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事迹材料>

提高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的技术措施探讨

发布时间:2022-02-17 08:37:25 浏览数:

摘 要:水稻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资资源,也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所以,水稻的产量、质量和病虫害防治始终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因此,本文从不同角度入手提出了一些确切可行的技术措施,加大水稻病虫害防治力度的同时最大化提高防治效果,在同步提升水稻产量与质量过程中实现经济效益目标。

关键词:提高 水稻病虫害 防治效果 技术措施探讨

农业关系到国民生计问题,农业经济增长和粮食的产量、质量息息相关,对国民经济水平提升也有一定影响。水稻是我国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作物类型,随着我国农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水稻种植规模持续减少的同时病虫害却日渐加重,所以要在联系实践基础上全面、深入把握病虫害,优化利用技术措施,在根本上防控各类病虫害,及时发现病虫害对水稻的伤害并加以控制,在质量保证基础上达到增产的目的。

一、水稻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及现状

1.对病虫害防治的周期把握不好。由于种植户普遍文化水平相对比较低,对水稻的病虫害的知识了解不够,忽略了前期的病害,因而防治效果不是很好,但是虫害对水稻的危害却是非常明显,例如水稻负泥虫,是水稻常发性害虫,其幼虫和成虫啃食水稻的叶片,重者使全叶变白以致腐烂枯死;还有二化螟,蛀食茎秆,造成水稻枯鞘、枯心、枯孕穗和白穗等;潜叶蝇,其幼虫潜入叶片组织内,吃掉叶肉,留下表面,形成不规则的白斑,并且造成腐烂,严重时,被害植株叶黄脱落,甚至整株死掉。

2.水稻病虫害种类多种多样且分布范围广。常见的有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螟虫、穗枯病、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其不仅生长周期长,且分布广泛,对水稻生长的危害也较为严重。对于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虽然年年都在进行防治,但是整体效果欠佳。气候的温暖潮湿对大部分病害虫的生存、繁殖、传播非常有利,多数病虫害在一季中多次反復发生,加重水稻的危害。

3.病虫害防治技术落后。在农村留守的种植户大多数是中老年或者妇女,普遍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于病虫害的认知力度不够,分不清具体得了什么病虫害,因此不能对症下药,达到防治的目的;且使用的农药机械较为落后,多数种植户仍然使用手动喷雾器,喷射效果较差,覆盖面小,影响了病虫害防治的效果;再者不能进行科学的播种,只是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播种施肥,会导致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增加,如氮肥的使用量过多的话,会导致稻瘟病发生。

4.出现新的病虫害。近几年来,因全球气候变化、耕作制度调整、化肥使量增加;同时,随着优质稻、杂交稻和水稻制种等面积的每年扩大,一些过去未出现或者少量出现的病虫害却大量出现。对于这些新出现的病虫害的基础性研究、发生规律及防控技术等,由于研究不够,遇到这些病虫害,种植户和基础农技人员大多不知所措,造成十分严重的损失。

二、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技术措施。农业防治技术措施主要体现在水稻种子选择与处理、科学施肥、水分管理几个层面。首先,合理选择应用其中的水稻种子,要具有较高的适应性、抗病虫性,产量、品质两大层面都符合标准要求,比如,抗稻瘟病品种、抗褐飞虱品种,从根本上降低纹枯病、稻瘟病等发生率。其次,处理水稻种子:消毒处理,使用恶苗灵、咪鲜胺浸种进行消毒,一般在10—15℃的水中浸泡6-7d,或使百克与杀螟丹,浸泡3-4d;包衣处理,使用水稻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能有效防治水稻恶苗病、纹枯病以及水稻的白叶枯病等相关的病害。第三,针对水稻生长情况,包括肥料种类对水稻病虫害及其天敌的具体影响,合理选择,科学搭配,高效施肥的同时确保施肥量适中、施肥均衡,满足水稻生长过程中所需的各类营养成分,维持、提升田间土壤肥力,在防控病虫害过程中保证水稻产量与质量。最后,水分管理也是不可忽视的关键点,要全面、深入把握水稻在各个生长阶段所需的用水,确保浇水适中的同时有效改善田间小气候环境,促使水稻生长中病虫害抵抗能力持续增强。以此,在农业防治技术措施不断作用下,提高水稻生长中各类病虫害防治效果。

2.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农技推广。要及时准确并清楚的掌握病虫害的动态,加强重大的病虫害的监测力度,发布预测报道,要在病虫害发生之前及时作出反应并随时做好预防工作。其次加大对农业技术的推广,主要是为了加强种植户对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和针对不同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可通过技术员下乡指导,集中培训,发宣传册,信息宣传栏,或是地方广播、电视,短信微信等渠道,精准推送到每个种植户,保持实效性和准确性,争取在病虫害发生的第一时间,使用有效药物进行防治。

3.化学防治技术措施。简单来说,利用一般农药来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就属于化学防治。化学技术措施频繁应用到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因此需要全面、客观剖析水稻在不同生长时期频繁出现的各类病虫害,要在坚持对症下药原则基础上选择适宜的化学药剂,比如,稻瘟病:三环唑、稻瘟灵;稻纵卷叶螟:甲维盐、阿维菌素;稻飞虱:噻虫胺、吡虫啉、噻嗪酮。同时,注重病虫害防治时间,在虫卵或幼虫、发病初期等及时、科学用药,把控好农药安全间隔期,防止农药残留量超标。在防治稻瘟病中,每亩采用16-20g的三环唑75%(可湿性粉剂),兑水70L进行喷雾,或采用40%敌瘟磷、稻瘟灵进行防治。在防治水稻纹枯病中,每亩采用25%戊唑醇乳为20-25ml或者烯唑醇12.5%(可湿性粉剂)每亩40-50ml,兑水之后,以水稻基部为切入点,均匀喷洒农药。在防治稻飞虱中,结合水稻品种以及稻飞虱发生情况,选择适宜的农药,要具有高效、残效时间长、低毒等特征,比如,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达到同步防治飞虱、三化螟等,科学兑水的同时将其均匀喷洒到水稻植株中部与下部。

4.物理与生物防治技术措施。化学防治具有操作简单、作用快等特征,但只能杀死病虫,不能抑制病虫害繁殖等,部分病虫害还会产生抗性药,降低防治效果和作物上残留农药等,在合理化用药基础上要注重物理以及生物防治技术措施的高效应用,便于多层次高效防治各类病虫害,最大化提升种植经济效益。物理防治:借助器械驱赶或者杀死各类病虫害,借助不同光谱、防护设施等作用下的物理效应,如诱蛾灯,防虫网。生物防治:和其他防治技术措施相比,生物防治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作物影响小,操作简单化、防治效果显著等,是未来防治各类农业病虫害的重要手段。主要措施,一是借助自然天敌来防治病虫害,比如,益鸟、青蛙、蟾蜍、寄生蝇、寄生蜂等,有效控制病虫害生长的同时将病虫害种群繁殖能力降到最低,达到以虫治虫的目的;二是以菌治虫、治病,利用微生物及代谢来防治害虫害,有益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病毒来治虫,利用春雷霉素防治稻瘟病、井冈霉素防治纹枯病等。借助物理和生物防治技术措施,从根本上最大化防治病虫害,促使水稻在保质的基础上达到增产的目的。

三、结语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如何实现粮食增产增收至关重要,病虫害防治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要在坚持现代化防治原则基础上高效应用生物和物理等防治技术策略,将病虫害发生率以及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保障一个绿色的生长环境。持续提升“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促进农业经济持续性发展的同时持续增强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吴小栋,周悦智.提高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的技术措施[J].南方农业.2017.11(27):9-10.

[2].许明发,水稻病虫害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21):199.

[3] 孙志宇.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及防治[J].新农村(黑龙江),2018,(9):1.

上一篇: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控制

上一篇:忠县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