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规章制度>

“怀仁旺火”的艺术形态和互动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5 08:53:52 浏览数:

【摘要】“怀仁旺火”是晋北地区最为盛名和保留较为完整的一种民俗活动,为了让这一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本文从艺术学角度,通过对其艺术形态和互动性的研究,分析其流传至今所特有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并对其今后的发展趋势提出笔者的一点认识和见解。

【关键词】怀仁旺火、民俗、艺术形态、互动性

一 “怀仁旺火”概述

“旺火”溯其渊源,是由古代人们对“火”崇拜的一种民间祭祀活动演变而来的,在全国各地都有其存在的记载,南方的这种仪式活动,主要以干草和木材为主要材料,比如,南方流传已久的火把节就是这种仪式活动的一种形式;而在北方,尤其是在晋北地区,这种活动主要以煤为原材料,仪式较为隆重壮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原始的民俗活动也在发生着演变,许多地方的这一民俗活动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而“怀仁旺火”目前还保留着这种民俗活动的完整形态,并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有所发展和壮大,成为了过年过节的一种特色文化,因其造型美观、规模庞大等特点,吸引了不少当地和附近民众前来参观旅游。

二 “怀仁旺火”的艺术形态

“怀仁旺火”从艺术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将其认为是一种民间乡土艺术活动,是一种在特定地域,有当地的民间手工艺人制作完成的,反应当地民俗地域文化和当地特色的一种民间艺术活动。

坚固、美观、保持造型的基础上燃烧更长的时间等,是衡量一个旺火好与否的标准,也是公众对于旺火这一民俗信仰的虔诚和执着。这套旺火的制作工艺不是流传下来的规矩,而是根据旺火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这一民间习俗,经过无数劳动人民和民间艺人不断地总结经验而摸索出来的一套可行性工艺技术,这也就是“怀仁旺火”艺术形态形成的现实条件。

怀仁旺火与中国古塔建筑形态和内涵有许多相似性。首先,旺火中“塔”的形制与佛教建筑“塔”的形式有直接的借鉴关系。旺火之“塔”的造型,应是这种妙用之一。

其次,旺火的精神内涵与佛塔的象征意义颇有相似之处。其一,都是注重向垂直方向发展,佛家的塔,以塔高象征佛的崇高和神圣;旺火也讲究一年垒得比一年高,象征着一年比一年兴旺发达之意。其二,佛塔在显示佛法和举行仪式时就需要围着佛塔转之,转塔是一种积功德的行为;旺火点燃之后,人们也要围绕其正转三圈,倒转三圈,也是一种祈福、消灾的行为。从以上两点相似之处,不难发现,旺火仪式中很多象征意义与佛塔所具有的宗教意义不谋而合。

三 “怀仁旺火”的互动性

(一)“怀仁旺火”的互动形式和特点

“怀仁旺火”的互动性主要表现在其形态的燃烧互动阶段,伴随着旺火的点燃,人们的心情也像旺火一样,燃烧了起来,旺火越燃越旺,观众们也开始不约而同的围绕着旺火排起了长队,朝着一个方向转了起来,前来参与的观众越来越多,旺火也越来越旺,人们在观看着旺火燃烧变化的同时,也开始思考着美好的期望和憧憬,为自己和家人默默地许下愿望和祝福。

这种大规模的互动形式和其艺术特征是分不开的,首先是因为它的艺术形态符合大众的审美要求,无论是其前期的成品展示阶段还是其燃烧互动阶段,都符合大众的审美要求,尤其是在互动阶段,火势的变换过程也就是艺术美学所谓的韵律和节奏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参观者不易产生审美疲劳,而且还能引人入胜,达到忘我的,天人合一互动状态。再加上旺火燃烧时火光的色泽和温度的感受与北方冬天寒冷的气候条件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种通过对比产生的条件反射也是观众参与其互动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怀仁旺火”主要是在辞旧迎新的节日中出现的,是人们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的时候,公众参与其互动是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所以公众都会一年一度的参与其互动的仪式,这也就是其互动性特点之一,即阶段性和暂时性。其互动性特点之二,就是参与其互动的方式是动态的,人们围绕着点燃的旺火正转三圈,倒转三圈,来表达红红火火、旺气冲天的寓意。而这一互动方式本身也为节日中的城市添加了一种节日的氛围和活力,使整座城市和民众融为一体,蔚为壮观。

(二)“怀仁旺火”互动性的精神内涵

旺火追溯其本源其实是古代祭拜天神的宗教仪式,学术界普遍认为,宗教由信仰和仪式两个部分有机构成,同时这两部分也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简单地说,信仰是关于宗教的思想、精神内涵、世界观等;仪式是这种精神内涵外化的行为模式和表现。也就是说,一定的一是构成,是基于一定的精神内涵。旺火仪式是古代祭拜天神仪式的变异,所以其思想溯源就是一种原始的火崇拜和太阳崇拜。

在生产力较为发达的当今社会,旺火的象征意义也成为一种城市的精神,为城市和社会的发展而服务。

有学者认为,“积极的城市精神在城市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感召力,凝聚力和示范力,促使市民保持昂扬的朗气和积极向上的心态。”考虑旺火这种民俗文化,它由先民在社会生活中共同创造并广泛流传,而在近年来公共旺火逐渐“做”大的过程中,突出了其作为地域文化特征的意义,也逐渐承具其他文化形态难以替代的作用。其“兴旺”的象征意义和当地人追求“兴旺”的不懈精神,可以代表这个地区的文化特征和社会性格,在民众生活特别是在世俗生活中,较之主流文化,更具凝聚力、感染力、渗透力。

结语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精神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形式的“怀仁旺火”将面临许多不合理因素的制约,包括经济的铺张浪费,大量的排放污染,观众参与的安全隐患等问题凸显出来,我们将如何传承这一传统民俗文化?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笔者认为,这种民俗活动首先作为一种文化,对当今社会的发展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一种保存完好的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对构建和谐社会,增强民族自豪感、凝聚力、感召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要与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相结合,必须对其进行外在形式的改进和发展,包括对其制作材料进行替换,运用现在的科学技术以同样的形式展现其艺术形态,也可以对其材料进行防污减排处理,使其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总之就是要保留其精神内涵,改进其外在形式。让这一民间艺术活动得到保护和传承。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关于“怀仁旺火”的传说.

【2】薛麦喜.《山西民俗》[M],山西人民出版社,199l,03;37-40.

【3】周子君.《怀仁县志》[M], 中国工人出版社,1992,07.

【4】仲富兰.《民俗与文化杂谈》[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11;64-57.

【5】徐世信.《大同风采》[M],中国旅游出版社, 1997,02;72-76.

【6】李四龙.《中国佛教与民间社会》[M],大象出版社,1997,

【7】翁剑青.《城市公共艺术一一种与公众社会互动的艺术及其文化的阐释》[M]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06;125-167.

【8】孙玉卿.《独具特色的民俗——旺火》[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

【9】刘锦春.《仪式、象征与秩序——对民俗话动“旺火”的研究》[D],南开大学,2005.

作者简介:李辉,1989.01出生,男,汉族,助理工程师 ,研究生学历。

上一篇:中国当代抽象艺术中生命意识和形式美韵味的表达

上一篇:浅论诗歌与音乐的关系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