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规章制度>

综合性大学非地学专业开设“地球科学概论”公选课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2-02-14 08:37:37 浏览数:

摘要:“地球科学概论”是学习地球科学知识的基础入门课程,本文论述了高校开设“地球科学概论”公选课的必要性以及长江大学开设此门公选课所具备的有利条件,重点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成绩评定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性大学非地学专业开设“地球科学概论”公选课的深入探讨。

关键词:地球科学;公选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2-0213-02

地球科学是与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是以地球系统的过程与变化及其相互作用为研究对象的基础学科,它强调行星地球的整体概念,将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以及地外宇宙圈看成是存在有机联系的超级地球系统。随着地球科学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及人类社会发展对地球科学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地球科学与其他学科之间以及地球科学各分支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研究越来越普遍[1]。

一、高校开设“地球科学概论”公选课的必要性

“地球科学概论”是学习地球科学知识的基础入门课程,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宇宙观和地球观,学会客观认识地球的思维方法。它的课程内容涉及十分广泛,涵盖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自然地理学、气象学、海洋学、陆地水文学、生物学、环境地学、天文学等不同学科的知识。目前长江大学把“地球科学概论”这门课作为四个石油相关院系的专业基础课。然而当今世界人类所面临的人口控制、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减灾防灾、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无不与地球环境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2]。21世纪不仅要求从事本学科的专业人员要具备全面的地球科学知识,而且要求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特别是大规模经济活动决策者们都必须具备一定的地球科学知识。未来的地球科学将成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科学,其前景是光明的,它在社会发展和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将会进一步提高。2007年6月19日温家宝同志的《在会见国际地科联执行局成员时的谈话》指出:地质科学要同经济、社会、环境紧密结合,主要表现在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和节约资源,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变化,减少温室气体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预防和减少地震等地质灾害对世界和人类的破坏,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地球环境[3]。因此,让学生认识地球、了解地球,从而珍惜自然资源,爱护生存环境,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理应成为高等教育的任务之一。国内外一些综合性大学已开始尝试对所有大学生开设“地球科学概论”课程,将地球科学知识作为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4]。在综合性大学中开设“地球科学概论”公选课,让非地学专业学生了解地球科学的基本知识,认识人与地球的和谐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二、长江大学开设“地球科学概论”公选课具备的条件

长江大学是由原江汉石油学院、湖北农学院、荆州师范学院、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合并组建而成的湖北省属高校中规模最大、学科门类较全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在石油科学与技术领域具有鲜明特色,拥有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石油工程国家特色专业。《沉积岩石学》、《生产测井原理》、《地震勘探原理》为国家级精品课程,《透视地下油藏——找寻石油的地震方法》为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现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目前与石油学科相关的地球科学学院、石油工程学院、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地球环境与水资源学院开设了“地球科学概论”为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并由地球科学学院老师担任任课教师。

基于长江大学拥有悠久的地质学专业办学历史和雄厚的师资实力,在全校非地学专业开设“地球科学概论”公共选修课的条件是成熟的。可在校职能部门的统一协调下,由地科院负责课程建设与具体实施。

三、“地球科学概论”公选课的教学

1.教学目的。我国地学教育的普及工作非常薄弱,公民普遍缺乏地学知识,如将常见地质作用神秘化,对地学景观的庸俗解释,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毁灭性开发,对地质环境的肆意破坏等,许多都是缺少地学知识的表现[5]。因此,高校应积极开设“地球科学概论”公选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结合现实的各种景观与现象,逐层解读地球环境的结构、形成演变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掌握地球的起源与演化、地球的特性及其圈层组成、板块运动与地质作用的基本知识;对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地表形态等与人类活动直接相关的地理环境有清晰的了解;对当前的一些涉及环境变迁、资源利用、防灾减灾等可持续发展的热点问题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2]。

通过“地球科学概论”公选课教学,为非地质学专业的理工科及文史类、经、管、法等专业的本科生补充一些理学方面的知识,科学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丰富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激发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开阔视野,从而培养出宽基础、重综合、有地球观的新型人才。

2.教学内容。公共选修课,是指高校基于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要,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参加学习的课程[4]。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大学公共选修课一般具有课时少、内容浅、学生专业面广的特点[6]。如果按照地质专业的必修课方式进行讲解,学生会感觉接受起来很吃力,学习兴趣也会降低,尤其是对没有理工科基础的文科学生而言。

因此,在教学上可根据学科性质的不同,设置不同层次的课程。对于文、管、经、法等文科性质的专业,将“地球科学概论”讲解内容定位为普及层,重点介绍地球各层圈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及其相互作用与变化、地质资源与地质环境特性、全球变化,尽可能导入近年来地球科学研究的重大进展,并将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灾害等重大环境问题结合起来系统讲述,突出知识性和趣味性。而非地学的理工科专业定位为普及层与专业层相结合,除了要了解普及层内容,还要了解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各种地质作用,建立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初步具备地质学分析、推断问题的思维能力和资源环境知识。

3.教学方法。作为公选课的“地球科学概论”,在讲授时应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将生活中看到的地质现象用理论加以解释,注重引导,让学生们用地质学观点欣赏和领略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因此,教学方法应以多媒体、幻灯片为主要形式,配合观看视频录像和小组讨论。利用计算机模拟各种复杂的地质作用过程,使学生很容易理解抽象的地质过程。利用视频录像,可以使不能到野外实习的非本专业学生足不出户观察到大量的地质现象,加强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例如,在内动力地质作用讲授过程中,播放了火山活动、地震活动的录像;剖析内力地质作用下产物时,可适当介绍同学比较感兴趣的宝石的品质、价值等;在讲授板块构造理论时,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板块作用过程及其动力学;在讲授外动力地质作用时,播放河流、风等作用过程与结果[7]。特别是引入同学身边的典型地质、地貌现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积极探索学校周边的野外教学过程,如在长江大学周边,有荆州八岭山火山岩地质现象、武汉蔡甸周边的海相沉积露头、蔡甸的现代湖泊沉积、荆州长江中心砂坝现代沉积等。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安排小组讨论,比如学生在户外旅游过程中发现的各种地质现象,或者结合课本选取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小组讨论,通过自由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加深对课程的理解,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

4.成绩评定。由于公选课面向的是全校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因此,考核不宜像必修课那样完全采用课堂考试的方法,但是也不应没有考核形式,凡选修者一律过关。对于最终成绩的评定要遵循注重实践、建立地质思维、激发地质兴趣、树立环境意识等原则,采取较为灵活但有效的方式,加大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具体实施可采取的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开卷考试加平时成绩,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按各占一半的比例构成。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课堂讨论等,开卷考试要注意题目的设置,不能太难,以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及综合分析能力为主。二是采取提交作图作业的形式,如利用课堂提供CorelDRAW等绘图软件绘制地质剖面模式图或地质现象图(课堂简单演示),题材、内容均不作限制,作业加分点主要体现在思考、原创,最终要对自己所制作图件加以必要文字说明。其他还可以采取英文文献翻译或者撰写论文等方式,如教师可以给定题目,或学生自选题目撰写与地球科学相关的论文,撰写论文的过程也是学生搜集和阅读相关文献,从而更多更好地理解地球科学知识的过程。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较好地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实际地质问题,对地球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参考文献:

[1]郑军卫,张志强,赵纪东.21世纪地球科学研究的重大科学问题[J].地球科学进展,2008,23(12):1260-1266.

[2]李艳,唐晓春.高校开设“地球科学概论”公选课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地质教育,2009,(3):73-76.

[3]张锦高.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思考——学习温总理谈话精神的体会[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4):1-5.

[4]褚庆忠.高校开设“地球科学概论”公选课的必要性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72-74.

[5]李峰,范柱国.理工院校开设《地球科学概论》公选课的必要性[J].中国地质教育,2002,(3):47-49.

[6]钱建平,胡云沪.问题式评价法——以《地球科学概论》为例谈谈公共选修课的考核方法[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21(1):209-210.

[7]董云鹏.建设前瞻性的教学体系 培养新型地球科学人才[J].高等理科教育,2006,(3):113-115.

上一篇:结合案例,进行高中地理“学科意识”渗透

上一篇:综述RS在土地利用方面的应用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