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述职报告>

凉山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9 08:43:22 浏览数:

摘要:新世纪以来体育旅游已成全球性普遍推广的文化景象,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迅速崛起,众多人口对提升自身生活质量标准和愉悦身心健康指数来越重视,体育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青春的、更加刺激性和挑战性的优质旅游模式,餍足了广大消费者提升生活水平和陶冶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使体育旅游愈来愈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并逐步发展成旅游行业的一个新热点。

关键词:凉山;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

凉山地区地大物博,位置和自然环境花样繁多,不仅具有名目繁多的生态自然旅游境界,而且拥有以彝族传统体育特色的旅游天然资源。就当下开发而说,凉山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较为薄弱,整体上还仅限于摸索初期,领域、产业、服务水平、质量、在职人员业务等还餍足不了人们日益膨胀的需要。因此,如何依附凉山地区特色的优势资源开发凉山体育旅游,使游客在凉山优越舒适的环境中滞留的时间更长,如何利用凉山地区优美的自然资源及凉山民族风情等人文生态资源,如何积极开发游泳、赛艇、漂流等水上体育活动,登山、高山滑雪、跑马等山地体育运动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1.分析与讨论

1.1凉山州体育文化资源

1.1.1自然生态资源

尽人皆知,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创建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根基之上,而拥有独特地域优势的自然生态资源更是开发体育旅游的前提和基础。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出独特的风情地貌,大山、河流、湖泊、森林等丰富的自然、原始生态旅游资源应有尽有,为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保证了充要条件。如螺髻山、美姑大风顶、木里哈郎多吉雪山等山景资源,为登山、攀岩、探险等体育旅游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而流经凉山地区河流流域面積大且湖泊众多,这些丰沛的水力资源为漂流、潜水、冲浪等水上体育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言之,凉山地区丰厚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为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夯实的根基。

1.1.2人文旅游资源

凉山地区民族人文旅游资源可以分为历史古迹、社会风情、宗教活动、近代史迹、文化艺术、产业文化、美味佳肴、土特产品和民间工艺。这样,完全可以把丰硕的人文资源作为体育旅游业的载体,特别依托节日庆典、风俗祭祀、艺术活动,开发现代社会较为流行的徒步走、骑游、体育文化溯源、自驾车、登山运动、休闲体育观光等体育旅游活动项目。

1.1.3特色体育旅游项目

凉山州地处西部偏远山区,因受经济社会发育程度低、交通瓶颈的遏制,民俗文化多种多样,保护较为完整,作为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彝族传统文化风俗历史久远、独具魅力,如赛马、斗牛、摔跤等竞技项目,火把节等节庆表演等,都是吸引游客的特色旅游资源,为凉山州体育文化旅游提供了更多优势。

1.2凉山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1.2.1体育部门与旅游部门之间的协作不够

面对庞大市场需求和竞争,体育文化旅游资源行业虽然得到迅速推广,但由于体育有关部门与旅游部门从属不一样性质的行业,体育与旅游二者相互协调与相互交叉不够,在供给与需求之间没有打通互助和平衡的通道,导致体育文化资源与旅游业资源得不到充分地利用。

2.2.2缺乏核心品牌

凉山不仅在旅游资源产业特色文化内涵和区域民族文化价值挖掘与创新的深度远远不足,而且缺失体育文化与特色旅游成功接壤的核心产物支撑。并没有打造以“大凉山、彝文化、特色游”的总体形象设计,对本身区域优势的科学化认知定位不准确,不能将自身优势的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科学有效转化为品牌优势。

1.2.3体育文化与旅游复合型人才匮乏

眼下凉山大多数旅游人才来源于旅游高等院校或旅游专业的“专门人才”,涉及体育旅游的复合型人才和综合型通才严重亏空,进一步调查得知,体育文化资源与特色旅游开发的创新型人才和经营市场管理层面的人才更是稀有。

2.建议

2.1建议

2.1.1改良投融资方式,激励实力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借助企业和社会资本的桥梁可以为凉山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推进力。因此,政府不仅应该建立起专项发展资金,还要提供税收减免、土地供应等相关优惠政策,激励外资、国内外大型实力企业、社会资本直接投资、运营体育文化资源与特色旅游产业,形成体育文化资源与特色旅游融合的良好环境。

2.1.2打造体育文化旅游资源与特色旅游的品牌示范营地

通过对凉山体育文化资源与特色旅游路线和综合实力进行创新整合,提出建立以各种体育赛事产品为驱动,仰仗山水等自然生态优势资源,全力打造体育文化旅游资源与特色旅游品牌示范基地的特色体育赛事、休闲观光、健身体验项目;凭借山脉、河流、湖泊等自然生态资源、开发登山和水上运动项目等多成效体育文化资源运动产品;借助久远的历史传统文化等人文资源,打造体育文化旅游资源项目营地,形成凉山体育文化资源与特色旅游融合的“红色游”、“逍遥游”、“生态游”等目的地品牌集群发展效应。

2.1.3加快高要求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步伐

体育文化旅游资源人才的培养:1)借助高校体育专业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胜势,对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改革等方面进行综合,对体育文化旅游所求知识结构进行调整,增加实习内容、时间和模式,有效提升学生专业技能;2)有关职能部门构建科学的行业准则和制度,严把质量关,定期和不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考核、筛选,真正打造一支为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服务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 郑崇芝.凉山彝族自治州旅游开发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

[2]-[4] 孙德朝.凉山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及对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5.

[3] 朱忠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54-160.

作者简介:

王鯤(1988年—)男,汉族,四川凉山州冕宁县人,硕士,助教,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基金项目:

国家体育总局文化发展中心·西华师范大学体育文化研究基地立项课题 (项目编号:16TB013)。

上一篇:彰武县城市供水水源净化方法

上一篇:地理课堂情境教学设计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