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自我鉴定>

拓展学习空间,让数学走进生活

发布时间:2022-02-08 08:40:52 浏览数: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数学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善于开动脑筋,将课本上的数学知识同生活相联系,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或感兴趣的故事来启发和诱导他们走进数学这门神秘的学科。通过从生活中找数学和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学们对数学的兴趣一定会增加,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一定会逐步提高。

关键词:拓展 数学 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数学学科作为工具学科,它的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学知识必须“生活化”。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加强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都是很有利的。

一、找数学,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这个世界的数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课前、课后布置学生去观察体验自己身边的数学,让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这样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例如第一册教材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在“可爱的校园”情境图中,除了让学生数一数图中的实物外,教师还应把学生带出教室,数一数生活中10以内的数,使小朋友初步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二、学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中设计的许多案例都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应尽量根据实际情况,模拟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活环境,设计一些生活场景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可安排这样一个游戏:请学生动手摸一摸、描一描、剪一剪,让学生初步感受平面图形;随后,再通过起名字,比较长得比较像的图形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认识图形。一节新的图形认识的学习,因为创设了一个较好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三、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生在学习知识后,不考虑所学数学知识的作用,不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这样的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适应考试的解题能手。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让他们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我们身边的某些实际问题,他们是十分乐意的,这也是我们教学所必须达到的目标。如: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以后,可让学生把自己的照片装饰上精美的边框;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可让学生回家去帮助父母并计算房间地面的面积、计算铺地板砖的数量及购买地砖所需的钱数。

可见,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高度重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那么,一定会使数学更贴近生活,同时也会越来越让人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会变得有活力。这样学生才会更有兴致地喜欢数学,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巩固数学甚至发展数学。数学生活化是教育现代化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掘来源于现代生活实际的内容,将其转化为数学模型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的意志和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喜欢数学,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才能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上一篇: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探究

上一篇:小学数学活动经验探析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