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节日庆典>

探讨新课程改革中地球科学的普及

发布时间:2022-02-14 08:41:41 浏览数:

我们怎样科学地认识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怎样创造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生存环境,实现人与地球和谐相处与协调发展?这些问题都是随着人口数量的迅速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正迅速地改变着地球的物质系统和演化过程。

一、时代的要求——地球科学

1999年,世界人口总数已达60亿,并正以35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人类生存和文明发展极大地消耗着地球有限的自然资源,目前世界上出现严重的能源、资源、粮食、生态环境危机:由于过度开垦,造成土壤退化,全世界已有43%的土地面临沙漠威胁;过度砍伐,导致全球每天消失3万平方公里的森林;人口的剧增和环境污染,使全世界有12亿人饮水没有保障,有1/5的人口营养不良;采矿和建筑等活动,正大规模地改变着地球的表面形态;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已成为比自然作用更强大的影响因素,仅每年迁移的物质总量就达1万立方公里;人类生产活动释放到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已达地球自然作用的10-100倍,严重的工业污染已危及人类的生存,研究表明:80%以上的疾病与污染有关;当今地球生物种群灭绝每年达5万种以上,已超过八千万年前的晚白垩纪大灾变时期生物灭绝的速度……

资源危机与环境恶化的事实触目惊心,人们在开始思考:地球是有限的,地球资源是有限的,地球能养活多少人?人类是否会因自身的过度繁衍,使整个生态链的主环失衡而走向灭亡?人类改造自然、创造社会文明的活动引发的全球变化是否会反过来对人类生存构成威胁?人类对未来的关注正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对地球的关注,地球科学正成为人类的自下而上的科学,并在人类文明建设中显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开始认识到自身的繁衍,树立正确的资源和环境意识,已成为当今乃至未来每一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了解地球,树立保护地球的意识,归根到底要依赖于地球科学教育的普及。地球科学的普及有利于增进青少年对大自然的兴趣与感情,加深对自然界事物和现象的理解,有利于从小树立与自然界和谐的生存意识和行为规范,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培养科学的工作态度和思维方法。

地球科学及其各分支学科的目标,是在人类增加对地球认识的基础上,维持其足够的资源供给及其持续利用,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与改善环境,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整体上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增强科学能力做出重大贡献。因此,控制人类活动的规模、程度,从人类与地球关系的角度审视环境的变化,为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提出科学建议,促使人类在减缓和适应全球变化方面尽快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保护地球的可居住性,实现可持续发展。突出地球科学跨学科研究进展与创新,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对地球科学的影响与需求、地球科学在自然科学内部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以及高新技术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

二、国外地球科学普及教材简介

本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把地球科学作为中小学生甚至幼儿科学普及教育的重要内容,美国从1963年起,开始制定“地球科学教学计划”,在中学开设单独的地球教学课程;英国1989年颁布的全国统一教学大纲规定:5-16岁学生的自然科学教育内容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天文、环境与地球科学,其中地球科学的学时应占8%,并于1993年4月组织编写了两套《地球科学》教材,以满足教学需要,日本将地球科学知识按不同的要求,分别列入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教学大纲,以色列1989年出版发行高中《地球科学》课本,1990年又着手编写从幼儿园到中学的地球科学系列教材,由此可见,世界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从儿童开始普及地球科学教育。尽管各国地球科学普及教育的内容,模式和方法等有所差异,但对中小学普及地球科学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是一致的,并日益深刻。

三、中小学地球科学普及教育的建议

地球科学普及教育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地理学科普及教育,有利于提高全民族控制人口、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整体意识,缓解经济发展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增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地球科学普及教育已成为当代世界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共内趋势,我国应尽快赶上世界的步伐。建议修改中小学教育大纲,全面调整改造现行的小学《自然》和中学《地理》课教学内容,构建以地球科学为核心,包括地质学、天文学、海洋学、气象学、自然地理学等知识的《地球科学》课程,使中小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都能接受较系统的地球科学普及教育,从小树立热爱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规范。突出地球管理科学,关注减灾、环境保护治理、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以及碳循环、水资源、能源战略等问题。

(责任编辑 李 晔)

上一篇:关于高中地理教学的现实应用问题的认识和实践

上一篇:一份执著的热爱,写就一生的恢宏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