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岗位职责>

基于双维视角的现代学徒制参与者研究

发布时间:2022-03-09 08:45:54 浏览数: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当前我国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来源于传统意义上的学徒制,又与其有着明显的不同。目前德国、英国等国实施现代学徒制比较好,它们的学徒制也各有特色,值得我们学习。文章基于纵向、横向两个维度视角来专门研究现代学徒制的参与各方在现代学徒制中发挥的作用,转变理念,增强各方主体意识,在经济新常态下,政府进行统筹规划、策略推进,以及相应的法律制度保障,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工会、学生等多方互动,有效推进现代学徒制。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传统学徒制;国外现代学徒制;参与主体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9171

在经济新常态下,职业教育更好地为经济转型服务,我国职业教育也一直在培养职业尖子上积极探索,当中现代学徒制就是当前最积极的一项工作。

本文基于纵向、横向两个维度视角来研究现代学徒制的参与方以及参与方在现代学徒制中发挥的作用,转变参与方理念,增强参与方的主体意识,在经济新常态下,政府进行统筹规划、策略推进,并辅以相应的法律制度保障,构建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学校、学生、工会等相关现代学徒制相关利益参与方都认可的现代学徒制的职业教育体系。

1学徒制的起源与变迁

学徒制是一种原始的、古老的职业教育形式,被认为是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的最早形态。本文通过研究从传统学徒制到现代学徒制发展、更替、演变的历史脉络,以期对我国现代学徒制有所裨益。

早期的陶匠、木匠、鞋匠等都是学徒制培养出来的。中医是学徒制培养方式,古希腊、罗马的雄辩家和法律家也是学徒制。学徒制是一种隐性的教育制度。

生产力发展,促进了社会大分工,让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最早手工业以家庭为单位的学徒制出现了。接着,手工艺者组织手工业行会来控制培训的质量和数量,以减少竞争,对学徒资格、合同签订、师傅守则、学徒期限等详细明确规定,并向行会所接受的学徒提供全面的培训。行会制度当时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其内在的自私性、非共享性,越来越成为商品经济、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障碍。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上演,机械代替人力,规模化生产替代了工场手工业,这导致许多国家原有与之相适应学徒制的崩溃和适应工业革命的学校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学校)的兴起。

职业教育学校确实为企业、社会培养了初级技能型人才,但它的弊端也在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来。传统的职业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企业、社会对职业技能的需求严重脱节,单一的学校教育无法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特殊需求。传统的学徒制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也无法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进一步提升空间的特殊需求。

“现代学徒制”在学校、企业、社会、政府多方多年的实践中脱颖而出,解决了这一矛盾,并且成为当前职业教育培育技术技能人才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现代学徒制则兼具了两者的优势,满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能够让学徒在学习中锻炼技能、在技能培养中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培养兼具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水平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现代学徒制”作为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推行的一种育人模式,体现了责任共担,收益共享的协同管理理念。

2国外现代学徒制的研究

1德国学徒制

德国人对职业技术人才以及职业教育的重视,得益于德国人“天职观”的职业文化。同时,较之其他国家,德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意愿也较强。

德国双元制被誉为当今世界职业教育的“典范”。德国双元制组织管理强调“利益协调”的原则。它整合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在双元制实施的各个层面,相关利益者承担双元制规划的任务,实施和改善它。

本文通过对德国学徒制(重点双元制)的历史演变、全面梳理的基础上,对德国学徒制的特点,归纳如下:

(1)以职业性为首要原则。学徒制培养的是一个职业所需要的技能,而不是零碎的或片面的技能,也不是某个企业所需要的技能。

(2)建立在利益均衡的合作机制上。双元制是建立在雇主、行会、工会、学校等的共同行动上,政府赋予了它们组织管理集体利益的义务。

(3)“三轨教育”体系。德国三轨制保证了双元制获得较好的生源。这样培养出来的学徒良好表现以及企业对学徒的高满意度,这又提高了德国职业教育的地位。

2英国学徒制

英国学徒制体系与英国国家职业资格(NVQ)制度紧密结合。英国国家职业资格的目的是规范工作中所需的技能、知识和理解力,促进学徒终身学习,达到提高工作现场能力本位考核。这一系统由于坚持由雇主主导、强调能力结果的原则,受到行业的广泛认可。

本文在对英国学徒制及其现代学徒制的历史演变全面梳理的基础上,重点对英国学徒制的特点归纳如下:

(1)建立在准市场机制上。英国的职业教育主要依靠企业界的自愿培训,雇主占主导地位。然而,自由市场本身是存在内在缺陷的,特别是在职业教育领域,主要表现在对“偷猎外部性”和“搭便车”的担忧。为此,英国政府选择“准市场”机制。

(2)培训与考评基于能力结果。英国现代学徒制的完成以是否达到能力要求为标准,并没有规定固定的学徒期长度。

(3)体现终身学习社会的理念。为了应对技术更新加快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构建全员的终身学习社会,近些年来此理论成为英国政府的重要教育战略。

综上所述,通过对德、英两国现代学徒制利益相关者机制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基本结论:作为现代学徒制的利益相关者应该被赋予与其利益水平相当的权力,既促进相互合作,也使相互制衡。

3构建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参与方的职业教育体系

从德国和英国学徒制中汲取经验,结合我国历史和现在的职业教育的经验,本文认为在经济新常态下学徒制的运作机制不应该只体现为企校个体层面的合作,而是应该形成自上而下、分工合作的组织(如下图所示)和运作体系。

考虑我国地域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性大的特点,我国建立中央—地方两级层次,充分体现两级政府对现代学徒制的组织和管理体系、考核标准。国家层和地方层,其实都是管理层。国家层(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行业技能委员会和行业协会)决定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地方层制订具体教学计划、收集分析学徒需求信息,并承担职业资格考核。实施层是指现代学徒制在企业(职业学校)进行具体的实践和培养的地方。

现代学徒制框架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组织构架国家层教育部

中华全国总工会

各行业技能委员会

各行业协会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

(1)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框架

(2)学历资格框架

(3)国家培训包地方层教育主管部门

各地工会

地方行业技能委员会

地方行业协会制定框架教学计划

收集学徒需求信息

承担职业资格考核实施层职业学校

行业、企业招收学生(学徒)

实施企校联合培养

通过现代学徒制框架,人才培养实现国家职业标准规定的目标。首先应重构组织构架来实现人才培养的实施与考核,当中最大特点就是增加行业、企业、工会的参与力度,按照职业岗位标准培训学生,缩短毕业生就业适应期。

政府的政策支持、引导是现代学徒制的关键。企业的支持是现代学徒制实施的保证。当前,我国现代学徒制就是通过政府、学校、企业、行业的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方式真正贴近企业的生产过程,培养的学生也达到了企业的用人要求。

参考孙玫璐在其博士论文《职业教育制度分析》中将职业教育制度的利益相关者分为四大类:国家/政府、教育机构、企业和目标群体,本文将现代学徒制的利益相关者分为:国家/政府、教育机构、企业、行会、学徒和工会六类,如下图所示。

现代学徒制中的利益相关群体

这六类利益相关者在学徒制中的利益和权力的大小是不同的,利益与权力是否匹配、是否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一制度是否能取得成功。

在经济新常态下,由依靠物质要素推动经济发展向依靠人力要素的增值促进经济发展转变。现在,我国人力资源结构难以满足经济发展要求的原因在于一成不变的人才培养方式难以满足不断发展变化的经济要求。因此,要改变这一矛盾,就必须改变原有人才的培养方式。本文通过六方利益相关者参与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来解决这一问题。

1国家/政府对现代学徒制的参与

政府要发挥主导和引领作用,给予政策支持,出台相关法律,也就是要做好制度顶层设计,加强督察监管,以法律形式明确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学生、工会等在职业教育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

结合德、英国的做法,本文认为,政府在所出台的文件中,应将以学校教育为本位的“校企合作”改成体现现代学徒制的“企校合作”,以增强企业观念和企业的参与感,强调其主体性地位和主动性要求。虽然仅一字之差,但两者表达的理念却大为不同。

2企业对现代学徒制的参与

现代学徒制变“学校招生”为“企校联合招生”。首先,企业依据自身当前和未来发展需要,定期向地方行业技能委员会(以下简称“地行技委”)上报需求信息。然后,地行技委对需求信息汇总,结合国家、行业的发展方向等相关内容综合分析后提交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最终由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将需求计划纳入各职业院校的年度招生计划。学生经企业和学校考核录用后,安排学生与企业签订学徒制协议,以学徒身份接受企业培训、学校培训。这是企业参与学徒制的第一步。

“企校合作”的顺利进行,要求企业一定要有前瞻性,有自己的文化与精髓,从“企校合作”中得到实惠,获得利益,企业愿意并且有能力、有办法参与深度的、长期的企校合作,也能吸引学生就业。企业的投入有所产出让合作企业有更大的动力再参与深层次的合作,同时企业能吸引优秀毕业生,学校才有与之共同发展的必要,才能实现共同培养现代技术人才,实现现代学徒制培养的目标,让多赢局面形成良性循环。

3教育机构对现代学徒制的参与

我国推行现代学徒制过程中首先明确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即现代学徒制属于正规教育。这决定着职业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和最终效果。

明确这个根本性问题之后,教育机构积极应对经济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主动探讨企校合作模式,创新学校教育和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新型学徒制模式。创新和完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结合学徒制特点,探索全日制学历教育的多种实现形式。

学徒制是一种“在工作中学习”的学习模式,也是一种生活形态。教育机构基于上述观点,作如下改革:

(1)构建生态课堂,激发自身潜能。学徒制演绎了实践导向的情境学习模式。学徒在创设的自由开放的、企业互动合作的生态课堂环境中,激发学徒的学习兴趣、学习潜能和工作职业潜能。

(2)对接工作世界,培养职业能力。学徒制以“工作现场教学”和“做学教产一体”的特点为学徒的技能养成和上岗就业提供了重要保障。现代学徒制帮助学生形成整体的知识架构,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职业素养养成相结合,形成职业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

4行会对现代学徒制的参与

中国具有现代意义上的行会,出现很晚且其涉及面很窄。建立现代意义上的行会要结合中国国情,同时要学习国外已有的好的经验与做法。这一点上,德国规定,所有企业均须加入相关行业的行会。行会设有地方性机构,负责管理各自辖区内的职业教育。地方行业协会承担本地区的学徒职业资格考核,同时管理学徒制协议。

德国的职业教育世界一流,主要是行业行会的作用,例如,德国的汽车制造商为提高德国汽车在中国市场竞争力,针对中国这个大市场,不仅开发德系汽车维修的教学包,还选择一些中国高校搞合作,为他们培养专业人才,为德国汽车在中国提供高水平的维修服务。我们可以看出:行会对现代学徒制的参与,可以培训出高水平的学徒,同时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提高整个行会在企业的地位。但是,中国则更多地把重任给了教育。

35青年对现代学徒制的参与

现代学徒制的应用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加其就业机会。根据英国和德国现代学徒制的经验来分析和论述。其经验可以总结为:在学徒制与职业资格及良好的就业前景之间建立起清晰的联系、在学徒制内部以及学徒制与其他教育之间建立发展通道、控制其他教育选择的竞争、经济激励、加强指导和宣传。

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高职院校的学生经过多次筛选后进入院校学习,很多学生感觉学习的自信心不足,理论知识和书本知识兴趣不浓,在认知上习惯简单直观的训练模式,目前的教学方式无法完全满足学生。其实,近10多年来,我国每年大学生从不到一百万到现在七八百万入学,招生扩大的学生基本上都进入应用型本科、高职院校。现在的大众教育必须要以就业为导向,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现代学徒制正好符合这一点。这也是吸引青年参与现代学徒制最根本的动力。

另外,实行现代学徒制下的高等职业教育通过企业从内部或社会招聘优秀的青年(学徒)送到学校接受教育。企业既保护学徒的受教育权,并提供劳动保护、生活津贴等合法权益,同时学徒还可以根据企业业务需要、利用非上课时间为企业服务使企业获利,或为企业生产实践服务。

这样,可让企业中传统的学徒制融入职业教育中,也让职业学校的学生增加了到企业锻炼的机会,实现二者生源的对接。学员在接受培训之后必须通过相应的资格考试,这样更容易获得工作机会。这种就业机会更加吸引青年加入到现代学徒制中去。

36工会对现代学徒制的参与

随着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工会也应该成为现代学徒制博弈力量中的一支。工会是基于共同利益而自发组织的社会团体。工会组织成立的主要意图,可以与雇主谈判工资薪水、工作时限和工作条件等。工会进一步突出和强调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能的同时,也应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积极做好学徒制,尤其是青少年对职业的兴趣,切实发挥作用,保护、调动青少年的积极性,并且给他们以行之有效的途径参与到真实环境的工作过程当中去。

只有代表学徒(未来工人)的工会才能更有生命力,工会可以提高工人的劳动技能,可以更好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相对于企业、行业,代表学徒(未来工人)的工会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4结论与进一步的工作

本文基于纵向(历史发展)、横向(国际比较)两个维度视角来研究现代学徒制的参与方以及参与方在现代学徒制中发挥的作用,转变参与方理念,增强参与方主体意识,在经济新常态下,政府进行统筹规划、策略推进,并辅以相应的法律制度保障,构建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学校、学生、工会等相关现代学徒制相关利益方都认可的现代学徒制的职业教育体系。两条研究线索的研究目的是有所差异的:纵向探寻学徒制历史演变规律;横向探寻当今学徒制的制度设计对经济的贡献度。因此,在两条研究线索下将进一步研究对现代学徒制的作用与贡献。

参考文献:

[1]孙玫璐职业教育制度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2]关晶西方学徒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3]周雪梅历史变迁中的职业教育组织变革[J].教育与职业,2015(10).

[4]李鹏墨家教育思想对当代职业教育的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14(10).

上一篇:包办尖子生志愿是功利教育观作祟

上一篇:全面推进广东教育现代化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