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自我鉴定>

印花技术课程项目设计与现代学徒制模式教学手段对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3 10:16:58 浏览数:

摘 要: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能有效弥补学校职业教育的短板,本文在深入分析现代学徒制教育的内涵后,尝试将其在专业课程的项目设计中运用,通过研究及实践表明,现代学徒制的运用能强化实践教学的实用性和操作性,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印花技术;现代学徒制;课程改革

纺织与印染行业是浙江的传统优势和支柱产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近几年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通过市场人才需求调研发现,染整专业毕业生数量远不能满足区域产业需求,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也与企业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专业定位为培养掌握纺织印染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具备小样分析、车间放样、工艺制定与调整的能力,能从事印染生产一线岗位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

印花技术是染整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之一,课程探索以市场实际需要的印花加工终端产品为载体,按照印染行业职业岗位群对染整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养与基本岗位技能的要求取舍教学内容,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对接现代学徒制模式进行教学改革,强化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与对实际职业岗位工作的适应能力。

一、现代学徒制内涵

传统学徒制是一种在学校职业教育尚未普及时代的最初的职业教育形式,随着工业的发展,传统学徒制已不能满足工业迅猛发展的需要,以德国、英国、美国、日本等为代表的国家积极探索“双元制”等多种现代学徒的职业教育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各国纷纷效仿,积极探索研究和实践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思想结合的一种企业与学校合作的职业教育制度,是一种新型的职业人才培养实现形式,校企合作是前提,工学结合是核心[1]。现代学徒制可看做是在传统学徒制基础上发展而来职业教育模式,既继承了传统学徒制“师傅带徒弟”的主要特征,又增加了“现代职业教育”的方式,是一种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现代职业教育模式。现代学徒制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上都比传统学徒制有了很大的进步:现代学徒制的培养目标不再是单纯的熟练技术操作工,而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培养方式上,工学交替、理论实践相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是现代学徒制的核心特征。

二、课程项目设计及与学徒制模式教学手段对接实践

1.进一步理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培养方案的要求

通过与行业、企业的交流沟通及对近几年该专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及问卷调研等方式,进一步理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培养方案的要求,厘清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的重点以及在实践环节中专业技能强化、职业素质养成、职业人格重塑的重点。作为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应根据工作岗位对能力的要求的讲授专业基础知识,结合岗位技能训练提升学习专业技能。

2.精心做好课程的整体设计

课程以市场实际需要的印花加工终端产品为载体,以不同纤维类型织物印花加工方式为主线,按照印染行业职业岗位群对染整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养与基本岗位技能的要求取舍教学内容;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强化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与对实际职业岗位工作的适应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印染行业的印花生产过程、工艺流程和工艺条件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学会制定各种纤维及纺织品印花工艺的专业实践能力,完成印花企业主要产品生产的工作过程。在课程实施中,通过教学情境设计,采用案例教学、企业现场教学、校内实训基地实训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

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校内教学为40学时,在校内完成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训练;校外教学为24学时(停课实训一周),在企业完成现场岗位实训;印花技术的有关实训还将在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大型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中体现,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染整技术专业职业能力的要求,本课程最终确定了以下4个学习项目(纤维素纤维织物印花、蚕丝织物的印花、涤纶及混纺织物的印花、新型印花及特殊印花),这些学习项目是以典型的印花产品生产的工作过程为主线来设计的。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企业现场技能训练过程完全按照生产企业工作过程的步骤和质量控制要求展开,将学生安排到印花的不同岗位由企业师傅指导进行技能训练,主要实训内容是在实际企业中对印花的几个流程:描稿制版、色浆调制、印花小样、印花、蒸化、水洗后处理等进行现场轮岗实训,使学生全面了解企业印花的各个环节的要求及实施情况,通过企业师傅指导学生进行的实际操作,体验真实的岗位工作情景,将课堂学到的知识和实际生产过程结合起来,加深对印花工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

课程对接现代学徒制模式中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课程专业教师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响应学院提出的“四个一”工程要求,切实落实“联一企、做一项、结一师、带一批”的任务:专业教师通过联系一个与课程背景关联度较强的企业,进一步了解企业的生产、人才需求等,从而更好地服务教学;专业教师定期安排时间到企业进行技术学习、技术服务、技术攻关等工作,建立与企业紧密联系的通道;与联系企业中一位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结成“对子”,通过结对进行专业的交流自身的实践技能,将结对“技术专家”聘为学院“兼职教师”,同时根据课程实施的需要,让其来校以专题讲座的方式或在企业岗位进行现场教学指导学生顶岗实训等,在“企业专家”在校任课期间,由结对专业教师负责对其进行相关的课堂教学进行指导,并按要求完成相应的教学文件;专业教师根据课程实施的进度,组织一批学生到企业现场顶岗实训,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与企业实际生产一致的实训内容。在由学校“教师”和“师傅”组成的教学团队的共同配合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很好地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锻炼,教学效果良好。

4.改进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体系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课程情况的评定。好的评价体系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面反映学生学习效果,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本课程尝试将知识、能力、素质的考核融为一体,采用过程性与总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考核,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课程总成绩分为工作过程考核(80%)和素质考核(20%),项目考核中包括在校的项目设计和企业的顶岗操作主要考察学生对课程理论和实践的掌握情况,由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之间互评和学校教师、企业师傅成绩综合评价;素质考核包括考勤、团队协作、创新精神等内容,改革课程评价体系能达到对学生的全方位评价和促进。

三、现代学徒制模式实施的关键

1.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

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需要国家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做保障,目前,我国由于相关的法律的缺失,一些教育和培训模式实施起来往往会面临很多困难:学校在企业现场教学中对学生的教学组织、安全保障、学生的交通安排、课程的集中排课、任课老师的安排等都需要花费更多的成本,而企业在安排指导师傅、岗位任务、示范操作等方面也需投入额外的人力物力。从各国成功的做法来看,国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规定合作多方的权利和义务、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全面推行行业准入制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能推动“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2.校企合作是核心

学校职业教育在传授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上比较系统,还可以为企业开展员工培训和考证,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和管理水平,参与探讨解决企业生产中的技术问题,为企业输送优秀毕业生生;企业生产往往应用最新的工艺和设备,作为校外实训基地接受学生现场实训可以提高专业技能的教学效果;学生能在学校和企业两种环境中交替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全面提高职业素养,缩短毕业后与企业的磨合期。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达到多方“共赢”的效果。

3.“双师型”教学团队是实施的关键

通过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的合作,学校老师主要负责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的传授以及对学生的管理和思想品德教育,企业兼职教师主要传授岗位技能,通过共同参与课程内容的制定、教学案例的收集、教材的开发、教学研讨、实践指导等内容实现共同育人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同时促进专业教师提升了专业应用能力、企业兼职教师提升了专业知识,实现了教学相长。

总之,现代学徒制模式实施中要重视岗位训练本身蕴含的专业知识、操作经验以及支撑其知识、技能终生学习、长期发展的职业素养的训练等,以利于高职学生的岗位技能持续的发展。在项目设计上由于企业的生产在自身的转型升级中可能发生变化导致课程的现场教学受到影响,也不能过度依赖于企业,在学校实验、实训设施建设中应当用长远的眼光进行设计和规划,项目的实施应以增加学生专业发展后劲为主要目标。

四、结语

通过在专业课程中对接现代学徒制模式,搭建符合新模式需要的学习平台和完善实训环境建设,探索在教学中提升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为纺织类专业高职高专的课堂及实训教学提供有益的探索,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伴随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实施一定能走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道路,为企业培养越来越多优秀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赵鹏飞,陈秀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

(作者单位: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纺织与艺术设计分院)

上一篇:这个春天,你的衣橱必备!

上一篇:地平线下的古村落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