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述职报告>

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纹枯病发生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2-17 08:41:16 浏览数:

摘 要:在长沙县早稻种植示范基地开展了5种不同种植方式与纹枯病发生危害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纹枯病发生危害程度为抛秧>手插>直播>机插(2种),其影响发病轻重的主要原因是种植方式的不同和密植程度的大小。

关键词:水稻;种植方式;纹枯病;发生危害

中图分类号:S435.11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0X(2015)10-0035-03

Effects of Planting Methods on Occurrence and Damage of Rice Sheath Blight

LI Ke1,LI Xiang-hui1,WEN Ji–hui2,HUANG Zhi-nong2,MA Guo-hui3, 4

(1.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stitute of Changsha County, Changsha 410137, PRC; 2. Hunan Plant Protection Institute, Changsha, 410125, PRC; 3. China National Hybrid Ric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Changsha, 410125, PRC; 4. Hunan Hybrid Rice Research Center, Changsha, 410125, PRC)

Abstract:The aim of this paper wa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planting methods on the occurrence of rice sheath blight. We studi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ccurrence and damage degree of rice sheath blight and different planting methods in the early rice at Test and Demonstration Base of Changsha Coun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ccurrence and damage degree of rice sheath blight showed as throwing transplanted rice>Traditional Planting Rice>direct-sowing rice>rice of transplanting by machine. Accounted all results, it was reasonable to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main effects which influenced the occurrence level of sheath blight were the planting method and planting density of rice.

Key words:rice (Oryza sativa L.); planting methods; fungal rice sheath blight (Rhizoctonia solani); occurrence and damage

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人口老龄化,以手工插秧为主的传统水稻种植技术已不能适应当前我国水稻生产的需要[1]。传统水稻种植方式必须向现代种植方式转变,才能促进水稻生产持续稳定发展[2]。为此,急需研究和发展水稻抛秧、直播、机插秧等节本、省工、高效的水稻种植方式。

纹枯病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在世界各产稻区均有发生,并且日趋严重,现已居水稻三大病害之首,该病主要危害水稻叶鞘导致叶片失水枯死,造成水稻产量减少和品质下降,一般发病可造成产量损失10%~30%,严重时可达50%以上[3]。水稻纹枯病在我国各稻区也均有分布和发生,在长江以南稻区,早、中、晚稻均遭受危害,但春夏季雨水多,早稻重于中、晚稻,特别是随着杂交稻的推广和施肥水平的提高,纹枯病已成为常发性且危害严重的病害,具有发生面广、大发生频率高、危害重、损失大的特点[4-5]。纹枯病从水稻苗期到穗期都可能发生流行,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空秕率增加,千粒重下降而造成减产。

菌源数量、气候条件、品种抗性、施肥水平等因素对纹枯病发生流行的影响的报道较多[4-11],但从栽培的角度考虑,不同种植方式对纹枯病影响的报道则较少[12-13]。近10多年来,水稻抛秧栽培和机械插秧面积正在不断扩大[1],在探讨我国水稻种植方式发生变化的同时,研究这种变化对水稻病虫发生危害的影响显得极为重要。研究旨在探讨水稻机插秧及其他几种不同种植方式与纹枯病发生危害的关系,为轻简高效栽培和机械插秧的病虫防治和田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水稻生产向适应机械插秧的规模化方向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2013年4月下旬至7月中旬,在湖南长沙县路口镇明月村早稻新品种与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进行试验。早稻开展了不同种植方式的试验示范,分为人工手插、塑盘抛秧、百栽机插、常规机插、稻田直播5种方式,栽插密植程度不同,栽插后田间长期保持浅水层,施肥水平相同。早稻品种为陵两优211、中嘉早17、陵两优104等,根据这5种不同的种植方式,在孕穗期和抽穗期选择有代表性的稻田分别进行纹枯病的发生危害程度调查。

田间病情调查参考GB/T 17980.20-2000[18],按照水稻纹枯病叶鞘和叶片为害症状程度分级,以株为单位,每块田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点调查相连2~5蔸,共查10~25蔸,记载总蔸数、病蔸数、病株数和病级数。

分级标准(病级数)为0级:全株无病;1级:第四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以顶叶为第一片叶);3级:第三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5级:第二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7级:剑叶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9级:全株发病,提早枯死。

病蔸、病株率及病情指数按下列公式计算:

病蔸、病株率(%)=

病情指数=

2 结果与分析

水稻5种不同种植方式与纹枯病发生危害的关系见表1和表2。调查表明:纹枯病的病蔸、病株率和病情指数的高低与种植方式,特别是与栽插密度有着密切关系。总体来看,早稻5种不同种植方式中,纹枯病发生以塑盘抛秧发病最重,人工手插秧次之。

表1 不同种植方式水稻孕穗期纹枯病危害程度比较

种植方式早稻品种调查蔸数病蔸率(%)病株率(%)

人工手插陵两优2112532.09.10

塑盘抛秧中嘉早172536.010.91

百栽机插中嘉早172532.07.29

常规机插中嘉早172528.03.86

稻田直播陵两优1042544.013.16

表2 不同种植方式水稻抽穗期纹枯病危害程度比较

种植方式早稻品种调查蔸数病株率(%)病情指数

人工手插陵两优2111053.9016.23

塑盘抛秧中嘉早171073.3222.43

百栽机插中嘉早171050.5613.76

常规机插中嘉早171042.6613.33

稻田直播陵两优1041054.8414.45

5月28日孕穗期调查,抛秧田和手插田的病蔸率分别为36.0%和32.0%,病株率分别为10.91%和9.10%;6月14日抽穗期调查,抛秧田的病株率达73.32%,病情指数达22.43,手插田的病株率为53.90%,病情指数为16.23,抛秧田比手插田的病株率和病指分别高19.42%和6.20。抛秧主要是由于塑盘抛秧均匀度差,稀密不平衡,有的塑盘孔播种多,蔸大株多,再抛得过密,易造成大蔸密植[15],另外,抛秧的时间一般早于人工手插秧,病菌侵入早,发病最重。抛秧的均匀度不仅直接关系到产量的高低,而且也影响到纹枯病发生的轻重。人工划行手插秧虽然合理密植,田间通风透光性稍好,和抛秧田相比,纹枯病稍轻,但仍是栽插较密,发病也较重。无论抛秧和手插秧均由于密植程度较大,明显缩短株行距,不仅有利于浮游菌核的附着,更有利于与病株、病叶接触和菌丝蔓延,故抛秧和手插秧的稻田纹枯病发生重。

机械插秧田纹枯病发生则较轻,5月28日孕穗期调查,百栽机插和常规机插田病蔸率分别为32.0%

和28.0%,病株率仅分别为7.29%和3.86%;6月14日抽穗期调查,百栽机插田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50.56%和13.76,常规机插田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42.66%和13.33。百栽机插田和常规机插田比塑盘抛秧田病株率分别减少22.76%和30.66%,病情指数分别减少8.67和9.10。从理论和技术层面上看,水稻机插为钵形毯状秧苗定量取秧,秧块机插均匀,伤根伤秧少,秧苗素质好,插后缓苗快[16-17]。塑料穴盘机插秧具有定行、定蔸和定苗的优势,栽植深度适当,实现浅插、匀插、株行距和插秧量都较为规范,且栽插行距均为30 cm,每蔸1~2株苗,行距较宽,插后返青快,低位分蘖多,有利于高产[18]。由于行距较大,寄主个体及叶片与病株、病叶接触的时间和频率相对减少,病株菌丝的蔓延速度也相应减缓,而且能较好地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减少田间湿度,改善田间小气候,不利于纹枯病的发生流行,故机插秧较抛秧和手插秧的纹枯病发生程度轻。

直播虽然能节省育秧和插秧工序,省工节本明显,但由于都是以传统的手工撒种直播为主,一般撒种较密且不均匀,单株生长密度较大,田间总茎蘖过多,易造成田间植株个体与群体的矛盾。分蘖至孕穗期,通风透光性差,稻株基部湿度大,前、中期可加重纹枯病的发生,5月下旬孕穗期病蔸率、病株率分别达44.0%和13.16%,在试验采取的5种种植方式中,病蔸病株率最高,前期和中期水平扩展快。6月中旬抽穗期病株率比抛秧田减少18.48%,略高于手插田,而病情指数比抛秧和手插田分别减少7.98和1.78,这说明直播田穗期稻株中上部的通风透光性较好,湿度明显降低,纹枯病发生较轻,后期则垂直上升慢。水稻纹枯病是一种高温高湿病害,当稻株间气温高达25~31 ℃,相对湿度达97%时,病害发展最为迅速。

3 结论与讨论

作物的种植方式是影响作物病虫害发生危害的重要因素,可以依据病虫冬前基数、作物品种布局和种植方式、冬春季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病虫害发生趋势[20-24]。不同的栽培方式不仅影响作物种植方式,对物质生产(产量)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5]。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纹枯病的发生有较大影响,从面影响最终的水稻产量。纹枯病发生危害程度以抛栽发生最重,机插发生最轻。此结论与陈银凤等[13]的结论较一致,他们发现在抛秧、移栽、直播和机插4种不同种植方式下纹枯病病情指数分别为11.2、5.7、4.6和4.3,不同种植方式之间的纹枯病病情指数差异极显著(P<0.01)。杨祥田等[12]报道,叶面积指数大的移栽方式,其水稻干物质积累高群体结构合理,则能提高纹枯病的抗性,其中高密度[(22+44)cm×22.5 cm]的纹枯病病情指数(7.5)比低密度(27.3 cm×27.3 cm)的纹枯病病情指数(4.9)高53.06%。在密度高的种植方式下水稻纹枯病发生程度重,这一结论与本研究的结论一致。

总之,在水稻栽培中无论采用哪种种植方式,必须在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的条件下,实行合理密植,保持田间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改善田间小气候和水稻个体与群体的发育条件,增强抗病性,促进禾苗生长健壮[26]。在生产中推行水稻轻型栽培技术,逐步实现农业机械化,特别是机械插秧,不仅省工、节本、减少劳动强度,而且可减轻病虫发生。因此,今后我国水稻种植技术的重点应发展水稻机械插秧技术[27],水稻机插秧技术也是水稻生产规模化经营和应用社会化服务的基础,是确保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和提高稻作效应的重要措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张玉屏,朱德峰,熊 洪,等. 我国水稻种植方式发展与转型(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2,13(6):1270-1276.

[2] 张洪程,龚金龙. 中国水稻种植机械化高产农艺研究现状及发展探讨[J].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7):1273-1289.

[3]孟庆忠,刘志恒,王鹤影,等. 水稻纹枯病研究进展[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1,32(5):376-381.

[4]左示敏,陈天晓,邹 杰,等. 水稻不同类群品种间的纹枯病抗性评价和抗病新种质筛选[J]. 植物病理学报,2014,44(6):658-670.

[5]王爱民,许 明,陈宗祥,等. 2007~2013年江苏省审定的水稻品种纹枯病抗性分析及抗纹枯病育种策略[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4,35(4):63-67.

[6]王 军,邓根生,龚晓松,等. 水稻纹枯病主要发病因素及防治指标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10,(3):164-166.

[7]袁筱萍,魏兴华,余汉勇,等. 不同品种及有关外因对水稻纹枯病抗性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04,30(8):768-773.

[8]刘永峰,陈志谊,吉健安,等. 江苏省水稻主栽及区试品种对水稻纹枯病的抗性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06,(1):27-28.

[9]成国英,张国安,张才德,等. 早稻品种对水稻纹枯病的抗性评比[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0,19(6):547-549.

[10]李熙英,吕龙石,权成武,等. 氮、磷、钾不同施肥水平下的水稻纹枯病的危害模型的研究[J].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1998,20(2):22-26.

[11]杨民若,于建华. 测土配方施肥对早稻纹枯病预防效果[J]. 江西植保,2007,30(3):138-142.

[12]杨祥田,林贤青,王旭辉,等. 超级稻不同移栽方式对产量及抗病性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2008,20(1):6-9.

[13]陈银凤,张家豪,张孝然,等. 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纹枯病发生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2):127-128.

[14]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GB/T17980.20-2000杀菌剂防治水稻纹枯病[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15]石纪成,刘瑞山,黄小明,等. 塑盘抛秧均匀度差的原因及解决办法[J]. 中国稻米,2000,6(2):26.

[16]陈惠哲,朱德峰,徐一成. 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及应用效果[J]. 中国稻米,2009,15(3):5-7.

[17]李文琴,刘 浩,陈惠哲,等. 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在天津的应用效果及关键技术[J]. 中国稻米,2013,19(4):118-120.

[18]朱德峰. 水稻机插育秧技术[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19]苏秀艳. 浅谈水稻纹枯病及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J]. 农民致富之友,2013,(13):6.

[20]姜玉英,曾 娟,陆明红,等. 2013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J]. 中国植保导刊,2013,33(2):35-39.

[21]姜玉英,曾 娟,陆明红,等. 2013年全国主要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J]. 植物保护,2013,39(2):1-4.

[22]刘万才,姜玉英,曾 娟,等. 2014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J]. 中国植保导刊,2014,34(2):47-52.

[23]姜玉英,曾 娟,陆明红,等. 2014年全国主要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J]. 植物保护,2014,40(2):1-4,10.

[24]姜玉英,曾 娟,陆明红,等. 2015年全国三大谷类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J]. 植物保护,2015,41(2):1-4,23.

[25]罗 旭. 精准栽培技术中的水稻病虫害防治[J]. 南方农业,2014,18(36):29-30.

[26]黄志农. 杂交水稻病虫害综合治理[M]. 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11.

[27]陈福祥.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是水稻栽植机械化之首选[J]. 农机使用与维修,2009,(1):94.

(责任编辑:朱琼琼)

上一篇:物理植保技术及发展趋势

上一篇:气象灾害对广西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