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工作报告>

关于《全球生态学》的教学思考

发布时间:2022-02-16 08:38:22 浏览数:

摘要:《全球生态学》是一门迅速发展的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其理论性强,内容涉及面广且繁杂,利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很难达到优良的教学效果。结合该课程特点,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媒体与板书教学相结合、不同时空上案例和实例结合和改革考试形式、加强师生沟通等视角,对如何提高《全球生态学》的教学质量、开展《全球生态学》的教学改革提出新思考。

关键词:全球生态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045-02

《全球生态学》是20世纪80年代初才蓬勃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1986年由国际科学联合会(ICSU)发起、组织的国家地圈生物圈研究计划(IGBP)是科学家们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生态学研究的里程碑。它以生态学理论框架为依托,吸收现代地理学和系统科学之所长,研究全球变化和区域尺度的资源、环境经营与管理问题,具有综合整体性和宏观区域性特色,并以中尺度的全球变化结构和生态过程关系研究见长[1]。由于全球生态学是地理学、气象学等与生态学相互结合的产物,因此该门课程已成为高校生态学和地理科学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现代生态学和从事专业研究打下坚实基础。《全球生态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且授课内容中专业术语较多,利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很难达到优良的教学效果,如何提高《全球生态学》的教学质量、开展《全球生态学》的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个性教学

重理论、轻实践、抽象乏味的教学方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课程实验、专业劳动、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生产教学实习等均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环节,采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三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强化创新能力培养,增强教学互动,增加教学环节中学生进行参与式和研究式学习的机会,使各种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全球生态学》注重多学科交叉理论研究,更加离不开实践教学。全球生态学的实践性,表现在学好全球变化在生态学必须要有一定的感性知识,也就是说需要有一定的野外实习,同时要对计算机和3S技术有一定的了解。但综合性大学《全球生态学》的课堂教学每周一般不会超过3学时,而且不安排野外实习和实验课。教学中,理论脱离了实践,使得学生很难全面、深入地把握和领会知识要点。这就需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在完整地掌握全球生态学的基础理论的同时,适当安排野外考察和3S技术的应用示范,例如对陆地植被指数的遥感分析一节的讲授,植被指数和NPP等的计算较为繁杂,学生仅靠课堂讲授,无法领会和掌握各指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若安排实验课,通过3S技术获取区域土地类型变化、土壤类型、气候插值和植被指数等类型图后,可让学生通过ACR GIS软件进行计算和计算出相关各类指数等内容,并利用模型的差异比较,来加深学生对全球生态学的理解。只有强化各实践环节才能使学生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认识全球生态学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另外,教师还要重视教学环节中科学研究与理论、实践教学的结合。可结合自身的研究背景和学生的知识背景,为灵活处理教学内容提供足够的空间,体现个性教学。例如将教师的项目、论文中涉及到全球生态学的内容融入课堂讲授的内容当中,可促进学生对学科前沿问题的了解和把握,极大地拓宽学生的视野。

二、多媒体与板书教学相结合,增大教学信息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引导地位,通过教师的讲授和板书向学生灌输知识,利用挂图来展示一些例子,全球生态学的内容涉及面广,仅靠教师“三寸不烂之舌”在有限的课时限制下,也无法将内容描述清楚。多媒体教学技术[2]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现代科技在教学领域应用中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形态。它使用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影像和声音等多种方式显示教学信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有助于扩大课堂教学信息量,提高信息传输效率。通过对全球生态学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可以把理论与实践、经验与教训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课堂讲解的内容更直观、更生动,易被学生接受。但是不能过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体的功能,致使学生被图片和视频等吸引,全然不顾理论的讲解,这样课堂教学虽然生动,但缺乏深度[3]。每次课堂教学,教师应将章节主要内容列在黑板上,让学生对本堂课的重点一目了然,而多媒体只是作为对涉及的内容进行补充。教师在授课时,根据教学内容的主线,合理安排多媒体的使用,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有时产生突然而至的灵感可以随时加到板书的相应地方,让两种教学方式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功能,取得最佳效果。此外,全球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变化不大,可以把某些教材作为主要参考书,同时通过学术期刊,如Global Change Landscape Ecology、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等国内外刊物,或书刊、报纸、Internet、区域具体变化实例等途径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将一些与全球变化生态学相关的网址和相关实例研究方法等讲授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上网和通过对实例分析获取新知识和方法,这也是增大教学信息量的有效办法。只有掌握《全球生态学》学科发展趋势,通晓最新成果,丰富课件内容,增大教学信息量,才可能使该课程成为精品课程,老师成为精品教师,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改革考试形式,实行综合考核测评

由于全球生态学更多地要涉及生态、环境、气象、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实例的解析,在课程考核方式上可相应采用综合考核测评,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反映学生对该课程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综合考核测评方法由笔试、专业论文写作和课堂讨论三种形式,分值按6:2:2的方式计算出综合成绩。笔试主要为期末考试成绩,试题内容强调全面性、综合性和灵活性,重点考查学生如何利用已学的知识去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试题类型涵盖填空、选择、判断、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等各种题型,不枯燥,不唯本,既要反映课堂讲授的基本内容,也要反映当前倍受关注的前沿话题和最新成果。课堂谈论可通过师生交流、课堂专题讨论、学生分组讲授部分相对简单的课程内容、开展有争议问题的辩论等方式进行,既活跃课堂气氛,又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与应变能力,使课程教学成为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素质教育主渠道。通过综合测评,可以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知识面的宽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综合分析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等。

四、加强师生沟通,提高学生对该学科和课程的认识

《全球生态学》是一门前瞻性较强的课程,融汇了生态学、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学科精粹,应格外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如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开展师生间的交流,为学生解惑答疑,促进彼此间的了解,让师生间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关系,使学生在平等、宽容的交往过程中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信念,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课题研究、交流课题研究信息和成果,创造因材施教的新环境,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

总之,信息化时代对全球生态学从教育教学的内、外两方面都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改革的深度和力度,是《全球生态学》课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在教学的过程,老师时刻保持引导而不是主导的地位,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各种机会鼓励学生的主动观察、善于思考、积极探索。将学生的被动变为主动,由书匠性人才转变为创新思考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方精云,唐艳鸿,等.全球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德国]施普林格出版社,2002.

[2]肖笃宁,李秀珍.当代全球变化生态学的进展和展望[J].地理科学,1997,17(4):356-363.

[3]范爱平.谈多媒体教学软件与其它教学方式的配合关系[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1,(3):101-103.

上一篇:农谚在短期气候预测中的应用

上一篇:2010年洪泽县冬小麦生育期不利气象条件分析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