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通知范文>

农药的发展与使用综述

发布时间:2022-02-17 08:41:28 浏览数:

摘 要:文章介绍了农药的发展史和使用现状,分析了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使用农药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农业生产;病虫草害;农药;方式方法

中图分类号 S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1-89-05

翻开我国4 000多年的农耕史,不难发现智慧的劳动人民对农业病虫草害的认识,经历了从“天灾”迷信到科学认识的漫长过程;对病虫草的态度,经历了消极躲避到科学测报、积极防治的曲折过程;对病虫草害的防治,先后经历了从物理机械扑打、利用天然药物到制造合成化学农药防除、综合治理的过程。

化学农药,特别是有机合成化学农药的应用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一大标志,它极大地保护和发展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力。目前农药已经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在农业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确保了农业的丰产丰收。然而农药的广泛使用,又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同时也对人体健康造成了危害。如何正确的认识和使用农药,把农药的危害降到最低,获取更多更好的农产品,取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1 农药的发展史

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农药很早就被用作保护农作物与病虫草作斗争的工具。它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3个历史阶段,即:天然药物时代(约19世纪70年代以前);无机合成药物时代(约自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中期)和有机合成农药时代(自20世纪40年代至今)。

1.1 天然药物时代 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一些天然物质具有防治农牧业有害生物的性能。17世纪后期在民间使用多年的烟草、除虫菊和鱼藤3种杀虫植物先后被作为原料使用,加工成农药制剂。

1.2 无机合成农药时代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中期,人类先后制造出一批含有氟、砷、硫、铜、锌等元素的无机化合农药。以现代观点来看,这些无机化合农药用量大(每hm2用量7.5~15kg之间)、药效差、防治面窄且易发生药害。这个时期,农药滥治、滥用现象严重,各国纷纷立法,加强对农药的管理。在此期间也有一些初级有机农药问世,但无机农药仍占主导地位。

1.3 有机合成农药时代 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今,农药进入有机合成时代。大量有机合成品种,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它们具有类型多、药效高、对作物安全、应用范围宽等特点。这个时期又可以分为前期(4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期)和当代(60年代末期至今)两个发展阶段。在使用农药防治病虫草害的策略上,前期农药追求根除、灭绝;目前则结合监测,确定防治经济阈,把用药量压至最低限度,控制到获取农业最大综合收益的程度。

1.3.1 有机合成农药前期 农药化合物、化学结构、类型和品种蓬勃发展,农药用量每hm2约为0.75~3kg,比无机农药时代单位面积用药量下降了1个数量级;类型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在管理方面侧重对质量及药效的监督。

有机氯、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三类神经毒剂先后被开发出来并形成系列产品。保护性杀菌剂的应用,使玉米、大豆、水稻、小麦、棉花、甜菜等作物的某些病害如苗期病害、叶斑病、晚疫病、白粉病等基本上达到有药可以用于防治。农用抗生素杀菌剂也开始用于植物病害的防治。2.4-滴特殊生理效应的发现,使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开始迅速发展。赤霉素也已大量生产和使用。

1.3.2 当代有机农药时期 这一时期,有机农药向高效化方向发展,人们重视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强化对农药的管理。新型农药的战略目标已经转到易降解、高活性、对非靶标生物和环境影响小的方向上来。

农药研发人员,先后开发出了一系列活性高的新类型、新品系。杀菌剂有了较大的发展,形成6大类型(吗啉类、哌嗪类、咪唑类、三唑类、嘧啶类和吡啶类)。绝大多数化合物能被植物吸收并在植物体内输导,兼具保护及治疗作用,代表品种如拜尔公司开发出的三唑酮。除草剂出现了多种活性高、对作物无害、持效期适中且易降解的品种,具有代表性的是杜邦公司开发出的磺酰脲类。多效挫和云苔素内酯应用于生产。杀鼠剂中开发出了第二代抗凝血杀鼠剂。非杀生性药剂不是以直接快速杀死害虫为目的,而是通过调节或改变害虫的行为,进而影响害虫繁殖和发育。对非靶标生物无害,抑制害虫效果显著。不少昆虫性诱剂在实践中应用并商品化。

2 我国农药发展历程

我国农药发展经历了创建时期(1949-1960)、巩固发展时期(1960-1983)和调整品种结构、蓬勃发展时期三个阶段,农药品种和产量成倍增长,生产技术与产品质量显著提高。1983年以后国务院先后停止生产如六六六等一些高毒高残留农药。国家投(扩)产了数十个高效低残留品种,农药产量迅速增加,到2012年,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农药生产国。

我国农药产量能够满足农业需要,但是品种仍较为单一,农药品种结构和各类农药之间比例调整的任务依然很繁重。

3 农业生产中农药使用的现状

3.1 绝大多数农户用药有跟随的行为 我国绝大多数农户,时常一听说农田发生病虫草害,立即要使用农药,既不区分是虫为害,病为害,还是草为害,也不判断危害的发生程度,是否需要防治,同时也不考虑使用农药的种类,一般看别人用什么药,就跟风使用同种农药,或直接听从农药经销商推荐。既不能根据防治对象的不同选择相应用药,也不根据具体防治对象的周期来选择最佳的防治时机,盲目选择农药、使用农药。

3.2 存储方法不当 绝大多数农户对于未使用完的农药,随意放置,不根据农药的特性,不考虑失效、分解、变质、无用、误用、火灾、混放、环境污染、冻结等问题,不根据寒暑、天气阴晴,往往会造成药效降低,甚至造成意外事件的发生。

3.3 废弃物乱处理 一般农户如果遇到因存储过久而过期的农药时,往往会随意找个地方扔掉。对使用过的农药包装,随手扔在水井、沟河、水塘边,对水资源造成污染。施药后,器具内剩余的药液及洗刷喷雾器用的废水随意乱倒,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同时对人、畜、有益生物的安全,造成危害。流失到土壤中的农药,造成土壤板结,引发次生危害。

3.4 农药的配置不科学 在农药配置时,不能准确地称量药和水,一般不使用专门量具,只用瓶盖和其他非标准器皿;没有数量概念,因怕杀不死害虫,往往多量或倍量加入农药,造成农药的浪费,并增加病虫的抗性,同时造成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另外,配药时往往采取加水加药再加水方法,没有先成母药液再进行稀释,不能保证水和药的充分混合,而达不到应有的防治效果。

有些情况下,为了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或为省事,采取两种或多种农药混合使用,造成农药酸碱中和或分解失效。

3.5 错用农药 不看防治对象,看别人打药,拿出就用。有的用杀虫剂防治病害,有的把杀菌剂防治虫害,有的将除草剂防治病虫,甚至有的将大豆田除草剂喷洒在麦田或玉米田除草。错用农药不仅没有防治效果,而且贻误最佳防治时机,作物危害加重,甚至造成药害。

3.6 农药施用技术不科学 没有采用科学的施药技术,不按操作规程使用农药,不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3.6.1 选择器械不合适 现在农业生产中多采用手动背负式喷雾器、静电背负式喷雾器,家庭农场或农业合作社则采用高压喷枪,但无论喷施何种剂型的农药均采用一种喷头。

3.6.2 不选择天气施药 不看天气,任意施药,如使用播后芽前除草剂,有人播种后即便刮大风也立即喷药;因天气凉爽在下雨前夕、天刚刚亮露水未干时喷药;为怕浪费药液甚至在刚刚下雨时都在喷药;误以为气温越高,农药的杀虫效果会越好,而在晴天高温烈日下进行喷药。这样无形中造成农药的浪费、流失、药效降低,从而降低防治效果达不到防治目的,同时又污染了环境。

3.6.3 没有根据防治对象采取相应的施药技术 例如,小麦纹枯病病菌一般在小麦植株下部,而施药时只在叶面均匀喷施;山楂叶螨多在果树的内膛老叶片背面,喷药过程中不具有针对性。

3.6.4 重喷漏喷 喷药时喷头移动慢、前进慢,或者在一处停留,药液在作物叶面淋湿,造成药害;喷药时喷头移动过快,或粗心大意漏喷,达不到防治效果。

3.7 不知道农药安全间隔期 农户只考虑农作物没有病虫为害,达到丰产的目的,不考虑最后一次施药至作物收获时所要间隔的天数才不会有农药残留在农产品中。

3.8 不重视安全防护 在施药过程中施药人员经常不穿戴必要的防护服、口罩等防护用具;施药期间吸烟、进食和饮水;施药时逆风而行等。

4 农药使用误区

农药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农药的使用量也在逐年增加,由于农民缺乏正确的认识,在农药使用过程中出现了种种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4.1 发病初不用药,不见虫不用药 绝大多数病虫害在发病初期,症状很轻,此时用药效果好,大面积爆发后,用药再多也难以扼住。

4.2 随意加大用药浓度或用药量 农药配置时不按比例,不用专门量具,只用瓶盖和其他非标准器皿;没有数量概念,一般都超过规定浓度,不仅造成浪费,而且易发生药害,同时也加快了病虫的抗药性。叶面肥在高浓度使用时,不但不能被作物吸收,还使作物体液外渗,造成生理干旱。激素类农药用量过高时,起反作用或使作物畸形。因此,单纯提高药液浓度,往往适得其反。

有的农民存在着误解,认为农药浓度越大,对病虫的防效越高。在农药使用中,充足的用水量十分重要,因为虫卵、细菌多集中于叶背面、临近根系的土壤中,施药时用水量少,很难做到整株喷施,死角中的残卵、残菌很容易再次爆发。

过量施用农药,用量是常用药量的几倍甚至十几倍,不仅造成药害,同时也加快了病虫抗药性。

4.3 长期使用单一农药品种 在农药使用中认定某种农药效果好,就长期使用,即使发现了该药对病虫防治效果下降,也不更换品种,而是采取加大用药量的方法,认识不到病虫已经产生抗药性,结果药量越大,病虫抗性越高,造成恶性循环。

4.4 追求速效性 很多农民在选择农药时,总是喜欢选择速效性的,原因是速效性的农药使用后很快表现出效果。尽管有些生物农药效果不错,但由于效果显现慢,到后期效果才好,而不为农民朋友所认同。如使用杀虫农药时希望喷药后立即杀死害虫。但某些生物农药如Bt或阿维菌素类杀虫剂等,由于只是杀死虫卵或抑制昆虫蜕皮或见效慢等,不易表现出效果,而被农民忽视。农民追求速效性最严重的后果是,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生产出的产品农药残留量超标。

4.5 农药常识欠缺 农药市场已经开放,农药经营者的素质良莠不齐,往往利用农民对农药知识的欠缺,误导农民。因此,在使用农药前,最好到正规有资质的植保部门进行咨询,力求农药的对症使用。不要在证照不全的经营者处购买农药,更不要买过期或标识可疑的农药。

4.6 不能对症下药 这是目前生产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很多农民由于缺乏必要的植保知识,出现病状后不能正确诊断,而是盲目用药,从而贻误防治时机。

4.7 多种农药混合使用 不少农民用几种杀菌剂与微肥、杀虫剂、杀病毒剂等混用,不仅影响药效,甚至会产生药害,影响作物生长。

4.8 缺乏保护和利用天敌意识 当害虫较少而天敌较多时,可不喷药,害虫较多,非喷药不可的,尽可能用高效低毒对天敌影响不大的农药。而有的农民朋友从来就没有考虑过保护和利用天敌,在治虫的同时也杀死了天敌。

4.9 防治1次,一劳永逸 杀虫、杀菌剂在病虫害发生盛期,防治1次虽能取得明显效果,但随着农药的流失和分解失效,以及就近地块的影响,仍有发生的隐患,应间隔7~15d,连续用药数次,才能达到最佳防效。叶面肥、激素类农药喷施后,植物只能从叶面微量吸收,宜在适用期“少量多次”喷施,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4.10 混淆高效与高毒概念,缺乏安全观念 目前优质农药正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方向发展,而不少农民错误地认为毒性高效果就好,只认购高毒农药,对低毒而对病虫高效的农药缺乏认识,在使用农药时也不按农药安全标准使用,将禁止在果树、蔬菜及生食作物上使用的农药用于这些作物,结果造成人畜中毒。

5 使用农药的方式方法

农药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在农业生产中必须根据具体的环境,充分掌握药剂的性能特点和有害生物的发生为害规律,充分利用有利因素,控制不利因素,提高农药的防治效果,降低农药对农作物的药害,就必须采用科学的农药使用方式方法,才能把用药量压至最低限度,获取农业最大综合收益。

5.1 走出误区,正确认识农药及有害生物的特点

5.1.1 认识农药 农药广义的定义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农药也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为保障、促进植物和农作物的成长,所施用的杀虫、杀菌、杀灭有害动物(或杂草)的一类药物统称。也有特指在农业上用于防治病虫以及调节植物生长、除草等药剂,但通常也把改善有效成分物理、化学性状的药剂包括在内。

对于农药的含义和范围,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所差异。如美国,早期将农药称之为"经济毒剂",欧洲则称之为"农业化学品"。20世纪80年代以前,农药的定义和范围偏重于强调对害物的"杀死",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药的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今天,我们并不注重"杀死",而是更注重于调节"。尽管有不同的表达,但今后农药的内涵必然是"对作物高效,对非靶标生物及环境安全"。

5.1.2 农药的分类 根据防治对象,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杀线虫剂、杀鼠剂、除草剂、脱叶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杀虫剂杀死害虫通常有触杀、胃毒、熏蒸和内吸四种作用方式。

根据加工剂型可分为粉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乳剂、乳油、浓乳剂、乳膏、糊剂、胶体剂、熏烟剂、熏蒸剂、烟雾剂、油剂、颗粒剂、微粒剂等。

农药有液体、固体形态和气体三种形式。根据害虫或病害的种类以及农药本身物理性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用法。如制成粉末进行撒布,制成水溶液、悬浮液、乳浊液进行喷射,或制成蒸气或气体熏蒸等。

5.1.3 农药的正确使用方法

(1)粉剂,不易溶于水,一般不能加水喷雾,低浓度的粉剂供喷粉用,高浓度的粉剂用作配制毒土、毒饵、拌种和土壤处理等。粉剂使用方便,工效高,宜在早晚无风或风力微弱时使用。

(2)可湿性粉剂,吸湿性强,加水后能分散或悬浮在水中。可作喷雾、毒饵和土壤处理等用。

(3)可溶性粉剂(水溶剂),可直接对水喷雾或泼浇。

(4)乳剂(也称乳油),加水后为乳化液,可用于喷雾、泼浇、拌种、浸种、毒土、涂茎等。

(5)超低容量制剂(油剂),是直接用来喷雾的药剂,是超低容量喷雾的专门配套农药,使用时不能加水。

(6)颗粒剂和微粒剂,是用农药原药和填充剂制成颗粒的农药剂型,这种剂型不易产生药害。主要用于灌心叶、撒施、点施、拌种、沟施等。

(7)缓释剂,使用时农药缓慢释放,可有效地延长药效期,减轻污染和毒性,用法一般同颗粒剂。

(8)烟剂,烟剂是用农药原药、燃料、氧化剂、助燃剂等制成的细粉或锭状物。这种剂型农药受热汽化,又在空气中凝结成固体微粒,形成烟状,主要用来防治森林、设施农业病虫及仓库害虫。

5.1.4 农药的使用量 农药的使用量包括所喷施的农药,在施药区域内的沉积分布状况和所取得的防治效果两个方面。好的施药量能获得预期的病虫防治效果,能提高用药的利用率,减轻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好的施药量取决于喷撒方法、施药机具和施药的环境。

5.1.5 农药药效 农药的药效是药剂、防治对象和施药环境三者之间综合作用的结果。农药的化学成分、理化性质、作用机制、使用剂量以及加工性状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药效。例如,速灭杀丁对许多鳞翅目害虫有效,但对螨类无效。不同病虫害的生活习性有差异,即使是同一种病害或害虫,由于所处的发育阶段不同,对不同农药或同类农药的反应也不一样,常表现为防治效果的差异。例如,盖草能对大多数禾本科杂草有效,对阔叶类杂草无效。温度、湿度、雨水、光照、风、土壤性质等环境因素,直接影响着病虫害的生理活动和农药性能的发挥,结果都会影响农药的药效。例如,除草剂乙草胺、同样的使用剂量,干旱时除草效果差,在适宜的土壤湿润条件下,除草效果高;砂土地上使用,效果显著高于在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内使用。辛硫磷见光易分解失效。因此,在使用农药前,必须掌握它的性能特点、防治对象的生物学特性、作物种类和使用时期,选择合适的农药品种、剂型和使用剂量;在施用过程中,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控制不利因素,以求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5.1.6 辨别农药 购买货真价实的农药是取得理想防治效果的的前提,在购买农药的时候多注意。首先在购买农药时一定要到证照齐全的农资经营单位购买,农资经营单位除了应持有《营业执照》外,还应当具备本行业的经营许可证。要查看农药产品标签的标注,注意标签上的农药登记证号、产品标准号、生产许可证号和核准登记的适用范围及防治对象。此外,标签上还应标注有效成分、含量、产品性能、毒性、使用方法、生产日期、有效期、注意事项、生产企业名称、地址和邮政编码等。索要有经营单位公章的信誉卡及有效购物凭证,要求清楚地标明购买时间、产品名称、数量、等级、规格、型号、价格等信息。其次,在产品外观上,据介绍,粉剂应疏松、外观均匀、不结块,可湿性粉剂用手指捏搓无颗粒感,如有结块或有较多颗粒感或色泽不均匀都可能存在质量问题;乳油、水剂等液态农药应透明均匀、无沉淀或漂浮物,乳油如有分层、沉淀或混浊,可能存在质量问题,乳油加水稀释后如乳液不均匀或有浮油、沉淀,其质量都可能有问题。

5.1.6 贮藏方法 对剩余的农药要妥善保管,存放在干燥,隔热防晒,远离火源,通风避光、阴凉干燥,特别是小孩够不到的地方,防止分解、挥发、误用、失效、中毒、变质、火灾、冻结、混放,以免造成药效减低失效等,甚至发生意想不到的危害。如:微生物农药在低温干燥的环境中保存;固体农药主要注意隔湿防潮,用木板或晒干的谷壳、麦秸、稻草等做铺垫,并注意通风散湿。烟雾剂存放时不可与易挥发、易燃、易爆物品放在一起,温度也不要超过30℃。

5.2 有害生物的特点 只有弄清楚防止对象在分类上的地位,根据科属特点来选择药剂和使用方法,才能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

5.2.1 害虫 主要根据害虫的类群特点,结合口器类型,表皮质地和发生为害习性等,药剂的作用方式、作用机理等综合考虑,选择合适药剂。(1)直翅目、鳞翅目、鞘翅目等咀嚼式口器的害虫,可选择胃毒剂、触杀剂;(2)同翅目、半翅目、缨翅目等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宜选用內吸性药剂;(3)介壳虫类。用强触杀剂、强渗透剂,如毒死蜱等,但未形成介壳前,可选啶虫脒等;(4)鉆蛀类害虫:水稻螟虫等。选强內吸剂,内渗剂。如沙蚕毒素类,毒死蜱、阿维菌素等。(5)卷叶类:如稻纵卷叶螟等。用內吸性好、渗透性、触杀作用强的药剂,如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三唑磷、毒死蜱等。(6)小菜蛾类。阿维菌素、BT、氟虫多酰胺、虫酰肼、多杀菌素。(7)夜蛾类。大龄幼虫很难防治,宜选用抗几丁质合成药剂防治低龄幼虫,如氟铃脲、氟虫多酰胺、虫酰肼、多杀菌素。(8)地下害虫。选在土壤中稳定性强,持续时间长的药剂,如辛硫磷、毒死蜱。(9)潜叶类。选內吸性好,渗透性强的药剂,美洲潜叶蛾用阿维菌素、灭蝇胺等。(10)蛀果虫类。如豆荚螟等,选內吸性好,渗透性强的氯虫苯甲酰胺。(11)金龟子类。氟氯氰菊酯,毒死蜱等

5.2.2 病害 不同的病原菌对药剂的反应差异较大,特别是內吸药剂,专一性更强,更需要对症下药。根据病菌类型选择农药品种。病害如疫病、霜霉病等由细菌、低级真菌引起,选用农用链霉素、铜制剂、乙檩铝等药剂;白粉病、锈病、炭疽病等由高级真菌引起,可选用三唑酮、粉锈宁、百菌清等农药;病毒病可用宁南霉素、盐酸吗啉胍等。

5.2.3 草害 弄清楚农田中优势杂草的种类,是单子叶还是双子叶,是禾本科还是阔叶,一年生还是多年生,考虑农药的选择性及作物的安全性等,确定除草剂的品种。如大豆田,播后芽前,可选乙草胺、都尔合剂等,生长期田间禾本科杂草为优势杂草,可用精喹禾灵,阔叶杂草用苄嘧磺隆等。

5.3 施药技术

5.3.1 农药的选择 市场上的农药品种繁多,农药质量参差不齐,防治对象也有很大差异,要根据所要防治的对象选择农药,做到对症用药,避免盲目用药。

5.3.2 农药的配置 农药的配置虽然不难,却经常由于粗心或操作不当出现一些问题,一要准确称量药量和对水量;二要先兑成母液再进行稀释。兑水要适宜,药剂按推荐标准不要随意加大。

5.3.3 农药使用适期 任何一种病虫草害,都有它的防治适期,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不能盲目用药,用药过早或过晚都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只有正确选择防治适期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如防治虫害,在害虫三龄以前施药;防治田间杂草,一般在杂草4叶期以前。

5.3.4 适宜的施药方法 选择适宜的施药方法是科学使用农药的重要环节。根据农药的性质、农作物的种类形态不同,采用适宜的施药方法,能保证把少量的农药喷撒均匀。用同一种农药防治同一种有害生物,选用不同的方法,产生的防治效果和使用的药量有明显的差异。

根据农药不同的剂型,粉剂、乳剂、颗粒剂、气雾剂等,选用相应的方法,如喷粉、喷雾、熏蒸、浇灌等。

根据不同的施药环境,选择相应的施药方法,如温室大棚可用熏烟法或烟雾法等;根据不同的作物、作物的不同时期选用不同的施药方法;根据不同的药剂品种选择不同的施药机械,如,喷杀菌剂要选择雾滴较小的喷头;喷杀虫剂可选稍大的喷头;喷除草剂最好选用扇型喷头;根据生产中需要,选用不同的施药方式,如现在种粮大户可用飞机喷撒施药;果树的蛀杆类害虫可用涂抹、填堵方式。

选用好的施药机械,能提高效率,消耗小,效果好。

5.3.5 最佳时间 在作物种植过程中,有病虫害发生,就要施用农药。刮大风、下雨不能喷药;下雨前不能喷药;有露水不能喷药;高温烈日下不能喷药。夏季要尽量选择晴天无风条件下作业,一般上午8∶00~10∶00(露水干后),下午17∶00~19∶00(日落前后),选择害虫活动旺盛时间喷药。另外注意,中午不宜喷农药。在冬春低温季节,农药施用时间在下午1∶00至3∶30为宜。

5.3.6 安全防护 农药是有毒品,在使用过程中时刻注意对自身的安全防护,防止引起人员中毒。要穿戴必要的防护服、口罩等防护用具;施药期间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施药时,要站在上风向,实行作物隔行施药;施药后及时更换服装,清洗身体。

5.4 保护天敌减少用药 田间瓢虫、草蛉、蜘蛛等天敌数量较大时,应选择合适的农药品种,减少用药次数,改变施药方式,避免大量杀伤天敌,充分利用天敌自然控制害虫。

5.5 确保农药安全间隔期 一定要保证在作物收获前规定的一段时间内禁止使用农药。使用农药时应按农药标签规定执行。

参考文献

[1]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总辑委员会.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药卷[M].北京:农业出版社出版,1993. (责编:吴祚云)

上一篇:东川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

上一篇:国内外有机农业杂草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