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自我评价>

高校艺术教育可持续发展模式思考

发布时间:2021-08-05 08:44:56 浏览数:

摘 要: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当今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领域都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但将它放在创新教育的背景下与高校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问题进行研究中还属于新热点;本文以高校艺术教育为着眼点,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改革和创新现行的艺术教育,分析其可操作性,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校艺术教育 可持续发展 模式

自20世纪80年代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以来,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后在21世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上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近年来,对可持续发展理论最广泛的研究多出现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领域中,在不断经历着改革的教育领域中的运用和研究尚属于起步阶段,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是继素质教育、人文教育之后21世纪教育的新标志,而将它放在当下正呼吁创新教育的背景下与高校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问题进行研究中还属于新热点。

近10年来,全国开设艺术设计类专业的院校由几十所猛增到上千所,艺术专业招生的报考持续升温,即反映出社会对艺术的需求态势和艺术的大众化趋势,也暴露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从教育可持续发展内涵来看,不论从艺术专业外部的扩招生还是从艺术教育的内部质量来说,艺术教育没有达到可持续发展核心目标——共同发展、协调发展、公平发展、高效发展、多维发展,也没有遵循教育的公平、持续性和共同性原则。所以,艺术教育的创新改革也必须得到广泛的重视和科学的指导。

艺术教育从狭义上来说是对绘画、表演、音乐、设计与制作、广播影视、美术学、建筑学、广告学、动画、雕塑等艺术类专业的教育,但广义上说是一种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念和价值观的教育。因为艺术教育不单单是培养艺术家,也是培养艺术批评家、艺术欣赏家和艺术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所以,所有高校都具有承担对学生开展艺术教育的责任和义务。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核心是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对高校艺术教育来说,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出发来改革和创新现行的艺术教育也需从学生人口的数量与质量、教学资源的开源节流、教育环境的利益与保护、教育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这四个方面来分析现状并提出科学的改革措施:

一、控制学生数量

学生的数量是可持续发展教育中的核心因素。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近年来已经开始得到控制,但艺术专业的增设和招生人数的扩大趋势还在延续,许多综合性院校也纷纷开设艺术专业。据粗略统计,全国除专门的艺术类院校外,开设艺术专业的高校已从几百所达到了上千所。而在社会人员结构中对艺术家或艺术工作者的需求远远要少于对艺术生的招生数,也就是说,将有很大一部分艺术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将无法从事与艺术相关的工作,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在学生人数猛增的情况下也无法实现教学资源的最有效配置,是导致教学质量降低的最关键因素。

二、整合教学资源

艺术教育的主要资源包括师资、专用设备、图书影像资料和场地等,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高校教学资源短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瓶颈,政府和学校对教学资源的投入远不及学校对教学资源需求与消耗的速度。近年来综合性大学办艺术专业已成为趋势,建设“大而全”的学科体系也成为高校学科建设的普遍现象。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下,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实现对教育资源“硬件”和“软件”利用和保护的最大化。特别是对作为教学资源软件的从事艺术教育工作的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的保护,这是使艺术教育过程得以顺利开展、良好循环的最根本保障。

三、合理利用环境

较其他传统学科而言,艺术来源于生活和自然,其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的本质特征决定了艺术教育更容易走出课堂,使学生在自然和社会的环境中汲取艺术灵感和培养艺术的感悟力。所以在教学资源短缺的现实下,艺术教育对环境的利用可以说是解决教学资源短缺最有效的手段。如摄影、绘画、设计、表演、编导等专业都可以在专业教师的科学指导和组织下,安排除必须在课堂讲授的课时外都安排在自然环境进行教学,在空间上使学生打破教室四壁围墙的思维空间束缚,保护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审美力和感悟力。同时,也要注意在户外教学中加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利用自然确不上伤害自然。

四、防止教育产业化

经济是教育的基础,在教育经费紧张和教育市场开放的驱动下,经营办学和人才培养成为现在高校的两大目标。而艺术类专业学费高、名声好,社会存在对办艺术教育更赚钱错误认识,而对招进校门的大批学生的培养过程则像工厂生产商品,没有个性,整齐划一,违背社会对艺术人才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标准。从艺术的本质来说艺术教育必须是纯净的,非急功近利的,而社会对艺术的理解和认识出现偏颇,学生对艺术的学习比较盲目,学校对办艺术教育的理念商业化,这些问题带来的产业化的艺术教育必定会造成人才的流失和教育的畸形发展。

所以,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要追求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五、基于艺术教育特质,对创新艺术教育的考虑

1、艺术教育培养模式需要可持续发展。解决教育管理上欠规范性,避免教师上课随意性、因人设课和盲目增减。教育模式与市场需求脱节,艺术专业教育虽然表面热闹,从体系上除了学几个计算机软件操作之外与上世纪末没本质区别。雷同的专业设置重复现象严重,引发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千篇一律造成无谓的人才浪费。艺术专业教育纸上谈兵,缺乏实践教学,往往培养的是半成品,这对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发展迫切需求人才的要求是不符合的。可以增强艺术学科的交叉体系,减少必修课,增加在各专业和学科中的选修课程。

2、艺术教育结构调整需要可持续发展。一些与经济建设和社会急需的新专业方向不断出现,艺术学科与文科、工科等学科的交叉融合趋势也在逐渐显现,高校要走特色办学之路,树立自己特有的专业方向和课程结构上的特色,迎合学科大融合的趋势,避免专业细化,走在时代前沿,抓住特色办学,及时调整学科体系。

3、艺术教育内容改革需要可持续发展。艺术专业的学生文化素质偏低,有些甚至是谈不上对艺术的喜爱或缺乏基本艺术知识的准备就迈入了艺术大门,最终导致学生整体艺术修养层次不高。在校期间通过艺术专业的教育所掌握的知识远远不如其他人文学科来得系统全面,所以特别要加强艺术专业教育中的非审美教育,通过人文、科技、情感、表达、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道德素质、改善能力结构以成为全面协调发展的人。

4、艺术教育手段创新需要可持续发展。加大教学基本设施投入和大力发展艺术教育社会化并举。设立实践场地和电影、雕塑、设计等学生工作室,教師多用些合作教学的手段,多给予学生关键性指点,少给予具体化指导。在一些正实践的专业学习上可以多于企业合作,让学生直接参与社会生产,发挥好高年级优秀学生的“传、帮、带”作用,形成合作团队,培养协作精神,使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

作者简介:

周佳丽(1983-),女,浙江诸暨人,华中师范大学行政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管理。工作单位:浙江传媒学院,研究实习员。

上一篇:新年开新店十万元开琴行

上一篇:幼儿园开发利用乡土音乐资源的策略研究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