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事迹材料>

提升农村初中生课堂展示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0 08:43:14 浏览数: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村初中数学课堂上学生展示能力的现状,并从一般性展示能力与数学展示能力两个层面,分别阐述了提升学生课堂展示能力的途径,尤其强调了数学语言的运用对展示能力培养的意义,希望对同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 农村初中;课堂展示;能力提升;实践研究

在关注学生有效学习的背景下,学生在课堂上的展示能力成为一个有效窗口. 因为学生的课堂展示既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有形反馈,同时也是学生提升学习品质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可以看到无论是在什么样的学习模式中,学生在课堂上的展示都非常值得重视. 但是需要看到的是,课堂展示需要能力作为支撑,而这个能力同时又是与学科学习密切相关的,因此在学科学习中形成课堂展示能力,就成为学科教学的另一个重点. 本文试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谈谈笔者对提升农村初中生课堂展示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农村初中数学课堂上学生展示能力的现状

农村初中生既是义务教育中的一个庞大群体,又是一个具有农村特征的群体. 关注这个群体的数学学习特点,是研究如何提升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能力的关键基础. 在研究的过程中,笔者通过教学观察、教学访谈与课后聊天,以及学生在作业中的一些反馈,可以判断出学生的展示能力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第一,农村初中生的课堂展示能力受学习结果影响. 尽管我们认为这一判断其实不仅仅限于农村初中生,其对于城市或其他学段的学生也有影响,但在实际研究中笔者发现,农村学生到了初中,这种心理会特别强烈.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相对较难(至少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有这样的感觉)的学科,根据笔者对研究班级的调查,发现真正敢在课堂上表达的其实只有极少部分学生,几乎所有的中等生以及部分学优生,他们也会因为对数学学习的不自信,而表现出无法有效展示的情形,更不用说“学困生”了.

第二,农村初中生的课堂展示能力受较为强烈的自我中心心理影响. 初中阶段,学生的自我中心意识特别强烈,而农村学生由于生活中待人接物并不充分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相对显得更加“宅”一些,以至于在笔者进行调查的时候,几乎每个学生都有一种较为强烈的“当自己在展示的时候,都感觉每个人在看我”的感觉——尽管其他学生确实是在“看”着展示者,但这种看更多的是面向数学知识本身的,而展示者关注的并不是真正的数学展示,而是自己在展示中的心理. 这种心理影响对学生的有效展示也有明显的影响.

第三,农村初中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展示能力受学科特点影响. 数学学科的特点在于需要运用到大量的抽象思维,尤其是抽象思维中的逻辑推理等,而农村初中生在这一块也存在困难. 原本就相对“笨拙”的表达,加上逻辑推理的困难,使得数学课堂上的展示显得很是捉襟见肘,而这个展示的过程如果不能真正为学生所接纳,那学生的课堂展示能力肯定得不到有效的培养与提升.

以上三点是笔者在研究中感觉比较强烈的三点,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影响因素,由于篇幅关系,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研究农村初中生课堂展示能力的提升

笔者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如果将课堂展示能力分成两步来提升,可能效果更好. 第一步,针对一般性展示能力而进行培养;第二步,结合数学学科的展示需要,进行展示能力的培养. 这里先谈谈第一步,当然需要说明的是,这种一般性展示能力的培养也要与学科发生联系,只是在培养提升的过程中,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

课堂展示作为一种能力,其培养具有一般特征. 结合数学知识的构建与数学问题的解决,一般性的展示能力或许可以这样培养,下面通过“有理数的除法”教学加以说明.

有理数的除法接在乘法知识的教学之后,从逻辑上讲,属于有理数乘法的逆运算,因此学生有充分的逻辑推理机会,且这一知识的学习有此前的正数的四则运算作为基础,因而学生在进行逻辑推理的时候,推理本身并不会发生太大的困难,也正是因为推理困难较小,所以可以将教学的重心放在展示能力的提升上.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一教学过程经历了这样几个环节:第一步,复习有理数的乘法,并思考除法的有关问题——让学生展示自己能够提出的问题;第二步,结合有理数的乘法以及此前所学的四则运算,思考有理数的除法规则的得出过程——让学生展示自己思考的过程;第三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重点指向如何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展示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第一个环节中思考的问题是相对一致的,都是思考“学了有理数的乘法,那肯定是要学习有理数的除法了”,但学生的表达有各种各样的形式,有学生说“有理数的乘法后面就是有理数的除法,我们下面肯定要学有理数的除法了”,还有的学生说“既然要学有理数的除法,那就要反过来算”……可以发现,此时学生的表达大多是心中有意,但词不达意,这说明学生的展示是有问题的. 于是笔者引导学生先思考除法与乘法的关系,再想想学过的有理数的乘法,然后想想我们应当怎样展示自己的问题. 经过这番引导,学生的思路开始向寻找有理数乘法与除法的关系转化,这样,问题的有效表达也就出现了——有学生能够结合此前3×(-3)的例子,提出如何计算3÷(-3)的问题. 这种结合实例的展示方式,非常贴切. 而这个过程中,教师没有太多的批评,甚至没有强烈的表扬,有的只是非判断性评价所导致的学生的思维自然发展,因而就是一个良好的赋予学生展示的机会,提升学生展示能力的过程.

而到了第二个环节,当笔者决定减少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学生的展示就成为他们的必然选择. 由于此前是结合实例提出的,因此这里的展示就成为结合实例的具体思路的展示. 如上所说,由于逻辑推理本身并不存在太多的困难,因此学生在展示的时候往往没有太多的心理负担,因而学生可以大胆展示. 事实上,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尽管不能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说出从3×(-3)到3÷(-3)的精密演绎过程,但大体上思路还是正确的,这就为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奠定了基础,也为后面的学习反思奠定了基础.

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的过程中,笔者重点强调一点:怎样才能让自己在表述问题以及表述自己的推理思路时,思路更清晰,语言更准确?这个问题直接指向有效展示,而反思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梳理思路的过程,因此学生一般性展示能力的培养就蕴藏在此过程当中.

数学学科对课堂展示能力培养的特殊要求

具体到数学教学的过程,从有效的数学展示角度来看学生展示能力的培养可以发现,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对数学语言的运用能力. 因为数学语言的运用,实际上也是对数学知识脉络的把握,也就是数学知识的有效建构. 这个建构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讲与学生课堂展示能力的培养提升过程同步.

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時,乘方和幂作为两个新的概念,需要学生经历一个学习的过程,而负数的幂的正负遵循什么样的规律,也需要学生经历一个探究过程. 在这些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经历什么过程?他们的数学语言运用能力会得到什么样的培养?这些都是展示能力提升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笔者看来,此教学过程中对展示能力的培养,应当对学生明确提出数学语言运用的问题. 比如跟学生明确提出:必须能够用数学语言明确说出你对乘方和幂的理解——是数学语言而不是生活语言,可以以生活语言打底,但必须最终成为数学语言.

于是,学生在理解乘方与幂的时候会经历一个从事例分析到生活语言理解(发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期),再到数学语言形成(这个形成于合作之后的自主提升)的过程. 将这个过程用数学语言体现出来,就是有效的展示,如学生在非死记硬背的情况下,很自然地说出“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而不是“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叫做乘方”);又如展示“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数次幂是正数”时,学生会自然地通过举出具体的例子向其他学生说明;再到具体的计算过程中,学生能够对类似2×(-3)3-4×(-3)+15的因式,不仅能用笔写出计算过程与结果,还能一边写一边说出每一步运算所用的知识——这从形式上来讲是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模仿,而从学习心理的角度来看,是新手向老手转变的过程,这显然是课堂展示的一种较高水平的体现.

总之,借助数学语言的准确运用来提升学生的课堂展示能力,反映了农村初中生课堂展示能力研究的本质特征,应在课堂上引起高度重视.

上一篇:调整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国际经验借鉴

上一篇:新时代背景下完善检察建议制度研究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