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申请书>

江苏省交通运输服务业发展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2-04-03 09:29:52 浏览数:

[摘 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推出了4万亿的刺激政策,但经济增长依然乏力。在当前房地产缺乏增长空间的情况下,我国的基础建设尤其是交通运输服务业显得尤为重要。但在交通运输服务业的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本文从交通运输服务业的内涵出发,分析了江苏省交通运输服务业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最后从规模化发展、物流化发展、信息化发展三个方面提出了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交通运输;服务业;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U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4-0142-03

1 交通运输服务业的内涵

交通运输服务业是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交通基础设施为基础,以运输生产活动为核心,以及所有为维护和保障运输生产活动顺利实施的服务活动总和。根据维护和保障范围的不同,可以将交通运输服务业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具体来说,狭义的交通运输服务业包括运输生产活动以及直接为运输生产活动提供服务的所有服务行业,即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中划定的交通运输和仓储业(不包括通用航空和农产品仓储);而广义的交通运输服务业是指在狭义交通运输服务业的基础上,还包括其他未包含在狭义交通运输服务业范围内的所有为运输基础设施、运输主体(司机和运输工具)以及运输对象(旅客和货物)提供运输保障服务活动的服务行业。

在本文中,将交通运输服务业界定为广义的交通运输服务业,即以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和管道运输为基础,以及其他为五种运输方式所承载的运输生产活动提供运输保障服务活动的服务行业。从本质上来说,交通运输服务业仍然是服务业,是以传统运输业为载体而建立起来的一个产业集合体。根据这个概念,交通运输服务业已经超越了传统运输业的范畴,具体的内涵包括以下几点:

1.1 是以服务性为本质特征,各种运输方式组成的服务行业

交通运输服务业的定位是服務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产业特性实现了由传统的运输基础性向现代经济社会服务性的转变。交通运输服务业的发展模式要实现以生产增长为导向的发展向以服务质量为导向的发展转变,不仅包括服务内容的转变还包括服务方式、服务质量的转变。交通运输服务业提供的生产性服务,面向国民经济的所有生产部门,服务过程贯穿于社会生产、流通的各个方面,是与国民经济其他生产部门关联度最高的行业之一;交通运输服务业提供的消费性服务,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普遍性服务,服务对象涵盖所有社会群体和个体。

交通运输服务业不仅仅是某一种运输方式,提供的某一种运输服务形式,而是各种运输方式组成的运输服务总体。它不仅是各种运输服务的简单加总,同时也是各方式运输服务之间的协作。

1.2 是交通运输多产业的有机集合体

交通运输服务业不是一个单一的运输服务行业,而是由一系列运输相关的产业活动组成的有机整体,是国民经济大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集合体不仅包括传统的运输产业,而且还包括以运输产业为基础而衍生出的一系列交通服务行业。同时,在整个交通运输服务业内部,无论是传统运输产业还是其衍生产业,都以相关服务活动为核心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1.3 是传统交通运输业的进一步延伸

在交通运输服务业内部,主要分成传统交通运输服务业和现代交通运输服务业两个层次。随着新技术和管理方式在现代物流行业的广泛应用,传统交通运输服务业已经越来越多的融入了现代物流行业。使得传统的交通运输服务业不再局限于运输系统内的狭隘视角,而是从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需求,坚持满足客户需要,从采购、运输、仓储和库存生产环节发展为现代交通运输服务业。

1.4 融生产性服务和消费性服务于一体

交通运输提供的生产性服务,面向国民经济的所有生产部门,服务过程贯穿于社会生产、流通的各个方面,是与国民经济其他生产部门关联度最高的行业之一;交通运输提供的消费性服务,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普遍性服务,服务对象涵盖所有社会群体和个体。因此,交通运输服务业不仅满足了生产性服务的需求,而且最大限度地解决了人们生活的消费性服务需求。

2 江苏省交通运输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江苏省是全国的经济大省,经过20年的发展,江苏的交通运输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2.1 交通基础设施全国领先

在省委、省政府和交通部的坚强领导下,江苏交通建设投资近五年来一直维持在高位,2009年完成投资882.2亿元;2010年完成投资908.7亿元;2011年完成投资802.4亿元;2012年完成投资677.3亿元;2013年完成投资647亿元。五年里,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超3900亿元,居全国前列。

2.2 交通运输服务业增加值持续快速增长

2013年江苏省公路、铁路客运量增幅分别为8.4%、10.2%,公路、水路交通服务业增加值超过1800亿元,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9.5亿吨,连云港集装箱铁水联运完成30.3万标箱,居全国首位;机场客货吞吐量2107万人次、36.8万吨。

2.3 综合交通管理体制初步形成

目前,江苏省已经初步形成公路、水路、铁路和航空四位一体的综合交通管理体制,受省交通厅统一领导,部分城市公交、出租车和客运已实现统一管理。在这种模式下,根据四大运输方式各自的经济技术特性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统一协调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江苏省交通运输服务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组织有所改善,但仍不合理;交通运输服务业内部各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交通运输服务业内部关联程度较低,有待改善;运输装备水平虽有提高,但仍需进一步改善以及交通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

3 江苏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业的发展策略

3.1 规模化发展

目前江苏省运输市场的主要特点在于运输企业和运输业户数量多、规模小,从而导致了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较低和资源配置能力较弱。运输企业的规模小使得不能有效降低运输成本,包括人力资源成本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单位管理成本不能得到有效降低和单位固定成本过高。另外运输企业的规模较小,使得资源配置能力较弱,不能对运输的区域范围的优势运输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影响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和资源的优化利用。因此,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优化资源配置,必须对运输企业进行规模化发展。

运输企业规模化的形成过程,就是运输成本不断降低、运输效益递增的过程,同时也是运输资源向效率较高、协作更紧密的单位和区位集中的过程,从而使运输资源得到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将不断提高。运输企业规模化发展的过程中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成本,一是人力资源特别是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充分利用所导致的人力资本的相对节约,以及企业内部可供动员的资源的增多,而使得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开发效率进一步提高;二是管理费用和交易成本的节约,大量运输活动所导致的单位运输费用的节约,大量运输装备的采购所导致的单位装备的成本的节约,以及有关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的充分利用而导致的管理费用的相对节约等。

规模化发展的措施如下:

3.1.1 降低准入门槛、提高准入标准在放宽准入门槛,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和私人进入交通运输市场,建立公开、平等的准入制度的同时,提高运输市场准入标准:一方面要提高最低的开业技术经济标准,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市场进入方式、经营服务类型等方面的要求,鼓励采用创新方式进入道路运输市场。可根据运输企业资质管理的规范,对江苏省进行运输市场的企业经营范围、业务种类进行分类准入指导。在全省范围内,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市场规模,参照运输资质管理规范,制定相应的准入限制,以提高运输主体的经营资质。对符合准入标准的企业和个人,无论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无论是内资还是外资,平等对待。最终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运输市场准入制度。

3.1.2 加大运输市场的优胜劣汰力度

一般情况下,市场竞争机制可以通过优胜劣汰法则将市场上的劣势企业淘汰,从而给优势企业以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发展空间。但是,由于目前我省的运输市场上的竞争机制不健全,经营业户基本上处于“多进少出”的状态,优胜劣汰法则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导致了目前道路运输市场上的过度竞争、恶性竞争、无序竞争等一系列问题,使劣势经营业户难以被市场淘汰,比较有优势的经营业户难以得到规模化发展所需的运输资源和市场份额,严重制约道路运输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在市场竞争机制和市场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必须依靠政府力量,运用技术经济、行政管理、行业政策等多方面的手段,加大运输市场优胜劣汰的力度,使劣势经营业户尽快退出运输市场,给优势经营业户的发展壮大提供良好的资源和市场条件。

3.1.3 鼓励运输企业之间兼并与合并

积极推进道路运输企业兼并与重组,促进企业存量资产的合理流动。要采取联合、兼并、破产、控股、参股、收购、拍卖、嫁接等多种形式,促进公路水路运输业存量资产的合理流动。要采取有效措施彻底清除那些阻碍企业存量资产合理流动的障碍,降低企业退出壁垒,在政策上对劣势企业的退出加以引导,鼓励企业之间进行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兼并,以有效地提高运输资源配置效率,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政府相关部门要从体制上、市场结构上对企业兼并的操作原则、操作标准加以规范,使运输企业兼并和合并做到有法可依。

3.2 物流化发展

传统运输企业无论是在自身的资源方面,还是在其经营管理机制上都面临着许多问题。由于受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产生条块分割、自成体系、运输各环节相互分离等诸多弊端。在新的形势下,这些问题一定程度阻碍了运输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势必要求传统运输企业在体制和经营管理上作出一定的转变。通过对传统运输的物流化整合,不仅可以整合运输服务业务,而且可以实现经营管理体制的重新组合,实现不断发展。

在运输的基础上全面介入物流服务,满足客户对运输服务更高层次的要求,以客户为中心,全面提高门到门的物流服务水平,会给企业自身带来各方面的竞争优势。随着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的不同,第三方物流公司能够获得比其原先传统的运输核心业务更多的利润。因此,改善传统运输企业的体制和经营上的困难,必须走物流化整合的道路。

3.2.1 对传统运输企业进行物流化转型

对传统运输企业,立足现有资源,积极向仓储、搬运、装卸、配送、信息处理、包装等领域延伸,形成以配送物流为支持的信息、配送、多式联运、仓储、保险、服务等一体的货运物流体系。整合方式按主导资源、产业关系分为两种类型。一般按主导资源分为以客户资源为导向和仓储设施、运输资源为导向两种整合类型。按产权关系一般分为兼并型整合和合作型整合。

主导资源导向型的资源整合方式,是指物流企业在制定资源整合战略时,以维护和获取主导资源为目的(主导资源是企业维持生产经营的最重要的资源,它的多少和优劣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通过控制主导资源来限制竞争对手的发展。一般按主导资源分为以客户资源为导向和仓储设施、运输资源为导向两种整合类型。

按产权关系一般分为兼并型整合和合作型整合。物流企业的资源整合在多数情况下会发生财产所有权的转移,这其中包括兼并和成立合资公司等形式;在兼并条件不成熟,且双方对长期合作关系没有十足把握时,也会采取业务上的合作方式,来实现资源整合,这时就不涉及产权的转移。其中合作型整合又分为紧密型和松散型两种形式。

3.2.2 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整合运力资源

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范围包括仓储、配送、流通加工、运输等供应链全程服务。通过第三方物流的运输组织模式利用信息优势,与运输企业签订协议或通过股权合作的模式,将其運力资源纳入自己的运营范围,扩大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营业边界和规模,从而达到整合社会运力资源。

框架协议模式即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与运输企业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建立业务联系。通常的模式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和运输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合同,运输企业按照协议规定整合一部分运力资源,作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力储备,运输工具的性能标准、服务的标准在协议中都有明确规定。运输企业按照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指令,遵循合同标准,提供运输服务,然后从第三方物流企业获得运费。

股权合作模式是一种关系更为紧密的合作模式。通常第三方物流企业和运输企业共同出资组建新的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占出资的较大份额。投资双方用股权来维系合作关系。比框架协议模式更具有稳定性,投资双方为了保证一定的利润率,都会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3.2.3 依托货运站、开发区和产业带建立物流中心,为物畅其流提供平台

鉴于公路铁路站点是运输复杂系统中的一个结点,通过分布在全国范围的各个结点可以形成一个有效的运输网络。通过公路铁路站点,可以将全国各个物流环节、各子系统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形成有效的运输网络。在仓储、装卸搬运、运输等传统业务的基础上,逐渐向配送、代理、包装、保险等服务行业延伸,从而建立物流中心,实现运输总体的最优化。

重点开发区和江苏“四沿”产业带对于全省外向型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大量的资源要素流入和商品流出为发展物流中心提供了广泛的货源基础。因此依托重点开发区和“四沿”产业带,分层次、有重点的发展产业特色和交通地理相结合的物流中心,为物畅其流提供平台。例如沿沪宁线高新技术产业服务集聚带依托苏南国际机场重点发展空港物流;东陇海线加工产业服务集聚带依托陇海铁路和连云港重点发展铁路物流和海港物流。

3.3 信息化发展

由于全省综合交通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运输结构将加快调整,对运输速度、质量、服务将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对交通传统产业的改造与升级,推动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的发展,从而全面提高企业效益,改进和优化企业业务流程,使企业经营管理更加系统化、高效化,全面提升交通运输企业的竞争力,提高全行业的运输组织和管理效率。同时,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多种运输方式间信息的快速采集、处理、传输和控制,从而将各种运输方式进行有效衔接,推进一体化综合运输发展,促进交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同时为减少无效出行、空驶运输、重复运输、迂回运输,降低物耗和能耗水平,避免交通拥堵与事故,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行业建设,实现洁净运输和绿色交通,保障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运输信息的交换与共享,不断提升运输组织管理和服务水平,应用交通优化与管理系统。

信息化发展的措施如下:

3.3.1 建设综合管理信息平台

充分整合公路、水路、铁路、航空各种运输方式的规划、建设、管理、养护、规费稽征等信息资源,提高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并根据业务管理的需要,加大相关信息采集与更新力度。通过资源整合和共享,突破地域、行业内部门间的限制,优化配置公路、水路、铁路和航空资源,发挥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业整体效益。

3.3.2 建设运输管理信息平台

通过运输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完成運输业户、港航企业、营运车辆、运输船舶、营业性驾驶员和从业人员以及执法检查数据库标准规范和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实现全省综合运输管理信息数据库的共享,以及和区域、全国运输管理信息数据库的对接。在执法检查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建设公路运输业户和港航企业信用管理系统,实现运输企业信用动态监管。

3.3.3 建设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通过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为货物流通和居民出行提供信息服务,包括综合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和综合出行信息服务平台。

在交通主管部门的引导下,推进综合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公路、铁路、港口、管道等其他多种运输方式之间以及与国际贸易、海关通关、口岸管理与服务部门之间的信息融合,逐步实现政府、物流服务企业、工商企业之间实时、可靠的信息交互,拓展物流信息服务功能,增强服务能力,促进运输加速融入现代物流体系。

积极整合各类交通信息资源,针对出行信息全方位、综合性和个性化的需求,抓紧建立公众综合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将实时路况、道路(铁路、航道)施工、气象、交通控制、客运班线、班次、换乘、旅游等信息通过呼叫中心、互联网、图文电视、调频广播、手机短信、可变情报板、公共场所内的大屏幕等多种媒介和渠道提供给广大出行者。

参考文献:

[1]谢雨蓉.调整内需结构与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策略[J].综合运输,2010(10):23-27.

[2]李盛霖.着力转变交通运输业发展方式[J].求是,2010(11):32-34.

[3]张茅.关于转变交通发展方式的思考[J].管理世界,2008(6)1-6.

[4]马新辉.黑龙江省交通运输业发展对策[J].理论探讨,2013(2):108-110.

[5]熊崇俊,宁宣熙,潘颖莉.中国综合交通各运输方式协调发展评价研究[J].系统工程,2006(6):1-7.

上一篇:燃煤火电与风电完全成本比较分析

上一篇:加快建设长江黄金水道为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提供有力保障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