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工作报告>

匠心铸梦,用极致缔造“中国制造”

发布时间:2022-03-30 08:39:25 浏览数:

专注一件事,干了一辈子。这是传统工匠们的现实画像。

他們用精湛的技艺注重细节、精雕细琢、追求完美,为传统生活带来便利、增加色彩,他们以可贵的“工匠精神”完成了不同时代,各个领域的拓荒。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一些与现代生活不相适应的老手艺、老工匠逐渐被机械化生产所替代,但工匠精神永不过时。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新时代的“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

青春年华化为多彩绽放,精益求精铸就青春信仰。新一代青年工匠在“垦荒精神”的引领下,在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激励下,正勇立时代浪潮,发挥青春力量,树匠心、育匠人,为推进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将工匠精神传承与坚守

人们很难把一个25岁的锅炉操作工,和国家重大工程联系在一起。但在有关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的故事里,这种关系却可以用千丝万缕来形容。

2018年11月,当我国第42、43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时,一个1994年出生的胖小伙儿田鑫瑶就在发射塔架几公里外的锅炉房里,作为整个北斗系统中发射场系统的一名青年操作工,他肩负着为火箭、卫星测试厂房的空调提供蒸汽的责任。这一工作关乎火箭卫星的湿度、温度标准,同样决定着“万人一杆枪”北斗事业的最终结果。

北斗系统建设已经走过20余年,成功将45颗北斗卫星送入太空,发射成功率达到100%。这背后,除了人们熟悉的科学家、设计师、指挥员等“大人物”,还有一群十年如一日追求职业技能极致、凭借专注和钻研、秉承传承与坚守的大国工匠,是他们,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

如今,这些大国工匠迎来后继者,像田鑫瑶这样的青年操作工正在从老师傅手中接过接力棒。他们的身份可能是一线加注指挥员、吊装操作手、火箭或卫星制造厂的技师,也可能是某一元器件厂房里的维修工人——一群普通工作岗位上 “80后”“90后”。

北斗这一国之重器背后的“80后”“90后”青年操作工,正是他们当中的优秀代表:他们是火箭发射前最后撤离的人,每当重大工程遭遇关键时刻,他们往往冲在最前面,和最繁琐、最危险的事务打着交道;他们干着铲煤烧锅炉等“别人眼中的脏活儿苦活儿”,接触最多的是黑色煤块,但却有颗燃烧的红心;他们在属于自己不到两平方米的世界里,安静地做着某一项技能绝活儿的大师,而背后却是数十年如一日、成百上千次的训练;他们与青山塔架、火箭绚丽尾迹做伴,认为这样的青春没有虚度……

这些还略显稚嫩的面孔和国家大工程离得如此之近,他们年龄不大,但和那些大国工匠一样坚信:有一种工匠精神叫从年轻干起。

在不断挑战中开拓创新

25岁获得全国技术能手,29岁获评河南省首批“中原大工匠”、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0岁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31岁当选共青团十项、独立设计、制作工装110余套、解决一线生产技术难题300多项,加工的零部件有十几万件……他就是平高集团首席工匠、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胡中辉。

2005年,中专毕业的胡中辉成为平高集团一名普通车工。“车工是最基层的工种,岗位周围到处是油污和噪音。”

胡中辉不怕苦,坚持了下来。14年来,胡中辉累计加班17800多个小时。

“高压开关设备被誉为电网的心脏,控制着电网的开与关、通与断,零部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电网的安全运行。”胡中辉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参加工作以来,凭着高超的技艺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他加工的零部件有十几万件,从未产出一件不合格品,一直保持着最优加工记录,他加工的零部件被称为“免检产品”。

但胡中辉并未止步于此。他刻苦钻研、勇于创新,不断挑战我国特高压开关设备零部件制造的高度和精度,攻克了多种关键零部件的加工技术难题,打破了国外关键零部件加工技术的垄断。

他先后攻克了百万伏支架焊装、活塞杆装配、导向焊装等核心零部件的加工技术难题,加工技术达到国内领先,使零部件加工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9.9%以上,为国家特高压电网作为中国制造的一张亮丽名片走出国门,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从最初的勤学苦练、独自奋战,到如今带领着整个团队一起前进,作为技能专家的胡中辉,积极做好“传帮带”工作,发挥头雁作用,将总结的各项加工经验无私传授给工友们。

“传承工匠精神非常重要。”胡中辉说。据了解,以胡中辉名字命名的国家级胡中辉技能大师工作室已经成为培养技术能手、产业工匠,展示青年工匠风采的平台。

为“品质革命”提供动力

九月的晨光洒进车间,金属泛着微凉的光泽。在这里,全国青联常委、“中国中车十大杰出青年”朱黎明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是大众口中的“金牌工匠”,只要一拿起冷作工具,一说起钣金术语,眼神中就马上透出一种了然于心的自信。

作为中国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钢结构公司构架区副作业长兼工位长,多年来,朱黎明爱岗敬业,刻苦钻研,授业传道,在解决生产技术和工艺设计难题上求突破,为中国中车提供了多项先进操作法和技能绝招,培养了多批技术人才,他凭借勤奋和绝技,用一锤一铆,构筑起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石,诠释了“中国制造”的“工匠精神”。

在加班加点的难题攻关中,他推广了独有操作技术法《4400机车箱型梁质量控制操作法》《大型折弯件利用小型板预折操作法》《钢结构焊接变形火焰矫正的操作方法》,并破解了改进组装焊接翻转胎等难题。

2009年,他在试制HXN5大功率交流传动内燃机车过程中,完成了几十项机车转向架及室结构攻关项目,为公司降低成本上千万元。2012年完成公司重点产品电力机车构架的首台试制与研发工作,并相继完成了澳大利亚机车、沙特机车、阿根廷机车、泰国机车等多个出口车型的钢结构产品试制及生产工作。进厂 二十余年,朱黎明见证了火车的六次大提速,他希望未来要为火车的再次提速贡献自己的力量。

创新无止境、挑战不止息。如今,中国正在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青年工匠作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他们注重细节、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同时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创下了一份又一份优异的成绩。他们深知,只有不断追求精益求精,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站稳脚跟,不断创新,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面对国际纷繁复杂的竞争环境,他们将更加发奋图强,让中国创造以“落地生根”的底气,“大国工匠”的精神,“惊艳”四方,“照亮”世界。

上一篇:缅甸米轨机车车体设计

上一篇:营改增对铁路运输企业发展影响分析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