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自我鉴定>

“公共雕塑”课程学科交叉探究

发布时间:2021-08-07 08:51:25 浏览数:

摘 要:“公共雕塑”是高职院校美术雕塑方向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为确保本课程符合高职教育教学特点和行业培养技能人才的要求,必须对原有板结固化的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并引入交叉学科的知识,丰富课程内涵和教学思路,确保人才培养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关键词:公共雕塑;艺术设计;环境藝术;景观设计;学科交叉

作者简介:王森,硕士,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陶瓷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雕塑艺术。(江苏 宜兴 214206)

基金项目:本文系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编号:17KT10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35-0018-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先进教学理念的深化,学科交叉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并且能有效适应行业发展方向,培养前瞻性人才。学科交叉的教学是当今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即指通过学科之间相互交叉、融合、渗透而激发知识的可能性。为此,笔者认为在“公共雕塑”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将美术学的雕塑与设计艺术的学的环境艺术相关内容进行学科交叉,从而系统地将本课程的内涵要素形成新的知识节点以服务于教学,进而促进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一、“公共雕塑”课程特性及其学科交叉

1.课程特性。“公共雕塑”是美术雕塑方向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殊性在于它与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公共环境设施的建设密不可分,与人类生活环境的艺术审美密不可分。公共雕塑从属于人文环境的城市文化,作为城市的文化符号凝聚了城市灵魂。公共雕塑艺术的形式多样灵活,抽象、具象、意象、装置等均可运用表达。依据公共雕塑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推断,公共雕塑的公共性质和环境艺术因素对它的影响日益加强,其特征被城市文化所限定、所制约、所选择。因此,公共雕塑不仅是雕塑的艺术单纯表达,而且是城市公共文化的体现和艺术化载体。只有把公共雕塑放在公共文化的框架中进行整体的艺术思考,才能真正理解公共雕塑的思想表达主体,对公共雕塑进行完整的艺术表达。成功的公共雕塑有两个特点:即要体现作品的人文关怀,并符合环境区域的审美和谐。因而,“公共雕塑”课程中应当树立作品的目标定位为作品与“公共”“环境”之间的高度融合。

2.“公共雕塑”课程中的学科交叉。公共雕塑是具有公民性质的雕塑创作,具有主题性、标识性、景观性、装饰性、装置性、互动性、风格性、建筑性等特征。因此,课程必须引导以公共创作为主线的雕塑教学,强化大众审美及环境友好的创作设计思路,改变以往公共雕塑和主题创作等创作课程概念的模糊边界,引入公共艺术知识、环境艺术知识、景观规划知识、园林设计知识等设计艺术学课程概念,并且结合美术学雕塑的创作实践及技法要求进行学科交叉,保证课程体系的精神内核和清晰思路。这样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建立公共雕塑的艺术语言特征和创作思路清晰,为提高职业技能的要求打下良好基础。

二、“公共雕塑”课程体系中的学科交叉思路

1.明确“公共雕塑”课程学科交叉的重点。学科交叉的“公共雕塑”课程改革重点,是利用设计艺术学中的实践规范来辅助公共雕塑的设计与制作,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未来工作任务的方向,培养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不能生搬硬套的进行学科交叉,而应立足公共雕塑的核心去抽离相关学科知识的交叉点。在学科交叉的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学生对体系概念的理解,而不是没有重点的分化知识和无限度的外延扩张。因此,交叉的知识技能必须贴合公共雕塑的雕塑工作活动实际,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明确“公共雕塑”课程学科交叉的框架。引入学科交叉后的“公共雕塑”课程的教学项目模块相应发生改变。将设立的学习任务应与雕塑工程项目流程的运行方式一致,每一项目中应交叉添置公共雕塑知识及学科交叉知识,理论与实践更紧密结合,特别强调工作流程的标准化、雕塑作品的主题化、审美体现的公共化、环境景观的友好化。课程框架以工作流程为主线,将工作节点任务设置为模块,每一模块中对公共雕塑进行雕塑艺术分析及交叉知识衔接,强化体系说明和贴近实例。

3.把握行业发展要求的前瞻性和人才需求的预见性。当今企业在运行公共雕塑工程项目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项目的整体设计规划。在整体设计中,公共雕塑趋于环境的从属地位,服从于环境设计。因此,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员工是否具备综合的知识能力,会考查雕塑艺术工作者能否站在环境设计的全局进行雕塑艺术的创作设计工作。因此,公共雕塑应在保证雕塑的美学内涵的同时,扩展知识的维度。因此,只有对“公共雕塑”课程进行学科交叉的知识补充,才能培养出适合行业发展需求的人才。

三、“公共雕塑”课程学科交叉的重点

首先,必须有良好的师资。讲授“公共雕塑”课程学科交叉知识的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设计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具备参与企业下厂实践的经验;能够充分理解学科交叉的意义及交叉知识中的重点抽离;能够把握人才培养方向,明确“公共雕塑”课程在雕塑艺术学科的地位和目标,具有良好的教学素质。

其次,明确教学中交叉学科的知识点,重组教学内容,依据职业能力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知识的融通,把教学内容落在实处,遵循本课程企业实践流程布置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工作环境下进行课程学习,并且教学中的实例考察和企业参观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以“例证分析+模拟实践”的方式,将公共雕塑的工作程序、创新设计、成型制作有机结合。

最后,必须开展“公共雕塑”课程的校企合作,展开多样化的评价机制。高职高专院校课程贴合实践工作是教学根本。在企业案例层面去了解公共雕塑,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纵览公共雕塑的艺术内核,明晰公共雕塑在建筑、景观、园林等领域的多样面貌和设计特点,这样贴合实例的内容也更易消化吸收。并且在实践教学中,应对评价体系进行多方位的整合,除了课堂教师评价以外,还应重视学生自评、互评和引入企业评价,这样能够在多层面发现问题改正问题,让评价体系发挥指导作用。

总之,利用学科交叉的方法对“公共雕塑”课程进行改革,有利于美术雕塑方向专业在职业教育背景下丰富内涵,使双向知识互补,促进课程内涵升华;有利于“公共雕塑”课程在艺术审美和职业能力的双向培养,促使教学贴近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温洋.公共艺术中的雕塑叙事与表现[M].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2017.

[2]路甬祥.学科交叉与交叉科学的意义[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5,(1):58-60.

[3]刘庆安.雕塑与建筑和环境[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 陈 莉

上一篇:未知城市:中国当代建筑装置影像展

上一篇:欢迎报考:山东体育学院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