,等等。②就著名历史教育家吴景贤先生(1910—1997年)而言,目前关于其人生与学术的研究近乎空白,除了一些论著对其生平、著作以及历史教育思想有所提及外,③尚无专题论文对吴景贤先生的学术人生与中学历史教育思想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可见,有关吴景贤先生的学术人生及历史教育思想的研究尚有可为之处。

一、吴景贤先生的学术人生述略

吴景贤,原名吴尚礼,1910年出生于安徽合肥东乡六家畈。吴氏“自幼家贫,八岁时,父兄相继物故,依母氏及两姊种旱地及纺棉为生”。④经此变故,立志苦读成名。⑤1926年中学毕业后,遂舍升学之愿,教书以赡养家人,开始了其长达近70年的教学生涯。吴景贤先生从此不再有接受大学教育的机缘,但仍不忘儿时之志,始终坚持自修。

1927年初至1930年末,吴景贤先生先后任教于合肥私立养正小学、湖滨中学。在此期间,吴景贤先生开始接触新的学术思想,尤其是康有为的《大同书》、梁启超的《中国历史研究法》和胡适的“读书法”等。这使他对新思想影响下的文史之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坚定了心所向往的学术之路。①1931年1月,经友人介绍,吴景贤先生进入安徽省立图书馆工作,先后任馆员、流通股主任、《学风》月刊编辑,以及安徽图书馆协会监察委员等职。在馆七年间,吴景贤先生因文采出众、有志上进,深受馆长陈东原的赏识和器重,得以“尽量摆脱事务性工作”而多读书自学,并在胡适、陈东原的指导下以实证、考据之法整理安徽文献,兼及历史、教育研究,②弥补了吴景贤先生未受大学教育之憾,使其有着扎实的学术基础,能对“中国文史之学粗有所识”。③

1937年12月底,日寇自浙西攻入皖东,宣城陷落。吴景贤先生流亡至长沙、武汉等地,后以流亡教员身份被教育部委派为督运职员,协助保管、押送安徽大学、山东大学迁出之部分仪器、校具至湖南蓝田,以供新建之国立师范学院应用,因工作出色,到院后即被留用。吴景贤先生先后任教务处职员、史地系助教、讲师,负责筹办图书馆及出版事务、讲授中国史课程等。④1942年8月,吴氏辗转至重庆,先后担任中央政治学校讲师、副教授、国立中央政治大学教授,期间曾兼任国史馆协修近两年,与陈东原、但焘、柳诒徵、黄稚荃、郑鹤声、孙大雨诸先生多有交谊。⑤1948年秋,吴景贤与好友陈东原同往湖南南岳国立师范学院,担任史地系教授兼总务处主任。时值内战,币值崩溃,学校经费困难,乃于次年秋回到重庆,先后任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史地系教授兼总务主任、西南师范学院史地系教授。⑥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吴景贤先生被调入重庆西南军区师范学校史地系,教授中国通史等课程。1956年8月调入成都四川师范学院历史系,担任中国古代史中世纪史教研组长、中国近代史教研组长和历史教学法教研组长,负责中国近现代史、历史教学法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64年8月调入南充师范学院政史系,讲授中学历史教材教法等课程,直至1972年退休。这二十年间,因政治和教学问题,吴景贤先生在一系列思想改造运动中多作为被批判和改造的对象,重在学习历史唯物主义以改造自己“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反动的社会学观点”“脱离群众”与“客观主义的教学”等问题。⑦

1978年初,年近古稀的吴景贤先生再次回到工作岗位,致力于历史学科教育体系建设、历史教学法教学与研究和学科人才的培养,兼任全国历史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历史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南充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会会长等职务。常与周春元、茅蔚然、丁西玲、赵恒烈、于友西、金相成等往还论学,撰写了大量历史教育类论著。⑧

吴景贤先生崇尚中庸之道,为人谦逊,主张贯通之学,即其所谓“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铸于一炉”,⑨是一位自学成才、视域广阔、成果丰硕的学者,其学术生涯可分为三个阶段。1927年到1937年的十年,是其学术积累和研究的第一个阶段,重在整理文献、实证考据,为其学术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史学基础。1938年至1949年的十余年,是吴景贤先生史学生涯的第二个阶段,重心在于民族主义史学和中国通史研究。1978年到1997年的近二十年,是吴景贤先生学术人生的第三个阶段,其研究方向和重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史学研究转为历史教育教学研究。可见,历史教育教学研究既是吴景贤先生治学的归宿,也是其用力颇深的领域之一。吴景贤先生对历史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其对历史教育的目的、历史教材以及历史教学方法的认识和见解上。这些认识和见解,构成了吴景贤先生中学历史教育思想的主体内容,对我国历史教育的发展、历史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构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吴景贤先生的中学历史教育目的观

吴景贤先生所阐述的中学历史教育目的观,概言之,主要是由相互联系、不可偏废的三个方面组成,即传授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总结经验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①

(一)传授历史知识

吳景贤先生所说的“历史知识”语义近于“历史基础知识”,但又要比常人所谓的“历史基础知识”更为丰富。概括而言,它既是构成历史学科体系的基本知识,同时也是中学生所必需的基本知识,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发展规律可划分为基本史实、基本历史概念、基本历史规律三个方面。

上一篇:历史文献纪录片中蒙太奇的运用

上一篇:历史解释的两种考查类型及教学培养策略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