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计划方案>

设计之艺术性质的理解和思考

发布时间:2021-08-06 08:52:46 浏览数:

艺术设计专业从属艺术学科见于1998年国家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专业目录,该目录的二级学科艺术从属文学,艺术学下又分支为音乐、戏剧、影视、舞蹈、美术学、绘画、艺术设计等。相形之下艺术学下属的其他专业内容变化不大,而艺术设计容纳了服装设计、装潢设计、染织设计、陶瓷设计等专业方向。另外工业造型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动画等并非艺术设计学科,但在许多院校中不是被设在艺术院系就是其专业课程平台与艺术设计难解难分,加上艺术设计又不断容纳各种新专业名称,使人观之颇感日后艺术设计已有专业方向还要重组或演化,还将继续渗透和影响更多的学科专业。关于现今 “专业设置”问题引发不同院校实施艺术专业教育存在差异的具体例证于此不多赘述,探讨仅针对突出的问题。即:艺术设计由于日益呈现学科的交叉性、复合性及边缘性而突显学科属性的困惑;认识和把握其艺术性质。

一、艺术设计专业设置和学科特性认识

高教大众化、产业化促使各个类型的院校去分享艺术专业教育这块“蛋糕”。教育管理部门对专业设置审批、评估等指导管理是通过检验一系列“软硬件设施条件”是否达标来衡量,但艺术设计的内涵、学科属性的阐述却是空白。不同类型的院校实施艺术类教育无须像以往传统专业艺术教育那样,即专业应依托在造型艺术学科专业群的特定环境和氛围中。国内高校以专业二级学院为例,如装潢艺术设计(视觉传达)方向随意设置在艺术、建工、机械、人文、商业、电子等院系,既不鲜见也无人提出有什么不妥,装潢艺术设计往往是许多院校办艺术教育的首选专业。目前所常见“室内设计”、“工业设计”专业方向亦有设在不同院系中。但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其后简称“目录”)①中,有关介绍见于工学-0807土建类-080701建筑学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设计等方面的知识……”;有关环境设计也没在“目录”上明确显示,仅见于工学-0807土建类08702城市规划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管理、……园林游憩系统规划……。”再如“05文学-0504艺术类的专业050408艺术设计专业方向”的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艺术设计教育、研究、设计、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艺术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单看此说明没什么不妥,但与其他专业相比较(包括本学科、其他学科),实在含糊空泛,似乎没有专业方向。然而事实现状令人反观称奇,目前国内传统美术类院校、各综合类、文、理、工院校招收艺术类考生均以“艺术设计”为主,其包含专业方向主要为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装潢设计)、工业设计数量最多,服装设计、染织、动画次之(较多),一些追随产业和定义尚不清晰的新专业正快速涌现其中。各个艺术类专业在不同院系大都被解释为“托管”或“挂靠”的方式不同,实际暴露了普遍对艺术设计学科属性认同的盲目,此种状况能不影响学科管理和实施专业教育吗?

我们知道艺术设计专业规模发展最快、学科扩充和演变最快,今天任何面向应用领域的艺术设计都需要多学科交叉来实现,每一个方向都有相应的工程学体系。现有艺术设计的每一个方向都是面向具体的生产行业,每一项成功的设计都须产业领域的具体产品、效益来体现,如服装、环境、装潢、产品等。为何在我们反复强调设计是应用设计、它所具有的工程学性质、市场性质不断加强的情况下,这个专业方向“艺术”两字非但没有取消,反而不断接纳新成员呢?关键在于有关艺术性质、属性和它的终极目标始终存在且日益强化(尽管“艺术”概念的认识从来没有统一过)。在此突出了一个问题 :是否因设计愈发具有边缘性、复合性、工程性以及科学技术性而虚无了它的艺术性质?尽管人才领域、行业领域每每非常明确地需要“艺术的设计”,而孕育艺术设计的教育领域却存在对其根本的艺术性质的含糊性和理解偏差。

二、把握设计教育中的艺术性质首先强调管理理念

以往我国的艺术专业教育主要在艺术院校实施,近年随大规模的院校合并重组(有艺术院校并入综合大学、有大学建立相当规模的二级艺术学院)使教育主体有所变化。诚然专业艺术教育在这种重组、合并的背景下要受益于文理工科办学及管理规范,而本文所说的实施艺术设计教育出现学科认同困惑恰恰又是管理思维的问题。如许多院校实施专业艺术教育已有相当年头,然而办学思维总是无法正确面对艺术教育的特殊性问题 :从新兴学科认识到师资队伍建设特性、从技能与理论教育并重的认识到学生成绩显示及毕业设计管理 ;从艺术教育特殊性的认识到专业环境(工作室、教室)设施建设的特殊性等;以及日常的教务管理均是以对待文、理、工科的方式进行。又如以传统纯艺术教育管理思维对待艺术设计学科管理,忽视专业的产业背景和社会应用前景 ;或因设计学科定位明显趋于面向产业和市场,学科平台更多的由工程学、市场学等构成,导致轻视或排斥艺术内容,使学科失去感性和形象创造的优势等。凡将设计推向纯艺术或纯技术的两个极端的做法,主要是始终未建立正确的理念和共识。以文理工学科共性管理思维替代艺术和设计学科特殊思维的不利现象非常普遍,因而以辩证的态度看待艺术专业的特殊性与所处环境的关系,是正确管理的起点。

三、在实施设计教育工作中认识艺术性质

现代教育的资讯便利给我们带来了好处,任何人可轻易获取不同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课程大纲。但这些框架式的文件不能解决具体教育实施问题。如在制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时总想配置一个符合逻辑并处于“最佳值”的课程结构,然而即便获得了理想的课程体系,也未必能解决艺术性质的问题。

1、课程。课程教学是非常具体的重要环节,由教学计划部署的课程结构群体现了培养人才的观念。如专业基础课的相关史论、学科概论课程既是学科教育奠基性的课程,担负着清晰地阐述学科体系、方向所主要牵涉知识内容的任务,又要最大限度地提供最新的信息。

有些院校取消了素描、色彩课,据称是看不出它们的作用,或人云亦云地说某国外学校已取消了等。开设素描、色彩课程并不是以传统的艺术媒介来维系设计学科的艺术性质。素描、色彩课程依旧是无法替代的知觉能力、经验能力、技能能力、艺术能力的训练手段。同时它应继承传统艺术教育中以感官与技能训练提升艺术能力和修养的方式。但要注意现今对能力的认识在演变,造型基础课程教学理应改革。一些将艺术观念歧义的矛盾混淆课程设置目的性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2、专业课。专业课是办学通向应用实际和生产实践的桥梁。目前各校专业方向课程体系设置都相近似,并不意味有什么质量保障。应用型专业的课程设置很大程度上就是生产实践的教程化,仅此一点就使不同学校、教师的教学理念产生差距。近年各院校不同程度地调整办学理念,使应用型专业课程设置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为区域经济服务、与市场和相关领域的技术平台接轨或兼容等,均反映重视课程的应用性。这种好的趋势也得出不同的认识结论,如认为专业课就是生产的“模拟”,否则学生学无所用;又如将某专业方向的课程系列设置为若干“模块”(围绕某产业热点)+1(方向)的结构,由学生自行选择 ;还有倡导“宽口径、大基础、淡化专业”的办学理念等。可说以上教育改革的思路都有充分的依据。及时总结和反馈应用领域发展趋势、加强课程应用实践内容是教师的基本任务。另外防止专业课程实质沦为有限行业的技能训练、或超出学科任务(如企图完成工学的学科任务)而失去目标、或只重视应用技能培养而无视设计文化前瞻等,强调和重视设计的艺术性质的分析认识非常重要。

3、知性教育。文明社会教育历来应包含两个主要内容即知识教育和知性教育,前者包括被称为知识的各种经验和技能,后者主要是意识、心力、情感、智慧等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大学里的哲学课、心理学课、美学课、艺术史论课等除了传授特定知识内容外,更多的是知性教育任务。知性教育可以引导学生理性思考、梳理和论证概念及范畴,培养心理素质和精神能力,以达到艺术悟性(艺术直觉的判断力)、创造力的提升。与知识教育不同的是知性教育给予学生尊重自身感觉和探索欲望,作为教师无法教学生关于明天的甚至是基本的设计原则,但是今天可以通过知性教育给予思想能力。有关知性教育课程在我国高校中没有被设置为必修课,也没有组织编写出理想的系列教材。大家都在呼喊创新、创造,都有企图打开某个关键阀门的欲望,实际创造性的劳动就是知性能力的表现,艺术设计类的创造、创意能力更是如此。学校实施知性教育要避免成为名义上的知识教育,应使之渗透到任何课程并与设计的先进理念吻合。

4、观念教育。社会的开放、学术思想活跃使我们处在观念更新、观念碰撞、观念思考的大氛围中。与其他领域不同的是艺术和艺术设计由于自身特性及发展的历史所决定,似乎具有观念更新的天性。现代设计与现代造型艺术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在视觉经验、造型观念、形式语言诸方面的理解常常不分彼此。设计除秉承现代造型艺术思维活跃、观念创新外,还更多地深受当代工业化进程、物质技术手段等的制约和影响。应该说设计本身不乏内在观念革新的动力和思考,问题在于 :设计创新、创意观念确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之上。当今的艺术设计观念形成于动态结构的精神和物质层面,即设计的价值内容乃至设计哲学本体思考都处在非同以往的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手段的基础之上。亦具备了信息交流、信息探讨反思的完善条件,客观自然与人的各种需求的矛盾、发展愿望和因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均成为共同探讨的课题。显然,一个立体式的生存、发展思考成为所有设计思维的出发点。人们普遍认为创意是设计活动最为引人入胜之处,就在于它无论是通过深入思考形成的,还是通过直觉(灵感)达到的,都占据了前面所说“立体式的生存、发展思考”的优势,即观念优势。观念教育不能都依靠理论课教学来完成,是渗透于整体艺术设计教育的宏观思想和任何课程教育的理念之中。观念对于学生应该是素质问题而不是理论问题,学生当于此,教师又如何呢?

注释:

①《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教育部高教司,199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本文凡提及“目录”皆援引此资料。

上一篇:达弥施艺术史论研究范式和当代意义探析

上一篇:全球化环境下中国艺术考古理念的构建与践行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