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岗位职责>

语文“乐学”重在引导

发布时间:2022-03-04 08:50:36 浏览数:

一、语文教学要生动

从心理学角度讲,具有生动特点的信息最能使人兴奋,进而使人产生兴趣。启发学生“乐学”就是借此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乐学”,注重教学的生动性。由于教学对象不同,教学的生动性也千差万别。如果说小学教学的生动性侧重于“画画说说,做做说说”,那么中学则更进一个层次。

教学的生动性虽然主要表现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但教学语言的生动也不能忽视。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明道理,要比空洞的说教效果好。如某校有些学生因为没有考入重点高中而产生自卑感,意志消沉,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娓娓动听地讲述了“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用曹操的一胜一败,告诉学生这样一个道理:胜败乃兵家常事。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没有考入重点高中,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并不是自己天生愚笨,从而使他们放下自卑的包袱,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乐学”,就必须把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结合起来。

二、教学的艺术性

重视教学的艺术性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乐学”的主要手段。教学艺术主要表现在教学语言、教学动作和教学方法方面,使其富有幽默感和趣味性。钱梦龙老师认为:“我觉得我们老师不妨有点幽默感,不要把自己打扮成神圣不可侵犯的样子。”梁启超认为,“一个人必须生活在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

谈到语言的幽默风趣,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评书大师袁阔成。一部《三国演义》,经过他的提炼成为了生动活泼的教科书。他的语言艺术,堪称幽默的典范。当然,教师不一定人人都是评书家,但一位好的教师,要拥有评书家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魅力。教学语言是教学的灵魂,枯燥无味的语言会使学生昏昏欲睡;声色俱厉的语言能使学生烦躁不安;幽默风趣的语言却能使学生如痴如醉。一位优秀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做到语言幽默风趣而不流于庸俗;生动形象而不失于轻浮;声调抑扬顿挫而不呆板;教态大方得体而不过于严肃。幽默风趣不仅表现在教学语言方面,也表现在教学动作和教学方法方面。

教学动作的幽默性能极大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例如:在课堂上,魏书生老师发现一位同学想回答问题,但胆子不大,想举手又不敢举。于是,魏书生老师便学他的样子,把手举了两举,缩了两缩。学生见教师滑稽的样子,都哈哈大笑起来,这位同学也笑了,并且果断地举手回答了问题。

教学方式的幽默性主要表现在操作性学习中。如东阳市实验小学的“课文表演”:老猫在一心一意地钓鱼,戴老花镜的帐房先生与粜米人阴阳怪气的对话等环节妙趣横生。身临其境的学生在笑声中愉快地一篇又一篇地学习课文。总之,教学的艺术性能够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深层次地启发学生“乐学”。

三、全方位、多角度地挖掘学生“乐学”的因素

常言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从不同侧面挖掘潜在的、有利于学生“乐学”的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材本身是生动形象的,如语文教材中的小说、戏剧、诗歌、散文,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这些生动的教材内容展现出来并不是一件易事。还有一些教材中的如说明文、应用文等,就更需要教师凭借自身的教学经验和知识功底,挖掘教材有趣因素,以达到培养学生兴趣,启发学生“乐学”,提高教学成效的目的。

于漪老师、宁鸿彬老师都作出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于漪老师认为:“教语文,要紧的是把学生的心抓住,使学生产生一种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学习愿望。”有了这种愿望,学生就想学、爱学、学有兴趣,学有收获。她提出在“苦”字上进行教育,学习语言要下苦功;在“得”字上下功夫,使学生上每一堂课都有所得;在“趣”字上启发引导,使学生学得有味道。

宁鸿彬老师倡导“三不迷信”“三个欢迎”启发学生“乐学”。

他说:“跟我观点不一样,我欢迎学生讲,有时候我讲着,学生就说:‘老师,我跟你的看法不一样’。我对我的学生提倡‘我认为’三个字。”因此,宁鸿彬老师无论是讲议论文,还是应用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很高。

此外,即使是比较生动的诗歌、散文,也要从不同角度挖掘“乐学”的因素,以便对学生进行深入的情感熏陶和美育。在此方面,于漪老师提出了“娱目、动情、激思、励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陶冶学生的性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乐学”。

总之,兴趣培养和“乐学”启发是成功的语文教学应具备的重要因素,它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诗经》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笔者对此略陈管见,望借此起到“攻玉”之效。

上一篇:自作自受

上一篇:凡人们的春晚梦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