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岗位职责>

初中学生学不好物理的几点误区

发布时间:2021-07-07 08:58:45 浏览数:

摘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排除日常生活经验的干扰,克服心理定势的消极影响,是当今搞好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物理场景 形象思维 物理概念 物理公式 比较思维

在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发现约占三分之一的学生普遍存在物理成绩上不去的现象,同其它学科相比成绩偏低甚至偏低幅度较大,呈现出学科间的显著不平衡。对这部分学生的进一步调查,发现他们中不少人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表现都比较好。为什么还会出现效果与动机的明显反差呢?这就不得不促使我们从学习方法、尤其是思维方式、方法上寻找原因。以下是初中学生学不好物理的几点主要误区:

一、不会构建物理场景和形象思维淡漠

构建物理场景和形象思维在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对特定条件下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在头脑中没有建立起正确的物理形象,不会利用物理形象进行思维,就难以把文字叙述、数学表达式和现实过程联系起来,也就难以正确地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活动。例如:学生头脑中没有建立起磁感线的鲜明正确形象,没有建立磁感线的方向物理场景,就难以理解和分析电磁感应现象及感应电流的方向等诸多具体的物理问题。

二、对物理概念和物理公式的片面理解

特别是在物理概念和物理公式中,事物的因果联系总是受着各种条件制约的。对条件的认识是一种较复杂的思维过程,一些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难于进行这类思维活动;对物理概念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学生也无法对一些条件进行分析和选用,对物理公式中的字母的含义理解不清,使用时经常出现张冠李戴现象,从而使得在有条件关系的习题面前一些学生显得无能为力。如:关于功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流畅地表达出来W=FS,但解答具体问题时,很多学生只会机械套用公式W=FS,不理解F是在物体移动方向上的力,S是在力F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二者条件相互制约。例如:重100牛的物体放在粗糙斜面上,斜面高为4米,受到80牛沿斜面向上拉力F的作用下加速运动了5米到达斜面顶端,物体所受阻力为50牛。求:拉力F所做的功?不少同学错解为:(1)拉力所做的功:根据W=FS可得W=80牛×4米=320焦;(2)或根据W=FS可得W=(80-50)牛×5米=150焦;(3)或根据W=FS可得W=100牛×4米=400焦;(4)或根据W=FS可得W=100牛×5米=500焦耳等等错解。而正确解法为:根据W=FS可得

W=80牛×5米=400焦。究其原因仍是对物理概念和物理公式的片面理解。不理解F和S的相互关系。是导致错解的主要原因。还有欧姆定律I=U/R、电功W=UIt、电功率P=UI、压强P=F/S等等都会出现机械套用公式。对物理概念的一知半解、对物理公式中的字母的含义不清是学好物理的一大障碍。

三、不会运用比较思维和比较记忆法

比较思维是初中物理学习中最常见的一种思维方式,按理说初中学生应能较好的掌握比较思维的方法进行比较推理、比较分析、比较归纳、比较论证。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调查表明近一半的学生在比较思维中不善于通过比较来认识事物的本质,有的完全不理解两种事物的可比性,有的不理解比较的一般作用在解题中的特殊作用,不善于比较两种事物的共性和差异,不善于舍同求异或舍异求同。不善于从比较中的反差来记忆物理概念和物理公式。通过比较中的反差能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并加深理解和记忆。如:在回答汽油机和柴油机在主要结构上有何不同时,很多学生先直接回答汽油机的特点以后,再回答柴油机的特点,而不去比较两者在结构上的差异。同样,有相当多的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区分相邻、相近的物理概念、物理量等。如压力和压强、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功和功率、功率和机械效率等等。

四、不会运用物理实验帮助提高学习效率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物理知识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归纳得出的。有些物理概念比较抽象难于理解,但是利用实验的形象、直观、可以从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从而理解概念、完成认识上的飞跃;利用实验可以纠正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形成的错误观念,建立正确概念。实验利用得当可以事半功倍,大大提高学习效果。如:我在讲解流体压强时,我在漏斗里放入一个乒乓球,然后倒扣漏斗,用力往下吹,试验前所有学生都认为乒乓球会往下掉。然后我用力往下吹,结果是乒乓球牢牢地被“吸”住让同学们大吃一惊,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吹气时漏斗壁气流速度快,而漏斗中间的气流速度小(甚至不流动),从而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流体压强,流速大压强小,流速小压强大。这样学生能记得牢靠,并且能真正理解流体压强的概念。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会观察实验现象,更不会分析实验现象、实验数据、不会总结、归纳得出规律。做实验只是“玩”,一马跑过,不深究其原因,对实验现象不加以分析、思考。如:有些学生在实验中所得数据有明显错误也擦觉不到,只知道机械地做实验,甚至,不知道实验原理、实验方法、试验步骤、只是按老师拟好的实验要求“复制”一遍实验而已。

五、不会运用逆向思维——反其道而行之

逆向思维是从对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逆向思维解题的显著特点就是以未知为起点,运用有关概念、定律、定理找出有关物理量方面的联系,层层推理,确定解题路线的分析途径。由于受平时大量的从已知到未知解题方法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加之有的教师没有注意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不善于甚至不知道运用逆向推理、逆向论证、逆向分析。如:在光路可逆现象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是发散的,且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虚焦点。反过来若让学生画出入射光线(其延长线经过虚焦点)的折射光线时,有一半以上学生不知所措。若反过来想一想,利用光路可逆现象,反过来入射光线的延长线经过虚焦点,那么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必平行于主光轴射出,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再者,如:在分析抛出的物体的受力情况时,大多数学生认为抛出的物体还受到一个“抛力”若反过来想一想,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原理,若物体受到“抛力”,那么手也要受到其反作用力,很明显抛出后手不再受到其反作用力,所以这个“抛力”是不存在的。再者若“抛力”存在,那么它的施力物体是谁?只有能找到施力物体的力,这个力才存在。

上一篇:重组之后的发力

上一篇:发动机配气机构的几种响声及其危害性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