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计划方案>

农药安全合理使用的措施

发布时间:2022-02-17 08:40:49 浏览数:

摘要 介绍了合理使用农药的基本要求、使用农药应注意的问题、使用高质量器械和喷药操作技术。

关键词 农药;安全;合理;使用

中图分类号S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8421(2007)07-070-02

农药是一种技术含量高,在使用上针对性极强的农业生产资料。科学使用农药,能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保证农业丰收。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如破坏农田生态平衡、增加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有时还会对作物造成药害及人畜中毒事故的发生。

1 合理使用农药的基本要求

合理使用农药就是要做到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农药,即在掌握农药性能的基础上,科学使用,充分发挥其药效作用,既可有效地防治病虫草害,又能保证对人、畜、作物及其他有益生物的安全。

1.1 对症用药、明确防治对象不同的病虫生理机制各异,不同的作物对农药的反应有差别。因此,在选择农药时,要弄清防治对象的生理机制和危害特点以及农作物品种、生育时期等。田间发生的病、虫、草害等种类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类对不同药剂的反应都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种类的不同种群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别,只有在弄清了防治对象后,再经综合评价选择出适宜的农药品种。

1.2 搞好病虫发生动态调查,抓住关键时期施药施药前一定要认真搞好病虫调查,在最佳防治时期施药,以最少用量取得最好的防治效果。施药过早或过晚,药效与病虫防治期不吻合,起不到控制为害的作用,而且造成农药浪费。例如:防治麦田粘虫,用药应掌握在幼虫低龄阶段(幼虫2—3龄期);防治棉铃虫应掌握在卵孵化盛期,此期虫体小,抗药力差,防治效果好。

1.3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国家规定生产的农药应符合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原则。即应选用用量少,防治效果好、毒性低、在食品和环境中无残留或残留时间短的农药。

1.4 正确的喷洒方法使用正确的喷洒方法,是确立防治效果的关键。应根据病、虫、草害的发生特点以及农药本身特点确定喷洒方法。如使用没有内吸作用的甲氰菊酯农药,防治果园红蜘蛛(由于红蜘蛛主要在叶片背面为害)时,喷药一定要均匀喷洒叶背面,让药液充分接触虫体才能取得好的防效;防治小麦纹枯病,药液一定要喷到小麦根部,才能达到防病的目的。

2 使用农药应注意的问题

2.1 避免滥用农药任何农药都有其适用范围、防治对象及适宜的使用方法,必须按要求去做才能收到预期的防治效果,决不可乱用一气。目前,生产上不管田间发生什么害虫都经常喷洒一种杀虫剂;购买一种杀菌剂不分发生什么病害都用;购买一种除草剂忽视其选择性,随意扩大适用作物等现象,这样不但不能收到好的防效,而且会造成严重药害。

2.2 重治轻防,草率用药任何农药都必须在最佳时期施药,才能获得最好的防效。因此,喷药应把握好“火候”,选择病虫草害的薄弱环节或对农药的敏感期,一般杀虫剂在害虫孵化盛期至3龄前;卷叶蛀食为害的害虫,应掌握在卷叶、蛀食前施药效果最佳。目前使用的杀菌剂,多属于保护性的,治疗效果较差,如果等到病害开始流行时才用药,很难取得好的防效。因此,防治病害,应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药。

2.3 随意增加用药量或加大用药浓度很多农民错误地认为,增加用药量或加大用药浓度防效就会提高,因此,不按说明书要求而随意增加用药量的现象普遍存在。此外,农民在配药时不用量具。只用瓶盖等随意量取,缺乏数量概念,造成用药量大大超过规定的标准用量,这样做不仅造成浪费,同时也容易造成药害,导致农田生态受到破坏、环境受到污染、病虫抗性增加以及农药残留对人畜健康造成危害,而且病虫进入了越治越难治的怪圈。

2.4 长期单一使用同一农药品种在使用农药中,一旦发现某种农药防效好,就长期连续使用,即使防效下降也不更换品种,认为防效下降是农药含量降低了,没有认识到这是长期单一使用一种农药造成的后果。尤其是作用点少的内吸杀菌剂,病菌很容易产生抗药性。同类害虫对单一的农药,使用时间长了也易产生抗性。

2.5 混合使用农药,注意合理搭配目前,农药的混用十分普遍,对控制病虫草害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防治某一病虫如果长期单一使用同一种农药,就会使病虫产生抗药性,使农药防治效果降低,因此要注意合理搭配,混合使用农药。选用作用机制不同的农药交替使用或根据农药的理化性质合理混配使用,不但能提高防治效果,还能延缓病虫抗性的产生。

2.6 注意天气变化,选择天气施药施药的时间选择既要考虑防治效果,又要有利于安全施药。喷雾、喷粉应选在无风或微风的晴天进行。但是,有些人用药时,不管天气的变化及温度的高低,阳光暴晒高温的中午喷药,其药性易挥发,而且部分农药对光不稳定,遇光易光解失效。如将辛硫磷喷洒于植物体表面,在强光照的条件下,3 d后能全部光解失效。因此,在盛夏季节里,有强烈光照的中午不要施药。一般来说,在春秋季节,温度多为15~30℃,以11~15℃施药效果较好。盛夏季节里,中午温度在30℃以上的,以上午8:00-11:00或下午15:00-18:00施药较宜。施药人员一天的总操作时间不要超过6 h,尽量缩短与农药接触的时间。

2.7 注意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农药安全间隔期是指根据农药在作物上消失、残留、代谢等制定出的最后一次施药离作物收获的相隔日期,安全间隔期内禁止施药。安全间隔期的长短与农药种类、剂型、施药浓度、施药方式、作物种类、环境、季节等因素有关。在使用过程中,千万不要超过标准中规定的最高施药量,做到用药量适宜。要尽量减少施药次数,在病虫草害发生严重年份,按标准中规定的最多施药次数还不能达到防治要求的,应更换农药品种,切不可任意增加施药次数。安全间隔期是与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关系最大的因素,在确定施药时间时,一定要推算出最后一次施药距作物采收的间隔天数。

2.8 明确高效与高毒的概念 许多人错误地认为,农药只要毒性大,药效就好,不清楚高毒与高效完全是两码事,对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反而认为毒性低、效果不可能好,不愿使用。

2.9 缺乏清洗药械和用清水配药知识很多人在喷施完农药之后,药械不马上清洗,配制药液时就近取水,不管水是否已受到其他药品污染。殊不知,目前我们使用的农药,尤其是除草剂很多是超高效的,一旦药械中残留该类农药,或是用来配置药液的水受到这类农药的污染,就很容易使敏感作物受到严重伤害。

3 使用高质量喷药器械和喷药操作技术

3.1 广泛宣传,提高喷药器械使用水平高度重视喷施技术,提高植保机械的质量。这既能提高防治效果,又减少环境污染,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往往人们对施药机械及施药技术的重视远不及对农药品种的重视。病虫防治效果不好.一般都从农药上找原因,而不是从施药机械和施药技术上找原因。因此,为提高防治效果和减少环境污染,必须高度重视植保机械质量和施药技术的提高。

3.2 正确选用高质量的施药器械积极宣传推广使用性能好的新型、高效手动喷雾器,加速老式喷雾器的更新换代。目前,多数人仍普遍使用传统的工农一16型手动喷雾器,由于型号老,喷头单一,长期不更换喷片,使用中普遍采用大容量、大雾滴喷雾,使农药药液在靶标作物上不能形成最佳沉积分布,造成大量流失,农药利用率低。Mekaif(1980)估算,从施药器械喷撒出去的农药只有25%~50%能沉积在作物上,不足1%沉积在靶标害虫上。目前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推广的卫士牌WS-16型手动喷雾器,具有安全、可靠、省力、雾化好、节省农药、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应大力推广使用。

上一篇: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探究

上一篇:贵州省主要辣椒病害的诊断及综合防治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