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自我鉴定>

城市导视中听觉设计质量的量化评价

发布时间:2021-08-06 08:43:36 浏览数:

摘要:听觉设计是城市导视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建设无障碍信息环境的重要保障。但对于其设计质量的评价,长期以来缺乏客观、全面的检验尺度。本文尝试对影响城市导视听觉设计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系统性考量,提出一套便捷、易操作、广泛适用的量化评价方法,以期为设计与决策者提供积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城市导视;听觉设计;量化评价

1. 引言

城市导视中的声音设计在我国并未引起足够重视。正如有学者对瑞典建筑师Sigurd Lewerentz在圣彼得教堂主厅引入流水的评述,“对于陌生人来说,这水声像是一条引导进入主厅的线索;而对熟知者来说,这像是一种问候。”[1]城市导视中的听觉设计也正是如此,适宜的听觉设计既是对建设无障碍信息环境的必要保障,也是对普通使用者的温馨提示。

从信息学角度,一套完整的城市导视声音设计,应该通过提供信息提示、警告,从而加强记忆与分担过载信息,使行人在获得听觉愉悦的同时提升便利性与安全性。但在实践层面,我国现有城市导视声音交互设计普遍存在认知效度低下的问题,而声音品质也常差强人意。一些设计不当的听觉信息既难以构成可供辨识的“线索”,更不像是温馨的“问候”,甚至因声音品质的不悦引起行人和附近居民的不满。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设计与决策者通常只从美学的角度出发设计导视声音。导视设计的本质是以信息传递为设计目的的功能性设施,如果仅重视美学属性无疑是南辕北辙。在客观层面上,由于缺乏对设计与决策有参考性的评判方法和标准,因此即使有心检验听觉设计质量也会感到无从下手。而由于一套导视的听觉设计质量受到设置性、认知性、听觉品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果只对单项因素进行评价也无异于是在盲人摸象。

2.专家调研(Delphi法)确定评价权重

一项设计质量评价的前提,是社会对该规范标准的普遍认同。先秦手工艺文献《考工记》中,就将百工之事的传承分为“创”、“述”、“守”三个步骤。“守”的前提是将可重复使用的技术规律记录下来,形成可供后人参照的规范标准。而设计标准的制定,无论是从历史沿革,还是当今社会中的标准建立,都是多方面因素综合博弈下的产物。古代广泛流传于民间的《鲁班经》就记载了许多非以物质为出发点的标准,将尺寸是否“吉利”作为设计标准的中心。明代记载典章制度的《大明会典》中“明承元制,凡朝廷烧制瓷器,必由内府定夺样制”,就是政策因素决定设计标准的典型体现。

比较中日两国对导视设置的规范可以看出,虽然技术层面上对指路信息项系数等的研究已有定论,但设置率的取舍也同样取决于政策层面上对信息警示的规范,以及观念层面对有障碍人群应设置多大的信息冗余度。1999年中国残联赴日本进行了无障碍设施建设的考察,在报告中就总结到:“无障碍设施建设,既不是技术难题,也不主要是加大投资问题,而主要是一个观念和认识的问题。”[2]因此本次量化评价邀请了10位环境设计与城市规划领域专家学者共同参与,以期综合技术、政策、观念多方面因素确定适宜于我国当下实际的导视声音评价权重与评判标准。

德尔菲法又称专家调查法,常被用来结合多领域专家的知识、经验和智慧,以就一个复杂综合问题得到共识性结论。在权重确定过程中,各位专家被要求对各项预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以“极重要”、“应考虑”至“不予考虑”七个等级进行标记。通过对评分的均值与离散程度进行统计,均值小于“2”及变异系数大于0.2的结果项以邮件形式收集专家意见并在第二轮问卷附表中呈现。经过三轮问卷调研,专家就各项预评价指标的重要度趋于一致,转化为权重以5%进位作为量化评价权重如下:

声音设计质量:结构性设计质量(40%)+声音内容设计质量(30%)+声音品质设计质量(30%)

其中结构性质量专家组认为应分为设置连续率(40%)、警示设置率(60%)两项进行评价。

3. 声音内容设计质量评价

声音交互常用内容可分为听标(auditory icon)和耳标(earcon)两种。听标是指将事件和属性与通常的有声事件和属性之间建立映射。即把人与现实世界日常交互中发生的声音映射到听觉交互中,比如电脑界面上为垃圾箱添加倒垃圾的声音就是听标。但在导视声音中很少有可以和事件本身关联的音调序列,因此最多使用的是与内容本身没有关联的耳标。耳标既可以是单个音符,也可以是用旋律、音高、音色、节奏等声学元素叠加派生出来的音乐片段。

由于耳标其本身缺乏与表征事件之间天然的语义联系,因此需要使用者首先分辨这一段音乐并学会耳标并建立其所表征事件之间的联系。对声音内容是否容易理解就取决于耳标所包含信息是否易于辨识。对于评价,我们建议以10人为样本,设计认知实验测量实验者能否有效辨识其中构成耳标的各项声学元素。如果辨认度低于阀值,设计将被建议修改或叠加语音作为补充。

4. 声音品质设计质量评价

声音品质的研究在机动车领域开展较多,在环境声音导视中还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查阅材料发现,日本环境声音设计中也经常出现声音品质不佳被附近居民联名抵制的事件发生,而要论证该声音品质却又缺乏一个评价的准则。本文中借鉴机动车领域对声音品质的评价方法尝试对导视声音品质提出评价的方法与标准。

在心理声学评价中,常用的方法有排序法、评分法、成对比较法与语义微分法[3]。本文建议用语义微分法对导视声音建立评价,SD 法是 Semantic Differential 法的简称,是作为一种心理测定方法提出的通过言语尺度进行心理感受测定的方法。SD 法要求参与测试者对关于研究对象的成对极性化形容词进行选择评分,可以适用于多种类的声音并尤其适合令没有专业听觉训练的群众参与。

参考文献:

[1]戴天行.源于自然的北欧现代建筑特征.清华大学.2010,6.p79.

[2]北京市无障碍资源中心网 (登录于2009年l月9日)

[3]张宝龙.声品质主观评价语义细分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5,3.p14.

作者简介:江国维(1990-),男,汉族,陕西省西安市人,艺术学硕士,单位: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学理论专业,研究方向:艺术美学。

陈艳 (1990-),女,汉族,理学硕士,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

上一篇:浅谈安远庙的综合价值

上一篇:高浮雕传拓技艺的现状与问题刍议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