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会议决议>

潍坊市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发布时间:2022-02-20 08:53:26 浏览数:

摘要 阐明了潍坊市水资源现状和特点,分析了区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以期为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资源;现状;可持续利用;对策;山东潍坊

中图分类号 TV21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1-0164-03

Present Situ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Weifang City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LI Huan-ping 1 LI Hong-yun 2 *

(1 Weifang Water Supply Departmentalism of the City Zone,Shandong Province,Weifang Shandong 261041; 2 Sichuan Jinyuan Engineering Survey and Design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Abstract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resources in Weifang City were clarified,and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 region were analyzed.The countermeasures for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were put forward,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ocal social economy.

Key words water resource;current situation;sustainable utilization;countermeasure;Weifang Shandong

濰坊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地理位置为北纬35°41′~37°26′、东经118°10′~120°01′,南依泰沂山脉,与临沂、日照相邻,北濒渤海莱州湾,东与青岛、烟台相接,西与东营、淄博为邻。全市国土总面积16 143.1 km2,辖4个区6个市2个县,截至2015年底,常住人口927.72万人。

潍坊市地处我国东部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和第二沉降带的衔接部位,横跨鲁东古隆起区西部、鲁西隆起区东部及沂沭断裂带北段3个次级构造单元。境内地貌复杂,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主要为低山丘陵,北部及中部则以滨海低地和洪积冲积平原为主。土壤以褐土、盐土、潮土、砂姜黑土、棕壤为主。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资源。我国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之一[1],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日渐尖锐[2-4]。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潍坊市属水资源极端缺乏地区[5],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增加,用水需求不断增长,地下水过度开发利用造成区域性超采,带来了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漏斗区形成并迅速扩展,引发了咸水入侵、地下水水质恶化等问题[6],危及粮食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严重制约了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面对潍坊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突出问题,如何科学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全市水资源利用和保护,仍是当前水利建设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1 水资源特点

1.1 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

潍坊市境内水资源主要分为地表水、地下水和客水3种类型。地表水资源量是指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水体中由当地降水形成、可以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通常用天然径流量表示;地下水资源量是指与降水、地表水体有直接补排关系的动态水量,主要指矿化度≤2 g/L的淡水资源量;客水主要是黄河水和长江水等外调水。全市1961—2016年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02.8 mm[7],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7.28亿m3[8],其中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地表地下重复量分别为17.03亿、15.12亿、4.87亿m3。根据潍坊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资料,当地水资源可利用量20.59亿m3(其中地表水9.12亿m3,地下水11.47亿m3)。根据2016年数据测算,全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292 m3,较全省人均水平315 m3低8%,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7,属严重缺水地区。

1.2 区域分布不均

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从南部(800 mm)向北部(600 mm)递减,降水等值线基本呈东西走向。受地形、地貌等下垫面条件影响,年径流地区分布的不均匀性比年降水量更大,东南部比西北部丰富,潍河流域和弥河流域比白浪河流域丰富,南部山区多年平均径流深达300 mm、北部滨海区只有80 mm。地下水资源地区分布差异也很大,资源模数总体上是山前平原区大于山丘区,山前平原和河谷平原以松散地层孔隙为主,补给条件和储水条件较好,是全市地下水的主要开采区。山丘基岩区以风化裂隙水为主,并有少量岩溶水,补给条件和储水条件较差。滨海平原区基本无地下淡水。

1.3 年际年内变化剧烈

受季风气候影响,全市降水量、水资源总量的年际变化幅度很大[9],丰、枯水年交替变化,连丰、连枯是全市水资源年际变化的主要特征。降水年际变化大,最大年降水量在1964年,为1 294.7 mm;最小年降水量在1977年,为295.0 mm。根据气象统计资料显示,春季降水量占全年的14.0%,夏季占61.7%,秋季占19.3%,冬季只占5.0%。汛期(6—9月)4个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1.5%,其中7月、8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48.2%,7月降水量最大(占全年的27.5%);枯水期(10—12月及1—5月)8个月降水量只占全年的28.5%。受降水影响,潍坊市水资源年际变化同样剧烈,丰、枯年水资源量相差悬殊,最大年均径流深达590 mm,最小年只有24 mm[10],常出现连续丰水年或连续枯水年。根据潍坊市水利部门统计资料,2013年秋季开始,潍坊市连续4年持续干旱,4年平均降水量较多年平均少24%;而水资源的年内分配也具有显著的季节特征,全年有3/4降水量和约有4/5天然径流量集中在汛期(尤其在7—8月)[11],部分年份甚至就集中分布在几次特大暴雨形成的径流中,枯季径流量仅占极少的部分,因而开发利用难度较大[12]。

1.4 地下水和客水依赖程度高

潍坊市外调客水主要是黄河水和长江水,根据2016年《山东省水资源综合利用中长期规划》,潍坊市引黄指标为3.07 亿m3、引江指标为1.00亿m3,外调水量指标总计为4.07亿m3,占全市当地水资源可利用量(20.59亿m3)的19.8%;而地下水可利用量占总可利用水资源量的55.7%。对地下水和外调水依赖程度高,导致新的地下水超采及生态环境问题突显,而当黄河水、长江水等外调水难以保障时,将严重威胁全市供水安全。

2 水资源開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水资源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但水资源短缺问题依然存在

经多年持续推进水利建设,潍坊市目前已建成大中型水库27座、小(一)型水库93座、小(二)型水库570座和塘坝3 064座,全市水库总库容达35.89亿m3,兴利库容15.11亿m3;拦河闸坝3 125座,拦蓄能力1.83亿m3;共建各类生产井168 911眼,水资源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但由于全市水资源严重短缺、水资源保障先天不足,加之极端气候突发频发、水资源保障难度加大,水资源短缺问题在一段时间内依然是制约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最大“瓶颈”。全市总需水量常年一般维持在22.54亿m3左右,在全市水资源统一调度、水资源实现统筹的情况下,缺水1.5亿m3以上,缺水率高于7.6%[8-9]。资源性不足依然是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同时,根据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为71.4%,已造成部分地区超采,超过了开发利用率安全标准的63%。由于过量超采地下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潍坊市北部地下水超采区地下水位大幅下降,超采区地下水平均埋深由5.39 m(1980年)降至21.31 m(2016年),年平均下降0.44 m[12]。以城区为中心已形成一个大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区,截至2015 年末,地下水超采区面积达1 778 km2,其中负值区面积1 240 km2,城区生产、生活水源区内地下水受到极大影响,随着不断扩大的地下水漏斗,使海咸水南侵的速度变化更快,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10]。

2.2 用水效率较低,节水水平有待提高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山东省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各项制度,潍坊市通过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控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能力,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和城镇节水,全市节水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但全社会节水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尚未正式构建,现状地表水资源开发率为38.2%、浅层地下水开采率为71.4%、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63.5%,开发利用程度仍相对较高。全市平均灌溉水利用系数在0.65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9],仍有可挖掘的节水潜力。工业造纸、化工、火电等传统高耗水行业仍占有较大的比重,2016年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11.43 m3,与国内先进水平(5 m3)、世界先进水平(3.75 m3)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生活中节水器具不普及、居民节水意识不强,城镇用水存在“跑、冒、滴、漏”现象,全市城镇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为11.89%,仍需进一步降低,全社会节水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2.3 骨干水网基本建成,水资源调配工程体系仍需完善

潍坊市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提出了“多库串联、库河串联、水系联网,优化调度配置水资源”的水网建设思路,完成了19项水系连通工程,连通了潍河流域、白浪河流域和弥河流域三大流域,实现了跨流域水资源的调度和配置,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但目前省级骨干水网体系仍不完善,南水北调小清河部分渠段输水能力不足,全市引黄、引江指标无法充分利用,应对连续干旱和特殊干旱能力不强。此外,局域水网和雨洪资源利用体系尚不完善,部分地区雨洪资源调蓄、调配能力还有待提高,南部山区市县水源供给相对单一,与全市水网联系较弱,特殊干旱或连续干旱年份将难以有效应对。另外,尽管农村供水已实现全覆盖,但原有工程仍需巩固提升、改造及加强管理保护,农田水利灌排体系不健全,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配套率仅约60%,田间末级渠系配套率不足40%,部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存在产权不明晰、投入不足、管护经费不落实等问题,部分失修报废,无法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工业废污水、农业面源污染、农村生活垃圾及人畜粪便等依然威胁饮水水源地安全。

2.4 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水生态问题依然突出

潍坊市在全省率先、高标准编制《潍坊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指导全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5 327.968 km2,占全市水土流失面积的81.43%。已建湿地公园26处,数量居山东省第一。结合水系、水利工程资源建设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6个、省级18个,位列山东省第1位。但近年来,全市部分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远超过当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地下水超采、河道断流、湿地萎缩、海水入侵等问题依然突出。据潍坊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统计分析,2015年全市29个水功能区中,达标16个,达标率仅为55.2%;22处监测河段中,劣Ⅴ类的9处,比例高达40.9%,水质较差;46处监测的地下水井中,14处水质达标(以Ⅲ类为标准),达标率仅为30.4%。

3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3.1 加强水网工程体系建设,切实提高水资源供给能力

根据潍坊市现状水系格局、城镇分布、产业发展情况,加快谋划推进一批重大水利工程,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增强水资源供给保障能力。大力挖掘地表水拦蓄和利用潜力,依托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和山东省胶东调水工程,积极引调客水弥补本地水资源不足,充分利用引黄引江水资源,优先利用客水。加强跨区域水系连通工程建设,构建南北贯通、东西相济、蓄泄兼筹、丰枯调剂、布局合理的省、市、县三级有机结合的水网工程体系,增强水资源联调联配能力,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快骨干水网工程建设,发挥峡山水库省级调蓄枢纽的作用,完成引黄济青工程改扩建,恢复设计输水能力。依托已建成的引黄入峡、引黄入白、引黄入昌等调水工程,实施黄水东调应急调水工程,做好配套工程建设。

3.2 充分利用雨洪资源,鼓励非常规水资源利用

以水库扩容、新建水库、河道拦蓄工程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批区域供水工程,努力构建双水源乃至多水源供水格局。加强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提升市内水资源拦蓄调配能力。建设海绵城市,因地制宜建设城镇雨水综合利用工程,实施雨污分流,将地表径流最大限度地滞留于城市,实现对城市雨洪资源的充分利用。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回用,鼓励工业、环卫、景观使用再生水。推进海水淡化和直接利用技术研发工作。

3.3 积极实施地下水超采治理工程,推进水生态保护工程

通过采取水源地保护、水系生态治理、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水污染防治、湿地保护与修复等系统举措,推进水生态保护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批复的地下水限采区和禁采区划定方案、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有关要求,落实《潍坊市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扎實推进地下水综合整治工作。加大海水入侵地下水防治力度,加快实施回灌补源工程、地下水源替代工程、海水入侵拦挡工程等,逐步控制并缩小海水入侵区。按照《山东省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要求,切实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

3.4 加强社会宣传教育,推进节水社会建设

积极推动全民节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节水型社区、节水型单位、节水型家庭建设,全方位加强节水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和水平。加强节水技术创新,推广应用节水科技成果,强化节水产品认证。建立健全节水激励机制,完善工业、农业、服务业节水定额标准,积极推广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加快推进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大力推广先进的节水工艺和技术,鼓励工业园区实行统一供水、废水集中处理和循环利用。加快城镇供水管网改造,加强公共建筑和住宅小区节水配套设施建设。

4 参考文献

[1] 刘娟.中国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研究的若干问题[J].建材与装饰,2017(43):10-13.

[2] 王梦依,高波.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水危机[J].生态经济,2018(5):10-13.

[3] 郭妮娜.浅析我国水资源现状、问题及治理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8(10):79-81.

[4] 唐宁,程华.邹平县水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7(15):232-233.

[5] 王金祥,王琳,王亚娜.潍坊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增刊1):316-318.

[6] 隋伟,苗乃华,陈吉贤,等.潍坊市地下水超采现状及对策[J].地下水,2010,32(3):51-52.

[7] 苏莉莉,李媛媛,王晓立,等.近56年潍坊市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157-159.

[8] 周岩.突破潍坊水资源瓶颈制约的对策分析[J].山东水利,2014(4):27-29.

[9] 秦良.潍坊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山东水利,2015(4):5-6.

[10] 高晓梅,马守强,董晨娥,等.近45年潍坊市降水气候特征及水资源现状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09(增刊1):16-21.

[11] 李成泉,王福帅,刘志国.潍坊市水资源联合调度与优化配置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24):46-47.

[12] 徐旻天.潍坊北部地区地下水优化开采技术研究[D].济南:济南大学,2017.

上一篇:基于土地利用的盐城滨海碳排放研究

上一篇:产业生态化视角下南京太湖流域污染减排研究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