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岗位职责>

例谈初中地理课中师生冲突的处置

发布时间:2022-02-20 08:44:06 浏览数:

摘要: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低效主要原因是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情感体验间引起的冲突。文章结合地理新课程教学实践案例,对此进行探讨与反思,认为必须辩证地认识和处理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冲突,并提出了正确认识和处理师生关系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初中地理;师生冲突;案例;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2-0132-03

教学中的师生冲突是指课堂教学情境中由不同需要和价值观引起的双方在观点、行为等方面的矛盾、对立和对抗。研究显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冲突主要表现有5种: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情感体验间的冲突;教师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取向间的冲突;教师知识与学生知识间的冲突;教师的言谈形象与学生的喜好间的冲突;课堂师生互动在问答权上的冲突。笔者认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情感体验间的冲突,这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益和效率。下面结合新课程教学实践,就此作一探讨。

一、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师生冲突的案例与反思

新课程改革视角下的教学方式应是师生在实现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教学方法,如谈话互动式、问题讨论式、实践探究式等,就学生的学习方式而言应有自主学习式、合作学习式和探究学习式等。教与学的方式只有相辅相成才能相得益彰,才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师生观、教学观、发展观被广大师生所接受,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融洽,课堂教学的和谐和师生的共同发展。但在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中,教与学两方面也出现了很多不协调的音符,甚至产生种种冲突。主要表现为两大方面:

1.教师新的教学方法与学生旧的学习习惯间的冲突。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因长期形成的学习观念和习惯,还不能适应教师新的教法,由此产生冲突甚至抵触。初中地理课程是考察性学科,学生已习惯于教师上课看看图、划划线、做做地图册的教学方法,对搜集课外资料、小组讨论、调查研究等学习方式不感兴趣、无所适从,并没感受到多大的学习乐趣,所以没有主动参与的愿望与激情,有的是思想上的敷衍和形式上的配合,学习效果低下甚至无效。

【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为了能更好地学习《日本》这节内容,老师给你们布置了“逛超市,寻日货,比价格”的任务,大家完成得怎样?

生甲:我大致知道一些日本车的牌子,丰田、本田、三菱、尼桑,超市没有时间去,价格对比我没做。

生乙:陪妈妈去超市看了看日本的护肤品,挺全的,但要做作业,没时间记下品牌及价格。

生丙:知道日本的电器挺好,特别是电视、相机,知道的牌子不多,也没去仔细了解价格。

【教学反思】:

笔者本来的教学设计是通过安排学生逛超市,找一种日本产品,把它和中国同类产品的价格进行对比,从而在课堂上水到渠成地引出日本工业品的特点,进而分析日本工业布局及原因,但学生并没有完成教师布置的搜集资料的任务,所以预设的新课导入不能实现,只能平铺直叙进入新课。

2.教师教学素养的不足与学生创新思维的丰富间的冲突。初中地理课程兼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特征,学生对科学充满了好奇,课本知识如果不经过教师的生活化演绎和生动的阐释,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探究科学的好奇心。地理新教材知识量丰富,信息量大,图片图表多,其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掌握技能,学会学习和发展。但面对几十位学生活跃而丰富的创新思维,教师无论在教育理念还是教学素养上都还远不能满足学生科学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需求。当学生发现的问题无从解决,而教师也没好的建议时,就会逐渐失去继续探究的兴趣,对教师的提问和探究课题被动应付,不配合,更缺少主动提出问题、质疑教师的动力。笔者曾就两堂初中地理课中的提问做过统计(详见表1)。

从表中可知:师生的提问在教学活动中约占72.16%,其中学生提问仅占2.53%,有时整堂课都没学生提问,就是说教师始终在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展开,教学依然是以教师为主体,只是用“满堂问”置换了“满堂灌”。似乎互动很多,其实学生都在被动应答,围绕教师转,缺乏主动思维。究其原因还在于教师,其中就有怕被学生问倒,出洋相的顾虑。

【教学实录】:《河流和湖泊》

生甲:长江和黄河流量过程线是通过怎样的方式统计的?

师:用专业的工具测出河流的截面积、水位、流速,通过计算公式,就可得出河流流量,定期的观察,记录数据,然后用我们学过的绘制曲线图的方式就可绘制成过程线图。

生乙:那这些图对管理黄河、长江的部门有什么作用呢?

师:意义重大。水流量大的季节要注意防洪、枯水季节要注意防旱;年际变化大的地区要分析气候、生态、污染的原因;合理指导当地居民适当利用水能和水资源发展经济还可以及时给水利部门提供治理、开发河流的依据。

生丙:近几年我国的水旱灾害特别频繁,政府部门和水利部门太需要这些数据了,要是能亲眼看看他们是怎样测定数据就更好了。

【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上针对学生新生成的问题耐心细致地作了回答,虽然偏离预设的目标和过程,但体现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满足学生求知欲的新课程理念,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启迪作用。其实,学生对很多地理问题都想探究:如天气预报的卫星云图如何接收和分析?人们是如何测定一些天文和地球上的数据的?人们是如何进行探测地球内部和外部的?教师的责任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大胆提出问题,如果教师被学生问倒了,唯一的出路就是放下架子,和学生一起探究学习,在问题解决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二、辩证地认识和处置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冲突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冲突既是客观存在的,又是可以调和的。之所以客观存在,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情感体验间不可能完全达到融洽,教学过程即是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不断建构新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双方都要激发原有经验和最近发展区间的冲突,通过不断实践、比较、总结、反思而进入新的最近发展区,从而实现师生的进步和发展。之所以可以调和,是因为教学中的师生冲突是暂时的,通过处理是可以缓和的。存在主义认为,师生关系中的双方都没有利益冲突,都不会互相利用,师生关系应是真诚地赏识对方、欢迎对方、肯定对方,在“对话”或“交流”中达到融洽统一,在教学相长中实现师生共同成长。所以教师首先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师生关系。

1.教师只是知识的提供者,而不是学生知识的管理者。教师不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把自己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强加给学生,而应把学生看作是和自己平等的独立个体,学生除了共性外,还存在个性差距。所以教师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个性化教学,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如地理教学中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环境保护观念、低碳生产的科学发展观念等都可让每个学生在搜集材料、社会实践和讨论交流中充分体验,而不是停留在课堂灌输、死记硬背、记忆答题上。

2.教师应允许学生对知识有所选择,而不仅仅是模仿和服从。众所周知,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生活积累和知识偏好,有的对自然科学感兴趣,有的对人文科学感兴趣,有的对社会科学感兴趣。教师应允许学生对知识有所选择,而且这种选择的出发点不应有任何的功利性,完全是学生为了充实个人的存在。由此看来,那种设定划一的教学目标,按照统一的学习步骤的教学方式都需要改革。

3.教师要真诚地赏识学生、欢迎学生、肯定学生。教师要转变角色,平等地和学生交流和对话,坦率而真诚地关爱,尊重和信任学生,义不容辞地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教师只有赢得学生的喜欢才能使得学生热爱你所教的地理课程。教师特别要关心学习困难学生,多亲近、鼓励和指导,肯定他们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给他们更多的体验成功快乐的机会,使他们重新树立自信,扬起希望的风帆。

在“教师中心说”占上风的过去,地理课堂是教师的满堂灌;在“学生中心说”占上风的今天,地理课堂不乏低效地讨论和合作,这些都不是良性的师生关系,必然导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冲突。要缓和这种冲突,教师需要正确认识师生关系,致力于研究和创造新型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张金芳,刘秀英.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冲突刍议[J].龙岩师专学报,2004,(4).

[2]田国秀.接纳冲突—当代教师面对师生冲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

[3]马云鹏,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

上一篇:乡镇区域作物秸秆产生量估算方法研究

上一篇:尘世的房子(组诗)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