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事迹材料>

论重庆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设计

发布时间:2022-02-20 08:44:30 浏览数: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湿地对周围环境具有生态调节作用。在对其进行景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生态方面的设计,做到美学与生态兼顾,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

湿地的概念

国际湿地条约《拉姆萨公约》中将“不论是天然或人工的,永久的或暂时的,静止的或流动的水域,淡的,稍咸的或咸的水域。泥沼地,沼泽地,泥炭地,包括退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定义为湿地。因此,除了沼泽、滩涂,湿地还包括部分河流、湖泊、鱼塘、水库和稻田。

城市湿地景观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环境污染与人类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大量河流、水塘被污染,而这一后果严重威胁到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众所周知,湿地具有净化水质、保持水土、调节城市微环境等生态功能。因此,在景观设计中加强对城市湿地景观的营造是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措施。

城市湿地景观设计首先应考虑原有地形及周边环境,结合景观生态学原理,植物群落演替理论,园林美学理论,湿地恢复技术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等,营造出既有自然生态属性又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人工景观。

重庆城市湿地景观的现状

1.重庆自然概况

重庆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高温、高湿、多雨、静风的湿热气候特点。重庆地势起伏较大,以山地、丘陵为,东部、东南部和南部地势较高,西部地势低。重庆境内可流密布,主要河流有长江、嘉陵江和乌江,流域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的河流就有374条,水资源比较丰富。自然植被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由栲树属、木兰属、栋属等树种构成。

2.重庆城市湿地景观的分布及类型

重庆水资源丰富,市内湿地面积共计1006469h㎡,人工湿地占湿地总面积的83. 25 %,主要有长江三峡、长寿湖以及一些生活水库、发电水库等;池塘湿地和稻田湿地更是分布于全市各地。目前,重庆共有国家湿地公园14处,总面积19569.03公顷,市级湿地公园2处,总面积2910.88公顷。另有湿地保护区12处,总面积87783.65公顷,其中湿地面积为15239.6公顷。

虽然,在湿地的发展与保护中取得了一些的成绩,但主城区湿地对景观建设及旅游开发的建设相对较少,大部分植被基本保持自然状态,疏于人为管理,更没有对其进行有系统的规划,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湿地景观。

重庆城市湿地景观类型大致分为公园湿地景观、居住区湿地景观以及水库湿地景观。湿地中水源主要来自地表汇水和城市自来水,湿地公园用水基本能维持平衡,但受季节影响较大,降水及蒸发的时空特点及水景的水深有大幅波动。

3.重庆主城湿地景观存在的问题

①沿线护岸手法单一

目前,湿地周边基本以混凝土浇筑、假山石和卵石等材料进行护岸。这些材料能有效防止水体对岸边冲刷浸蚀,但护岸线条显得生硬、人工痕迹过重且多以垂直护岸为主。护岸缺少形式上的变化,显得单一古板,视觉上不美观,不能体现湿地自然生态的特色。

②水岸沿线植物单一

在一些湿地环境中,岸边与水生植物在种植手法上缺少变化,植物配置单一。如双龙湖湿生及水生植物没有形成丰富的生态群落,缺少挺水植物如荷花,浮水植物如凤眼莲、浮萍、睡莲等。这样的植物配置既不能在视觉上突出湿地植物景观特色,也不能在生态上满足生态保护、气候调节、净化水质的功能要求。

③娱乐设施缺乏吸引力

据调查,一些湿地公园中放置的娱乐设施设在种类和数量上相对较少,即便有也非常陈旧,也就无法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娱乐需求。

④人工服务设施及养护管理缺乏

一些服务设施没有考虑到湿地因季节影响给水位带来的变化,从而影响了人们观景的效果。另外,随着水库水位变化,消落区内植物因生长环境的改变,不能满足其正常生长,加之人工养护不到位,长时间疏于人工管理,使得植物成为残枝败絮,对景观环境的观赏效果造成极大影响。

重庆主城湿地景观进行生态设计的必要性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能利用其渗透和蓄水作用,降解城市污染,疏导雨水排放,达到调节区域性水平衡和小气候的目的,从而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其次,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亲近自然的空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湿地能为动物提供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此外,湿地的自我调节功能,还能抑制杀虫剂和除草剂等的使用,从而降低城市绿地的日常维护成本。因此,对城市湿地景观进行生态设计,加强对湿地的保护和建设有着深远意义。

重庆主城湿地景观进行生态设计应采取的措施

1.保持湿地的系统完整性

湿地系统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组成。对湿地景观的整体设计,应综合考虑各个因素,才能实现生态设计。

调查研究原有环境是进行湿地景观设计前首要环节。对原有环境的调查,包括对自然环境的调查和对周围居民情况的调查,包括土壤、水、动植物等的情况,以及周围居民对该景观的影响和期望等情况的调查。掌握原有湿地的情况,才能在设计中保持原有自然系统的完整,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生态;而掌握了居民的情况,则可以在设计中考虑人们的需求。这样的湿地景观在满足人需求的同时,也保持了自然生态不受破坏,使人与自然融洽共存。才能真正意义上达到保持湿地系统的完整性。

2.合理的植物配置设计

植物是构成生态系统及景观环境的重要因素,对植物的配置设计是湿地系统景观设计的重要一环。因此,在进行湿地景观生态设计时,既要考虑植物配置种类的多样性,又要尽可能地采用当地植物。

在植物种类的搭配,首先,从功能方面可栽种根系发达的植物来阻挡水流、沉降泥沙,保持湿地系统的生态完整性;其次,观赏方面应形成丰富而又错落有致的视觉效果。这样的植物配置也能对水体污染物处理的功能进行互相补充。采用本地植物是在设计中除了特定情况,应利用或恢复原有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植物种类,尽量避免外来植物种类。保护本地种植物维持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成分,保持地域性的生态平衡。

3.水体岸线及岸边环境的设计

岸边沿线是湿地系统与其他环境的过渡地带,对岸边环境的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整体湿地景观环境质量的优劣,因此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对湿地岸边环境进行生态设计,可用水体岸线以自然升起的湿地基质的土壤沙砾代替人工砌筑,还可建立一个水与岸自然过渡的区域,种植适合生长的湿地植物。这样做,可使水面与岸呈现一种生态的过渡,既能加强湿地的自然调节功能,又能为鸟类、两栖爬行类动物提供生活的环境,还能充分利用湿地的渗透及过滤作用带来良好的生态效应。

结语

湿地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湿地系统在生态上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对其进行景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生态方面的设计,做到美学与生态兼顾,使自然与人类生活环境有良好的结合点,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上一篇:我国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的几点思考

上一篇:新技术新模式推动长江湿地保护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