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述职报告>

高校文科师范专业教育见习的价值审思与改革路径

发布时间:2022-03-06 08:40:23 浏览数:

摘 要: 教育见习是师范院校或综合性大学师范专业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范教育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具体体现。当前高校文科师范专业教育见习存在观念滞后、管理缺位、缺乏有效设计等问题,必须强化教育实践环节,把教育见习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不断提高教育见习的质量。

关键词: 文科师范生 教育见习 改革路径

教育见习对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增强学生从事教育工作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培养从师技能,了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全面检验和进一步提高高等师范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未来的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有高超的教育技能,能有效地把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能按照教育规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教育见习的效果直接影响未来教师的质量,进而影响到教育质量。因此,对教育见习改革路径、策略进行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它的质量。

一、师范生教育见习目的

教育见习是师范院校或综合性大学师范专业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范教育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具体体现。教育见习是见习的前奏,对毕业见习起着示范指导作用。通过教育见习,使见习生了解和熟悉中学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等方面的情况,进一步巩固从事师范教育的专业思想,树立为人民的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使见习生把书本上学到的有关教育理论、教学法体系、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以获得有关中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初步认识,了解中学教师应具备的教师素质;使见习生初步了解中学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内容、过程等一些具体情况,初步了解中学开展教学改革的状况特别是最新进展,初步了解中学教育教学活动对教师的具体要求;在一定程度全面检验所在学校师范专业的办学思路和培养方案,及时弥补学生在专业知识结构、教学基本功等方面的不足,不断改进本专业的教学工作,提高专业培养质量。

二、文科师范生对教育见习的认知现状

教育见习主要是使学生了解中学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班级管理等内容,学习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和教学管理方法,增加学生对中学教学常规的感性认识,从知识和能力上为毕业见习做好准备。因此,师范生对教育见习的认知水平和质量,将直接影响其教育见习的实际效果。我在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淮阴师范学院等高校选择了部分文科师范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共发放问卷1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186份,有效率为98.8%,召开座谈会10余场。

(一)文科师范专业教育见习的重要性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文科师范专业教育见习的重要性认同程度非常高。对于“你觉得文科师范专业教育见习有必要吗?”这一问题,94%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4.86%的学生认为“可有可无”,仅有1.14%的学生选择“完全没必要”。对于文科师范专业教育见习的作用,选择“有重要作用”的学生占53.32%,有45.28%的学生认为“有一定积极的作用”,认为完全没有作用的仅占1.4%。调查中,37.8%的大学生认为文科师范专业教育见习的效果非常显著,55.6%的人认为效果比较显著,认为效果不明显的占6.6%。

(二)文科师范专业教育见习的了解渠道

对于“你通过什么途径了解文科师范专业教育见习?”这一问题,35%的大学生表示从学校(学院)了解,36%的人则是通过老师、学长的介绍,还有29%的人是通过网络、报纸等其他途径。就“你所了解的本校文科师范专业教育见习的方式有?”这一问题,24.5%的人选择“在校听课”,23.48%的人选择“观看视频”,49%的人选择“师范生去中学听课”,选择“其他”的占3.02%。可见,文科师范生对教育见习的了解,主要还是集中于学校的宣传或老师、学长的介绍,其了解教育见习的方式也是有所不同的。

(三)文科师范专业教育见习的满意度

就样本高校对文科师范专业教育见习的重视程度而言,34.8%的学生认为“很重视”,55.6%的学生认为“比较重视”,认为重视程度一般或不重视的共占9.6%。调查结果显示,16.7%的学生对当前样本高校的文科师范专业教育见习表示“非常满意”,50%的人表示“比较满意”,29%的学生满意度一般,3.3%的学生表示不满意。对样本学校文科师范专业教育见习不满意的因素主要集中在:教育见习的实践安排不合理(24.4%),学校的指导老师讲课素质有待提高(16.7%),教育见习学校安排的不合理或有限、形式单一,不能满足师范生的要求(42.2%),其他(16.7%)。对于教育见习所选用的教材,15.6%的学生认为“很满意”,42.2%的学生认为“满意”,40%的人认为“比较满意”,“不满意”的占2.2%。

(四)文科师范专业教育见习的期待

调查结果显示,22.5%的学生认为教育见习的时间安排比较合理,50%的学生认为一般,27.5%的学生认为不够合理或不合理。对于教育见习的出勤率,35.6%的人认为比较高,57.8%的人认为一般,6.6%的人认为低或者比较低。对于“理想的见习方式”,19.8%的人选择“观摩教学实录”,13.6%的人选择“去中学听课”,选择“上台讲课”的占39.5%,选择“其他”的占27.1%。对于“你认为哪种教育见习考核形式比较好?”,有18%的人选择“闭卷考试”,25.8%的人选择“开卷考试”,47.2%的人选择“以平时成绩代替期末考试”,选择“其他”的占9%。

三、文科师范专业教育见习存在问题及原因

调查显示文科师范专业教育见习环节薄弱,教育见习存在诸多问题,普遍存在时间短、目标简单、形式化严重、效果不佳等问题,主要原因如下。

(一)教育见习的观念滞后

尽管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人们对教育见习作用、意义的认识也不断深入,但是长期以来人们把教育见习视作对所学专业知识、技能应用的最终检验和对未来准备的适应性训练,没有形成教育见习的整体观念和质量观念。对教育见习的价值、功能、地位、作用等的认识、观念仍相对落后,已不能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形势需要,在这样的观念主导下,在具体工作中就表现为重视不够、组织管理乏力、见习模式陈旧、流于形式。

(二)教育见习的管理缺位

教育见习工作涉及师范院校、中小学校、政府部门等多方面。虽然教育部等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已经出台了许多有关教育见习的规定办法,但都没有明确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对中小学校也只是提出一些原则性的要求。在当前的管理体制和教育评价制度下,师范院校难以协调政府部门和中小学校。要落实教育见习工作,必须强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教育见习工作中的协调管理职能和中小学校在教育见习中应尽的责任义务,要让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切实介入教育见习管理工作,并进一步明确中小学在教育见习方面应尽的责任义务。

(三)教育见习缺乏有效设计

教育见习在内容设置、见习模式、时间安排、指导管理、见习准备等各方面各环节都缺乏良好的规划设计,见习准备工作不充分;见习内容单一、模式陈旧,基本上就是对所学专业的学科教学;加上一些简单的班主任辅助工作,偏重于课堂教学,课时又很有限,忽视了其他见习环节,很少有机会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和协助组织活动等。另外,教育见习的时间安排偏紧,时间短,有限的时间利用率又不高,难以达到见习的目标要求。

(四)对基础教育了解不够

目前,中小学持续推进课程改革。基础教育从教育观念到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都在不断变化更新之中,而高等师范院校由于受办学理念等原因影响对基础教育了解不够,缺乏深入研究,其教育教学改革跟不上基础教育的变化,使师范生教育见习与中小学教学需求相脱节、难以契合,从而影响教育见习效果。

四、西方发达国家教育见习的经验借鉴

(一)教育见习的目标要求

美国、英国、德国对教育见习所要掌握的各项技能要求比较具体,便于教师的指导和评价。美国要求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见习指导,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培养学生教学研究能力;英国要求培养师范生组织教学内容、制订教学计划、课堂教学和管理能力,部分师范生达到硕士研究生水平;德国则通过立法规定对学生进行严格考试,见习生必须通过规定的第二次考试,只有通过国家级的考试方能任教,而我国教育见习目标要求比较笼统,不利于对见习工作的评价。另外,美国、英国、德国的教育见习强调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通过教育硕士培养计划,探索从单纯地培养教师向培育研究型师资的转变,而我国尽管教育见习形式趋于多样化,但仍处在理论——应用层次,很难培养学生的教学研究能力。

(二)教育见习的形式

各国的教育见习一般都由模拟见习、见习等多种形式构成,但在具体实践操作中,也各有一定侧重。美国注重模拟见习,一般在教育学院或实验室内进行,采用微格教学法,师范生对各种教学方法、技巧进行模拟,同时利用声像手段对学生模拟情况进行录像,由教师对录像进行点评和分析,再在此基础上改进提高,为正式见习奠定基础。教育见习在多数国家都是通行做法,我国教育见习也是由模拟见习、见习两部分组成。教育见习是见习的练兵阶段,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小学教学实际,协助教学工作,并承担少量工作。教育见习则是在大学教师的指导下,见习生到学校认可和联系的中小学开展教育教学。

(三)教育见习的组织

美国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成立见习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大学和中小学合作培养教师的联合体,共同制订、实施教育见习计划,建立稳定的见习基地。大学和中学的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量体裁衣”式的训练。英国成立以中小学为基地,由见习学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大学教育学院代表组成的“伙伴关系指导小组”制订见习指导原则和目标,充分调动中小学参与教育见习的积极性。德国建立稳定的见习基地,同时要求学生在见习期间不断返回大学接受理论指导学习。我国多数高等师范院校在中小学建立相对稳定的见习基地,一般由大学为主、中小学教师参与。联合建立见习指导小组,共同指导见习生。

(四)教育见习的时间

美国、英国、德国的教育见习时间相对较长,教育见习的任务明确,并给予充分的时间保证。美国规定了教育见习的最低时限,一般见习时间占总学习时间的l2%,部分州延长到一年,研究生一般为2-3年;英国要求见习时间占总学时的15%以上,一般不得少于20周,师范生见习期间与正式教师一样,每天工作8小时。完全参与学校生活,观摩经验丰富的教师上课,实践教学技能;德国教育见习时间为72周。我国师范生教育见习时间一般都在6-l0周。相对来说,时间安排偏紧,短暂的实践使师范生难以对教师这一职业形成深入的认识。

五、提高文科师范专业教育见习质量的路径

(一)转变教育见习观念

第一,要把教育见习放在教师教育的大视野中去,树立教育见习整体观,克服单一的从理论到实践应用的见习模式,打破一次性见习,把见习贯穿在整个教学工作中,每次都有具体的任务和目的,做到连续性和阶段性的有机结合。将见习当作课堂上理性知识学习的补充和完善过程。第二,要紧密联系实际,加强与基础教育的沟通。教育见习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通过见习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和服务基础教育的能力水平。第三,要从培养合格师资的高度来看待教育见习工作,而不是仅仅把见习当作工作任务来应付,树立教育见习质量观,不断改进,努力提高见习工作的质量。

(二)加大组织领导力度

教师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作为教师教育重要环节的教育见习工作,不仅仅是师范院校的事情,还必须充分调动教育行政部门和见习中小学校的积极性,让其积极参与,共同指导。建立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高校、见习学校参与的教育见习工作小组,共同负责教育见习的组织、协调、督导、考核等工作。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协调统筹工作,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保证见习经费投入。高校积极推进教学管理改革,建立健全文科师范生见习支教工作规章制度:加强教育见习。做好专业思想教育和教学技能培训:组建见习小组,选派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见习指导教师,见习学校积极配合创造良好教育教学环境,指派优秀教师参加见习指导工作。

(三)强化见习保障工作

一是建立相对稳定的见习基地。探索建立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和高师院校服务基础教育试验区,因地制宜地选择确定一批条件适中、集中连片的中小学作为见习基地,师范院校积极参与基础教育改革实践,同时在教师培训、教育教学研究和咨询等方面为中小学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服务。师范院校和中小学建立互惠互利、平等合作的良好互动关系。二是保障见习经费。教育行政部门积极争取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加大对高师院校经费的投入力度,安排落实教育见习专项经费。高师院校加大师范生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保证师范生见习经费的投入。三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积极支持师范生见习工作,给予见习生在工作、学习、生活上必要的支持帮助和做好安全保障工作。

(四)加强见习规范管理

首先,做好见习工作的整体设计,从见习环节、时间安排、见习形式、见习内容、目标等方面系统设计、统筹考虑。其次,延长见习时间,科学地安排见习工作。教育见习贯穿整个学习期间,确保见习目标的实现。再次,严格见习指导教师的遴选,选聘业务能力好、责任意识强的教师担当指导教师,相应地加大指导教师的考核和激励力度,充分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另外,还要建立合理的教育见习评价制度。目前的教育见习评价,要求学生做一份见习总结,指导教师做出评语或评定分数或等级,过于简单且缺乏有效的反馈,应建立有效反馈互动的评价体系,通过教师科学公正的诊断式评价,及时反馈给学生,帮助其解决问题,促进其专业能力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海燕.教育见习:问题与对策[J].新疆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3).

[2]郭保中.改革教育见习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24).

[3]邬凌羽.论高师教育见习对学生成长的意义[J].文教资料,2011,(02).

[4]魏彦红.教育见习:教师教育的一贯性[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3).

[5]朱元春.对教师教育中教育实践的重新审视[J].教师教育研究,2007,(09).

[6]李其龙.教师教育课程的国际比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高校文科师范专业教育见习改革探索”的主要研究成果。

上一篇:以制度的力量促进教育发展

上一篇:新课程推进过程中的问题与改进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