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计划方案>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标准解读

发布时间:2021-10-14 08:51:52 浏览数:

zoޛ)j馟ix]44m5~4ӽin_iiZ思想观点和行为。[1]

(二)突出职业能力

将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被称为职业能力。“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以服务为宗旨”就是指“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出发点”;“以就业为导向”就是指“把服务于社会对职业性人才的现实需求和学生优质就业作为落脚点”。两者的有机结合就是强调要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作为着力点。

专业能力(知识应用)、人格能力(行为方式)和社会能力(价值观念)构成职业能力的三个维度。可以这样认为:在具体的工作情境中,引导学生以合理的行为方式和积极的情感态度,建立知识与任务(给定的任务、重组的任务、未来的任务)的联系就是职业能力的培养。

比如:中等职业教育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服装结构设计基础”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为“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变化规律,能依据制图规定和方法步骤进行一般式样服装结构制图,形成要素整合、观察比较、解析评判等基本职业素养”,它整体综述,高度概括了专业能力的特征和要求,以及知识与任务联系的方法。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为:1.掌握结构设计原理与规律,掌握服装结构设计的方法和步骤,树立科学、系统的结构设计理念。2.理解人体结构与服装的关系,能感知二维形态与三维形态空间转换关系,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评价和借鉴服装典型品种流行款式结构变化和板型特点。3.具备识读理解任务单和一般式样服装款式图结构特征的能力,能运用平面结构设计的原理、方法和规律进行一般式样服装结构制图和用料核算及排料。4.具有独立思考、获取资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安全、节约、环保意识。5.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勤于观察、敏于发现的求实精神。这种分点描述指明了知识与行动的内在关系,呈现了职业能力构成要素,传递了应该以什么样的行为方式、行为规范来获取、应用并检验知识。

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基于职业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提出的,从分析学生基本情况、培养能力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入手,按照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设计学习领域,对建立知识与任务的联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服装结构设计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要求”为例(如表1所示):

表1 “服装结构设计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要求”

[模块教学

单元内容及要求参考

学时衬衫结构设计略略略连衣裙结构设计 连腰型连衣裙结构设计1.具备根据文字描述,绘制连腰型连衣裙平面款式图的能力

2.认识连腰型连衣裙构成的原理和因素

3.能运用原型法结构设计原理和方法,依据人体和款式特征,结合给定的规格和要求,完成合体连腰型连衣裙结构制图

4.掌握连腰型连衣裙的放缝、用料核算与排料的依据和方法

5.能运用原理和规律,初步进行连腰型连衣裙结构分割变化设计

6.具有把流行元素运用于连腰型连衣裙结构设计的能力8接腰型连衣裙结构设计1.具备根据文字描述,绘制接腰型连衣裙平面款式图的能力

2.认识接腰型连衣裙构成的原理和因素

3.能运用原型法结构设计原理和方法,依据人体和款式特征,完成接腰型连衣裙规格设置与结构制图

4.掌握接腰型连衣裙的放缝、用料核算与排料的依据和方法

5.能运用原理和规律,初步进行接腰型连衣裙结构分割变化设计

6.具有把流行元素运用于接腰型连衣裙结构设计的能力8]

“服装结构设计基础”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内容与要求”以服装结构制图的依据、规定和方法为先导,以制图要素间的依存与衔接关系为主线,围绕服装结构制图原理、规律的应用设计教学任务(模块与单元),以职业领域工作内容的实施程序来列举技能与知识要求。在体现任务内容对接职业标准的同时,内容与要求既指明了创设工作情境的方法,又反映了知识与给定的任务、知识与重组的任务、知识与未来的任务之间的联系途径。

二、以新理念引领课程标准

(一)德育放在首位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中指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在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的同时,必须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也就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因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具有现代职业理念和良好职业操守的高素质人才,是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标准的编制坚持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课程标准的构成要素之一。以职业情感的培养为切入点,强调把职业岗位所需的情感态度、品质素养融入相关专业教学活动中,实现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的统筹推进(如图1所示)。

(二)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

职业教育的“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在《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中,关于“以学生为本”的描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二是服务学生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需要。

职业教育的“以人为本”,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是核心。“就业创业能力”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第一是职业适应能力,表现为能熟练运用技术(技巧)和知识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第二是职业综合能力,表现为拥有发现或创造一个新的领域,通过科学决策能综合运用专业技术和方法创造新事物并产生成效。因此,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标准突出了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和感悟过程中了解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为依据,以学生的现有经验为起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强调感知与体验、表现与创造并举,倡导教师要从主讲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只有针对学生的特点,通过满足学习需要,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服务学生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需要是关键。“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第一是职业发展能力,表现为任务组织、优化和一定的职业迁移能力和把握机遇的能力;第二是终身学习能力,表现为对工作的反思、未来的思考,形成自我规划、设计任务并寻找适合自己学习机会的良好习惯。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标准在对总体框架设计时预设了两个空间,即:在保证基本规定的同时,给予学生探索的更大空间;在确保课程目标的同时,给予教师更大的发挥空间。两个空间的预设起到了三个“有利于”的作用。一是有利于处理好知识与行动、理论与实践、现实与愿望的关系;二是有利于突出教学活动的职业性、生活性、人文性和拓展性;三是有利于营造民主、开放、共享的教学氛围。

三、从专业特点出发体现课程特质

(一)展现专业特点

在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中,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归属于文化艺术类。

“设计”是把计划、规划、设想通过某种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可以把任何造物活动的计划技术和计划过程理解为设计,设计属于艺术的范畴。“工艺”是指劳动者利用各类生产工具对各种原材料、半成品进行加工或处理,最终使之成为成品的方法与过程,工艺包含科学和技术。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融合艺术与技术双重属性,艺术、科学与技术相互融合的多学科性是其表现特征之一。因此,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标准的制订,必须结合专业特点,深入分析交叉学科之间的联系,以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和加强技术与艺术的对话为突破点。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标准很好地把握了“艺术融入技术、技术凸显艺术”这条主线。该课程标准把情感性、物质性、人文性、生活性、创造性与实践性等进行整合和包容,倡导学生在多种学科要素交织与交融中增长知识和能力、在不断发现和创造活动中提升职业素养,科学地勾画并理顺了技术基础与审美表现、工程技术和美学艺术、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相结合的关系。

(二)反映课程特质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标准,不仅要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而且要从课程的角度深刻反映内在特质,唯有如此,才能正确体现对教学活动的规定性与教学内容的指导性。

“服装造型设计基础”和“服装设计辅助软件应用”等课程,具备视觉性和艺术性特质,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情趣,强调观察、感知和表达。课程特质表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是前提,合理表达物质形态是根本。因此,课程必须正确处理好精神和物质的关系,在尊重艺术价值和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要以形式原理和形式法则为依据,直观精确地表达设计意图和理念,围绕视觉经验、视觉感受、视觉表达来设计教学活动。

“服装结构设计基础”和“服装生产基础工艺”等课程,具备技术性和艺术性特质,以合理的工程技术方法解决物与物的关系,体现工程技术的美学艺术,实现功能与审美的和谐统一。显而易见,科学技术与艺术形式紧密有效结合是课程实施的关键所在。因此,课程的组织与实施,在遵循“技术设计赋予艺术设计以内容、艺术设计赋予技术设计以形式”的同时,重点围绕“技术合理性的验证、形态美观性的审视”“技术手段方法与服装风格特点的依存关系”以及“传达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等方面来设计教学活动。

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要尽可能地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实际,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研究的过程和实践的过程。课程开发者必须关注现实生活、关注现实生产、关注现实社会,使课程与现实紧密联系,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各种素质的和谐发展。

21世纪初我国的基础教育展开的全国性的课程改革运动,由教学大纲转向了课程标准,由此,也牵动了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建设的热潮。进入21世纪,江苏省率先启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主要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的开发于2015年被纳入江苏职业教育重点工作。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体系比较复杂,在现代学徒制试点、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衔接贯通的探索过程中,要主动适应现代企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进一步完善课程标准体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周先进.新课程改革的课程观是什么[J].天中学刊,2008(3):8-10.

上一篇:探析欧根纱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上一篇:探析流行色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