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事迹材料>

论历史人物评价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22-02-23 08:40:00 浏览数:

摘    要: 历史人物评价在“纲要”教学中很有必要。在历史人物评价的教学中应注意:历史人物的选择和正确的评价方法;邀请专家讲座,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等,使“纲要”的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历史人物    “纲要”    教学

2006年春季起,全国高校本科生普遍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我校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和摸索,认为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历史人物评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增强“纲要”课的教学效果。

一、历史人物评价在“纲要”课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历史与别的学科不一样,是专门记载人类活动的科学。一个人或一群人的社会活动对历史发展影响相当大,因此,人在社会历史活动中的地位和影响便是史学研究的重点,而历史人物评价则成为研究历史的主要方法之一。一个人物的性格、兴趣及其处事方法,皆与历史有关。“纲要”教学中涉及众多历史人物,运用历史人物评价的教学对提高“纲要”课教学有效性是显而易见的。

中国近现代史,既是一部充满苦难、被侵略挨打的屈辱史,又是一部反对外来侵略,实现民族独立、民主自由的革命历史,更是一部人民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幸福富裕的建设历史。在这一百多年的历史内,各色风流人物,悉数登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研究和评价,认识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辩证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是涉及历史观的重大问题。当前,各种社会思潮剧烈激荡,尤其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滥,把已历经半个多世纪得到中国人认同的历史人物、英雄形象予以否定。人们认同的基本历史结论、基本世界观、基本价值观遭到了肆意歪曲和践踏,给当代中国大学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正是全体思政课教师必须要面对的课题。“纲要”课作为一门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主要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纲要”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站在什么样的立场,树立什么样的历史观、世界观、价值观,能不能以科学辩证的方法开展评价历史人物教学活动,不仅仅是提高课堂教学生动性、知识性的问题,更应该是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的问题。坚持科学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以伟大历史人物的光辉事迹感染大学生,以负面历史人物的可耻下场警训大学生,是“纲要”课教师基本的教学理念。

“纲要”课教学中运用评价历史人物方法,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价值观,科学辩证地认识近现代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增强历史使命感,热爱人民、尊重历史、脚踏实地、开拓进取,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最大的贡献。

二、历史人物评价在“纲要”课教学中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纲要”课教学中如何开展历史人物评价,在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正确选择历史人物。在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长河中,有过无数历史人物,在有限的“纲要”课教学课时中,既不可能对所有人物一一评价,又没有这个必要。因此,要开展历史人物评价教学,首先必须正确选择历史人物。一是坚持选择典型性人物。所谓典型性人物,是指那些个性特征鲜明,在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发展规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人物[1]。因为历史是由人的活动组成的,一个历史事件发生,与之有关系的历史人物众多,有的影响较大,有的影响小。选择历史人物,必然是选取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影响大的、典型性人物,典型性人物的选择,有益于教学上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洋务运动,与之有关联的历史人物较多,其中有满族贵族奕、文祥等人;汉族地方实力派官员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与洋务运动关系的紧密性分析,从洋务运动启动,到洋务运动失败,李鸿章自始至终是典型人物。因而,相比较而言,选择李鸿章作为教学点是最适合的。二是坚持选择紧扣教材的历史人物。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点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凝聚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界集体智慧。由几十名著名专家编写,经过四级审定,最终由中共中央审定完成。教材很好地反映了中共中央开设这门课的要求、目的和精神,有很强的科学性、严肃性、权威性,为我们有效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前提和基础[2]。教材中提到280多位历史人物,是我们做好人物评价教学主要依据和内容。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活动中,必须以本教材为基准,尊重教材的基本历史观点、基本历史结论,选择教材已提供的历史人物,作深入分析、考证、补充,力求对重要历史人物作科学辩证地评价。三是坚持选择正能量历史人物。“正能量指的是—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3]。教材中涉及的历史人物很多,既有反面人物,又有正面人物。在教学设计上,应更多选择正面历史人物,给大学生以更多、更鲜明的正能量的教育。例如,在教学中,选择夏明翰等革命先烈“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革命志士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英雄气概,给学生以树立崇高理想信念的意义;选择林则徐等民族英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激励中国人抗击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精神,给学生以爱国主义教育;选择焦裕禄等好党员、好干部,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给学生以为人民服务的好榜样;选择邓稼先等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不计个人名利,醉心祖国科技,开创我国核武器新事业,给学生以为国创新、为己立业的动力。

2.教学生确立正确评价方法。历史人物评价的方法是历史人物评价的根本问题,评价方法不同,评价的结论就存在差异,甚至截然相反。在历史人物评价教学与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受个人喜好情感的影响,由于教育者或受教育自身对某一历史人物在主观上已经有好恶之分,并把自身的情感体验贯穿历史人物评价学习和研究的全过程,成为其学习和研究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带来的影响是不能对历史人物作出客观的评价。“从史学研究的主体方面来讲,认识主体在认识事物时,不可避免要受哲学观点、政治立场、知识基础、生活经验、情感、性格气质的影响,因而任何认识都带有认识者个人的印记”[4],因而,历史人物评价教学不能受制于个人情感,要坚持“真了解”的方法,“在还原历史人物真相的基础上,不以偏概全,盲目定论,以求对历史人物做出客观和公正的评价”[5]。例如,2003年中央台播放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对李鸿章的评价,一反常态,搞“反面人物历史翻案”,把李鸿章刻画成忧国为民的忠臣,马上引起全国观众的热议。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一时间,谁是历史上爱国英雄,谁是卖国贼,国人一片茫然。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纲要”课,不能忘记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不能忽视历史作用,不能随大流,应教学生“真了解”的方法,恰如其分地评价历史人物。

3.邀请专家讲座。历史人物距咱们很远,又时刻在咱们身边。一堂历史人物评价课要实现消除历史时空的隔阂,再现历史人物事迹,使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可邀请两类人开展一些活动,一类是历史人物的亲属或曾经在历史人物身边生活或工作过的人士。这类人士由于长期生活在历史人物身边,他们对历史人物许多活动、生活细节、待人接物、性格兴趣和非正式场合的谈话,有着比别人更亲近的观察和体验,请他们给大学生作历史人物专题讲座,有助于我们了解和评价历史人物的细节。例如,2008年10月,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开设“毛泽东思想概论”课,邀请毛新宇作《毛泽东国防建设思想的制高点》专题讲座,得到学生好评。一类是专门研究近现代历史人物的专家、学者。这类人士有较高学术造诣,理论水平高,对历史人物有系统、全面、深入的研究,请他们为大学生作专题讲座,对历史人物评价尺度把握更准确、恰当,保证历史人物评价的完整性,更能凸显历史人物评价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三、开展历史人物评价的主要教学方法

历史人物评价的教学是一堂常规的教学,无需要特别的创新。就其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实用性评估,以下几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值得推广和借鉴:

1.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主要是指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多媒体教学在今天的中国高校中普及面已相当广泛,有着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历史人物的评价毕竟是“历史”的内容,在时空上与今天的青年大学生有一定的距离,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显然无法生动、直观、形象地将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阐述清楚,多媒体教学恰恰弥补了这方面的缺憾,改变了历史人物时间和空间存在感,增强了历史人物的直观性。例如,讲授教材第二章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运用历史人物评价的教学方式,完成该节课的教学任务,我选择“李鸿章”作人物评价讲授。在评述李鸿章之前,让同学观看一段纪实的纪录片《血色黄昏——李鸿章的洋务生涯》,约十分钟,通过视频资料直接把学生拉进历史。通过视频资料,既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弱国无外交,又能使学生明白历史人物在关键历史事件中的作用。只有把李鸿章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评价才能做到客观、公正。在教学中充分体验到现代化教学手段便利和优势的同时,也应注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要适可而止,在图片、视频等选择上不能偏离主题,宁缺毋滥。照片和视频的数量也不宜过多,选用什么,选用多少,都要严格服从、服务于历史人物评价这个教学目的。

2.专题式教学法。专题式教学法具有在教学内容上主题鲜明、重点突出,逻辑性严密等特点。第一,选择专题式教学法有利于突出重点。历史人物教学本身凸显着鲜明的主题,选择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教学,就是为了突出该教学内容的重点,历史人物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沧海一粟,但在一些历史发展片段中却有着巨大的影响力。选择专题式教学法,以集中的时间、内容、手段,分析和讲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第二,选择专题教学法有利于历史人物讲解的逻辑性。专题式教学法的逻辑性主要体现在历史人物思想(心理)、行为的前后变化和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上。用一个专题讲授一个历史人物,不仅仅保证历史人物在其历史活动中的时间上的连续性,更重要的是在思想(心理)、行为的前后变化上保持一致性,避免对历史人物评价的多样性而产生学生理解的混乱,甚至产生负面影响。

3.讨论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是教师引导和组织学生就教材或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热点、焦点或难点问题进行独立钻研、共同讨论、互相启发,得出比较全面深刻的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6]。历史人物的历史事迹在“纲要”课教材中叙述的不多,在开展历史人物评价的教学方法运用上,讨论式教学法应该成为常用的方法。讨论式教学法在除激发学生积极性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外,还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分析历史人物。而且通过讨论,面对同样一个历史人物,具备“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往往从不同侧面提出自己的看法,这就可以大大开拓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批判性与深刻性,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7]。

总之,历史人物评价作为一项普通的教学,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发扬光大,使之在“纲要”课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http:///wiki/%E5%85%B8%E5%9E%8B%E4%BA%BA%E7%89%A9.

[2]http:///9/view-4085286.htm.

[3]理查德,怀斯曼,著.李磊,译.正能量[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3.

[4]刘克辉.历史人物研究中的“翻案”问题[J].史学理论研究,2009(3):143.

[5]徐国利,李天星.陈寅恪历史人物评价的标准、方法和理论特征[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92.

[6]张居永.“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讨论法的运用与优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2):67.

[7]刘立新.对历史讨论法教学的探讨.历史教学[J].2003(1):66

基金项目:闽江学院2013年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序号62)“论人物评价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上一篇:唯物史观视域下的历史虚无主义批判

上一篇:整体性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