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计划方案>

论乡土文学在现、当代的不同流变

发布时间:2022-03-05 08:43:43 浏览数:

摘 要:五四伊始,乡土文学就成为我国文学的重要组成,且一直延续至今。然而,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乡土文学经历了两次重要的流变,第一次是发生在四十年代从乡土文学到农村题材小说的转变,第二次是发生在八十年代,从农村题材小说到新乡土文学的转变,而中国社会历史形态和价值取向的变迁也在乡土文学的两次流变中得到充分的展现。

关键词:乡土文学;农村题材小说;新乡土文学;流变

作者简介:王静(1982.3-),女,辽宁省兴城市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6-0-01

众所周知,从改革开放后尤其是本世纪以来,我国农村的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农村的“缩小”、农业人口比例的下降以及社会的转型。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仍是以农业为主要的经济形式,且从古至今一直如此,因此说我国社会主要是农业社会并不为过。所以,在现当代文学史上,以反映农村生活和农民思想意识的乡土文学一直都是主流的文学形态。然而,从上世纪二十年代鲁迅提出“乡土文学”这一概念至今近百年中,乡土文学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不独是文学形态的自然嬗变,同样也是我国社会历史变革的直接写照。本文即以具体作家的创作实践为依据,浅论乡土文学在现、当代文学史中的不同流变。

一、鲁迅及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土文学

关于乡土文学,最早可以追溯到鲁迅,不过因其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代宗师,文学地位极其崇高,故而研究者一般不将鲁迅划入任何“门派”,但却并不能因此否认鲁迅小说中的乡土文学特色,更不能否认他对乡土文学理论的创建之功。鲁迅曾经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的“导言”中说:“蹇先艾叙述过贵州,裴文中关心着榆关,凡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来的人们,无论他自称为用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从北京这方面说,则是侨寓文学的作者。”从鲁迅的话可以看出,此时的所谓乡土文学,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经历过五四洗礼来自乡村却侨寓于京沪等大城市青年作家,目击现代文明与宗法农村的差异,在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启迪下,带着对童年和故乡的回忆,用隐含着乡愁的笔触,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所以,他们对乡村的描述多是晦暗的,一方面同情农民的苦难与悲哀,另一方面又批判他们的愚昧与麻木。受鲁迅影响的那些青年作家,写的也是“无事的悲剧”,也与阿Q或祥林嫂有血缘关系,也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意识,既有田园牧歌的描述,更有对国民性的揭示、剖析和改造的诉求。

二、“讲话”与改革开放前的农村题材小说

乡土文学在四十年代准确地说是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乡土文学中愚昧麻木的祥林嫂、花老栓被活泼爽朗的小二黑、水生嫂所取代。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无疑就是丁玲、孙犁和赵树理,只不过三位作家在美学追求上存在着很大差异。从作品实际看,丁玲更崇尚暴力美学,比如《太阳照在桑亁河上》中揪斗地主钱文贵;赵树理则更倾向于反映和解决一些农村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宣传新的政治政策。所以,赵树理其实没有对他所描写的乡村现象做出深刻的解析,比如他如实的写出了三仙姑的存在,但却不能解释三仙姑为什么存在,而且作家的着眼点也不在于此,而在于宣传自由恋爱,《小二黑结婚》甚至被当做宣传新婚姻法的政治材料来使用;孙犁要算是这一时期作家中的一个“异数”,其作品对革命的描写其实是非常淡化的,作家真正着意和眷恋是并不是革命,而是一种质朴宁静的乡村生活,革命在整个作品中只是虚晃一枪、蜻蜓一点。

按文学史的时间划分,将49年之后至文革开始的文学称为“十七年文学”,这样的划分其实并不完全合理, 因为无论从创作主体、提出选择还是作品风格,“十七年文学”与42-49年的文学都是无法截然分开的。众所周知,革命乃是这一时期文学的主题,而革命文学和此时期的乡土文学其实有诸多重合之处,因为中国革命毫无疑问是由农民为主的工农联合这一群体完成的,而且毛泽东作为革命的核心领导者其革命的指导思想就是由工农联合来完成革命。如此说来,无论是革命的理论还是革命的实践,农民都是革命的主体,所以,革命文学与乡土文学的重合也就顺理成章了。只不过,为了区别去二三十年代以鲁迅为代表的乡土文学,研究者一般将这一时期的文学称为“农村题材小说”。

三、八十年代的“新乡土文学”

文革结束后,乡土文学再次发生转变,代表作家有贾平凹、刘绍堂、路遥等。贾平凹的作品大多体现出乡村与城市间的互动与突出,这可能与作家的自身经历有关。贾平凹从乡村来到城市,但内心还留恋乡村,他的作品如《土门》、《高老庄》、《怀念狼》、《秦腔》等就叙述了城市文化与乡土文化的冲突以及自己的困惑。刘绍棠的作品素材多取自民间传说与民间谚语等传统民间文学艺术,同时又大量借鉴传统评书等艺术变现手法,从而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乡土小说风格。除传统评书、民间传说、谚语外,小曲、民谣、野台子戏等也对刘绍棠的人生及其小说产生了一定影响,其作品与民间文学有着一种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路遥为当代文学中另一位具备自身特色的作家。他的写作素材基本来自农村生活,并始终认定自己是“农民血统的儿子”,是“既带着‘农村味’又带着‘城市味’的人”。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乡土文学比较表现的是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现代文明与传统农村文化之间的冲突性,从文学传承的角度讲显然更接近于由鲁迅开创的乡土文学,因而一般将其称为“新乡土文学”。

参考文献:

[1]鲁迅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赛先艾.我所理解的“乡土文学”[J].文艺报,1984(1).

[3]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4]丁帆.中国乡土小说史论[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2.

上一篇:《红楼梦》是如何炼成的

上一篇:理论微影的价值和意义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