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自我鉴定>

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与措施

发布时间:2022-02-17 08:37:39 浏览数:

摘要 为了有效地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措施为基础,协调应用化学防治和其他防治措施,科学、安全地使用农药,防止农药对农产品和环境造成污染,从而生产无污染、无公害的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确保人类的健康和食用安全。

关键词 农作物病虫害;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0-0092-03

化学农药的长期持续使用,对农作物病虫防治本身及环境带来系列严重问题,主要表现为防效降低、农药残留超标、自然控制力减弱及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了有效地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中,应以农业防治措施为基础,创造一个适合作物生长、不利于病虫发生及危害的生态环境;优先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加强农用抗生素、微生物杀虫杀菌剂的开发利用,保护利用各种天敌昆虫,充分发挥其自然控制作用,保持生态平衡;协调应用化学防治和其他防治措施,科学、安全地使用农药,防止农药对农产品和环境造成污染,从而生产无污染、无公害的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确保人类的健康和食用安全。

1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是一种保护性、预防性措施。为了防止危险性病虫及杂草随植物及其产品传播蔓延,保障农业安全生产,根据国家颁布的法令和条例,由植物检疫部门对植物及其产品在生产、调运、经销等环节进行检疫检验,一经发现,即按规定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处理。对植物检疫对象要严格执行检疫措施,如产地检疫、调运检疫、疫情铲除等,将其封锁在一定范围或彻底铲除,不让其扩散蔓延。一旦在新区发生时,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彻底消灭。在秀山县,检疫性的病虫害主要有柑桔大实蝇、柑桔溃疡病、桔小实蝇等。

2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农作物病虫综合防治的一个基础措施。利用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种耕作技术、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措施,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和天敌发育、不利于病虫发生危害和大量繁殖的生态环境条件,从而避免或减轻病虫的危害。

2.1选用抗(耐)病虫品种

选用抗性品种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应因地制宜,根据品种的栽培特性和当地病虫害发生的情况选用适当的品种。如在稻瘟病偏重发生的年份及地区,淘汰抗瘟性较差的汕优63、Q优1号、渝优1号,推广抗性品种或推行水稻品种1~2年轮换种植,可有效减轻稻瘟病的发生及危害。

2.2合理安排作物布局和实行轮作

合理间作可减轻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实行轮作不仅有利于作物生长,而且可以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恶化单食性和寡食性害虫的食料条件。特别是水旱轮作可明显减轻地下害虫、多种病害的发生及危害。如茄果类蔬菜,实行3~4年轮作,可明显减轻疫病、青枯病的危害。如秀山县推广的“油—稻”水旱轮作模式,可减轻油菜菌核病发生及危害。

2.3深耕晒土和深沟高厢

深耕可将土表的病虫残体深埋土中,将地下害虫翻到地表,被严寒冻死或阳光曝晒而死,或被天敌啄食,从而减少田间的病源和虫口基数。深沟高厢,可在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可明显减轻多种病害的发生危害。

2.4调节播种期

在不影响作物生长的前提下,根据病虫害发生特点,适当调整播种期,避开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从而减轻病虫危害。如调整番茄、大白菜的播种期,可以减少苗期传毒蚜虫的数量,从而减轻病毒病的发生。

2.5加强肥水管理

合理施肥既可改善作物的生长状况,又能提高作物抗性,还可使受害植株迅速恢复生长。一般应注重N、P、K合理配方使用。如增施农家肥和钾肥,可提高水稻抗稻瘟病能力,增强植株抗倒力。

2.6清洁田园

作物生长期间,及时间苗、中耕除草,清除病虫残株,带到田外集中深埋或烧毁,可减轻病虫再次侵染的几率,减轻病虫及杂草危害。精细的田间管理是防治病虫害的一项重要措施。如及时摘除蛆果及拾净落地果、集中处理是防治柑橘大实蝇的重要措施。

2.7土壤消毒及种子处理

作物播种或移栽前,进行土壤消毒可有效减轻土传病害的发生。播前种子处理可提高作物抗逆性,增强发芽力,减轻或避免多种病虫的发生。

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自然界或人工繁育的天敌、有益生物、病原微生物、农用抗生素及其他生物制剂来控制或减少(减轻)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生物防治不污染农作物和环境,不杀伤天敌及其他有益生物,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对人、畜均安全。因此,生物防治是农作物病虫综合防治中的一个重要措施。

3.1利用生物因素防治病害

主要是利用有益微生物与病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来防治病害。如用抗霉菌素(农抗120)防治黄瓜、西瓜白粉病、炭疽病、枯萎病等;用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防治蔬菜、烟草等作物的细菌性病害;用井冈霉素防治水稻、玉米纹枯病等;而宁南霉素对蔬菜白粉病、病毒病表现出明显或较好的防治效果。

3.2利用生物因素防治害虫

3.2.1利用天敌昆虫或其他食虫动物治虫。如人工繁殖释放广赤眼蜂防治菜青虫、瓜绢螟,螟黄赤眼蜂防治棉铃虫、烟青虫;保护利用自然的天敌昆虫防治害虫,如多种瓢虫、食蚜蝇、蚜茧蜂、捕食螨对蚜虫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多种甲虫、蜘蛛以及蛙类、蟾蜍等对田间多种害虫起到捕食和杀伤作用。因此,应注意化学药剂的合理使用,充分发挥这些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

3.2.2利用病原微生物治虫。目前,应用较广的是利用苏云金杆菌(Bt)制剂,防治菜粉蝶、甘蓝夜蛾、小菜蛾、稻纵卷叶螟等多种鳞翅目害虫。用于治虫的真菌主要有蚜霉菌、白僵菌、绿僵菌、轮枝菌等,蚜霉菌是蚜虫的重要天敌,高温高湿环境常导致蚜霉菌流行,可明显抑制蚜虫数量的增长;白僵菌、绿僵菌用于防治大豆食心虫、菜粉蝶、豆荚螟、蛴螬等效果较好;轮枝菌对温室白粉虱、蚜虫等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3.2.3利用抗生素治虫。在农业生产中,用抗生素防治害虫效果很好。如用浏阳霉素防治茄子叶螨、辣椒茶黄螨、红蜘蛛、蚜虫等;用阿维菌素防治叶螨类、低龄小菜蛾、菜青虫、美洲斑潜蝇初孵幼虫;用光华霉素(日光霉素)防治叶螨等。

3.2.4利用植物源农药治虫。从植物中提取的杀虫物质制成的杀虫剂可防治多种害虫。如由楝树提取制成的楝素制剂防治菜青虫;从鱼藤根提取鱼藤酮防治蚜虫;从苦参中提取苦参碱防治菜青虫、蚜虫、螨类等。

4物理防治

利用各种物理因素、人工或器械对病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进行干扰,以避免或减轻多病虫危害。

4.1利用害虫的趋性诱杀

4.1.1灯光诱杀。用黑光灯诱杀棉铃虫、烟青虫、甘蓝夜蛾、斜纹夜蛾等鳞翅目害虫和蝼蛄、金龟子等地下害虫。近年来,秀山县大力推广佳多牌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及蔬菜害虫等效果明显,深受农民欢迎。

4.1.2色板诱杀或趋避。蚜虫、温室白粉虱、多种实蝇对黄色有较强的趋性,将涂上机油的黄板挂在田间或大棚内,可诱杀这些害虫。蚜虫对银灰色有负趋性,可以在田间作物育苗期铺、挂银灰色膜趋避蚜虫,从而减少蚜虫危害,减轻病毒病的发生危害。

4.1.3趋化性诱杀。利用害虫对某些化学物质的趋性来诱杀害虫。如用糖、酒、醋液诱杀甘蓝夜蛾、斜纹夜蛾、小地老虎、柑橘大实蝇等;用杨柳枝把诱杀棉铃虫、斜纹夜蛾等;用泡桐树叶或青草、菜叶诱杀小地老虎、蜗牛、蛞蝓等;用性诱剂诱杀小地老虎、小菜蛾、多种实蝇等。

4.2控制温度灭菌杀虫

如采用温汤浸种或干热处理,可杀死种子表面附着的病菌。温室大棚中,在蔬菜生长中高温闷棚,可控制一些不耐高温的病害发生,如黄瓜双霉病。在换茬时,高温处理土壤,可杀死部分土传病菌或害虫。

4.3人工机械防治

包括人工拔出病虫株,摘出受病虫危害的叶片、果实,铲除杂草,直接捕杀害虫或用机械阻隔防治害虫。如斜纹夜蛾、灯蛾产卵成块,且初孵幼虫群集危害,人工摘出卵块和捕杀群集初孵幼虫是最有效的防治方法之一;在田间发现小地老虎和蛴螬危害后,可在被害株及邻株根际扒土捕捉;利用马铃薯瓢虫、茄二十八星瓢虫的假死习性,拍打植株使其掉落而捕杀;利用防虫网、遮阳网等对作物进行覆盖,可阻止害虫进入网室内产卵、危害,既防治了害虫,又对作物起到防高温、防寒、防强光的作用,有利作物生长。

5化学防治

利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是农作物病虫综合防治的一个重要措施,是生产无污染、无公害农产品的一个关键环节。化学防治具有高效、快速、使用方便、适于大面积防治等优点,特别在病虫暴发成灾时,见效快。化学防治也有对人类不利的一面。一是有害生物的抗药性种群呈指数增长,使一些农药的防治效果大大降低,以致无效。二是化学农药在杀灭有害生物的同时,也大量杀伤天敌,破坏生态平衡,导致有害生物的再猖獗。三是污染大气、水域和土壤等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特别是部分农药潜在着致癌、致畸、致灾变的可能,威胁人们的健康。四是不加节制地滥用化学农药,还影响到养蜂业、养蚕业、渔业的安全和野生生物资源的存亡。因此,必须做到科学、安全、合理地使用农药。

5.1当前化学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5.1.1用药不对路,盲目施用。不少农民防治心切,不根据病虫害发生实况盲目施药,既浪费农药、污染环境,还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了解农药成分功能,随意混用,造成用量加大且效果不好;发现防效较好的农药品种,就长期单一使用,造成抗药性快速上升。

5.1.2施药方法单调,方法不当。据秀山县植保站调查,农民施用农药采用常量喷雾的占75%,用超低容量喷雾的仅占10%,只有5%的农民能根据防治对象、药剂特点、作物生育期等条件,合理选用灌根、涂抹、撒施、浸种、拌种、毒土等方法;配对农药时,用量具的只占15%,随意倒的占20%,用瓶盖量的占65%,用药量常偏高1~2倍。要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一般用水量要求750~900kg/hm2。调查发现,60%以上的农民施药存在用水不足的问题,一般用水量为450kg/hm2左右,部分农户甚至不足450kg/hm2。用水量不足导致施药不均,影响防效。

5.1.3防治时期把握不准。大多数农民凭经验防治,基本不懂防和治的关系,经常是“不见病虫不施药”,“别人防治我防治”,3~5d施1次“放心药”。施药时期把握不准通常表现为施药偏迟。如稻飞虱多在大若或成虫期用药,错过小若高峰期;稻纵卷叶螟在稻田叶片卷白后用药,错过低龄幼虫高峰期;稻瘟病不是在孕穗末期至抽穗初期预防,而是在穗颈稻瘟出现后才施药等。

5.1.4安全意识差,危险操作。混淆高效和高毒的概念,专门购买高毒、高残留、三致农药;不注意安全间隔期和环境安全,随意清洗喷药器械,乱丢空瓶,跑冒滴漏情况时有发生。

5.2合理使用农药的基本要求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5.2.1对症用药,明确防治对象。选择农药时,要弄清防治对象的生理机制和危害特点以及农作物的品种、生育时期等。由于农作物病虫害种类繁多,施用的农药品种也较多,必须认准病虫害种类,选择对口农药,合理用药、对症下药,防止因误诊而错用农药,既贻误防治适期,又造成作物上农药残留量增加。

5.2.2搞好病虫调查,抓住关键施药时期。各种病虫害的发生,都有其固有的规律和特殊的环境条件。如高湿天气,昼夜温差大,叶片上有水珠,则易发生霜霉病、灰霉病、菌核病等。要根据作物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和所处的环境,结合植保部门提供的病虫情报和田间定点调查及天气预报情况,在病虫发生初期进行防治,不可等病虫大量发生后才施药;也不可盲目施药,不论有无病虫,三天两头,定期喷药。确定施药适期的目的就是要以少量的农药取得防治的最大经济效益。一般杀虫剂应掌握在孵化盛期至幼虫3龄前,卷叶蛀食危害的害虫,应掌握在卷叶蛀食前施药效果最佳,对于病害一般要掌握在发病初期施药,同时尽量避开天敌对农药的敏感期,选择对天敌无影响或影响小而对有害生物杀伤力大的时期施药。

5.2.3采用适宜的剂量。施药前一定要按规定确定浓度和用量。在施药剂量上,一定要改变过去追求防治效果高达99%以上从而使用药量偏高的习惯。一般来说,浓度愈高,效果愈大,但超过有效浓度,不仅造成浪费,而且还有可能造成药害;低于有效浓度,又达不到防治的目的,有毒物质的微量使用甚至还对有害生物反而有刺激作用。

5.2.4轮换用药。在使用农药中,农民一旦发现某种农药防效好,就会长期连续使用,即使防效下降也不更换,认为防效下降就是农药含量低了,没有认识到这是长期单一使用一种农药造成的后果。全国已有30多种害虫、10多种病菌对几十种农药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克服和延缓抗药性的有效办法是轮换交替施用农药,一般来说,用作用机理不同的2种以上的药剂,交替施用,可以推迟抗药性的发生。

5.2.5合理地混用农药。混合使用农药,注意合理搭配,不但能提高防效,还能延缓病虫抗性的产生。目前有2种混用方法,一是把2种或2种以上的农药原药混配加工,制成复配制剂,由农药企业实行商品化生产,投放市场。二是现场混配使用。根据防治的实际需要,把2种或2种以上农药混合起来施用。混用可以克服有害生物对农药产生抗性;可以扩大防治对象的种类,达到一药多治;可以延长老品种农药的使用年限;可以发挥增效作用;还可以降低防治费用。

5.2.6注意天气变化,选择天气施药。选择适宜施药时间,既要考虑防治效果,又要利于安全施药。喷洒农药应选择晴天无风或微风时进行。一般农药喷施的适宜温度为20~30℃。一般来说,在春秋两季,中午温度多为15~30℃,以11~15时施药效果较好。在高温盛夏季节,中午温度在30℃以上,以上午8~11时或下午15~18时施药较好。

5.2.7注意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安全间隔期是指最后1次打药至收获上市之间的时间,经过这段等待期,作物上的农药残留量已达到对人无害的程度,这是对消费者健康的保证。不同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不同,国家已对多种农药制定了安全间隔期,特别是蔬菜及鲜食果品等,必须按规定的安全间隔期采收上市。

6参考文献

[1] 肖崇刚,陈力.新编蔬菜病虫草害防治手册[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 肖晓华.秀山县蔬菜病虫发生特点及防治策略[J].现代农业科技,2007(13):83-84.

上一篇:暴雨空报过程原因分析

上一篇:新技术在农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