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自我评价>

任务驱动法在《危险源辨识与安全评价》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1-07-24 08:54:46 浏览数:

摘要:任务驱动法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文章应用工程实例,以“事故后果模拟分析”为案例,就任务驱动法在《危险源辨识与安全评价》课程教学“事故后果模拟分析”章节中的实际运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任务驱动;危险源辨识与安全评价;事故后果模拟分析;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0)11-0076-03

任务驱动法的内涵

所谓任务驱动法,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实践活动。

任务驱动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危险源辨识与安全评价》课程中运用任务驱动法,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需要复习的知识,哪些是需要探索的新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一般教学结构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一般教学结构如图1所示。在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设计是最重要的,它将决定一节课中学生是主动地学习还是被动地学习。任务的提出首先要具有综合性,应该把学过的知识和即将要学的知识综合进去,这样学生既学到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同时还学会了综合运用知识。其次要具有实践性,任务必须能够通过实践来完成,应尽量避免抽象和完全理论化的任务。再次要有吸引力,兴趣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如果学生对提出的任务没有兴趣,那任务也是失败的。最后要有创新性,教师在设计任务时需要考虑到留给学生一定的创新空间,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学生分组阶段,教师应该在学生自由组合的基础上依照能力互补的原则对各小组成员进行小幅度调整。每组选举出组长,组长不仅负责小组内的分工,而且可以依照组员贡献大小确定组员的成绩级差,教师按照小组共同完成任务的情况对小组给出公正的评价分值,再依据组内成绩级差确定相应学生的成绩。这种先“任务驱动”,后“项目导向”的构成形式,不仅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还可使学生积累一定的管理经验。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一)实践过程

提出任务在任务驱动中任务是一系列教学活动的中心,是实现教学目的的载体,是连接知识与能力的桥梁,所以任务的提出是关键。根据课程内容不同,一次课可以提出一个或若干个任务。比如在讲授“事故后果模拟分析”章节中的油池火灾模型和喷射火灾模型时,可由一个工程实例引出任务。某油库有四个2×104m3内浮顶罐,其中储存93#、97#汽油。按装料系数0.9,汽油比重0.77,单个储罐最大汽油存量为1.332×104t,库区实际最大汽油存量可达5.328×104t。给学生布置任务:对该油库进行事故后果模拟分析。

任务分析给学生下达了任务后,学生分组,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对所提出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其中隐含的知识点,分清新旧知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任务分析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必须给学生以适当的指导与帮助,但不要妨碍学生独立思考,要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启发学生去寻找答案。根据该油库的情况,要完成教师提出的任务,学生首先要分析油库的汽油储罐区可能存在哪些重大事故,即进行危险危害因素分析,这就对前面所学的危险危害因素分析及重大危险源辨识章节进行了复习。要求学生完成这一环节并掌握汽油的理化性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火灾爆炸事故类型包括:油池火灾、喷射火灾、沸腾液体扩展蒸汽爆炸和未封闭蒸汽云爆炸四种。沸腾液体扩展蒸汽爆炸事故是指当储罐在外部火焰的烘烤下突然破裂,使储罐内物质的压力平衡被破坏,造成介质急剧汽化,并随即被火焰点燃时发生沸腾液体扩展蒸汽爆炸。未封闭蒸汽云爆炸是指泄漏出来的介质与空气相遇形成的混合气体中可燃物质的浓度在爆炸极限范围内,并遇到延迟点火的情况导致蒸汽云爆炸。石油的沸点在40~200℃,常温下是液态,不能在空气中形成蒸汽云,发生蒸汽云爆炸和沸腾液体扩展蒸汽爆炸事故的可能性极小。学生要求完成这一环节,并对几种火灾爆炸模型有一定的理论基础。通过以上分析,最终引导学生得到结论:该油库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是油池火灾和喷射火灾,因此应该建立油池火灾模型和喷射火灾模型。

解决任务在完成任务分析后,学生已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这时可以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对任务所涉及的知识点,学生应自行组织自学,最终能根据油池火灾模型和喷射火灾模型原理,按步骤完成模型的建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起到点拨、指导的作用。

提交成果,效果评价任务完成后,应提交成果,该成果可以是一件产品,一个零件,一个模型,也可以是一份报告。“油库储罐事故后果模拟分析”这一任务的成果为一份报告。总结评价是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师要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效果做总结评价,以发挥教师在总结评价中的主导作用,也要引导学生自评,使其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同时要组织学生互评,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总结一下事故后果模型如何选择,大家应该掌握哪些知识,我们在前边的分析中曾经犯了哪些错误,如何认识并改正。这样便于学生加深认识,更牢固地掌握知识。

为了更好地完成效果评价,笔者根据任务设计了效果评价表,包括小组自评表、小组互评表、教师对小组评价表和教师对学生个人评价表,如表1、2、3、4所示。最终个人总评成绩=小组自评成绩×20%+小组互评平均成绩×20%+教师对小组评价成绩×30%+教师对学生个人评价成绩×30%。

(二)实践后的反思

第一,基于任务的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危险源辨识与安全评价》课程的教学,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第二,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模式除了能让学生掌握好相应的教学内容外,还能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互相帮助,在互助中学生能学到更多教学以外的知识。

第三,在运用任务驱动法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1)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任务驱动教学法。设计的任务必须有一定的难度且覆盖相关的知识点,同时又要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这样效果才明显。(2)在最后必须让小组总结本组完成任务的情况和过程,然后对各学习小组有一个评价,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能让学生共同分享彼此的学习经历。

结语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学到更多教学内容以外的东西。但是在使用中要注意采用合理的分组方式,尽可能缩小小组间的能力差距,同时要对任务进行详细的分析,认真设计一个有一定的难度和思维空间的任务,还必须有一定的总结交流活动,这样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任务驱动教学法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创造能力。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学生水平参差、学生自控能力比较薄弱、课程的应用型比较强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周溢辉,田源.“任务驱动法”在VFP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8,(2).

[2]李幼龙,冯云艳,等.高职旅游专业理论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创新初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8(24):26.

[3]方芳,刘晶夫,等.任务驱动法在社会医疗保险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8,7(4):368-369.

[4]邱锡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Delphi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8,(8).

作者简介:

许贵贤(1980—),女,福建诏安人,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安全技术与环境工程系助教,研究方向为安全管理、安全评价。

上一篇:生物波足浴盆 功能强大效果奇特

上一篇:注汽管线保温材料传热计算及性能分析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