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岗位职责>

基于语料库的论文摘要语步的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2-03-12 08:40:34 浏览数:

〔摘要〕 语步分析是进行体裁分析和体裁研究的主要方法,也是分析论文摘要的重要手段。本文运用语步分析的方法,依照John Swales确立的导言-方法-结果-结论(IMRD)四语步模式,对72篇航空航天领域的中英论文英文摘要中的语步进行了基于语料的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中英论文的英文摘要在宏观的语步结构和各语步的语言使用特征上都存在较大差异。中国科技工作者在撰写论文英文摘要或进行摘要汉英翻译时应对此予以重视,以促进科研成果的国际化。

〔关键词〕 科技论文;摘要;语步;语料;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89(2014)02-0012-06

一、引言:语步

语步分析是以John M. Swales和Vijay K. Bhatia为代表的斯维尔斯学派(Swalesian School)对学术语篇体裁进行体裁分析与体裁研究的主要方法[1]。Swales认为语篇分析应以语步(move)为出发点,根据目的和功能将语篇划分为若干语步或步骤(step)。语步是指为实现某一主要的交际目的,而进行的界定明确的交际行为[2],若一个或一组句子传达同一个交际信息,那么它们就属于同一个语步。一个语步可由多个步骤组成,而步骤也可以由句子的一部分、一个句子或多个句子来表达。

关于语步,国内外学者作了大量研究工作。早期以对学术论文语篇宏观结构的研究为主[3][4] [5] (133-137,179-182)。其中最为著名的语步模式是当前国际上广为接受的IMRD模式[5]。这个模式认为,在学术文章中,一般需要四个语步,即导言(Introduction)、方法(Method)、结果(Result)和讨论(Discussion)。随后,Swales又对学术论文的导言部分进行体裁分析,经过修订提出CARS三语步模式(Create A Research Space),即确立研究范围(establishing a territory)、指明研究领域的空白(establishing a niche)、填补研究领域的空白(occupying the niche),且每个语步又包括不同的步骤(step)。此后,研究方向开始转向学术论文的各个部分,如导言[6] [7] [8],结果[9] [10] [11]以及讨论[12] [13],等等。

摘要作为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论文全文的“浓缩体裁”[5],有着特定的交际目的和特定的交际对象,在语篇结构、文体风格、社会功能等方面都具有特定的体裁特征,当前国际上普遍认同的是Swales提出的IMRD四语步模式。通过观察和分析,Swales指出学术论文摘要的结构应与论文的结构一致,即其结构也应当为导言-方法-结果-讨论四语步模式[5] ,该模式也因此成为本研究所要采用的语步模式。

在国内,学术论文摘要的语步研究为数不少。随着语料库研究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基于语料库的摘要研究,如高桂珍和杜雪玲[14]基于语料库,对非英语专业博士生论文摘要的体裁进行了个案研究;李萍和Rij-Heyligers[15]对英文摘要进行了体裁对比分析,王兰英等[16]对中美医学论文英文摘要进行的对比分析,但类似的研究还是较少,且多基于为某特定目的自建的小型语料库,以一定规模的具体实例进行系统的研究仍十分少见,需要进一步探讨。

本文将沿用斯维尔斯学派的语步分析方法,对中英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语步进行对比分析,以找出它们的异同点,重点比较中英论文英文摘要的语步排序。同时,本研究认为,只是分析摘要的语步结构仍不够,还要分析清楚各语步是如何实现其语篇功能,进一步对各语步的语言特征进行逐一分析,找出英文摘要各语步的常用语言模式,供科研人员发表科研成果以及科技翻译工作者进行学习借鉴。

二、 研究设想与方法

本文以航空航天领域论文摘要为研究对象,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BUAA学报)论文的英文摘要同《美国航空航天学会期刊》(AIAA期刊)的摘要进行综合对比分析。

BUAA学报和AIAA期刊同属航空航天领域的学术期刊,前者是国内自然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同时,也被国内外多家著名检索刊物——EI、CA、INSPEC、AJ、Aerospace(IAA、STAR)等收录;后者则是国际上公认的航空航天领域的权威期刊,其2009年的影响因子达0.990,在“航天工程”领域的27种期刊中列居第五位。由于BUAA学报论文的英文摘要绝大部分是在中文摘要的基础上翻译而来的,受语言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其英文译文虽在语言平面的表层描述上尽量做到语法正确,但在语篇的宏观结构及其交际功能的谋篇布局等方面是否已达到与AIAA期刊英文摘要相当的水平,仍值得探讨。故本文将其与AIAA期刊的论文摘要进行对比,指出中英科技论文英文摘要在语步上的不同,从中看到中国科技论文英文摘要与国外的相比是否还存在差距,进而对科技论文的摘要翻译与写作提供一些借鉴。

三、 语料库建设

(一) 语料库建设

作者自建了中英科技论文英文摘要语料库。中文论文的英文摘要选自2011年的BUAA学报,英文论文的摘要则选自2011年的AIAA期刊。为确保所选摘要具有一定代表性,摘要的选择按照分层抽样的原则,抽取每期头三篇论文的英文摘要,全年各36篇,分别建立小型的BUAAJ英文摘要语料库和AIAAJ英文摘要语料库,参见表1。

如表1所示,英文论文的摘要词数和句子数较中文论文的英文摘要的稍多;英文论文的摘要平均每篇181词,中文论文的英文摘要每篇139词。按照同类期刊的要求,摘要长度一般在150-250词之间,这样才能完整地传达论文的重要信息。通过分析,可初步发现中文论文的英文摘要未达到这一简单的词数要求,可能会存在信息不全的问题。

(二) 确立语步

表2给出了各语步及其语篇功能和交际目的。

语步划分以手工进行,先由两位评判者分别进行独立判断,然后对照结果,统一意见,以最终确立摘要的各个语步。划分原则是依据每个语步的语篇功能和交际目的,以语篇中的标志性词汇语法特征为线索进行划分。这里,将表达同一个交际目的的一个或一组句子确定为一个语步。需要注意的是,语步主要以句子单位,当单个句子出现语步并合现象时,以主语步为准;无法确定主语步时,则视为两个语步。

四、 研究发现

(一) 宏观结构

1. 语步分布

统计的结果如表3所示:

可以看出,中英论文的英文摘要中都不存在只含一个语步的情况。英文论文摘要主要采用四语步模式,而该模式在中文论文的英文摘要中仅有7篇,占比重最大的仍属三语步模式。这表明,四语步在英文论文摘要中占比重最大、使用最为普遍,基本与Swales提出的IMRD语步模型相符。同时,可以看到,二语步模式在中文论文的英文摘要中也较为普遍,出现的频次是英文论文摘要的2.5倍。可见,整体而言,中文论文的英文摘要远不如英文论文摘要的信息完整,这也解释了为何英文论文摘要平均长度为181词,而中文论文英文摘要的平均长度却仅为139词(见表1)。

鉴于中文论文的英文摘要结构不完整,下面给出中英论文英文摘要各语步的频次分布情况,以帮助找出中文论文英文摘要所缺的语步,便于完善。

从表4看,中英论文英文摘要语步频次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导言语步与讨论语步上。英文论文摘要中导言语步的出现频次达35次,也就是说,几乎每一篇摘要都有导言,而中文论文的英文摘要则仅为26次;讨论语步在英文论文摘要中所占比重高达70%以上,而中文论文的英文摘要却不足40%。

2. 语步排序

统计结果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到,除一篇未以IMDRD形式出现,即讨论语步中穿插陈述外,几乎所有的英文论文摘要都遵循从导言-方法-结果-讨论的语步顺序。而中文论文的英文摘要则不然,有高于20%的摘要未遵循此语步顺序。细观这些摘要,发现它们存在语步逆序现象。

语步逆序多表现为方法语步或结果语步的提前,如MIR,将方法语步提前,这可能是为了起强调作用,吸引读者的注意,但如此一来不免显得有些突兀,给阅读带来困难。此外,语步反复也是造成语步顺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其表现为导言语步、方法语步和结果语步的反复出现。如MRMD中反复出现了方法语步,从而导致语步顺序发生变化。

(二) 语态与时态

表6和表7给出了中英论文英文摘要各语步语态的使用频次情况。

可以看出,中英论文英文摘要在语态使用上差异不大。总体上都以被动语态为主,这与国内广为接受的观点一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语步的语态使用趋势仍存在差异:导言语步使用的主、被动语态比重相当,被动语态略微高一点;方法语步绝大部分采用被动语态,这样可以避免提及有关执行者,使行文显得客观[17];与之不同的是,结果语步和讨论语步则是主动语态占主导,这或许是由于这两部分多采用如“results show that clause”这类以非人称开头的主动句式的缘故,如此一来,在结构上更加简练,表达更为直接有力,也更好地实现其语篇功能,达到交际目的。

再来看中英论文英文摘要各语步的时态使用情况(如表8和表9所示)。

鉴于现在完成时与一般将来时出现次数过少,这里不作讨论。从数据上看,一般现在时在英文论文摘要的四个语步中所占比重都在75%以上,其中有23篇摘要通篇使用一般现在时,呈现出全文采用一般现在时的趋势。这与Swales和Feak[18]( 210-214)所提的尽可能使用一般现在时的主张相符。使用一般现在时能够给读者以鲜活、客观和真实的感觉,有助于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引发读者兴趣、获得读者信任。若通篇如此,在撰写或翻译摘要时也更为简便易行。

相比之下,中文论文的英文摘要仍以一般过去时为主,无通篇使用一般现在时的情况。尽管如此,和英文论文摘要一样,其导言语步、结果语步和讨论语步同样以一般现在时为主。二者差异最为明显之处要数方法语步。这主要是由于国内学者趋向于从以往的经验出发,认为方法语步描述的研究过程、实验步骤等是作者在撰写摘要前已经完成的工作,已成为过去,故倾向于使用一般过去时。然而,他们却未意识到使用一般现在时已成为新的趋势。

五、 结论

本文利用自建小型语料库,根据斯维尔斯学派的语步分析方法,采用IMRD四语步模式,对航空航天领域的72篇中英论文英文摘要的语步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与同类的英文论文摘要相比,中文论文的英文摘要无论在宏观的语步结构上还是在各语步的语言使用上,都存在较大差异。从宏观结构上看,英文论文的摘要结构较为完整,基本符合Swales提出的引言-方法-结果-讨论四语步模式;而中文论文的英文摘要则以三语步模式为主,往往容易省略引言语步和讨论语步,呈现出IMR、MRD、MR这类语步模式。此外,中文论文的英文摘要中还出现了语步逆序现象。就各语步语言使用层面来看,中英论文英文摘要都多采用被动语态,但在结果语步和讨论语步则是主动语态占主导。英文论文的摘要呈现出全篇采用一般现在时的趋势,而中文论文的英文摘要语步则大量采用一般过去时,与英文论文摘要形成强烈反差。同时,英文论文摘要的各语步表现出了明显的表层语言特征,可供摘要撰写者和翻译人员参考,以促进中国科研成果的国际化,尤其是在SCI和EI这类检索系统中出现的频率。

本研究展示了中英科技论文英文摘要语步结构的异同,初步展现了语步差异背后的语言文化等因素影响,说明这些因素对语言的语步结构组织有着较大影响。中文论文的英文摘要距国际水平仍有一定距离,但距离并非不可逾越。以下是对撰写和翻译英文摘要的两点主要启示:

1) 撰写摘要应尽量使用英文,以IMRD的语步模式为参照,按照英文的思维和写作方式进行;若翻译中文摘要,应首先对原文进行分析,如有需要,作适当调整,确定摘要结构完整,语步排序无误;

2) 撰写或翻译摘要时,应注意语态与时态的选择,同时,可参照英文论文摘要各语步的表达习惯。

本文借助语步分析对中英科技论文英文摘要进行对比分析,丰富了语步分析的实际应用研究,为改善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写作与翻译的质量提供了客观依据,证明了自建小型语料库能够说明特定领域的特定问题[19]。将来还可以建设更大规模的语料资源,对本文所涉及的话题及相关话题进行更为全面系统的了解和客观的分析。

﹝参考文献﹞

[1] 秦秀白. 体裁教学法述评[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 (1): 42-46.

[2] Lorés R. On RA abstracts: from rhetorical structure to thematic organisation [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04, (23): 280-302.

[3] Hutchins W. J. On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Texts [C]. UEA Papers in Linguistics 5. Norwich: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1977: 18-39.

[4] Stanley R. M. The recognition of macrostructure: a pilot study [J]. Reading in a Foreign Language, 1984, (2): 156-168.

[5] Swales J. M. Gee Analysis: 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2rd edn.) [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6] Bhatia, V. K. Analysing Gee: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M]. London:Longman Group UK Limited, 1993.

[7] Bhatia, V. K. Gee-mixing in academic introductions [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997, 16 (3): 181-195.

[8] Yang, R. & Allison D. Research articles in applied linguistics: structures from a functional perspective [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04, (23): 264-79.

[9] Brett, P. A. A gee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sections of sociology articles [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994, 13 (1): 47-60.

[10] Nwogu N. The medical research papers:structure and function [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997,16(2): 119-138.

[11] Ian B. Results section in sociology and organic chemistry articles: a gee analysis [J]. 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 2009, (28): 105-124.

[12] Holmes R. Gee analysis and the social sciences: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research article discussion sections in three disciplines [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997, 16 (4): 321-337.

[13] Hopkins,A. & Dudley-Evans,T. A gee-based investigation of the discussion sections in articles and dissertations [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988, (5): 107-120.

[14] 高桂珍, 杜雪玲. 基于语料库的科技论文摘要体裁分析——非英语专业博士生论文摘要个案研究 [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7, (3): 82-86.

[15] 李萍,van Rij-Heyligers J. 基于语料库的学术论文摘要体裁分析对比 [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1, (1): 39-44.

[16] 王兰英, 雍文明, 王连柱, 张瑞君. 中美医学论文英文摘要文本对比分析 [J]. 科技与出版, 2011, (11): 78-82.

[17] 于建平. 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写作与翻译剖析 [J]. 中国翻译, 1999, (5): 32-34.

[18] Swales, J. M. & Feak, C. B. Academic writing for graduate students[M]. Michigan: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1994.

[19] 肖维青. 自建语料库与翻译批评[J]. 外语研究, 2005, (4): 60-65.

(责任编辑:高生文)

Corpus-based Comparative Study of Moves in the Abstracts of Research Papers

QIAN Duo-xiu, LUO Yu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Beihang University,Beijing 100191,China)

Abstract: As a major approach to gee study, move is of vital importance for analyzing abstracts of research papers. The present paper conducts a corpus-based comparative study of moves in the English abstract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scientific research papers. The study adopts the four-move model established by John Swales as its framework. Two corpora are built, with one containing 36 English abstracts from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and another 36 from AIAA Journal. The study starts first from the move models of English abstracts of both corpora and then present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linguistic features of each mo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re found in both macrostructure and linguistic features between the two corpora. Further analysis shows that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could have exerted great impact on the use of moves and their overall organiza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if papers in Chinese journals intend to be cited and indexed internationally, abstract writing and/or translating from Chinese into English need substantial improvement.

Key words: scientific research paper; abstract; move; corpus; comparative analysis

上一篇:全自动智能喷漆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及市场应用

上一篇:部件供应商期望持续扩大产能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