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自我评价>

贫困地区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生活现状及需求调查

发布时间:2022-02-26 08:39:57 浏览数:

[摘要]婚姻挤压下,贫困农村地区大龄未婚男性群体日益凸显,通过对贵州水城农村大龄未婚男性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与同龄已婚男性比较,了解贫困地区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生活及需求状况,结果发现,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在生活方式、社会交际、健康状况等方面明显区别于已婚男性,且大龄未婚男性的生活上存在成家、脱贫及再社会化的需求。因此,提出精准扶贫的政策倾斜、重视大龄未婚男性的男性健康、促进社会接纳与融合等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大龄未婚男性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贫困地区;大龄未婚男性;生活现状;需求调查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識码]A

1 问题的提出

据有关学者推算我国2025年过剩男性人口将超过3000 万,到2045年将达到4400 万,这意味着将有数以千万计的适婚男性在婚姻市场上找不到初婚对象。而大部分被挤压不能适时成婚的男性主要分布在贫穷、落后的边远农村。如:地处我国西南的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相对闭塞的交通、落后的经济、较低的生活水平、较多少数民族和传统通婚圈等因素造成结婚难,尤其在当前全面扶贫攻坚,开展精准扶贫工程的紧要关头,了解这部分群体的生活状况及需求十分迫切,查阅已有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婚姻挤压的原因分析、失婚人群的性行为与性心理等方面的研究。本文旨在深度了解贵州贫困农村地区大龄未婚男性的生活现状与需求,最终提出有助于脱贫、改善生活质量的对策建议。

2 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生活现状分析

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地点为国家级贫困县贵州水城。研究采用分阶段分层简单随机选取未婚大龄男性100人和已婚同龄、同地点男性100人。共收集到的有效问卷191份,有效问卷率达95.5%,其中未婚98人,平均年龄为37.9岁,94.9%的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已婚93人,平均年龄为39.5岁,84.9%的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深度访谈11名对象,其中未婚男性5人,已婚男性5人,1名是在当地农村专门从事“说媒”的中年女性,在5名已婚者中有两位村干部。

2.2 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经济状况

2015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772元/人,贵州省农村人均纯收入为7387元/人。相对于全国农村收入水平,水城县处于明显劣势。调查中发现该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外,还存在相当程度的“贫富差距”现象,收入最高的家庭人均收入可以达上万,而收入最低的家庭人均年收入不足一千,大部分集中在3000元左右。大龄未婚男性人均年收入为5620.1元,中位数为3667.4元,个别患有慢性疾病,尽管有农村医疗保险,但需自己承担的部分仍让其承受不了以致放弃治疗。大龄未婚男性是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农村大龄未婚男性,主要在家务农为主,同时靠在家周围打零工来补贴家用,无一技之长,所以大部分都在本地生活。相比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大多外出打工者,由于这部分人文化稍高,有接受过职业培训,具有一定的职业能力,所以他们的收入要比在家务农或以打零工的收入要好一些,其月收入大部分集中在2000~3000元收入段,少部分超过4000元。大龄未婚男性的收入相对要低,在生活花费方面也就与已婚男性有较大的区别,已婚男性收入开销最大的是抚养子女和老人,但这部分人大多有储蓄理财的习惯,以用来准备给子女教育和备家庭不时之需。而大龄未婚男性在生活中的日常开销中大多没有较好的理财习惯,抽烟与喝酒是不小的开支,总体生活满意状况较已婚男的差。

2.3 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生活习惯

从大龄未婚男性的生活习惯上来看,大龄未婚男性健康状况,55.9%良好,34.7%一般,9.4%较差,而大龄已婚男性55.8%良好,37.8%一般,6.4%较差,与已有研究发现大龄未婚男性的健康水平劣于已婚男性的结论存在出入,可能由于研究样本和方法不同所致。大龄未婚男性20.6%不吸烟,其中自评健康“良好”、“一般”和“较差”的分别占62.4%、22.8%和14.9%,而79.4%吸烟,其中自评健康比例分别为54.2%、37.8%和8.0%,看出大龄未婚男性是否吸烟对健康状况影响不大;大龄未婚男性27.8%不喝酒,72.2%喝酒,其中是否喝酒均有10%左右的自评健康较差,与姜向群学者研究发现老年人吸烟对健康影响不显著,而喝酒则会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一致。

3 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生活需求

3.1 “成家”的需求

传统观点认为,婚姻的主要功能是繁衍后代。但伴随着人口、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中国的性观念发生了根本改变,婚姻与性开始分离,生育子女不再是发生性行为的唯一目的,婚前性行为和婚外性行为增加,性交易和性产业逐渐繁荣。2014年已有研究指出,农村光棍在农村处于被孤立被边缘化的位置,而农村光棍从自身来讲却已经接受了这种被边缘化。相关学者在对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家庭生命周期的研究中发现,男性的婚姻状况对其健康存在较大的影响,指出农村未婚男性一般在父母过世后,一个人生活的时间持续大约是16年,而且这段时期内他们的生活将面临着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贫困。在养老方面,大龄未婚男性拥有的养老资源远少于已婚男性,因此,大龄未婚男性更易产生消极的生活方式。

调查结果,发现大龄未婚男性的健康状况、生活习惯、经济收入以及心理状况相对已婚男性较差,对成家存在极大渴望,渴望组建完整的婚姻家庭,获得生理心理需要和感情支持尤为迫切。未婚男性较大的婚姻挤压感其生活质量是显著低于已婚男性,拥有正常婚姻家庭的男性比未婚大龄男性的生命质量更高。调查发现,大龄未婚男性的健康自评状况较已婚男性差,从访谈中得知可能是由于大部分未婚男性因贫穷而不去就医、受错误的健康观念影响以及缺少家庭的非正式支持所致,当问及“近三个月,您有感觉到压抑?”,未婚男性与已婚男性的“生活压抑”存在明显的差异(P值<0.05)。问及“近三个月您有感到尿急、尿频、尿痛等不舒服症状?”,14.3%的未婚男性的回答偶尔有这种症状,6.1%的表示自己经常有这种症状,而相比已婚男性有92.5%的是不存在这类似症状。

3.2 “脱贫”的需求

贵州贫困农村地区本身经济发展处于较落后水平,大龄未婚男性又作为该地区的弱势群体就显得更加贫困。当问及“什么原因使您不能结婚?”,58.7%的未婚男性认为“贫穷”是导致不能结婚的主要原因,19.2%的认为“周围女人太少”,其他认为不能结婚的原因有自己年龄大(7.%)、自己外貌不行(3.8%)、自己害羞(2.9%)、自己挑剔(2.9%)、没有自己喜欢的(1.9%)、自己文化低(1.0%)、自己不够勤快(1.0%)等。贵州近年来在脱贫工程上投入了大量努力,尤其是在农村地区,不论是政策支持还是物力财力的投入,但仍未能改变农村大量大龄未婚男性贫困的局面。调查发现,在当地精准扶贫中,大龄未婚男性一方面未能受到当地居委会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消极的标签也让他们不能积极的参与到脱贫致富的队伍中。

3.3 再社会化的需求

针对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调查,发现大龄未婚男性在生活中总给人一种少言寡语的印象,在农村生活中逐渐被社会边缘化。一是可能由于他们自身因为吸烟喝酒导致的同质性交际圈的强化,二是也可能由于“光棍”这一标签使他们被周围环境所疏离,导致大龄未婚男性自身封闭与生活环境的主动疏离,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了大龄未婚男性所拥有的交际方式、生活观念与生活环境相脱节。因此,大龄未婚男性面临着重新树立自己的新形象及重新融入村民生活圈两个方面上的社会化任务。树立自身新形象即要求改变以往的内向颓废,积极参与政府的扶贫工程。另外一个重要的责任主体就是农村生活环境,改变农村社会对大龄未婚男性这一特殊群体的别样目光,引导村民积极接纳该群体,形成融洽的沟通交流关系。

4 改善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生活现状的政策建议

4.1 精准扶贫的政策倾斜

农村大龄未婚男性普遍存在生活上较贫穷的现象,现阶段贵州正大力推进精准扶贫项目工程,很多偏远地方都在努力的开展扶贫帮扶政策,这一系列工作确实改善了农村的生活质量。但对于整体文化水平仍处于较低的低大龄未婚男性群体来讲,掌握现代的经营运转方式是不现实的,因此,结合实际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4.1.1 开展基础教育。让贫困地区大龄未婚男性恢复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信心,确保进一步的学习和努力具有足够的内动力。掌握好农村大龄未婚男性这样一个特殊群众的需要,大部分人不愿意学习新东西,以至不能很好的接受新技能,所以,精准扶贫首先要做的就是消灭思想观念上的“贫”,提示精准扶贫相关部门应主动深入大龄未婚群体中,对该群体开展基础教育,消除不上进的思想状态,宣传精准扶贫的理念与未来可能的收益,引导他们接触新事物,敢于尝试新的经营模式。根据资源优势,把产业项目与他们的意愿相结合,“造血式”扶贫与“输血式”救济相结合,近期脱贫与长远致富相结合。

4.1.2 完善基础设施。对于大龄未婚男性集聚地的贫困偏僻山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够完善,交通运输存在局限,种植的农作物无法高效外运,山里面的蔬菜水果仍主要靠传统的人力或畜力外运。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乡村交通条件的改善,不仅推动大龄未婚男性的脱贫致富,也便于贫困地区的人们与外界的沟通,更重要的是推动整个大龄未婚男性群体与外界社会的交往,使不同文化间相互交流融合。

4.1.3 提升扶贫精度。贫困地区大龄未婚男性逐渐成为社会较边缘化的弱势群体,这一群体未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他们的特殊性决定着他们身上的问题难以解决,因此,在精准扶贫攻坚的决胜阶段,不能忽视这一群体的“使能”工作,精准扶贫应该把这一群体作为重点,只有解决了这一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与需求,精准扶贫才做到了真正扶贫。

4.2 重视大龄未婚男性的健康

4.2.1 健康知识误区的扭转。大龄未婚男性健康方面,相关卫生部门应主动深入农村地区为当地群众开展健康教育,传播正确的保健知识。引起社会各方对大龄未婚男性健康问题的重视,一是社会各个个体都应享有社会福利的权力,二是把握弱势群体队伍的不断扩大。实地调查发现,不论已婚或未婚男性均存在自慰现象,而大部分未婚男性群体认为自慰会对身体存在危害,从医学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自慰行为是人类发展进化的结果,是可以保证精液质量的正常行为,自慰能满足心理上的需要,并不存在坏处,如果自慰带来心理压力或者羞耻感,那么这是大龄未婚男性对性健康知识的认识误区。针对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群体,积极为他们开展此类教育,消除对性知识的扭曲误解。

4.2.2 提供福利性的体检。从调查大龄未婚男性的体检状况来看,几乎无一人有定期体检,尽管生活中时常有酒精或烟草类的物质滥用,甚至患有男性疾病的情况,也不会去体检或看医生。调查访谈知,大部分的原因是“没钱看病”,“羞于被别人知道自己的病”。长此以往,这一群体的生活质量是逐渐变差,问卷调查中57%的或多或少存在睡眠、消化或男性方面不适的问题,但是他们并没有引起重视,也没有较好的医疗资源,所以加剧了他们日常生活的混乱,慢慢的在农村生活中被边缘化。因此,为大龄未婚男性提供定期的体检,可以保障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健康状况,更重要的是可以让这部分群体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促使重新回归集体生活,融入社会。

4.3 促进社会接纳与融合

新农村建设的成果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理念,发展文明乡风的同时,要更注意农村男性“光棍群体”的歧视与边缘化问题,不断接纳与融合这部分未婚男性群体,需要社会各界共同行动,使大龄未婚男性群体更好的实现再社会化。调查中当问到“遇到困难时,您会向谁求助?”,已婚男性给出的答案是“自己”“家人”“朋友”等,而未婚男性更多的是“自己”,看出未婚男性在生活上主要靠自我照料,缺少家人的关爱以及朋友、邻居的支持,而已婚男性生病或遇到困难时能得到更多家人或朋友的支持与帮助。当谈及“您目前未结婚是否在存在生活的压力?”,大部分在生活中都会有很多无奈,时刻会遭受来自朋友、邻居及亲人等各方的压力,有时候看到身边同龄人已结婚生子,一家人生活的其乐融融时,内心莫名的孤独落寞感就会瞬间涌上心头。因此,对于大龄未婚男性群体,自强才是解决逐渐被边缘化困境的可行途径,大胆与身边交流融入社会才是关键。

[参考文献]

[1]陈友华.中国和欧盟婚姻市场透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张群林,李树茁,伊莎贝尔,等.中国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安全性行为倾向影响因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研究[J].西北人口,2011,32(3):74-82.

[3]杨雪燕,伊莎贝尔,阿塔尼,等.中国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自慰行为——基于性别失衡背景的研究发现[J].人口与发展,2011,17(3):97-104.

[4]王兴骥.贵州蓝皮书:贵州社会发展报告(2016)[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5]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5-1016)[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6]王磊.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冀北地区调查為基础[J].人口学刊,2012(2):21-31.

[7]姜向群,魏蒙,张文娟.中国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人口学刊,2015,37(2):46-56.

[8]潘绥铭,[美]白维廉,王爱丽,[美]劳曼.当代中国人的性行为与性关系 [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9]贺雪峰.农村“光棍”问题需引起重视[J].决策,2014(10):15-16.

[10]姜全保.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家庭生命周期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9(4):62-70.

上一篇:公益课程教学与实践初探

上一篇: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阅读问题的思考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