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工作报告>

关于教育均衡的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6 23:49:42 浏览数:

  范文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财政政策探究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政政策概念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质就是不断满足广大人民对义务教育需求的接受程度,现代社会人人平等,人人都享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当然对于接受教育的权利也是平等的。在义务教育阶段,国家对不同地区义务教育的过程和条件都是均等的,具体表现在教学教材内容均等、教育学费均等、师资水平均等、教学的质量均等,从而能让大多数义务教育对象得到应有的发展。

  (一)义务教育均衡的对象

  义务教育均衡财政政策的落实点是个人,必须搞清楚学生在义务教育资源的使用和分配上合理不合理,解决两个相互问题:义务教育财政政策主要服务于哪些群体哪些对象对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的均衡有促进作用让各教育机构和各教育对象都把义务教育资源能平等的分配,从而在义务教育上达到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均等关系。

  (二)义务教育均衡的内容

  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教育过程中资源是否足备,包括人、物各方面的充足,其次要验证义务教育结束后的成果,观察学生的学习成绩、自身能力等各方面是否提高,最后要能产生义务教育均衡的长远效应,维持好各人的整体生活质量。在投入步骤中一定要保证投入的充足,但是投入不能盲目投入,投入可以是一般的货币,但要经过实际的测量,具体可以记录学生及老师的人数、教学规模的大小等。

  (三)义务教育均衡的全面需求

  现阶段我们已经不能仅仅满足单一公众的义务教育需求,而是要随着公众的数量及要求的提高,制定各自适合的财政政策,保证不同公众义务教育在义务教育机会、义务教育过程及条件、义务教育质量等各方面的均等,保障义务教育全方位均衡发展的财政政策。

  二、分析公共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公共需求特性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基本要求是个人的受教育机会是均等的,其次要求是满足义务教育过程和条件的均等,最高要求就是教育质量的均衡,这一系列的要求逐层提高,体现出了义务教育的本质,在不断提高要求的过程中让个人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

  (一)多种义务教育的均衡

  公众对义务教育均衡是感知变化的,公众需要考虑当前自身已经是什么样的义务教育,排除掉已经享受的义务教育均衡后,公众开始更加关注一些潜在的形式,通过不断追求对尚未满足的义务教育的均衡,来抓住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的着重点。

  (二)对义务教育均衡要求不断提高

  公众对义务教育的均衡有一个逐层递增的过程,也就是说,公众享受了低层级义务教育均衡之后,才会增加一定的高层级义务教育,之后还会有更高层级的追求。要强调的是层层之间的递增没有明显的界限,不是一种刚性的结构,反而是具有一定交迭性的构造。

  三、探究基于公众需求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财政政策

  (一)实时反应义务教育,完善监督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对义务教育是否均衡发展有一定的评价标准,具体的指标有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总额以及其增长额、义务教育在农村的新增投入比例、义务教育入学率、义务教育完成率等,但是这些指标并不能更加真实且及时地反应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的均衡状况,反而使政府部门工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且没有形成工作的责任感。政府部门应该建立适应区域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督测试指标,满足不同区域的实际教育状况,这样可以实时监控测试并评价不同区域的义务教育财政均衡情况,提高政府的社会整体信任度,并创造良好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氛围。

  (二)保障义务教育经费,建立相应的标准

  为了避免义务教育过程中存在教育部门编制的预算在执行中和决算情况不一致,国家可以建立关于保障义务教育经费的标准,会让预算拨款模式更为合理,同时使政府在配置教育财政资源合理性上有很大地提高,从而提高义务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有效保证政府义务教育经费。在判断义务教育经费是否符合标准时,要有一定的根据,要检查不同区域、不同学校的学生获得的义务教育机会是不是均等的,可获取的财政教育资源是否是均等的,各个中小学校公用经费是否满足国家最低标准,公共经费是否满足各个中小学校的正常运转以及一定的教育活动和相应的后勤活动,从而保障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任务。

  (三)规范财政转移制度,形成全面的制度

  在保障了义务教育经费的前提条件下,不断规范义务教育财政转移制度,具体可以在县级之间建立相互独立的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制度。一方面通过分析县级财政义务教育存在的缺失,确定合适的转移支付需求;另一方面结合国家对义务教育经费不足的现状,分析出更为合理的转移支付模式。

  (四)考虑拨款方式,补充预算的制度

  拨款方式的选择上要均衡分配,考虑到不同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的财政资源,以及不断完善的预算制度,使得更为广泛的教育财政资源为不同背景状况的学生提供价值,让学生都能达到一定均等的学业成就。换句话说就是要确保一定比例的学生达到自己满意的教学成绩,必须付出一定的成本教育,成本的具体体现就是一定的教育经费,基本上在学生义务教育阶段要满足学生学业有成的最低教育经费。

  (五)帮助弱势学生,落实资助的制度

  要尽可能的满足更多不同学生的均等学业状况,必须依靠完善的学生资助制度,对义务教育资助标准、资助程度地覆盖面、资助资金的分担机制都要落实到位。首先考虑受资个体的实际情况,提供使之满足的资助资金。国家现阶段已经有了对贫困学生的资助,但是其资助金额没有对受资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起到决定性作用。国家在确定资助标准时,首先要实地考察资助地的生活水平,了解清楚资助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费用和家庭其他方面是否存在负担。其次就是扩大资助的覆盖面,国家各地区应该考察地区留守儿童和民办学校就读的学生,不断扩大义务教育资助的范围,让需要帮助的学生得到资助,避免资助的浪费。最后是对资助资金分担机构的保障,要保证资助资金完整及时地提供给贫困学生,把补助资金落实到个人,使每一个真正贫困的学生及时得到规定的资助,避免学校领导的阻碍。

  四、结语

  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实质上是追求思想上的公平公正,在社会政策方面体现着资源配置的原则。义务教育均衡化是国家的信念和理想,它不仅能让我们个人得到发展,而且能让社会更和谐。

  范文二:浅谈影响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因及改善分析

  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在为实现本地区的教育均衡发展而努力,对这些探索实践的研究不仅能有效指导和改进该地区教育均衡发展,还为其他地区的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参考价值,更是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理论构建的实践来源。

  1.分析制约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因素。

  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制约因素有哪些虽然各个区域的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但是,总的而言,影响我国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实现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普遍性。不同论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有论者认为管理体制上的障碍、财政投入上的不足、既得利益群体的阻碍、配套制度政策的滞后、文化心理与价值观念的掣肘和教育均衡发展政策本身固有的局限性六方面是影响教育均衡发展的阻碍因素。还有论者剖析了影响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政策法规中的取向不平衡问题、社会舆论环境束缚教育的发展、物质条件的作用力愈加明显以及社会管理体制和利益格局调整滞后。

  2.对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的研究。

  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对于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目标至关重要,因此,一些学者对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予以关注。概括来说,大多数研究所提出的策略主要都基于以下几个层面:政府的力量、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育资源配置、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

  3.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与学校发展相联系的研究。

  (1)至于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与学校发展明确地联系在一起的研究并不多见。有研究者呈现了浙江杭州市上城区以学校发展规划为抓手,促进区域学校持续发展的图景。有研究者从教育均衡发展理念与特色学校建设方面进行论述。还有研究者从差异均衡理论视角,探讨区域性学校发展。

  (2)还有一些学者是从学校变革的区域推进角度进行研究。有学者从单一学校变革面临诸多困境层面论证了区域推进是变革性教育实践的必然选择,根据理论成果的来源不同和变革主导力量的不同,提出相应的区域推进的变革性教育实践的路径。有学者阐述了推进素质教育必须聚焦学校,呼唤合作,在实践中摸索出我国学校变革区域推进中出现的大学与地方院校(U-U)之间的项目合作、大学与中小学(U-S)之间的协议合作、中小学校之间(S-S)行政导向和科研导向的合作三种类型的合作形式。

  综观以上论述,已有研究已从多方面多维度对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进行研究,并取得颇为丰硕的成果,这些研究构成了本研究的基础。但同时在以下方面还存在不足。

  1.大部分研究都倾向于分别地论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和学校发展,而把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与学校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探讨还较少。研究上的这种倾向容易造成以孤立的眼光去看待和认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与学校发展。

  2.虽然可以看到不管是关于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抑或是学校发展的研究,都难免自觉不自觉地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与学校发展或显或隐地联系在一起,因为二者本来就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但是专门将学校发展置于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之中的研究还很罕见。

  3.就目前的研究来看,都还不太重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与学校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二者关系进行探讨的研究微乎甚微,而已有的研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也不够深入,大都停留在表层。实际上,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与学校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认识到二者之间存在复杂关系以及对这种复杂图景的呈现,是实现区域教育较均衡发展和学校健康发展的关键。然而,现今关于讨论两者之间的复杂关系的研究则是少之又少。

  4.在研究方法的使用上亦存在不足,一方面,研究中所采取的方法比较随意;另一方面,一些研究没有对研究中使用的方法与研究的适切程度进行足够详细的论述。

上一篇:幼儿语言教育的参考论文

上一篇: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论文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