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心得体会>

扎实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业富民创新强市

发布时间:2022-04-10 08:55:24 浏览数:

今年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全面实施省委“两创”总战略的关键之年。我们要实现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上述各项目标任务,必须坚持好字优先、稳中求进、紧中求活,巩固和发展“两创”大讨论活动成果。全面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市”实践活动。今年重点要抓好五方面工作:

大力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继续把培育产业集群作为工业强市的首要任务,认真实施“十一五”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区域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发展,努力改变我市工业“低、小、散”格局。要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全面梳理现有工业政策,研究制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措施,整合资源,集聚要素,重点培育发展汽摩配、小商品、五金机械等优势产业集群。市委、市政府将制定出台《关于推进全民创业创新,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引导产业集群发展。当前要突出抓好汽车产业集群培育,在项目立项、财政补助和土地、信贷、电力等方面加大政策倾斜,引导汽车企业加大重点产品开发力度,争取有更多的汽车产品进入国家汽车目录,积极推进北汽福田专用车、尼奥普兰电动车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全市汽车及关联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各县(市、区)都要根据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结合自身经济特色,选择几个重点产业进行培育,不断扩大规模工业经济的比重。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要达到2500亿元以上,比上年增长20%以上。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坚持抓大扶小、内培外引,不断提高我市企业密集度和关联度,着力做大总量、提升质量。抓大,就是要实施“1135”工程,争取新增超亿元企业150家,超10亿元企业5家,超30亿元企业2家,超50亿元企业实现零突破。继续加强扶优扶强工作,筛选一批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和节点企业,从要素配置、市场开拓、项目审批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促其做大做强。要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切实强化产业招商、以商引商,积极引进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行业领军企业和国内外大企业集团,促进我市产业从低端向高端发展。积极支持企业强强联合,加快推进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培育一批大企业集团。扶小,就是要推动百姓创业,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扶持发展一批为大企业集团配套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要大力发展家庭工业,解决好市场准入、信贷融资、发展空间等问题,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的数量和质量。要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建设,把相关企业吸纳集聚在一起,促进上下游企业互相衔接、大中小企业互相配套,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增强产业集群竞争力。今年工业投入要确保完成290亿元,比上年增长15%以上;引进内资确保80亿元,力争1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确保完成省定任务。要保障要素有效供给,适应从紧的土地、金融等政策环境,认真做好开源节流文章,合理配置资源要素,努力解决好项目落实难、企业融资难等问题。要想方设法增加建设用地供给,切块用地指标要集中保重点,更多地在挖潜提效上下功夫。开发区要结合产业带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进一步做好规划扩容工作,增加园区开发用地规模:认真抓好工业用地招拍挂工作,严格新旧“三率”管理,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加大闲置土地的清理与处置力度,努力盘活存量土地。要重视发挥乡镇工业功能区作用,在落实相关政策的基础上,采取更加灵活的措施,积极拓展农村工业发展空间。要充分利用我市独特的黄土丘陵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大综合开发和政策争取力度。努力把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发展优势。全市开发区及工业功能区挖潜配套新开发面积争取达到5平方公里,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固定资产投资180亿元以上。要千方百计增加资金供给,在用好用足银行信贷资金的同时,更多地在创新融资方式上下功夫。要规范民间借贷,合理引导民间资金流向,尤其要充分把握资本市场快速成长的历史性机遇,出台激励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上市、并购、联合、控股等多种形式从资本市场融资。今年要争取3家以上企业在境内外上市,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达到20亿元以上。

大力提升产业层次

充分利用国家宏观调控的“倒逼”机制,认真抓好自主创新、节能减排、外向型经济发展等工作,加快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制定出台推进工业创新的若干意见,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力度,加强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建设,促进产学研结合,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今年争取新培育市级以上高新企业50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以上。加强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发挥好ROHS指令检测中心作用,加快建设汽摩配创新服务中心、浙江五金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加大对重点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攻关力度。深入实施技术创新“双二百工程”,争取实施200项省、市级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和省级新产品项目,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和产品科技含量。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和标准化战略,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努力培育更多的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进一步提高我市知名品牌的市场影响力。争取新增中国名牌产品3只以上、中国驰名商标10只以上。要抓好节能减排工作,以实施新“811”环境污染整治工程为契机,全面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控源头、强监管、抓改造,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要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严格项目的节能评估和环保审核,严格禁止不符合产业政策要求的项目落地,坚决控制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增长。要突出抓好重点用能行业和企业的能源监测。督促指导企业按照节能规划和节能责任书组织生产。要切实健全环境监测监控体系,抓好污染普查和整治工作,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环境问题。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大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和节能、节地、节材型建筑,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不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今年要完成3个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力争通过清洁生产验收企业30家以上,创建省绿色企业3家以上。要加快外向型经济转型升级,积极推动外贸结构调整,促进贸易主体、贸易方式和贸易市场多元化,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服务贸易,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确保外贸出口增长20%以上。大力培育自主出口品牌,支持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不断扩大自主品牌产品和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抓住人民币升值的有利时机,用好国家鼓励进口的优惠政策,不断增加先进技术装备和重要资源的进口。鼓励企业“走出去”发展,推动纺织、机电等优势企业到境外创办生产企业。支持有条件企业赴境外开发

资源项目,开展境外工程承包,不断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国际化水平。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围绕“三大中心”建设,从改革体制、加大投入、完善政策等方面,鼓励和支持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要全力打造现代物流中心,充分发挥浙中城市群快捷通畅的交通网络优势,依托义乌小商品城、永康科技五金城等市场。积极整合金三角国际物流中心资源,大力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企业,做大做强第三方物流,促进制造业、商贸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努力建设浙江中西部的现代物流中心。要全力打造浙中商贸中心。大力培育若干国际性、区域性商品贸易中心,深入推进城市核心商业区建设。加快调整商业网点结构,积极发展现代零售业态。努力建设辐射浙江中西部的商业贸易中心。要全力打造浙江旅游副中心,进一步理顺重点景区管理体制,强化重点景区建设和品牌促销,努力创建旅游经济强县、强镇和旅游特色村,积极发展大金华旅游,加快建设浙江旅游副中心。同时,要大力发展金融、创意、信息、咨询、会展等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进一步推进浙中城市群建设

推进浙中城市群发展是实现浙中崛起的必由之路。要按照“规划共绘、设施共建、产业共树、资源共享、生态共保”的要求,积极推进城市群建设的各项基础工作,力争城市协同发展取得新突破。要抓紧完善城市群规划体系。根据省城镇体系规划对金义大都市区的新要求。加快浙中城市群总体规划和各类详规编制,做好城市群规划与各县(市、区)规划的衔接。使各类规划的目标设置、功能定位等保持一致,进一步优化城市群空间开发格局和功能布局。要认真落实好各项规划,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发挥好规划的指导和推进效用。要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完成台金、诸永高速公路建设,争取开工建设东永高速公路,做好临金高速公路和甬金铁路的前期工作,加快金义快速路、虹戴公路、浦义公路等干线公路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群交通网络。要统筹考虑城市群信息、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重大公共设施的建设规模和选点布局。统一安排建设标准和时序,防止重复建设,避免资源浪费。市区要畅通一环、二环路网,扎实推进五佰滩地块改造建设。要积极推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金义主轴线聚合,进一步强化城市群内核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城市群的综合承载能力。市区要依托新城区、开发区等平台,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着力强化产业支撑。义乌要加快国际商贸城三期工程建设,进一步做大商贸物流业,切实做好以商促工文章。其他各县(市)都要立足自身优势,深化区域协作,推进错位发展,打造特色经济,实现县域经济协调快速发展。

进一步提升农村建设水平

近年来通过实施村庄整治等工程建设,农村面貌有了很大改观,深受群众欢迎。今年我们要按照中央提出的“三个明显高于”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发展面貌。要深入开展村庄整治,逐步扩大整治范围,进一步拓展整治内容,加快整镇整治步伐,积极开展义乌、金东全面整治试点,确保实现本届党委政府任期内所有村庄整治一遍的目标。要突出抓好农村垃圾、污水集中处理、村庄绿化等工作,全面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着力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年内争取20以上的村庄基本建成生活污水综合处理设施,80%以上的村庄实现垃圾集中收集,无害化处理率达40%以上。要统筹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统筹开展农村公路养护、农民安全饮用水、电气化改造、城乡公交一体化等工程建设,积极实施“千镇连锁、万村放心店”工程。加快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全市农村电网改造投资要达到3.8亿元以上,争取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58.9万。要大力实施中心镇培育工程,积极实施强镇扩权政策。加快中心镇基层组织职能转换和机构调整,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扩大中心镇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拓展中心镇搞建设、抓发展的空间,着力培育一批省、市级重点中心镇。同时,要积极优化村庄布局,稳妥开展村庄撤并工作,发展一批人口集中、产业集聚的中心村。进一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紧紧抓住农民增收这个中心环节,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在严格保护耕地、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农业结构,探索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机制,扶持规模经营,推进科技兴农,抓好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今年要继续抓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加强标准农田建设,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要稳定在225万亩:争取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5万亩以上,新建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0个。创建绿色(有机)食品20只以上。加强农业龙头企业、经济合作组织、种养殖大户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扩面,不断提高农业组织化、市场化程度。今年力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12亿元,比上年增长10%。要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积极创新培训模式,采取校企合作订单培训等方式,积极开展面向市场需求的适销对路的农民择业技能培训,重点培训农村乡土人才、企业技术人才、创业型人才等,推进农民培训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努力提高农民通过培训实现转移的成功率。依托义乌小商品市场,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鼓励更多农民积极参与来料加工业,继续扶持经纪人创办加工企业,扩大来料加工业规模。加快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鼓励农民进厂务工,不断增加农民非农收入。要切实加强困难群众的帮扶工作,全面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积极推行“一户一策一干部”制度,切实把扶贫工作落实到村到户。继续开展结对帮扶,积极推进下山脱贫,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促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

上一篇:新型工业建奇功

上一篇:铭刻成就 远见未来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