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申请书>

风景园林专业《景观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发布时间:2021-08-03 08:50:28 浏览数:

摘 要:针对当前风景园林专业景观生态学的教学现状,结合近几年对景观生态学课程的教学实践,该文分析了目前景观生态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构建完善教学内容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及变通教学考核方法等方面的教学改革思路,以培养具有生态设计理念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

关键词:风景园林专业;景观生态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07-0141-03

Abstract:Based on the 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 of Landscape Ecology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major and combining with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Landscape Ecology in recent years,this paper 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Landscape Ecology at present,and put forward some teaching reform issues from constructing and improving teaching content system,strengthening practical teaching,develop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skills,and adapting teaching assessment methods,so as to cultivat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rofessionals with ideas of ecological design.

Key words:Landscape Architecture major;Landscape ecology;Teaching reform

風景园林是以营造优美宜人的室外空间环境为研究核心,以自然生态、形态营造及美学为基础理论,并广泛吸收社会学、艺术学、地理学、农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理论成果,最终实现指导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并协调发展这一基本使命的综合性学科[1]。目前,风景园林从传统的环境绿化延伸到更多领域,包括采矿等工业污染废弃地恢复和生态建设、河岸整治和恢复、湿地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与文化遗产保护等[2-5]。在此基础上,为实现未来风景园林学科自身的持续性发展,国内各高校也在构建学科体系、相关专业融合与交叉、基础理论研究与行业发展相结合以及人才教育方案与职业生涯规划等多方面的学科变革发展进行不断的尝试与探索[6]。

景观生态学是人们在宏观尺度上认识人类活动、资源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把地理学对地理现象的空间相互作用的横向研究和生态学对生态系统机能相互作用的纵向研究结合为一体,以景观为研究对象,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思想为指导,研究景观格局的形成与动态,空间异质性与生态过程的相互关系,景观结构与功能及其变化过程的相互关系,探索其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当前,景观生态学已经成为我国高等院校农学、环境生态类、土地资源管理、地理科学、风景园林、景观规划和旅游管理等专业的必修或基础课程[7]。

由于景观生态学原理和研究的热点问题与风景园林的学科背景和任务有很好的契合,其原理很多都能直接应用于园林设计,能够对园林规划设计提供系统的理论指导,这也促使国内外许多高校在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中设置了景观生态学课程[3]。笔者在总结分析景观生态学发展及课程特点的基础上,探讨风景园林专业中景观生态学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式,以期为风景园林专业的景观生态学教学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1 教学目的

2011年风景园林学科正式成为国家一级学科,与建筑学、城市规划构成“三位一体”的人居环境科学主导专业体系[8]。风景园林专业的景观生态学课程担负着将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原理、方法以及技术应用于专业实践中的责任,重点研究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问题。

2 教学现状

2.1 教学内容不完善,与相关课程的结合不够 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景观生态学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但国内还没有一本完全针对风景园林专业的景观生态学教材,教学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授课教师多数都是地理学、生态学甚至林学等专业背景,导致授课内容与风景园林专业课程如园林规划设计、景观设计、景观工程等结合较少。教学内容未能根据风景园林专业的发展进行及时更新和补充。

2.2 教学方法与实践环节脱节,有待进一步改进 景观生态学课程具有明显的综合性,涉及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目前,景观生态学课程的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对新教学理念、新教学方法的应用不足,尤其对相关技术的技能培养不足,如景观指数软件使用方法、遥感与GIS使用方法等。这主要是由于地方院校受经费和办学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很多开设景观生态学课程的院系都没有野外实习基地和室内实验机房,结合实地调查的课外教学明显不足,导致课程教学仅局限于课堂讲授,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9]。

3 改革措施

3.1 完善教学内容

3.1.1 补充相关基础理论授课内容 现有的《景观生态学》教材大多是针对生态学专业或生物学专业而编写的,生态学基础知识比较少。如果没有生态学基础理论的知识积累,学生就很难理解景观生态学理论。因此,有必要在教学内容中适当增加生态学基础理论知识。如景观生态学中的景观生态分类、景观生态系统、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等相关理论,都是在生态学中的生态分类、生态系统和生态规划基础上形成的,因而在教学中需要有针对性地补充生态学中的生物与环境、生态演替、生态系统及其分类、生态规划等内容[10],加强景观生态分类与评价以及景观生态规划等内容的教学。

3.1.2 引入文献案例补充教学内容 景观生态学具有丰富的理论框架和原理,其中等级系统理论、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景观连接度与渗透理论、岛屿生物地理学与复合种群理论、景观生态流与空间再分配原理、景观演化的人类主导性、景观的多重价值原理等基本理论和原理,在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中应该有所侧重。要注重将理论与风景园林专业其他课程(景观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城市规划原理、植物配置与环境)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进行文献案例讲解。如讲解景观异质性原理时,可举例1998年车生泉[11]用TM数据和同期SPOT数据融合得到分辨率为10m的像元,用目视解译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类方法分析处理,最终将上海市的绿地景观提取并分为公共绿地、农林植被、附属绿地、居住区绿地和自然植被5类。通过剖面线分析,最后得出上海城市绿地景观异质性总的情况是居住绿地和附属绿地异质性的平均信息量较大,但不为聚集分布,这与它们的斑块数量多、面积小和分布随机有关,这些不同的城市绿地异质性为进一步的绿地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12]。同时设计规划过程要提高景观的异质性,开辟尽量多的绿地,并且要分布均匀。如讲解景观连接度与景观连通性原理,可举例王云才[13]在2009年采用连接度指数、廊道密度和引入交通网络指数等建立起景观生态连接度评价方法和体系,对上海市城市景观生态网络中道路网络、绿地网络、水系网络及其形成的“三网合一”的复合网络连接度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城市景观生态网络存在分割多、连接少的网络平面化特征,这为我国生态城市发展建设和城市景观生态网络规划提供了理论基础。很多的景观生态过程都依赖于景观结构的连接度[12],在城市园林建设过程中既要注重景观的连通性,也要提高景观的连接度。通过文献案例讲解,可让学生体会景观生态学原理是可以实实在在地应用于规划设计之中,并可使规划设计更合理,更科学。

3.2 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可分为野外调查和计算机实践两部分,内容包括景观结构单元的调查与分析、景观空间格局的辨识、景观功能的测定和景观的分类评价。

在野外调查研究的前期阶段可将班里学生分组,在研究区域布点或者设置样方获取生态环境因子数据,实地调研测绘,调查与分析景观结构单元。如校园景观生态改造实践,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景观生态学知识对校园现有景观进行调查分析与评价,鼓励学生质疑现有景观规划的合理性,提出更合理的改造方案和提交相关的规划设计图件,组织相关专业教师进行集中点评。另外通过野外考察,培养学生辨识景观组分、景观类型和格局的能力,让学生能直观理解地理现象和景观结构。

在计算机实践方面,可构建一套多层次、可操作化、专业特色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把不同时间段的遥感影像图分发给学生,通过上机实验让学生初步掌握景观软件的使用方法。如先进行景观生态分类,然后利用景观生态学软件(Fragstats)进行景观格局指数(斑块数量、周长、面积、形状指数、分维数、分离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等)分析,结合景观要素识别,判断研究区域景观要素的构型,从而分析景观格局特征,最后进行景观总体评价和规划,完成相应小论文。通过实践部分的讲授和训练,学生能够为景观规划设计提供科学数据支持,评价和预测规划和设计可能带来的生态学后果,优化设计方案。学生从实践中感受到景观生态学理论能够学以致用,进一步提高了对景观生态学的学习兴趣。

3.3 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 为提升景观生态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应采取案例教学法和多媒体演示、热点问题讨论和学生自讲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例如,在讲述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时,利用自然保护区的规划案例进行具体阐述;在讲述生态交错带理论时,结合经典的滨水景观设计案例进行讨论[4];如讲解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时,可讲解和探讨城市下垫面的类型与格局变化对地表水文过程的影响等,使学生明白在景观规划和管理时,可以通过考虑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过程来寻求合理的景观配置[9]。在讲解景观连接度和复合种群理论时,可以结合珍稀濒危生物的保护(如大熊猫、藏羚羊、东北虎等)以及自然保护区的规划设计,以提高学生的學习兴趣[9]。在讲解“源”和“汇”时,可举例在土壤的养分流失过程中,农田和果园等景观类型可能起到了“源”的作用,而农田与受纳水体之间的林地或草地等景观类型可能起到了“汇”的作用[9]。在讲述景观的多样性和异质性理论时,结合生物多样性的热点问题和案例,告诉学生可通过对森林、绿道、水系、湖泊的空间布局和植物群落的设计提高景观的生物多样性[9]。

通过多媒体教学增强直观性,以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影像展现独特的景观魅力。如讲授景观生态学中“斑块、廊道、基质”时,可利用百度地图等软件查阅地球上任何地方近期的地图、地形、田园、森林、荒地、建筑物等地表覆盖,进行实例讲解,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重要作用。利用景观照片、遥感影像和图纸讲授景观空间特征,使学生真正理解景观生态学的空间格局理论对景观规划与管理的指导意义,使学生明白合理科学的规划方案正是基于前人对相关理论的研究和提炼。另外,以课堂讨论、辩论、启发谈话等多种方式带动学生积极思考。

由于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对于一些相对简单、容易理解的章节和内容还可以采用学生自讲法教学。将班里学生分组,课前将一些章节内容按组分配给学生,让他们查阅资料做ppt,上课时进行讲解及评分。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组织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

3.4 改革教学考核方法 改革考核方式,科学评价学生。现行教学考核方式往往以考试作为评价的主要手段,不能够全面考核一个学生的真实水平,因而必须改革。以考核技能与能力水平为主,成绩评定时加大平时作业的比例。如采用多方面考查方式,给学生布置相关的书目、文献资料和专题设计等,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自讲法教学、景观结构分析、景观分类评价、景观规划与设计案例分析,促进学生完成实践研究报告和专题设计等,然后结合课堂表现、学习态度、野外实习情况、分组讨论成绩和实践成绩等进行综合评定。这样的考核方式以考核技能与能力水平为主,能够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长。

4 结语

本文仅针对风景园林专业中的景觀生态学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想法,而具体教学问题的动态发展仍需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风景园林专业培养的学生绝大部分都会投身于城市规划、园林规划设计等相关领域,通过景观生态学课程的学习可促进学生树立生态学思想,对场地现状问题进行逻辑性的研究分析和设计,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和保护,产生形式与功能统一的设计方案。这就是在风景园林专业中引入景观生态学课程的意义所在,培养具有生态设计理念的景观规划和设计人才是景观生态学教学任重而道远的责任。

参考文献

[1]秦明吾.关于21世纪大学日语本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2(3):54-55.

[2]王沛永.北林园林学院风景园林工程课程回顾与展望[J].风景园林,2012(4):72-74.

[3]张婷.风景园林专业教材设计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5):29-34.

[4]杨锐.风景园林学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园林,2011(5):18-19.

[5]陈娟,何云晓.风景园林专业《景观生态学》课程教学探讨[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33(5):119-121.

[6]方昌婷.理工类高校风景园林专业生态化教学改革——以安徽理工大学教学实践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39(6):120-121,127.

[7]何东进,洪伟,吴承祯,等.景观生态学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1(8):51-55.

[8]吴良镛.关于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同列为一级学科的思考[J].中国园林,2011(5):11-12.

[9]郭二辉,侯建,杨建涛.地方农林院校“景观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16,34(1):44-47.

[10]黄义雄.地理理科基地班《景观生态学》课程教学工作的探讨[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02,17(2):25-26.

[11]车生泉.上海城市绿地景观异质性分析[J].上海环境科学,2001(11):511-514.

[12]赵华萍,戴少伟,鄢蓉.景观生态学在城市园林建设中的应用进展[J].绿色科技,2014(09):144-147.

[13]王云才.上海市城市景观生态网络连接度评价[J].地理研究,2009,28(2):284-292.

(责编:徐世红)

上一篇:城市居住空间环境的绿化装饰探究

上一篇:基于直观体验的创造力培养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