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述职报告>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2-03-12 08:38:51 浏览数:

[摘 要]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正处于产业结构升级、大幅度提高技术能力和经济效益的转型时期,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贡献更加显著。研究高新技术产业人才特征以及产业内部人才结构分布与竞争力状况有助于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特征变化的方向,对于指导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健康发展,实现产业规模化、综合化、尖端化及创新化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 人才特征 人才需求

一、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需求相关性研究

2008年,在自然灾害和全球金融危机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外需下降导致的出口导向型企业停产半停产、就业需求下降等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总产值达到5.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4.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约2.17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4%,在危机中更是表现出产业的技术、市场及人才优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日趋凸显。 高新技术产业化需要技术、资金、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有效投入,其中人才是最关键的核心要素。

1.高新技术人才内涵界定

高新技术产业人才的概念在不同层次上与专业技术人员、科技活动人员、R&D全时人员等统计指标存在密切关系。利用这种关系我们将专业技术人员、科技活动人员、R&D全时人员统称为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基于统计口径的一致性,笔者将高新技术产业专业技术人员定义为技能型专业技术人才,科技活动人员中R&D全时人员以及包括科学家和工程师界定为高新技术产业高层次人才。

2.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增长与人才需求相关性模型分析

假设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因素对其增长的影响也是敏感的。通过SPSS统计软件分析(如图)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与高新技术产业人才线性关系可以看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与人才增长呈现出很强的正相关增长态势,除个别年份,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随着产业产值的增长急速上升,从整体上体现了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对产业增长的促进作用,以及高新技术产业本身较强的人才吸纳能力和旺盛的需求状况。

资料来源:《中国高技术产业数据2007年》

利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及其人才影响因素的关系分析建立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模型,设GDP为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TD为固定资产投资,TP为高新技术产业工程技术人才,HTP为高新技术产业高层次人才, SHTP为科学家和工程师工程师。

LNGDP=4.7581+0.6444*LNTD+0.8213*LNTP+0.4556*LNHTP +0.8351*LNSHTP

T: 5.9005 4.5044 3.748 3.595 7.342

R2=0.99981 DW=2.33

从模型结果可以看出,TD、TP、HTP、SHTP的回归系数均为正值,可以通过检验,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具有统计意义。高新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TD、专业技术人才TP、高层次人才HTP、以及和学家和工程师SHTP与增加值GDP之间的回归参数分别为0.6444、0.8213、0.4556、0.8351,四个解释变量与高新技术产业对数都有正相关性。模型清晰反映了高新技术产业的产业产值与其影响因素间的定量关系,从影响程度上来看,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受科学家和工程师增长的影响最高,专业技术人才影响次之,二者对产业产值的影响均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对高新技术产业的作用,包括全部科技活动人员在内的高层次人才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也十分明显。可见,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人才发挥了很强的人力资本支撑作用。

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及人才问题现状

1.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及人才规模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持续高速增长,产业总量规模优势明显,具有良好的发展活力和带动效应。与之相对应,随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总量也不断攀升,人才规模不断扩大。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人才1999年为71.85万人,截至2006年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全部人才达到109.26万人,升至历年来最高水平,这表明高技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增加就业的重要渠道,同时也为我国在更高层次上发挥人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提高国际竞争力创造了条件。这就意味着,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就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来看,近年来经过了一个平稳——微幅上升——急速下降——缓慢回升的过程,直到2005、2006年两年维持在15%左右,不但比1999年的18.7%有所下降,而且低于高新技术产业对人才要求比例一般在30%以上的指标,可见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总量依旧缺乏,人才储备不足。

就高新技术产业分行业人才规模来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各行业人才需求结构的分布按产业产值结构在行业间进行了不同的配置,其分布依次是:信息产业人才配置比例最高,医药制造业次之,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和航空航天器制造业较低,人才在各行业分布不合理,造成各行业人才专业不配套,人才比重相差悬殊。按高新技术产业各行业增长与人才规模扩大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与人才增长可以分成三种类型:(1)产业基础规模大,人才成长速度快,包括: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其产业产值与人才增长呈同向积极增长状态,人才数量增长越快,产业规模扩大的趋势越明显;产业增加值增长越多,行业吸纳人才的能力就越强;(2)产业基础规模中等,人才成长速度快,如:医药制造业,以及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人才的规模效应在这两大行业中表现的非常明显,人才总量的因素对此类行业影响较大,产业增长中对人才总量的需求随着产业升级和制造装备的改进而不断扩大;(3)产业基础规模中等,人才增长成长速度中等。航空航天器制造业自1999年以来人才总量的逐年递减,呈消极增长趋势,但产业产值和产业增加值却一直保持缓慢增长,可以看出人才规模的大小并不是制约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增长的主要因素,近年来人才总量的增减对该行业的发展影响不大,人才质量可能是影响该行业人才需求结构的关键因素。

2.高新技术产业人才竞争力现状

高新技术产业专业技术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包括科技活动人员、R&D全时人员、科学家和工程师)共同构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人才。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和高层次人才数量都有明显的增幅,与上述模型中高新技术产业对专业技术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一致;但从专业技术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占高新技术产业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来看:第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人才的增长速度与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并不相称,技能型的人才如高新技术产业专业技术人才明显短缺,高级技术工人比例明显偏低。第二、高层次人才短缺,远远低于国外高新技术产业平均水平,而且离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高、精、尖的人才总量要求甚远。高新技术产业人才结构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相适应,中高层次人才极为缺乏。

1999年~2006年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科学家与工程师占全国大中型企业科学家与工程师比重一直维持在27.6%左右,2006年该比重迅速攀升到34.9%,反映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人才素质高于我国工业企业一般水平,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科技创新人力资源总量和高层次研发主体质量不断上升,科研实力日益增强。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从事R&D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2.6%的比重与国际上对高新技术产业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3%以上的基本指标尚有差距,人才竞争力构成存在结构性失调;同时高层次研发人才如科学家和工程师比重波动明显,除了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投入自身原因,不排除国际间人才竞争因素的影响导致高层次知识主体向国外流失,使得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在国际竞争中缺乏竞争优势。

各行业高层次人才及研发人才的比重与行业竞争力比重形成了高层次人才投入高效型、匹配型和低效型三种不同类型: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高层次人才占全部人才比重分列高新技术产业全行业第二、三位,但技术创新能力高居全行业前列,高层次人才能效很高,创新意识和能力较强;电子通信及设备制造业及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人才效能基本与其行业竞争力相匹配,高层次人才比重与其科技产出能力基本一致,人才效率发挥属于正常水平,高层次人才潜力有待挖掘;航空航天器制造业高层次人才占本行业人才比重最大,人才素质总体较高,与其拥有发明专利数产出位列末位的科技创新能力并不相称,属于高层次人才总量多但效率低的人才投入低效型行业,虽然尖端技术上有突破但行业规模和竞争力方面与整个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总体上不协调。

上述状况说明我国尚未形成与高技术产业创新体系相配套的创新人才队伍,如我国的微电子与计算机缺乏芯片设计与系统集成人员,软件缺乏研究设计人员、分析人员;现代生物与医药产业,能自主研制开发的新药品很少,相当一部分采用技术引进、知识产权购买、中外合资生产途径,这主要在于能自主研发的人才稀少,同时缺乏既懂技术又懂管理、既精制造又会营销的复合型人才掌握市场需求;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人才总量占从业人员中比重较多,但尖端创新人才不足,一般科技人员和传统人才在向尖端人才的转变过程中由于资金投入不够和自身知识水平储备不足而显得动力不足,因而造成人才浪费和人才投入效能低,人才规模与科研产出不成比例,并且由于人才准入机制不完善,市场化程度不高及技术专业壁垒障碍,使高层次人才流动不畅通。同一行业中各层次人才配备也不合理,一般型人才和专业性及复合型人才在各行业中不能因为技术成熟度的高低和生产工艺的要求而进行适当的人才合理配置,造成部分行业中科学研究人才相对过剩、浪费严重,而技术转化、经营管理人才严重不足的现象,人才分配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人才对产业的主导性不强。

三、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人才需求主要特征及趋势

从以上对我国高新技术及其各行业发展及人才现状问题分析可以看出,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构成往往是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基础上与相关现代技术的综合,以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为代表的技术尖端性体现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近年来技术发展的趋势;以技术时效性和高投入性为代表的电子通信及设备制造业和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是现阶段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柱行业;对于技术垄断性和复合性要求高的医药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是我国高新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各种新型加工装备等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不断涌现使我国高新技术向整体性、综合性技术方向发展,人才需求呈现以下特征:

1.从全部人才需求角度看,由于我国部分高技术产业虽然在统计上认定为高新技术产业,但部分行业(如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实际从事的是一些劳动密集性的加工组装工作,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高新技术产业,且因为行业人才需求配置的不同而对这些人才在各行业需求表现不同,因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对独有性、创新性、复合性、多样性及匹配性人才在不同层次上的需求都很强烈。拥有一支素质较高、技能过硬、结构合理,与企业产品开发、生产、营销相对应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和高素质的研发人才、管理人才,以及掌握先进生产技术、工艺的专业技术人才并按行业合理配置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需求的总体趋势。

2.从专业技术人才角度看,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和工艺设备的精密度和复杂性逐步提高(如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使得技术问题中的理论应用相对复杂,产品装备和工艺流程的技术综合程度加深,使高新技术呈现多技术、多技能的特征并日益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着的有机系统,因而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对专业技术人才呈现以下三个特征:(1)要具备扎实的技术理论基础和相应知识、能力结构,拥有较全面的技术应用能力;(2)必须掌握多种技能。专业技术人才不但要求知识水平高,还要求有高水平的操作技能和较高的创造能力和更强的岗位应变能力;(3)现场监督管理、质量改善的能力,使专业技术人才技能的高低直接反映在产品质量上;(4)生产者必须具有全局性观点,对专业技术人才独有性和专业性要求很高。

3.从高层次人才包括R&D人员及科学家和工程师来看,高层次人才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执行者。新产品的产生,要靠研发人员去进行研究开发,他们是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的主要参与者,是在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创新活动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创新性人才。因而在人才层次结构上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对高智力、创新型、复合性、多功能的高层次人才包括R&D全时人员及科学家和工程师需求迫切,同时需要不同行业科学家组合攻关。

4.从高新技术产业分行业看,各行业有其自己特殊的技术特征和发展模式,它们的总体缺陷都在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少核心技术,因而对于人才需求虽有量的差异同时存在着对人才需求质的共性:即对于从事高层次科技活动的人才的渴望。由于各行业的科技水平都处于成长期,各行业对从事核心技术研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需求都有上升的趋势。

四、结束语

国际金融危机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推向新一轮改革的起点,要在短时间内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和合理配置现有产业人才以解决我国高新技术人才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层次不合理等问题,既需要有关各方积极实践,也需要加大产业人才培养政策执行的力度。只有根据高新技术产业技术特征并符合产业发展规模及趋势的要求增强对人才的有效供给,才能保证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既能得到量的保证又能达到质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夏海钧:中国高新区发展之路[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78~105

[2]吴金明:高科技经济[M].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31~42

[3]余凯成 程文文:人力资源管理[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7~10

[4]鲁志国:广义资本投入与技术创新能力相关关系研究[M].上海三联书店,2006:219~305

[5]国家统计局劳动统计指标解释

[6]张 晶 杨 起: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状况分析[J].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卷1999(5)

[7]炎 方:高新技术产业人才资源的基本特征[J].华东科技,2000(7)

[8]高筱梅:论新型高层次人才及其培养[J].现代大学教育,2004(2)

[9]2007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上一篇:战略新兴产业的中国“豹变”可能

上一篇:科学家最擅长科普,科学家有义务科普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