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规章制度>

益阳羊舞岭窑陶瓷特征探析

发布时间:2022-04-06 08:42:57 浏览数:

摘 要:羊舞岭窑地处长江下游洞庭湖区域,隶属于千年古城益阳,作为宋朝至清代的一处民间窑场,盛产青白瓷、彩釉瓷和青花瓷等产品,这些陶瓷既具有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特色,又不失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造型古朴,纹饰粗旷,装饰内容大多以民俗及本土文化为主题,技法以抽象与写意表现为主。文章通过田野考察研究方法对益阳羊舞岭窑窑址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及对周边居民的采访,结合本科及研究生阶段陶艺方向所学,对出土的部分陶瓷文物进行研究分析,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对羊舞岭窑的陶瓷成型工艺、造型特点、装饰性等进行分析。

关键词:羊舞岭陶瓷;工艺造型特点;装饰

一、羊舞岭窑概述

羊舞岭古窑址位于湖南省益阳市东南城郊,与益阳沧水铺镇交界。古窑址发现于上个世纪70年代,占地面积约13平方公里,窑址主要分布在益阳龙光桥镇早禾村与沧水铺镇交界的丘陵地带。羊舞岭窑址窑火延续千年,是迄今为止湖南地区发现的最大的古窑址群,该窑址具有较强的地域特征和独特的陶瓷烧造地位,对湖南地方史、当地陶瓷文化和陶瓷商品经济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笔者采取实地考察法,来到羊舞岭古窑址的所在区域——地处益阳市赫山区的龙光桥镇早禾村,站在某山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散落的瓷片,其数量之多,使笔者极其震撼,泥土极为松散,凌乱不规划的瓷片散落于泥土之中,瓷片类型涵盖较广,有杯、碗、瓶、钵等,这些碎瓷片都是古人烧制陶瓷时所遗留的,均为残次品。从羊舞岭窑陶瓷的烧制工艺、瓷器特征与外型、装饰的风格等来看:其窑构建于南宋年间,在元代取得相应的发展,并在清初衰退。

从羊舞岭窑所处的周围环境来看,羊舞岭古窑址周边有着丰富的制瓷所需的高岭土,同时益阳地区极其发达的水系为陶瓷的向外传递与输送打造了便捷的条件,生产出来的瓷器可利用水路运输方式到达益阳资水,并顺资水进入洞庭湖,将羊舞岭陶瓷销往各地。丰富的瓷土资源与独特的地域环境使陶瓷产业得以长期繁荣兴盛。历史的车轮始终向前发展,受景德镇民用青花瓷大量烧造的冲击及其他方面的影响,羊舞岭窑在清乾隆年间进入衰落期。

二、成型工艺及其造型特点

羊舞岭窑所用到的瓷土是益阳的高岭土,瓷土呈现出白灰色,从泥土黏性来看,羊舞岭窑所用瓷土黏性弱于景德镇和德化所产的瓷土,而这直接影响羊舞岭窑瓷器的造型规范、装饰技法与成型工艺。

羊舞岭窑瓷器的用途,主要是湖南本土的居民使用,以日用瓷为主并生产部分外销瓷。通过釉色、造型、装饰等方面分析,得知羊舞岭窑有机地融合了南方与北方瓷器的特征,塑造出规则的造型,形态多种多样,拥有丰富的装饰,圆形器居多,很少进行雕琢。通过既有的器物特征可看出:早期,器物的制法极其精良,同时坯体比较轻薄,瓷质洁净且较为细致,中后期的器形较为粗犷,采取了极厚实的坯体。现阶段所存在的器形大多是盘、罐、碗、洗、盏、砚台等,同时包括较少的冥器与陈设瓷器,碗状的造型变化多端,包括墩式碗、斗笠碗、折腰碗等。元代羊舞岭窑的黑釉盏,具备简约的造型、疏松的瓷质、雅致而纯朴,对瓷器施黑釉,其弧形呈收腹状态,底胎有夹砂,这些特征说明羊舞岭窑具有南方民窑实用器具的特点。从瓷器成型制作来看,羊舞岭窑生产的瓷器主要以轮制与模制为主体,最多为拉坯轮制,琢器大多采取分段衔接方式制成,所采取的成型工艺为各大窑口一般采取的技艺,然而有所突破。拉坯以及模制两种成型方式,具备复杂的工艺,为了烧制成精致而完备的瓷器,在每个制作环节上制瓷匠们都不能有半点马虎。

(一)琢器做坯与拉坯成型

羊舞岭窑出产了极少的琢器,采取圆器拉坯方式进行分段制作,再用泥浆的黏性加以粘合。棱角器与方器型等成型把泥料压成泥板,根据相关要求将其制成需要的形状,之后通过泥浆粘合而最终成型。

“拉坯”沿着陶轮转动、竖直方向将泥团予以提拉操作,使之形成泥柱,下压中心且将其开口,采取推挤方式获取需要的形状,这是羊舞岭窑生产陶瓷器的成型方式,其原因是通过轮制拉坯工艺能够较为快速地成型,同时器型保持规整性,适合一定规模的生产。在拉坯前,踩泥和揉泥是重要工序,这利于泥料中的水分在泥中均匀分布,以防止拉坯后因泥土水分不均而造成坯体变形或开裂。出土器物的坯体密度表明:工匠制作泥料的手法比较粗糙,致使泥料颗粒的大小不匀称,坯底中存在夹砂,按照现代人审美来看这种粗糙感却蕴含着纯朴的艺术气息,给人以浑然成天的感觉。羊舞岭窑所运用的瓷土缺乏柔韧性,大多数瓷器采取分段式拉坯方式、成型之后通过泥浆衔接且制成整器,导致瓷器形成的胎壁较为厚实,各段之间的接口处显示接痕。羊舞岭窑出土的瓷器内壁和底部含旋纹且极明显,有的壁上有棕眼,笔者认为:羊舞岭窑之所以衰败,可能与本地瓷土质量低下有关,这有待后期进一步考证。

(二)印坯与利坯

印坯是羊舞岭窑陶瓷生产的一种成型方法,古人以竹或木等物来制作模具,在模具外或者內印制所需要的陶瓷器物的坯体。现在是以石膏做为模具,在石膏模具内壁印制所需要的陶瓷坯体。利坯又叫旋坯,指的是将手工坯体或注浆坯放在利坯机或轱辘上,利用利坯机的旋转惯性再用修坯刀修出符合器型规格要求的一种手工成型方法,在利坯中同时可以起到为坯体打磨抛光的作用。

纵观羊舞岭窑最早出土的陶瓷器物,早在宋朝时期,陶瓷利坯便已到位,并采用了精良的制作工艺,然而受到烧制工艺与批量化烧制等方面的影响,大部分器物均存在芒口。晚期,大多数器物比较粗劣,大概因为陶工为了节约时间与工序,诸多采取手工方式成型的粗坯且未进行利坯或简单的操作后便将粗坯直接彩绘后入窑烧制,导致很多瓷器接口处不平、器底和足部的漏胎处保留着化妆土痕迹,且刷痕清晰。明青白釉菱形纹盘口瓶,其纹饰经由竹篦刻划,如器形腹部饰菱格纹、肩部装饰则将周莲瓣纹当作点缀。透过纹饰来看器型手工拉坯的原始形态明显,其器型缺乏规整性,拥有粗厚的胎体,盘口与圈足处显著,具备厚重的底足,旋转纹较显著,修底行为显得草率,且将其刀痕予以保留。

(三)烧造成型工艺

羊舞岭窑与大多数别的窑口类似,多数临山而构建,具备简洁的结构,窑身较短且窄,窑床处铺有沙,自下至上,其坡度较为迟缓,可控制窑内温度,易控制升降温。从商朝伊始,其形制普遍采取龙窑,构成环节包括火膛、窑门、排烟孔、窑室等。其最大特征为可充分利用斜坡高度差与火焰上升的自然原理,将窑内装烧面积扩展到最大化,但不利之处在于窑工們装窑、开窑时所需劳动强度极大,窑内温度变化显著。

从烧制方式而言,羊舞岭窑的烧制方法包括覆烧和仰烧与支烧以及垒烧四种类型。现阶段窑具类型包括支圈与其垫、器托、垫饼、支垫与支柱等。青釉瓷和青白瓷等器物口沿没有釉,能够看出来器物采取覆烧方式烧制。同时一些器物口沿较为光滑,器内的一圈没有釉,底足存在露胎等现象,一些匣钵和器物粘连(采取正烧法)。

羊舞岭窑烧制出来的主要产品诸如青白瓷及青瓷施上的釉极为均匀、其表面较为光滑,其颜色泛青且质地润泽,玉般的晶莹剔秀,通过瓷质密实度可以看出来窑温在摄氏1300°C左右。

三、本地文化背景下的羊舞岭窑陶瓷装饰表现

益阳地处洞庭湖平原,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出如书院文化、竹文化、诗社文化以及梅山文化,各文化的交融并滋养着这方水土,这些地域文化为羊舞岭窑陶瓷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陶工们在不断追求艺术、风格创新的同时,通过对本土文化的提炼,将本土文化元素与陶瓷器型、纹饰合理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在装饰处理方面,以国画技法为基础,在注重主次比例关系和疏密虚实的节奏感上,还对釉彩的表现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对本地文化的意蕴表达上,是直抒胸臆,自然豪迈,笔墨尽致的,有的也根据景物的特点兼工笔带写意,尽可能地表达出作者心中所想、所悟。

羊舞岭窑陶瓷参考了其他窑口瓷器的同时,并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以提高创新水平。比如普遍模仿景德镇窑的影青釉和龙泉窑的青瓷进行装饰,采取篦划、刻花、镂空、模印等多种工艺方法。其次,参考长沙窑的点缀性特征,如羊舞岭窑元代褐釉点彩朵花纹就是一个实例。羊舞岭窑在借鉴的同时也融合本土的文化,加入了人文及传统,诸如益阳的竹文化品质清幽,以描述青花瓷为媒介彰显益阳人对竹的赏与吟,抒发文人高雅的精神追求。羊舞岭窑的青花瓷,采取淡雅的色调,将花鸟山水等当作写意主题,对梅山文化的数理追求。草叶、吉祥语等牵涉到广泛的范畴,有机地结合了诗社文化以及民俗文化。

四、羊舞岭窑址考察的几点收获

收获一:中晚时期的南宋江西景德镇窑业的工匠外迁,导致羊舞岭窑快速兴起。证据为:一,南宋初年景德镇瓷石原料已基本枯竭,且大批窑场倒闭,因此工匠外迁。二,羊舞岭窑产品形态以及烧制法和装饰相仿于景德镇窑的青白瓷,特别是“大德八年五月”的板盏和景德镇窑的同类瓷器有异曲同工之妙,并极其罕见。三,羊舞岭窑南宋末至元朝初, “饶州的铭垫钵出土,证实了两个地方的窑之间的关联。

收获二:元代作坊遗迹很好地解释了羊舞岭窑制瓷技术及产品结构的阶段性变化。叠压于南宋后期的元代地层之中出土产品风格有了明显的变化,仿烧龙泉窑的瓷器大量的出现,内外壁饰莲瓣纹的折沿大盘、涩圈碗、高足杯成为其主要的仿烧产品。这一转变为我们了解景德镇窑、龙泉窑不同风格产品的兴衰以及其对周围省份窑业技术的影响提供了很好的参照。

五、结语

通过本次调研,对益阳羊舞岭古窑的兴衰有了一定的认知及了解,古窑与景德镇窑之间的关系得到了论证,对古窑所产瓷器的造型特点、成型工艺、装饰手法搜集到了可靠的资料,为振兴益阳陶瓷文化产业及附加文创产品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素材。

参考文献:

[1]张兴国,潘茂辉,盛亚中.湖南益阳羊舞岭窑址群调查报告[J].湖南考古辑刊,第八集.

[2] 周世荣.略谈湖南元明清陶瓷[J].景德镇陶瓷 ,1984(S1): 67-78.

[3] 张步天.洞庭湖区历史时期手工业的初步研究[J].益阳师专学报 ,1991,12(03):24-25.

[4]潘茂辉.羊舞岭文化遗存试析[J].江汉考古,2012.4.

上一篇:宜昌航运企业高质量发展浅析

上一篇:实战背景下运输分队维修抢修能力研究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