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工作报告>

“支架式教学”理念下的高中物理课例谈

发布时间:2021-07-25 08:55:00 浏览数:

“支架式教学”理念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主动获得知识、发展智能、陶冶个性、形成完美人格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建构和塑造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知、情、意、真、善、美的完满人格,并以此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和爱学。

一、“支架式教学”理念的理论依据

“支架式教学”理念的最直接理论源于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在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教学在学生发展中的主导性、决定性作用,揭示了教学的本质特征不在于“训练”、“强化”业已形成的内部心理机能,而在于激发、形成目前还不存在的心理机能。

二、案例:功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出示蒸汽机图片,介绍背景:18世纪蒸汽机的使用逐渐增加,当时蒸汽机的一项应用是给矿井抽水,把矿石从井下提到地面上来。

问题:矿山老板选择机器时需要对机器性能的优劣进行比较,如果由你来比较,你会怎么做呢?让学生对任务进行讨论。

结论:燃烧同样多的煤,从矿井中提上矿石多的蒸汽机性能好。

问题:如果两个提起矿石的矿井的深度不同,那么又怎样比较所用蒸汽机的性能呢?

2.搭建支架

对于上面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想到:这里有重量和高度两个量需要考虑,如何把它们结合起来,这时可能有学生会想起初中学过的功的概念。多数学生的意见:把重量和高度通过相乘综合起来考虑。教师指出,18世纪的工程师正是这样做的,后来人们才把这个量称为“功”,同时明确做功过程需满足的条件以及是谁对谁做功等。(先提供问题情境由学生自由探索,当学生对“功”的概念基本达成共识时引入科学术语“功”,使原来探索形成的经验获得意义,不用下定义和论断引入新知识,而是让学生置身于一个明显地需要引入新概念的情境。)

3.独立探索

进一步追问功的定义的合理性:“重量×高度”即“力×位移”这个量是否具有特殊的意义,是否能够反映某种规律?

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给定的器材进行实验活动,研究运用斜面(或者动滑轮等简单机械)与直接提起同一物体到达相同高度时,“力×位移”这个量是否变化,如果以别的形式,如“重量×高度的平方”,看这个量是否变化,学生使用不同材料,经过多次实验,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实验数据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

4.协作学习

让学生汇报、交流各小组的实验数据及各自得出的结论,这时会发现,在忽略摩擦的情况下,“力×位移”这个量的大小保持不变,而以“重量×高度的平方”等其他形式时则有可能不再相等,说明“力×位移”这个量确实反映了某种规律。指出这个规律就是功的原理,历史上正是工程师们在实践中发现了功的原理,才最终确定了功的计算公式。为了准确理解功的定义,可以让学生用现有实验器材,讨论物体在水平面运动时各力做功的情况,实验时拉力的方向可以不水平,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全程参与下完成对功这一概念的意义建构。

5.效果评价

学生评价:这堂课使我们对功的意义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到了物理知识之间的深刻联系,提高了我们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功能关系提供了解决力和运动问题的一种新方法。

教师评价:功和能的思想是高中物理学的重要思想,学生在初中的时候接触过功这一物理概念,但初中学生对功的理解是浅层次的,或者说是不完满的。本节课呈现了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出发,根据自己已有认知水平和物理理论知识,主动探究,学生亲自实验,分析实验数据,经过小组成员讨论,不同小组间的讨论,最终得出了功的定义,完成了对功这一概念的意义建构。“支架式教学”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从物理知识的本质上把握问题,从而有效地抓住问题的关键,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很有好处。

“支架式教学”理念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它作为理性思潮的结晶,高扬人的主体性本质,克服了传统注入式教学的被动性、依存性和模仿性,它是建立在主体性人本观的基础之上;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它的内容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其思想的科学性将为教学实践和相关科学证实。

上一篇:一堂生动的机械基础课

上一篇:高压蒸汽灭菌中湿包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