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自我鉴定>

简述丝网版画在艺术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21-08-10 08:46:18 浏览数:

【摘要】:本文通过丝网版画自身的发展源流,解剖丝网版画创作特点。对于版画创作来说,掌握版画技术是表现艺术创作得重要前提。尽管版画技术非常重要,但是仅把版画看成是一种技术的观点是狭隘的。丝网版画的复制性是建立在一定的量范围内并结合艺术家参与完成的,和一般的印刷技术不同。

【关键词】:镂孔印刷;丝网版画;波普艺术

一、丝网版画历史进程

丝网版画按制版方式可分为凹版、凸版、平版和孔版四大版种,而根据其创作特点丝网版画属于孔版也叫镂版,它是以“丝网”为媒介,将要表现的图形上的颜料经过一定力的挤压通过丝网的小孔漏版印刷到承印物上,将画转印到纸或其他承印物上所完成作品。

长久以来丝网印刷的形成在历史上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记载,丝网版画是绘画家族中最年青一员,它的历史很短,其准确起源时间也难断定。但是我们现在可以从考古或者历史遗迹的一些实物,镂(有些翻译为“漏”)孔的图案中探索丝网印刷术的一个大致的发展过程。提到丝网印刷就不得不提到镂孔印刷,镂孔印刷最早出现的记录是在我国的秦汉时期,并且在镂孔版印刷的应用中还衍生出了夹缬印花工艺,并最终发展至漏网印花。可以说,古代镂孔版印刷是现代丝网印刷术的启蒙阶段,正由于镂孔版技术的不断演化发展才衍生出现今的丝网印刷术。

公元前2世纪,中国已经形成用镂孔版技术进行织物及器物的装饰。例如敦煌发现的佛像制品中经考证即是采用了针孔镂印刷方法制成。辽国时期《南无释迦摩尼佛像》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也是使用了镂孔版技术。到了隋代,镂孔版印刷和其所衍生出来的夹缬印花工艺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对印版的镂孔技术及图案又有所改进。镂孔版印刷和其所衍生出来的夹缬印花工艺发展至唐代时,后人又在当时的基础上加入了胶粉(淀粉类)制成的浆进行印花,然后将这种印染技术运用于人们所穿的衣裙服饰上,使得印染技术盛极一时。而后在文化往来中,日本将这种技术引进国内,并由“奈良时代”的日本匠人将镂版技术进行了改进,日本人称之为“挎染”。在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挎染技术”正式传到了欧洲大陆。紧接着照相术在工业革命中应运而生,刚开始的照相术会产生底图方向与印刷后产品图案方向的跌倒问题然后人们极力寻找一种解决问题,在经过试验和努力后,他们最终将丝网印刷的技术应用在其感光剂制版中,并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一突破性应用代表了现代丝网版技术的形成和开始。在这一新兴技术的应用中,艺术家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创造出的任何精细部分都可以被准确无误的复制出来。20世纪初丝网版画才逐渐从丝网印刷的商业性商品复制属性中分离出来,独立成为一门版画艺术形式而融入版画艺术的大家庭中。丝网印刷对图像复制的便捷性常常被版画家所利用。大致在本世纪的20年代中,“镂孔”作为一种印刷方法,其历史却是所有版画印刷中最长,也是用颜料通过镂空,印出图形来的唯一一种。很多资料证实,中国在公元500年就在织物上利用漏孔技术来印制花纹。著名的蓝印花布印刷工艺,就是代代相传的漏孔版印制。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丝网版画脱胎于现代丝网印刷术,而其后的“波普艺术运动”则更是将丝网版画带入了兴盛并引起了世人引目。

二、丝网版画形式语言的多重性

(1)复制性

丝网版画让人们知道并了解,“复制性”作为一种艺术和技术,人们应该看到并懂得复制艺术品的过程也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当然,如果有艺术家本人的参与制作,那么复制后的作品的价值更高。我国旅美画家丁绍光先生的重彩作品之所以被大众所熟知也正是得益于丝网印刷的复制功能。

(2)广泛性、大众化

版画以其可复制的属性,一直被其他众多艺术所利用,丝网版画印刷技术使丝网版画的表现语言得到进一步拓展,有了这些物质条件,才使丝网版画呈现出了一种广泛性和宽容性。它既可以利用手绘的方法表现出强烈的绘画性,也可以将照片或是计算机生成的图像真正再现出来。所有这些都给予了创作者们很大的创意想象和制作空间,并且提供了很多种可能性。

(3)便捷性

而现在丝网版画还能满足近年许多画家所追求的耕种表现手段的扩展和混合。如劳森伯格《星座》和李奇登斯坦的《月亮的景色》等都是丝网版画印在金属版上。阿努茨基维兹把巨大的光效应艺术作品《从蓝进入红》印在一块木纤维板上,丝网版画和其他版画及与油画结合更是常见的艺术品。近年,具像艺术以“照相写实主义”出现的时候,有些画家以精细入微的照相制版、多达数十个颜色的网版来制作,再次显示丝网版画的丰富表现力。在另一方面来说,由于丝网版画设备简易、操作方便、做作价格低廉、而且又可应用照相制版技术,能进行大幅画的多色印刷,多种媒体混合使用,适应现代美术的审美要求,因此从1960年代以后更为兴旺发达,较之其他版种,有后来居上之势。

(4)创作性

但是,丝网版画的发展也引起许多争论。最重要的是传统的版画艺术概念受到了挑战,因为长期以来对版画原作的要求,必须是画家构思,亲自再版商会之、印刷、或在画家监督下由技师印刷,作品计数限量及画家签名。然而现在丝网版画却大量使用不是画家自己创作而是由照片摄取的形象来构成,有些版画画面上没有一笔画家画的,是否还可以成为原作便成了问题。然而尽管有多种争议,丝网版画还会以一种快速简便、能适应画家创作性思维的艺术媒体而发展。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照相术与电子分色体套版技术更加准确。丝网版画印刷以一种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存在,并进入它的成熟时期。丝网版画不仅具有独特的藝术表现力,且还能和其他版种或其他绘画材料相结合,产生更多的表现效果。丝网版与其他版种相比,制作起来更加直观,版和画之间方向一致并与其它绘画形式结合能创作出许多特殊艺术效果的作品艺术表现力丰富;丝网印刷和利用多种色料不断印制,也有含有些自然中的矿物颜料。因此,具有不褪色而光性能强的特点;丝网版适用于印刷的材料也很多,如油性,水性,合成的色料都可进行反复穿插印刷,达到理想效果。即丝网版画的间接性,间接性的制作过程也提供了艺术家创作的机会。

三、总结

在以上的段落分析中可以看出每种功能都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复制性中有创作性,创作性中有大众性。丝网版画集很多社会功能于一身,可能因为这些诸多的原因才能使得丝网版画走得越来越远,越来越前沿。

在维斯伯格·露丝的《版画的语法:在美学的背景下求索》一文中维斯伯格提出了版画实践的理论框架,认为只有复制论者才会将版画评论简单的基于技术上的高低。

“版”的存在本身就就决定版画具有复制性的。对于通过原版印制复本的功能一直是版画备受轻视的主要原因,也致使了人们对版画艺术作品的看法褒贬不一。人们对版画的复制性的态度有时相似,有时矛盾,都起源于艺术世界中版画地位的演变。丝网版画在历史上曾经是宣传的工具,不论附庸在什么媒介之上,用作大量分发或用来制作插图。当丝网版画进入艺术领域,它就与其他艺术形式想竞争了,如油画和素描,但依旧很难摆脱与商业和其他功能性用途的关系。

参考文献:

[1]贝丝·格拉博夫斯基 比尔·菲克.《版画观念与技法大全》,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6月.

[2]李旺.《丝网版画教程》,河北美术出版社,2006年10月.

[3]苪法彬.《丝网版画印刷教程》,中央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

上一篇:布老虎纹样在家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上一篇:图形在包装设计中的艺术表现形式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