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辞职报告>

印度“烈火”4弹道导弹

发布时间:2021-07-04 01:11:44 浏览数:

2011年11月15日,印度突然宣布成功试射“烈火”4型远程导弹,在亚洲国家中引起了巨大反响,印度主流媒体祢其为印度导弹事业开启了“新时代”,似乎“烈火”4使印度一夜之间就跻身世界强国了。那么,被印度寄予厚望的“烈火”4究竟是一种什么阳样的导弹?其发展又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来龙去脉

从名称看,“烈火”4属于印度“烈火”系列导弹。该系列导弹基本都采用固体燃料发动机,因此体积较小。关于“烈火”4导弹的传闻早已有之,认为它采用了“烈火”3的设计框架。但从外观看,它基本沿袭了“烈火”2的设计思路和相关技术。

导弹发展情况印度在1980年就成功发射了固体运载火箭“卫星运载器“SLV-3,并用其第一级开发了烈火”1导弹。“烈火”1弹体长10.5米,直径1.0米,射程700千米,据说之后印度科研人员将其增程到了1500千米。1999年印度在国庆阅兵中展出“烈火”2导弹,是在“烈火”1上增加了一级火箭,使其变为两级固体燃料导弹。导弹长度达到15米,直径仍为1.0米,射程增加到2500千米。虽然印度在“烈火”2上进行了多种弹头和制导方式的改进,但外界认为“烈火”2由于弹体过长,没有发展前途。2006年7月,“烈火”3的出现似乎证实了人们的这一论断。“烈火”3的整体设计超越了“烈火”2的框架,直径达到2米,具有很大发展潜力,成为印度未来洲际弹道导弹的原型。但2011年11月“烈火”4的出现改变了人们这一想法。

“烈火”3试射成功后,媒体一再炒作印度将发展洲际型的“烈火”5导弹。当时很多人奇怪为什么“烈火”4被逾越?“美国”导弹威胁网站猜测:由于“烈火”4的设计射程达到6000千米,要求弹头具有很强的耐烧蚀性,而“烈火”3导弹试射后多个国家拒绝向印度出口制造洲际导弹弹头防热层不可或缺的聚丙烯腈纤维材料。为避免在国际社会制造紧张气氛,2007年6月印度政府决定把“‘烈火’导弹最大射程限定在5000千米”,“烈火”4的研究项目也随之被束之高阁。现在来看,这一猜测并不属实,印度并没有放弃“烈火”4计划,只是它并不是“烈火”3的后续型,而是不被看好的“烈火”2的后续型,甚至被认为是“烈火”2的改进型。据称负责“烈火”4项目的是一名48岁的女性科学家,名叫泰西·汤姆斯,就任于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烈火”4的成功也令她在男性聚集的DRDO名声大噪,成为继印度导弹奇才卡拉姆后的又一位杰出的导弹主管设计师,她还负责印度寄予厚望的真正的洲际弹道导弹“烈火”5计划。

“烈火”4真正进入人们视线是2010年12月10日的试验。当时“烈火”4的试射因导弹偏离轨道坠入大洋而失败,外界认为这次试验只是“烈火”2的一次失败。此后,印度科学家们对“烈火”4的导航、推进、电子设备等系统进行了改造,最终“烈火”4在2011年11月15日从奥里萨邦惠勒岛靶场发射。印度媒体称,导弹弹道最高点达到900千米,飞越孟加拉湾,击中预先设定目标,坠入印度洋班戈尔海湾。导弹飞行了3000千米以上,弹头再入温度达到了3000℃以上,试验取得成功。虽然这些数据值得怀疑,但试验基本达到了印度方面的要求。

导弹外观分析在这次试验中,印度方面公开了部分“烈火”4的发射照片,为我们揭开“烈火”4的神秘面纱,认识印度弹道导弹发展真实情况提供了非常有限的资料。

虽然这次试验后,印度《经济时报》援引印度军方的话说,“烈火”4其实是“烈火”2的改进型,但我们从照片还是可以看出这种改进幅度较大。首先,可以看出“烈火”4采用两级固体火箭上下串联配置,下面的一级略粗于上面的二级火箭:弹头形状不同于“烈火”2,不但弹头没有弹翼,一级尾部也没有弹翼,而且一、二级火箭间不像以往的印度导弹采用杆系结构。

虽然印度没有公布“烈火”4的外形尺寸参数,但是依据其周围参照物和印度实际导弹发展水平,还是可以对其进行大致测算。总体(估算)结果是这样的,导弹总长18米,弹头长2.5米;二级长4.3米,直径1.0米,级间过渡段1米;一级火箭长10.6米,直径1.25米;一级的长径比为8.53,二级的长径比为4.3。从这一数据情况来看,印度所谓“烈火”4是“烈火”2的改进型的说法不无道理,但改进的力度较大。“烈火”2两级火箭的直径均为1.0米,其一级火箭长10.2米,二级火箭长4.8米。考虑到级间段的改造和量算误差,可以看出“烈火”4和“烈火”2的两级火箭长度接近,二级火箭直径一致,只是一级火箭直径增加了0.25米。因此可以大致推测”烈火”4实际是将“烈火”2的一级火箭加粗,并使用了“烈火”2的二级火箭发展来的。对于固体火箭来说,增大火箭直径的难度较大,因为这样一来所有的设计计算和生产工艺需要全部改造,因此估计增大直径的火箭还会有其它用途。

印度国防官员表示,“烈火”4首次验证了多项新技术,代表了印度导弹技术的一次飞跃;该型导弹质量更轻,采用两级固体推进,战斗部配有再入热防护罩;首次使用的复合式火箭发动机(Composite Rocket Motor)展示了卓越的性能。从这一消息可以看出,“烈火”4不但采用了新型材料,而且发动机经过改造,不是简单的“烈火”2部件的组合。这与上述对量算结果的推测是一致的。

性能解读

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官员透露,“烈火”4导弹总重量为20吨,载荷1吨,射程可以达到3500千米,在射程和重量上都优于“烈火”2和“烈火”3。但该型导弹仍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射程远,但再入可靠性存疑“烈火”4的总重量比48吨的“烈火”3轻28吨,但射程却比3000千米的“烈火”3导弹至少远500千米,应该说这是通过更加合理的设计有效提高导弹性能的一个典型案例。印度透露这次“烈火”4试射的最高弹道达到900千米(估计有误),并不是最远射程。如果这一数据属实,可以看出它并未采用最佳弹道,而采用了高弹道。“烈火”3射程3 000千米时的最高弹道高度只有350千米。也就是说,“烈火”4的射程仍有提高余地。从其它国家导弹发展情况来看,“烈火”4的发射效率也较为先进。例如,法国M20两级潜射固体燃料导弹重21.4吨,射程3 000千米,陆射s3两级固体燃料导弹重25.8吨,射程3500千米。这两种导弹虽是上世纪70年代产品,但其技术目前仍较为先进。

印度科研人员透露,“烈火”4弹头采用了新型的碳纤维材料头锥,使其再入大气层时具备一定的耐热抗烧蚀能力。从外观看,它与“烈火”3弹头形状类似,估计这一设计是初级的,抗烧蚀能力不会太高。因为印度此前的“烈

火”2为了回避这一问题,将弹头从一开始就设计成末端机动的,这需要大幅度降低再入速度。印度此次之所以没有采用全射程试验方式,估计是对弹头抗烧蚀能力信心不足。上世纪70年代,许多国家都由于这一问题不得不采取降低射程的做法,估计这一问题的答案可能得等到“烈火”5的出现才会有定论。

发射灵活,但作战使用不便印度透露,“烈火”4能从移动发射架发射。但从以往经验看,印度的移动发射概念与其它国家不太一样。它通常采用轨道方式移动,这主要是因为除了“大地”系列导弹外,其它导弹要么过长,要么过重,因此难以实现通常的公路机动。而火车机动难度过大,即使美国的“和平卫士”火车机动部署方案仍有许多难题没有解决。世界上目前只有苏联的SS-24“手术刀”火车机动方案曾实际部署。从图片资料看,印度移动部署方案实际是拖车方案,只是实现了地面移动和运输,距离机动作战发射还相去甚远。例如,“烈火”3由于质量太大,比世界上最重的陆基机动导弹俄罗斯的“白杨”M还要重,根本无法装载在公路机动发射车上。“烈火”4在总体质量和长度方面有了长足进步,具备公路机动的基本条件,因此可以改装为公路机动发射。

但印度似乎没有完全解决筒式储存和冷发射技术,即使“烈火”4采用公路机动系统,其作战使用仍不方便。此前,从资料照片看,印度在“萨加里卡”导弹上曾试验过筒式冷发射技术,并计划在“烈火”5和未来潜射的K-4上采用这一设计方案。但从当前试验情况看,“烈火”4未采用这一部署方案。

精度高,但制导模式受限关于印度导弹制导问题众说纷纭,印度也竭力回避。直到“烈火”3出现时,印度才透露“烈火”3在第四次飞行试验中首次使用了自行研制的环形激光陀螺,前三次试验使用的陀螺是从美国诺格公司和霍尼韦尔公司购买的。而国际上对高精度的陀螺仪和加速计都予以限制,印度从美国采购的部件,必然不会高于这一限制。印度自行研制的设备很可能也仿制于美国产品,因此其精度短时间内不会高于美国产品。为了提高惯性制导的可靠性,印度透露“烈火”4装备了紧凑的现代化“兄余电子设备”以获得高可靠性。印度国产的互为补充的两个导航系统:基于环形激光陀螺仪的高精度惯性导航系统(RINS)和微导航系统(MINGS),已经成功完成了在制导模式下的第一次飞行。但印度这一系统采用的据称是捷联式惯导方式,而现在大型洲际导弹基本都采用了平台式产品,可见制导技术仍是阻碍印度导弹发展的瓶颈。

值得注意的是,在“烈火”3试验后,印度官员总将其与俄罗斯的SS-20相比。这次“烈火”4试验成功后,印度科研人员则总是将其与美国“潘兴”2相比。早有消息称,印度在“烈火”2上就试验了雷达寻的末制导技术,因此“烈火”4很可能采用全程惯性制导加雷达寻的末制导方案,这是美国“潘兴”2导弹的最大特点。也就是说,“烈火”4的惯导精度完全依靠雷达寻的末制导方案来修正。这种方式需要庞大而先进的航空、航天侦察情报体系作为基础,是印度目前尚不具备的。

设计合理,发展潜力大从“烈火”4的外观来看,其设计比以往的“烈火”系列要简洁、美观很多,不但级间不再采用杆系结构,而且导弹长径比也趋于合理,这为提高性能奠定了基础。例如,当初由于固体推进技术储备不足,“烈火”2只能采用SLV-3火箭的现成技术。直径只有1米,长度却达到20米,如此大的长径比很容易诱发弹体振荡,这也为以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2009年5月,“烈火”2导弹发射测试时,一级发动机分离后导弹偏离预定弹道,出现蛇形飞行,导致试验失败。2009年11月,“烈火”2导弹首次夜间发射时,一级发动机分离后导弹出现不规则震颤,试验失败。外界分析,这两次失败都可能是长径比过大造成的。“烈火”3虽然也有发展潜力,但目前来看其发射效率并不高,体积和重量比“烈火”4大很多,射程和投送能力却没有明显优势,这也许到“烈火”5能有所改善。值得注意的是,印度为“烈火”4设计开发了直径1.25米的一级发动机,这也许是未来“烈火”5或其它新型导弹的重要部件。因此,“烈火”4的设计技术框架不可能终止,它还有很大的改进余地。

正是因为印度科研人员对“烈火”4合理设计的充分信心,印度官员才敢于宣布“烈火”4将很快服役。印度宣称希望在2012年前再进行两次发射测试,2013年进行两次用户发射试验,2014年就服役。但专家称,虽然先进的模拟技术可以减少试验次数,但试验不足仍将阻碍服役进程,即使像“潘兴”这样的导弹也是发射试验十多次后才服役。发展意义

也许是受到近期将要试验“烈火”5消息的影响,“烈火”4的出现并没有像当初“烈火”,2和“烈火”3发射威功后引起印度上下的狂欢。实际上,“烈火”4是印度弹道导弹发展进入适用性的里程碑,将对印度周边威慑和导弹技术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突破了西方技术封锁

印度官员在“烈火”4试验成功后宣称,“烈火”4的出现标志着印度已经突破1974年西方强加给印度的制裁,这些制裁已经无法阻碍印度获取世界级的核威慑能力,印度不再需要进口技术。该官员列出了多项技术突破,包括火箭发动机、先进的导航和控制系统。近年来,印度为突破国际制裁发展战略威慑能力,采取了多种手段,积极克服技术障碍,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例如,位于海德拉巴的印度国有MIDHANI公司为导弹部件开发了马氏钢。这是一种合金超高强度钢,已经用于印度固体燃料导弹的一级火箭发动机壳体。KERALA材料和技术公司(KM—ML)完成了复合材料的研制与开发,解决了导弹轻型化的问题,并开发了导弹防热头锥材料的碳纤维技术,解决了导弹射程提高后的弹头再入烧蚀问题。

对周边的成慑能力大幅提高“烈火”4导弹的3500千米射程不但使其具备了对巴基斯坦内陆的核威慑能力,而且已经具备对包括我国在内的众多国家内陆的打击能力,是继“烈火”3后再次对中国内地城市实际形成核威慑能力的导弹。关于这一问题,印度媒体在2001年就指出,巴基斯坦国土面积小,战略纵深有限,主要城市都离印巴边境不远,现有射程2000多千米的“烈火”2导弹对付巴基斯坦已经足够,射程3000千米以上的导弹主要针对中国。目前已经服役的“烈火”2只能打击中国的西南和西北等地区,“烈火”4可打击到中国纵深范围内的“高价值”目标,包括中国中西部的广大地域,将把乌鲁木齐、西安、武汉、成都、重庆、昆明等众多西部大城市涵盖在射程之内。一位印度国防部官员的话似乎更能说明印度的意图:印度目前不需要发展8 000千米射程以上的洲际导弹,因为印度“潜在的对手们”都在印度的周边。

实现导弹技术的承上启下《印度时报》在2011年11月15日“烈火”4试射成功后评论称,“烈火”4是迄今为止印度最为先进的地地导弹,它的成功同时为“烈火”5导弹试射拉开序幕。从技术上看,“烈火”4在继承“烈火”2技术的同时,也为“烈火”5的发展进行了技术测试。例如,其国产的制导组件及弹头的防热头锥,以及全新的导弹总体设计。虽然从目前情况看,“烈火”5很可能沿袭“烈火”3的技术框架,但有可能采用为“烈火”4开发的发动机和制导等部件。此外,“烈火”4的巨大发展潜力也可能成为印度新型中远程导弹发展的技术基础,是印度导弹技术自主化和多样化发展的承上启下之作。

上一篇:中国新装备出口带来的战略挑战

上一篇:回到未来,传奇涅槃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