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规章制度>

打造南京组合港,促进都市圈产业整合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2-04-04 08:42:01 浏览数:

摘要:港口经济己成为世界经济和城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增长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启动,宁镇扬一体化产业升级与示范区的进程加快,港口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本文通过港口对城市经济拉动作用的分析,在单一港和组合港拉动作用的比较分析下,提出打造“南京组合港”构想,并对如何整合港口资源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南京组合港;都市圈;产业整合

中图分类号:F127.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1)03-0020-08

港口经济是以港口为中心、港口城市为载体、综合运输体系为动脉、港口相关产业为支撑、海陆腹地为依托,并实现彼此间相互联系、密切协调、有机结合、共同发展,进而推动区域繁荣的开放型经济。港口经济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我国沿海、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的崛起,无一不说明港口经济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拉动作用。随着国家发改委颁布的新一轮长三角发展规划的出台,皖江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启动开发,宁镇扬一体化产业升级与示范区的进程加快,南京都市圈有望成为衔接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域的重要桥梁。因此,打造南京组合港,提升港口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作用将显得更为突出。

一、区域产业发展呼吁整合现有港口资源

“城以港兴,港为城用”的港口经济现象己经成为世界经济和城市发展中的普遍规律。南京港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主枢纽港,是我国华东地区及长江流域地区江海换装、水陆中转、货物集散和对外开放的多功能江海型港口,是我国长江内河的重要港口之一。南京港的直接腹地是南京市和南京都市圈,其辐射范围延伸到长江中上游沿江省份。由于目前沿江港口各自为政,缺乏必要的资源整合,难以形成应有的优势。“十二五”期间应该强化区域协调,打造南京组合港,促进南京都市圈产业整合与发展。

(一) 货物运输形式要求打造组合港

从统计数据来看,水运是江苏当前最重要的货物运输方式。从江苏省铁路、公路和水运货物周转量近十年发展看(表1),铁路货物周转量从1999年的342.65亿吨公里下降到2009年的323.90亿吨公里,共下降了5.47%,2009年占到货物周转总量的6.24%:公路货物周转量从1999年的319.75亿吨公里增长到2009年的971.13亿吨公里,累计增长了3.04倍,2009年占到货物运输总量的18.84%:水运货物周转量从1999年的704.01亿吨公里增长到2009年的3372.05亿吨公里,累计增长了4.79倍,所占货物周转总量的比重也最大,达到65.42%。在三种运输方式中,公路的货物周转量近十年明显增高,公路和水运的市场占有率稳定增长,铁路的市场占有率则逐年下滑。货运方式主要依靠公路和水路来实现。因此,在产业不断优化升级,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必须加快港口的整合发展,抓住长三角新一轮发展机遇,打造南京组合港,促进都市圈城市快速发展。

(二) 产业性质要求打造组合港

南京都市圈近年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产业集中度较高,各地市之间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庞大产业链条,发展基础较好、速度较快的支柱产业包括机械及装备制造业(包含汽车制造业),有南汽、奇瑞、江淮、亚星等重点企业:冶金钢铁行业,如南钢、马钢等;化工行业,金陵石化、扬子石化等。这些重点支柱产业对水路运输又有着极高的依存度。江苏沿江机械及装备制造业产值、冶金钢铁行业产值与南京港集装箱吞吐量、钢铁吞吐量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68和0.61,呈现出较强的相关性。都市圈支柱产业的沿江布局,对港口的水运有巨大需求,给打造南京组合港,提供了很好的支撑。

南京都市圈的产业性质要求重点发展以金属矿石、钢铁、煤炭、化工产品等大宗散货运输为主,做大港口货物吞吐规模,并加快发展集装箱运输,优化港口货物品类,使南京港、宁镇扬组合港和南京都市圈组合港逐步形成具有运输组织、装卸储运、中转换装、临港工业、信息服务及保税、加工配送等现代物流综合服务功能,最终形成“协作紧密,组织清晰,分工明确”的宁镇扬及都市圈组合港。

以上海、南京为中心的长江下游城市群和经济区正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现代装备制造业新型产业基地: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和经济区将继续发挥工业基础较好、交通便利的优势,以沿江、京九、京广、京浦等铁路干线为纽带,形成重要的原材料、机械工业基地和新的高新技术经济带;以重庆、成都为中心的长江上游城市群和经济区已初步形成了以冶金、化工、能源、轻纺、食品、机械以及现代装备制造业等产业为主的产业体系。由于运输成本较低,大量的能源、原材料、产成品以及外贸进出口货物将依赖水路运输。一旦长江口航道治理的目标得以实现,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和物资交流将更加依赖于长江黄金水道。因此,对于南京组合港的打造势在必行。

(三) 产业升级要求打造组合港

南京都市圈组合港的产业战略以大型龙头企业和产业园区为依托,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高新技术产业为突破口、现代服务业为支撑,重点发展汽车、钢铁及深加工、机械及设备制造业、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煤炭及制品、现代物流、金融、商贸等九大产业体系。南京都市圈机械及装备制造业、冶金钢铁行业的产值从2003年到2009年间逐年增长,在此期间南京港集装箱吞吐量也是逐年递增,指标之间存在正的相关性。可以说南京都市圈机械及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拉动了南京港的物流需求,但南京港集装箱吞吐量的增速与南京都市圈机械及装备制造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又略有不同,这说明南京港口的发展速度已跟不上支柱产业的发展速度,港口的建设对于支柱产业的升级和整合已经存在一定的制约作用。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实现沿江港口资源的优化组合,以满足都市圈各支柱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打造南京组合港,使其功能符合南京都市圈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注重机械及装备制造业、冶金钢铁业及煤炭等行业货物吞吐量的发展,在这些方面必须进一步加大对港口设备的投入,提升港口专业化发展水平。

(四) 物流集聚要求打造组合港

港口的生长点作用不仅体现在促进港口所在地区本身的经济发展上,而且还有力地推动了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南京作为交通枢纽和流通中心的大型港口城市,应在更广阔的区域范围内发挥作用,特别是应直接对其经济腹地的开发发挥重大影响。南京都市圈港口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乃至全国港口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总量大并不等于实力强。沿江地区港口规划与布局比较分散,功能基本雷同,区域内分工不明确,港口之间各自为政,造成严重的不规范、不合理竞争。由于形不成拳头,港口经济效益很不理想。反观上海港,可以看出上海港与临近港口的合作十分密切,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的辐

射力不断增强,先后与九江港务管理局、温州港务集团、江阴港务管理局、重庆港九集团签约合资组建九江申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温州金洋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江阴苏南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以及合资经营重庆港寸滩港区,上海在长三角地区与长江流域的主要港口已基本形成集装箱运输经营网络。打造南京组合港,对推进南京都市圈发展、皖江产业带和江苏制造业向沿海转移,外部资源输入沿江产业,推动沿江地区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实现江海联动具有重要意义。

二、现有支柱产业与港口发展现状的匹配分析

(一) 都市圈单一港发展速度落后于支柱产业发展速度

总体上看南京都市圈各城市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各单体港的发展较滞后。产业规模大于单体港承受能力。下面对南京都市圈的五个城市进行逐个分析。

1.南京港及南京支柱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南京港是南京组合港的核心,近年来南京港货物吞吐总量呈现出稳定的上涨趋势,但涨幅并不大,五年间仅增长了12.2%。2005年南京港货物吞吐量突破亿吨大关,达到10686万吨,但年均增长率仅有个位数,甚至出现负增长。其中,钢铁吞吐量涨幅最快,2008年达到1718.63万吨,比2004年同期增长2.78倍,而金属矿石和煤炭及制品的吞吐量5年间总体增长50%左右。这与南京市近年来冶金钢铁行业和机械及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有着极强的关系,同时反映出港口吞吐量与城市经济发展的相互推动作用。南京市三大支柱产业分别为机械及装备制造业、冶金钢铁行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近年来均取得较快发展。2004年南京市GDP为2067.18亿元,2008年达到3775亿元,总体增长82.62%;其中冶金钢铁业的增长也最为迅速,2008年比2004年同期增长了1.73倍。与此同时,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发展也很迅速,2008年比2004年增长1.59倍。装备制造业在5年间也增长了102.75%,增幅都相对较大,这和南京港近年来的发展趋势是完全一致的。南京港的货物吞吐与南京各大产业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可以看出,南京市在“十一五”期间,支柱产业总产值持续快速增长,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0%,而同期南京港货物吞吐总量的增长率却相对很小,在2006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这说明南京港口的发展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南京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

2.镇江港及镇江支柱产业发展现状分析。镇江港是长江的主要港口之一,镇江港口货物吞吐总量从2004年到2008年增长了76.65%。在南京都市圈港口中,镇江港在金属矿石的吞吐量方面发展的最快,在整个总量中所占的比例也最大,一直都保持在30%以上。镇江港是第二梯队中的主力港口,货物吞吐量在各年中都仅次于南京港。镇江市与南京市经济发展环境类似,三大支柱产业也是相同的,近年来各产业均取得长足进步。可以看出,镇江市在“十一五”期间,支柱产业总产值持续快速增长,而同期镇江港货物吞吐总量的增长率却远远低于支柱产业发展的速度,仅在2007年接近支柱产业总产值的增速,这说明镇江港口的发展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镇江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

3.扬州港及扬州支柱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扬州港在京杭大运河与长江北岸交汇处,扬州港口货物吞吐总量从2004年到2008年增长了156.5%,2004年到2008年扬州港金属矿石吞吐量逐渐减少,到2008年钢铁吞吐量仅占到2004年的二分打造南京组合港,促进都市圈产业整合与发展之一左右,下降超50%。扬州港在其他主要货物的吞吐量方面发展均较快。扬州港作为第三梯队中的港口,近5年来发展势头良好,总体上呈现加速发展态势。但相对于其他港口来讲货物吞吐量还是比较小的。2004年扬州市GDP为788.13亿元,2008年达到1573.29亿元,总体增长近一倍。扬州市三大支柱产业分别为机械及装备制造业、冶金钢铁行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近年来各产业均取得长足进步:其中机械及装备制造业的增长最为显著,2008年比2004年同期增长了5.6倍,达到了1059.95亿元。与此同时,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发展最迅速,2008年比2004年增长超过十倍。由此可见,随着扬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港口的承载力已不断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在2005年至2008年期间,支柱产业总产值持续快速增长,而同期扬州港货物吞吐总量的增长率却相对很小,且增长速度不断下滑,这说明扬州港口的发展已经明显制约了扬州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

4.芜湖港及芜湖支柱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芜湖市地处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西部内陆地区的结合部,芜湖港是长江煤炭能源输出第一大港和安徽省最大的货运、外贸、集装箱中转港。芜湖港裕溪口现代煤炭配送已成为长江最大的配煤中心,该中心的建设将进一步巩固芜湖港作为长江干线重要的煤炭出口港的地位。芜湖港口货物吞吐总量从2004年到2008年增长了57.71%,取得了较快发展。2004年到2008年芜湖港煤炭及制品吞吐量翻了近一倍,且总量很大,充分体现作为煤炭中转港口的意义。芜湖机械装备工业、建材工业十分发达,汽车零配件、整车集装箱出口和散杂货运输有很大发展空间。在皖江战略的实施中,安徽省重点发展芜湖的建材制造业。芜湖己具备年生产能力将达到八百万至一千万吨,成为中国产量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PVC管材、型材的生产能力分别达到六万吨、十万吨,其规模已位居亚洲第一。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是芜湖市最主要的工业支柱产业,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25.05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26%。可以看出,芜湖市在“十一五”期间,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支柱产业也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而同期芜湖港货物吞吐总量的增长率却不及支柱产业的发展速度,仅在2008年有着大幅度上涨,但这个增长率主要是因为2007年的负增长而出现的虚高现象。这说明芜湖港口的发展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芜湖市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

5.马鞍山港及马鞍山支柱产业发展现状分析。马鞍山港位于长江下游南岸,是皖江第一港,也是国轮外贸运输港、集装箱内支线港口,被交通部首批列为全国内河重点港口。为适应腹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钢铁、电力、化工、机械等产业发展,马鞍山港逐步发展为公用码头与专用码头、内贸与外贸相结合的多功能的综合性港口,为马鞍山市及周边地区经济、对外贸易和临江工业发展服务。马鞍山港口货物吞吐总量从2004年到2008年增长了近200%,2004年到2008年马鞍山港金属矿石吞吐量增长显著,因为马鞍山有着重要的钢铁企业,金属矿石吞吐量和钢铁吞吐量占了马鞍山港货物吞吐量的大部分。马鞍山市是全国七大铁矿主产区之一,其三大支柱产业分别为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电热生产

和供应业以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是马鞍山市最重要的支柱产业,2008年行业总产值764.51亿元,达到工业总产值的65%以上。电力电热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约占工业总产值的5%,是马鞍山市的支柱产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总产值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从2004年的293.57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764.51亿元,年均增长率28.4%。可以看出,马鞍山市在“十一五”期间,GDP持续快速增长,支柱产业总产值增长速度仅在2006年相对较低,其他年份增长率均超过30%。而同时马鞍山港货物吞吐总量的增长率却仅在2006年高于支柱产业发展速度,其他年份均落后于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势头。同时马鞍山港基础薄弱,2008年马鞍山港的吞吐量仅为南京港吞吐量的1/3,相对于沿江城市带经济发展水平较滞后。

(二) 南京组合港对都市圈发展状况分析

南京都市圈组合港是指南京港、镇江港、扬州港、芜湖港、马鞍山港五港组成的组合港,南京都市圈组合港既有利于发挥各个港口的各自有利条件,又能够发挥统一调配,统一管理,从而提高整个组合港对长江流域六省一市的服务能力。尽管南京组合港的建立由于需要跨区域合作。所以还是处于理论阶段,但是从数据上看,南京都市圈组合港的货物吞吐量及货运品类与整个长江六省一市的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及相关产业有利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南京组合港的总吞吐量来看,2005-2008年南京组合港的吞吐量总体处于稳步发展的态势,2005年南京组合港的乔吐量量达到了26866万吨,同比增长9.66%,2008年南京组合港吞吐量33784.3万吨,同比增长幅度5.55%,与“十五”期末比增长了1.26倍。近年来南京组合港吞吐量的平均增长率为8.38%,其未来具有很大的潜力。

从南京组合港集装箱吞吐量方面来看,2004-2008年南京组合港口集装箱吞吐总量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且增长幅度较大,均超过10%。其中2007年的增长幅度最大达到35.98%,到2008年其增长幅度略有所下降,为29.87%,达到171.3万TEU,比2004年增加了96.4万TEU,其平均增长率达到23.38%。

从南京组合港煤炭及制品的吞吐量来看,2004-2008年南京组合港煤炭及制品吞吐量处于稳步增长的趋势,其中2007年同比增长幅度较去年有所上升到8.51%,煤炭及制品的吞吐量增加到5083.6万吨,2008年则达到5812万吨,同比增长率达到14.33%。近年来南京组合港煤炭及制品吞吐量的平均增长率达到10.74%,未来南京组合港在煤炭及制品运输方面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从南京组合港的金属矿石的吞吐量来看,2004-2008年南京都市圈港口金属矿石的吞吐总量有了较大的发展,每年都保持了较好的增长率,其中2006年发展缓慢,增长的幅度不大,只有5.48%,其它年份的增长率都保持在10%以上。到2008年南京组合港金属矿石的吞吐量达到8184.9万吨,近年来其平均增长率达到17.87%,未来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三、单一港及组合港对产业拉动弹性分析

1.南京港对南京市及南京都市圈产业拉动弹性分析。“十一五”期间,南京港对南京市GDP的平均弹性系数为4.65,即南京港货物吞吐量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全市GDP对应增长4.65个百分点,其中对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平均弹性系数为4.24。同时,南京港的吞吐总量对于整个都市圈GDP及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弹性系数分别为5.26和5.04。可以看出,南京港对于南京市经济的总体拉动作用十分明显,很好的体现了“港城经济”的互动作用。南京市的四大支柱产业是电子、石油化工、钢铁、汽车制造业,而四大支柱产业对原材料的需求集中在煤炭、金属矿石、石油及制品、钢铁等货物品类上,这也恰好是南京港的主要货运品类。同时,南京港吞吐量增长对于整个都市圈经济的发展发挥了更大的拉动作用。但南京港吞吐量的增长速度却相对较慢,五年间总共增长13.66%,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镇江港对镇江市及南京都市圈产业拉动弹性分析。“十一五”期间,镇江港的吞吐总量对镇江市GDP的平均弹性系数为1.30,即镇江港货物吞吐量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全市GDP对应增长1.30个百分点,其中对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平均弹性系数为1.28。同时,镇江港的吞吐总量对于整个都市圈GDP及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弹性系数分别为1.38和1.32。相对于南京港对南京经济和整个都市圈经济的巨大拉动作用来说,镇江港对于镇江地区的经济拉动作用相对较小,这与镇江的工业基础发展相对薄弱同时镇江港发展多半依赖于政府推动,民营经济发展规模较小有着一定的关系。

3.扬州港对扬州市及南京都市圈产业拉动弹性分析。“十一五”期间,扬州港的吞吐总量对扬州市GDP的平均弹性系数为0.67,即扬州港货物吞吐量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全市GDP对应增长0.67个百分点,其中对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平均弹性系数为0.72。同时,扬州港的吞吐总量对于整个都市圈GDP及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62和0.60。扬州港的发展对于地区经济和南京都市圈整体的拉动作用在都市圈五个有港口的城市中是最小的,这与扬州港现有码头少、规模小,泊位吨位相对偏低,长江岸线利用不足、缺乏统一规划有着很大的关系。同时,扬州港的发展速度义是都市圈中最快的,“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率达到27.91%。同时,扬州港也在积极打造南京组合港。促进都市圈产业整合与发展发展现代物流业。南依扬州港,建成长江港口物流园区;北靠宁启铁路,建成铁公水联运中心,依托铁路、高速公路、长江和京杭运河的延伸连接,扬州港的经济腹地将扩展至山东等长江以北一线,扬州将成为地区性重要港口城市和物流枢纽城市,承接、传递都市圈经济辐射的能力将进一步提高。

4.芜湖港对芜湖市及南京都市圈产业拉动弹性分析。“十一五”期间,芜湖港的吞吐总量对芜湖市GDP的平均弹性系数为2.01,即芜湖港货物吞吐量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全市GDP对应增长2.01个百分点,其中对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平均弹性系数为2.22。同时,芜湖港的吞吐总量对于整个都市圈GDP及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弹性系数分别为1.65和1.58。芜湖港的发展对于芜湖地区经济和南京都市圈整体经济的拉动作用比较明显,这与芜湖港拥有长江第一大煤炭能源中转港(芜湖港裕溪口煤码头)和安徽省最大的外贸、集装箱主枢纽港(朱家桥外贸码头)有着很大关系,同’时随着长江流域及南京都市圈经济的发展,芜湖港便利的交通条件和腹地经济的强有力支持将为打造的南京组合港更好的提升综合竞争力。

5.马鞍山港对马鞍山市及南京都市圈产业拉动弹性分析。“十一五”期间,马鞍山港的吞吐总量对马鞍山市GDP的平均弹性系数为0.87,即马鞍山港货物吞吐量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全市GDP对应增长0.87个百分点,其中对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平均弹性系数为0.83。同时,马鞍山港的吞吐总量对于整个都市圈GDP及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73和0.70。马鞍山港的发展对于马鞍山地区经济和南京都市圈整体经济的拉动作用都不大,均不到一个百分点。造成这样的局面,是由于马鞍山港腹地经济高速发展,同时港口建设相对滞后,港口规模总量不够大,岸线资源有效利用率不高,同时港口间竞争加大等原因造成的。同时,近年来马鞍山港发展迅速,吞吐量年均增长23.76%,保持了很高的增长速度。马鞍山现阶段物流产业发展模式还比较传统,但周边地区尤其是南京都市圈物流业较为发达,因此,更需要进一步整合资源,打造南京都市圈组合港,为都市圈经济进一步发展,支柱产业整合奠定坚实基础。

6.南京组合港对南京都市圈产业拉动弹性分析。南京组合港是基于南京、镇江、扬州、芜湖、马鞍山同城一体化的思想提出的五港组合港,五港组合既有利于发挥各个港口的优势条件,又能够统一调配、统一管理,从而提高整个组合港对整个南京都市圈及整个长江流域六省一市的服务能力。从数据上看,南京组合港的货物吞吐量及货运品类与整个都市圈的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及相关产业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十一五”期间,南京组合港对南京都市圈GDP的平均弹性系数为1.64,即南京组合港货物吞吐量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南京都市圈GDP对应增加1.64个百分点,同时对南京都市圈第二产业的平均弹性系数为1.58,即南京组合港货物吞吐量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南京都市圈第二产业增加值对应增加1.58个百分点。同时南京组合港对于各城市GDP的平均弹性都较为明显,比单体港口对于城市经济的拉动作用更为突出。南此可见,打造南京组合港是南京都市圈产业集聚与协同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南京都市圈经济的增长,有利于促进南京都市圈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南京都市圈打造组合港的对策建议

1.战略发展的组织保障建议

南京组合港是苏皖两省推进南京都市圈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抓手。南京组合港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上海港向内地延伸的重要节点,又是长江流域重要的中转港。为此,南京组合港应积极争取成为国家层面的长江航运物流示范区及江苏省的重点建设项目的政策支持。由于南京组合港涉及苏皖两省8个城市,为此,苏皖两省政府应该成立专门机构,积极协商、联合论证、科学规划、共同推进南京组合港的发展。力争将“南京组合港(苏皖五港口一体化)项目”上升为国家级示范区项目。

2.战略发展的规划调整建议

第一,重新设计港口功能,将都市圈各港口纳入南京组合港整体规划。随着南京组合港一体化项目的提出,都市圈各港口的原有功能定位将要调整。各港口必须纳入南京组合港的整体规划中。作为组合港的核心港口,南京港口在未来南京组合港中将重点发挥集装箱、石油化工、煤炭及金属矿石的运输及物流集散。重点规划好龙潭集装箱码头、西坝石油化工码头及七坝煤炭能源码头。进一步衔接好组合港口物流交叉部分物流功能的集运调整。第二,积极协调组合港口,大力推进南京组合港的整体功能优化布局。南京组合港涉及的南京港口、镇江港口、扬州港口、芜湖港口、马鞍山港口,在新的规划项目中均需要进一步调整布局,优化调整港口的功能。未来南京组合港的功能调整应该配合国家有关部门编制的长三角地区综合交通运输规划,在配合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前提下,以南京都市圈沿江城市产业布局的现实为基础,借助目前正在编制的“十二五”规划,重新调整港口功能。在未来的南京组合港中,充分体现各个港口的特色,做到错位发展。逐步形成南京港口和扬州港口的集装箱运输,马鞍山港口、镇江港口、南京港口的矿石运输,芜湖港口、南京港口的煤炭运输,南京港口和镇江港口的化工运输的空间布局。

3.战略发展的基础建设建议

第一,改善南京组合港的航道与运输条件。2012年前,争取交通部等有关部门支持,力争完成12.5深水航道至南京段疏浚,开通和畅洲北汊航道,同时争取长航总局支持,缩短海进江至南京段的引航周期,届时8万吨级海船能够直达南京,南京组合港江海换装、水陆中转主枢纽港定位将更突出。第二,加强南京组合港的综合运输能力。积极争取铁道部等有关部门支持,尽快解决宁西铁路宁合段货运专线建设,加快宁连铁路线货运专线建设,加快推进省内航道整治工程和配套港区建设,形成高等级内河航道网,适当增加高速公路通道,不断完善高速公路网,加快铁路路网建设和货场调整,发展江海、水铁和水陆联运。第三,提升南京组合港通关能力。简化通关手续,争取设立金陵海关,改善口岸环境,拓展与完善南京组合港保税区服务功能及空间布局,以南京保税港区为纽带,带动南京组合港的现代物流、贸易会展、研发加工等产业的发展。第四,加快建设航运综合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南京组合港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长江中上游和长江中下游港口的信息对接,加强南京组合港与上海、长江中上游和长江中下游区域内企业的信息对接。加快建立南京组合港航运中心综合信息共享平台,形成港口、航运、物流、监管等信息共享和应用体系,推动长三角、长江流域航运市场联动发展。

4.战略发展的产业布局建议

第一,南京市应加强制造业企业布局向临港“五大物流同区”的集聚。由于不同产业对物流业依存程度不同,制造业规划应该尽量与港口规划、物流规划对接。目前南京市的产业布局与物流园区及港口规划未能很好衔接。如:汽车产业主要集中在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雨花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溧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产业对零部件和整车集装箱物流依赖性强,而上述开发区内的汽车企业均远离龙潭港。电子产业对空港物流依赖性强,南京市的电子区域散布在南京各个开发区,远离禄口空港物流园区。不必要的空间距离增加了南京市制造业企业的短途运输成本,同时也制约了南京市“五大物流园区”的发展。第二,南京都市圈沿江城市应该重视临港工业园与港口规划的衔接。南京市产业规划与交通规划、物流规划及港口规划衔接脱离的现象,在南京都市圈各个城市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如镇江市化工工业发展迅速,在江苏省新一轮产业调整中,镇江市化工产业集聚程度不断提高,但是,目前镇江港的化工功能却不能适应镇江化工产业发展的需要。在南京组合港发展中,镇江的临港化工港口与南京西坝化工港口应该形成化工两大港口,为南京都市圈化工产业提供航运物流支持。再比如,南京大校机场搬迁至南京六合区,六合临近浦口经济开发区,区内具有众多的电子等高新技术企业,该类企业对航空物流依存度高,但是六合物流园区规划是以“化工物流同区”为主,化工企业对港口物流的依存度高,为此,物流园区应该调整功能规划,使产业规划与物流规划无缝对接。

5.战略发展的体制保障建议

南京都市圈经济一体化促进了都市圈内五大港口的互动发展。为进一步提升五大港口在长江流域的地位和作用,增强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配套能力,苏皖两省应在“政府指导、资本为纽带、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指导下,将南京组合港建设提升到实质性议程。利用产权改制实现南京组合港一体化。进一步解放思想, 推进五大港口的产权改革。积极引进国际战略合作伙伴,提高南京组合港的航线能力、运输能力、管理水平和融资能力。目前国内青岛港、深圳盐田港及长江上游的武汉港的快速发展,均采取政府指导、资本为纽带、市场化运作的策略。

上一篇:从航运大国到航运强国

上一篇:浙江省湖州市加快推进内河水运转型发展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