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调查报告>

后金融危机时代物流业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2-04-04 08:42:09 浏览数:

摘 要:金融危机正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经济传导到新兴市场经济,从虚拟经济扩散到实体经济,中国的企业也未能幸免。2009年对于全球经济来说,将面临各种困难,经济危机的阴影已经笼罩在企业的头上。物流业在这场经济危机面前也会受到剧烈冲击。充分估计严峻的形势,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是我国物流业急需考虑的问题。

关键字:金融危机 发展现状 对策

1.金融危机对物流业的发展影响概述

(1)金融危机导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

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恢复本国经济,世界各国政府纷纷采取了一系列对本国企业的保护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对进口货物增加关税;利用各种知识产权以及专利措施提高进口门槛;制定单行条例,如2008年6月欧盟制定的《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制度》,即REACH法规,使我国对欧盟出口的化工、纺织、服装、印染和玩具等3万余种产品受到严重影响。金融危机大背景下“中国制造”将面临更多的贸易保护壁垒,同时国际贸易形势也将更加严峻。显而易见,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必定给物流企业的物流业务量带来负面影响。

(2)实体经济变化给物流业带来的冲击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十分严峻和复杂的形势,下行压力极大,因而会给物流业带来巨大冲击,物流业的市场规模出现萎缩,物流有效需求不足,物流资源闲置,企业经营效益明显下降,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物流业属于服务业,具有生产性服务业的特性,主要为生产制造和商贸流通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生产制造和商贸流通企业的物流需求构成物流业的市场,国内和国际两个物流需求市场的需求萎缩,必然带来物流经营业务量的下降。

(3)(三)外资物流抢占中国物流市场

依据中国加入WTO时的承诺,中国物流批发等领域已对外开放,国外大型物流巨头纷纷布局抢滩中国物流市场。比如TNT将总部由北京迁到上海,并且追加在华投资;DHL完善在华口岸作业中心,增设分公司,建设物流快递中心等。然而,近年来中国强大的物流需求以及“大而全、小而全”的观念掩盖了物流企业自身发展的不足。如很多物流企业还停留在“汽车运输队”的水平;国内工商企业80%的物流靠自己完成,只有20%选择第三方物流。但是随着外资物流企业的不断涌入,中国物流市场上外资物流业务量比重不断增加,给中国物流企业造成极大的冲击。2002-2008年物流业务总量中外资物流所占比重。

2.后金融危机时代物流业发展现状

(1)社会物流总额增幅提高,物流需求回升加快

2010年第一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25.9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0.8%,比上年同期加快19个百分点。反映出物流需求在经济增长的带动下,回升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年社会物流总额突破百万亿元大关已成定局,并有望达到110万亿元。从构成情况看,工业品物流总额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一季度工业品物流总额为23.4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9.6%,比上年同期加快16个百分点。工业品物流总额占整个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为90.2%,是带动物流总额增长的重要因素。

进口货物物流总额由降转升。受对外贸易加快恢复影响,一季度进口货物物流总额为2.1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由上年同期的下降24%转为增长40.6%。进口货物物流总额占整个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6.7%提高到7.9%。农产品物流总额、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和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也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分别增长3.8%、27.4%和14.4%(见表1)。

表1 2010年1季度社会物流总额构成及增长变动情况

(单位:亿元,%)

绝对额同比增长在物流总额中

所占比重

社会物流总额25922720.8100

农产品物流总额29133.81.1

工业品物流总额233393919.690.2

进口货物物流总额2058840.67.9

再生资源物流总额139827.40.5

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44014.40.2

(2)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持平,物流运行效率有所提高

2010年1季度,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4649亿元,同比增长22.1%,比上年同期加快19个百分点。在社会物流需求规模快速增长,油品、原材料价格较快上涨、用工成本高企的情况下,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2%,与上年同期持平,反映出社会物流运行效率有所提高。

从构成情况看,运输费用为8233亿元,同比增长25%,比上年同期加快23%。运输费用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56.2%,同比提高0.7%。运输费用增幅加快、比重提高,主要是因为运输需求显著增加和运价上扬所致。从运输情况看,货运总量同比增长16.5%,比上年同期加快12%,其中,铁路、公路、水运和民航货运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加快。货运周转量完成30973亿吨公里,由上年同期的下降7.9%转为增长16.7%。其中,铁路、水运、民航货运周转量均由降转增,公路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18.8%,比上年同期加快4.6%。受此影响,铁路运输费用由上年同期的下降5%,转为增长24.2%;水上运输费用由上年同期的下降25.1%,转为增长35.7%;民航运输费用由上年同期的下降19.4%,转为增长66.8%;道路运输费用同比增长23.1%,比上年同期加快12%。

(3)物流业增加值明显回升,物流行业贡献进一步提高

2010年1季度,物流业增加值完成5961亿元,按现价计算,同比增长24%,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22.8%。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8.1%,比GDP增速快6.2%,比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快7.9%。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7.4%,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4%,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0.7%和1.2%。表明物流业对国民经济和第三产业的贡献进一步提高。

(4)物流业固定投资持续增长

2010年1季度,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3465亿元,同比增长33%,比上年同期虽然有所回落,但依然比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快7.4个百分点。从构成情况看,交通运输业投资同比增长32.3%,仓储、邮政业投资同比增长40.8%,贸易业投资同比增长32.9%。

3.后金融危机时代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现状

(1)旅客运输

2010年1季度,全社会各种运输方式累计完成客运量80.5亿人,同比增长6.2%,增速同比回落1.9%点,但是与上季度有所提升。从旅客周转量来看,全社会各种运输方式累计完成旅客周转量7084.79亿人公里,同比增长9.6%,增速同比提高4.1%。分交通运输方式看,铁路运输完成客运量4.18亿人,同比增长9.3%;旅客周转量2362.74亿人公里,同比增长5.6%。公路运输完成客运量75.24亿人,同比增长6%;旅客周转量3762.99亿人公里,同比增长9.9%。水路运输完成客运量0.47亿人,同比下降5.3%;旅客周转量14.07亿人公里,同比下降9.6%。民航运输完成客运量0.61亿人,同比增长16.7%;旅客周转量945亿人公里,同比增长20.4%;民航总周转量完成123.2亿吨公里,同比增长32.2%。

(2)货物运输

2010年1季度,全社会各种运输方式累计完成货运量71.35亿吨,同比增长16.5%;货物周转量30972.89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6.7%。分交通运输方式看:一季度,全国铁路运输全社会完成货运量9亿吨,同比上升18%;货物周转量6675.93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3.9%;公路运输完成货运量54.16亿吨,同比增长15.9%;货物周转量9575.19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8.8%。水路运输完成货运量8.18亿吨,同比增长18.6%;货物周转量14682.83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6.6%。民航运输完成货运量127.12万吨,同比增长46.5%;货物周转量38.94亿吨公里,同比增长66.3%。

(3)港口

主要大宗商品外贸进港吞吐量继续高位运行。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8.1亿吨,同比增长22.2%,增速延续了去年以来逐季提高势头。其中,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6.0亿吨,同比增长30.2%,增速较去年第四季度加快2.9%。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187万TEU,同比增长22.1增速较去年第四季度显著提高18.5%,回升态势明显。

2010年初,规模以上港口煤炭及制品外贸进港吞吐量3124.9万吨,同比增长3.3倍,创历史新高,主要是由于南方地区发电量稳步上升,以及进口煤炭的价格优势带动煤炭外贸进港量成倍增长。受国内汽车产销持续增长拉动,原油外贸进港吞吐量3681.5万吨,同比增长48.4%。铁矿石外贸进港吞吐量12247.3万吨,同比增长30.3%,进口势头依旧强劲,目前港口库存已达7100万吨。

(4)交通运输固定投资

2010年到目前,完成公路水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664亿元,同比增长25.0%。分区域看,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588.7亿元、393.5亿元和681.5亿元,同比下降3.1%、增长47.3%和49.3%,西部地区投资额和增速均超过了东中部地区。分行业看,公路建设完成投资1486.2亿元,同比增长32.6%,其中高速公路完成投资950.5亿元,同比增长38.9%。目前,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里程中已建和在建里程达到80.8%,去年启动的国家高速公路网“断头路”建设不断推进。农村公路完成投资221.5亿元,内河水运建设完成投资49.9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沿海港口建设完成投资96.3亿元,比去年同期略有下降。我国最大水运工程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完工,12.5米深水航道已投入试运行。

4.后金融危机下物流业发展对策

(1)政府积极施救

国际贸易仍将助跑物流。就出口而言,中国外贸出口商品很大一部分是生活必需品,且价格便宜。生活必需品可替代性小,纵使全球经济不景气,欧美各国对来自于中国物美价廉的产品需求不会减少。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国应继续出台一系列出口退税优惠政策刺激出口。作为国际贸易的承载体,物流业在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仍将获得发展契机。

加大税费改革力度为物流企业“减负”。虽然高油价风险因素对物流企业而言仍然存在,但费改税实施后,其对中国物流企业带来的利好已逐步凸显。如对道路货运物流企业而言,由于货运车辆成品油消费税的增加额一般都小于其原来所需缴纳养路费、运输管理费等之和,故费改税有利于道路货运物流企业降低成本。费改税是税费改革的方向之一,当前形势下各级政府应加大税费改革力度,比如将物流运输企业税费改革问题作为专项议题,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专项研究,帮助物流企业尽快走出困境,进一步为物流企业减负。

(2)提升物流企业信用,多渠道筹集资金

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较以往有所降低,但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仍高于《巴塞尔协议》的规定,加之部分物流企业信用意识淡薄,恶意拖欠银行贷款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各大商业银行在物流业务放贷中十分“惜贷”。信用缺失是影响物流企业筹资的重要因素,良好的信用有利于物流企业与银行、财务公司、租赁公司、担保公司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同时为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在将来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筹资打下坚实基础。

(3)提高物流服务质量

中国物流企业很大一部分是由传统的仓储、运输公司转型而来,而这种单一的企业经营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物流需求,例如一些物流公司只能提供单一的运输或仓储服务,而这次经济危机来袭,物流需求方的业务量下降,这些物流公司只能依靠价格战来赢得客户,并没有其他的竞争优势。因此,公司的盈利能力将大大下降,而价格战也不是长久之计。

(4)提高对资源进行整合的能力,有分散风险的意识,在行业中能够进退自如

现在很多物流公司缺乏分散风险的意识,一些规模不够大的物流企业也自买车辆,自建仓库,这样运营成本就会很高。一旦公司在经营上出现问题,就不能全身而退,也不容易转型,面临倒闭的危险。因此,要提高对资源的整合能力,比如车队、仓库可以租借而非自买,这样就可以分散自己的经营风险,企业经营不善时也容易转型,而不至于缺乏弹性而倒闭。

参考文献:

1.杨洪,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物流业振兴策略探讨,商业经济,2009(33)

2.王磊,陈胜灿,文韬,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物流业的影响,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

3.吴志华,金融危机下物流产业发展机会与对策,市场周刊,2009(5)

4.黄菲菲,洪志生,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

5.冯建本,物流业面对金融危机的挑战和机遇,经济师,2009(3)

上一篇:开滦集团煤炭物流运行问题与对策

上一篇:运输正道是服务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