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会议决议>

用热血铸就未来,共和国的“硬核”高校

发布时间:2022-03-12 08:41:14 浏览数:

zoޛ)j馟i}iivO?_i< t3Oi)_yiNui#]v_?7M_{߮}uo]?生活会不会成为可能。从2017年5月10日开始,8名志愿者分两组在全封闭的“月宫一号”装置中连续驻留了370天,在这370天内,志愿者所需的全部氧气和水、大部分食物都是在“月宫一号”内循环再生的。进入“月宫一号”,就像直接把你送到“外太空”,“这绝对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最梦幻的经历”。这项科研成果创造了世界上时间最长、闭合度最高的密闭生存实验纪录,并使我国在生物再生生命保障技术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云空高远启征程,星光璀璨映华章。迈入新时代、谱写新篇章,北航将继续以坚定的信心、豪迈的气魄、百倍的努力,以“北航梦”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西北工业大学 扎根西部的“隐藏名校”

系出名门,底蕴深厚

古都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友谊校区的法国梧桐静静肃立,朴实无华,正如树荫下匆匆来往的师生。少有人知道,这些法国梧桐都是当年千辛万苦从南京移植而来,而后在西北扎根,直至成长为如今的参天大树,正如它们脚下的这所学校。然而,作为我国最顶尖的“985名校”之一,西北工业大学一直以来颇为低调,她藏而内敛锋芒,纳而蓄势待发,展而与众不同。

西北工业大学(简称“西工大”)自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了其不凡的血统和深厚的底蕴。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等迁往陕西并组建了大名鼎鼎的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不到一年时间,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的工科部分就独立出来合并组建了国立西北工学院,此为西工大的前身之一。1952年,当时的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的航空工程系在南京组建了华东航空学院, 4年后,整建制迁往西安更名为西安航空学院,并与西北工学院合并组建了西北工业大学。1970年,军工名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的空军工程系整体并入,三脉汇聚,终成现在的西北工业大学。两次合并也彻底造就了今日西工大在全国顶尖的特色学科群,也让她的军工情结更加浓厚。

作为北京理工大学的同门师兄弟、“国防七子”之一,西工大扎根西北潜心国防工业科研,成就了中国国防工业发展史上的多个“第一”:全国第一架小型无人机,全国第一个无人机技术与整条生产线出口、全国第一台地效飞行器、第一型50公斤级水下无人智能航行器和第一台航空机载计算机均诞生在这里。学校还重点参与了大飞机、载人航天与探月等10个国家级重大专项科研工作,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西工大也是中国唯一一所以同时发展航空、航天、航海(三航)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历史上,铸造、航空宇航制造工程、飞行力学、航空发动机、水中兵器、火箭发动机等6个学科的全国第一位工学博士均由该校培养。在她为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输送的19万多名高级科技人才中,有59位将军和45位两院院士。可以称得上“功勋累累”。

三航特色,成就斐然

这所西部高校的传奇故事一直延续至今。虽然校名中没有航空航天字样,但西北工业大学在三航领域的实力却始终位列第一方阵,诸多高精尖成果皆出自西北工业大学。

少有人知道,诸多令国人振奋世界瞩目的“国之重器”,其设计者都出自这所学校。大型运输机运-20,总设计师唐长红;在珠海航展首次公开亮相震惊世界的歼-20,总设计师杨伟;已成功投入商业运营的国产大飞机ARJ21-700,其原总设计师吴兴世、现总设计师陈勇等人,均毕业于西工大。西工大的无人机所更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中小型无人机科研生产基地,已研制成功了30多个型号的无人机系統。当然,这些只是我们所能知道的,作为一所有着国防特色和军工背景的高校,西工大的科研项目中有许多“不能说的秘密”,更多的涉密黑科技,我们无从得知。

在我国的航天领域,一大批西工大校友成为了领军人物。从早年的“航天三少帅”(其中两位:张庆伟和雷凡培),到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再到“中国航天液体动力掌门人”谭永华……这些西工大的杰出校友相继为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在中国的船舶和水中兵器领域的领军人物队列中,同样活跃着很多西工大的精英。大批西工大校友成为国防科技领军人物的现象一度被人称为“西工大现象”,特别是在“孔雀东南飞”的年代,一大批西工大人执着坚守西北、坚守国防的现象着实令人敬佩不已。

西工大现建有8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防科技创新中心,3个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6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同时,为了巩固三航工程教育的发展,学校还着力打造了材料、机电、理学为核心的3M学科群、以计算机、通信、控制为核心的3C学科群。加上理科和人文社科学科群,学校建立了各学科协调、补充发展体系,满足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所需的必要学科基础。除了材料科学与技术、航天科学与技术两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外,作为支撑的工程学、化学和计算机科学等4各个学科群都进入到了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实力愈加强大。

天府国里“小清华” 电子科技大学

这所位于成都的电子类高校既不叫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也不叫中国电子科技大学,而是叫做电子科技大学,在全国4所电子科技类高校中排名第一,被誉为“中国电子类院校的排头兵” ,是七所国防工业院校之一。

电子科大1956年由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的电讯工程有关专业合并创建而成。比起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的悠久历史,原名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只有六十多年校龄的电子科大更像是年轻的锐进者:建校仅仅四年就被确立为全国重点大学,1997年成为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1年进入国家“985工程”行列、2017年进入国家建设“双一流”A类高校行列。在四川,“小清华”这样高调的别称对于电子科大走出来的学子,还是有底气把它叫得响当当的。

电子科大有着朴实的校训——“求实求真,大气大为。”电子科大的学子便是如此,做事“求实求真”,热衷学术,尊重知识;做人“大气大为”,心怀天下,眼界开阔。质朴而大气的精神,融进了每一位学子的灵魂中,塑造了每一位学子的人格,也成就了学校在西南地区乃至全国极高的声誉。在教育部的学科评估中,电子科大在电子和通信两个学科都拿到了A+,傲视群雄,学校的计算机专业也表现抢眼,拿到了A级。

在电子科大有这么一个说法:如果一块电路板砸在校园里的行人头上,那么砸到的十个人中有九个是去准备做实验的,还有一个是刚刚做完的。走在校园里,你随时可能会遇见超乎想象的各界“大牛”。在食堂的担担面窗口,幸运的你可能会偶遇“美女教授”刘明侦,这位牛津大学博士是成电最年轻的副院长;在主楼下的草坪上,你可能会见到成电最年轻的教授周涛和他的学生讨论金庸著作与大数据的关系……

电子科大最牛的通信学院,除了师资力量雄厚之外,可以说实验室就撑起了“半壁江山”:宽带光纤传输与通信网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通信与信息系统中的信号与信息处理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其中,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筹建于1990年12月,主要进行光纤传输理论与技术、光纤器件与光纤传感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我国的海底光缆多半都是出自这个研究室的实验成果。走在这些实验室里你可得注意,一不小心碰到的可能就是个院士级人物。电子工程学院是电子科大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学院。学院的微波工程系、电子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的许多老师都在意大利宇航局、德国慕尼黑大学、美国Intel公司、韩国三星公司、俄罗斯无线电技术研究所等著名研究机构和企业交流过。学院的电子实验中心及电子系统工程研究所也是卧虎藏龙。而光电信息学院在光通信、光纤传感、激光技术与器件、信息显示、光电成像、集成光学等方面独步“武林”,每年都有各大国企和外企前来招聘人才。这也得益于院里的四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以及一个工程中心。

电子科大的电子工程、通信工程、光科学工程、计算机工程等专业都非常知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优质的实验室。而那些更多的基础学科实验室是所有人的练兵场:各类基础物理实验、集成电路实验、交换原理实验……面对一长串的实验课目,许多同学都感叹:不进电子科大,不知实验之多!

今天的电子科大将继续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服务国家、地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为己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努力构建“三足鼎立”(军事电子科研、以国家各类基金为代表的基础研究、与企业合作为主体的应用技术研究)的科研架构,为中国科技腾飞而努力奋斗!

事实上,像这样披着神秘外衣、鲜有人知的“热血牛校”还有很多。多年来,她们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和敢为人先的科学探究精神为我们国家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 “延安根,军工魂”,还是“航空报国”,这些“硬核”高校的传奇等待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继续书写。

上一篇:现代科学技术与材料科学

上一篇:机械结构优化设计应用与趋势研究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