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通知范文>

张大千艺术人生中的民族风范

发布时间:2021-08-05 08:44:49 浏览数:

摘要:张大千以博大的包容方式在西方积极传播中国文化,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充分展现民族风范,他所做的一切具有特别的文化意义和爱国情感。

关键词:张大千;艺术卓越成就;传播中国文化;民族风范;爱国情感

张大千以自身的睿智和对中国传统国画的热爱,用自己习惯和擅长的方式,在中国绘画艺术方面取得卓越成就,为中国绘画的发展变革描绘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近代中国文化品牌的一个缩影。与此同时,张大千以一个文化使者的艺术实践证明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魅力,在二十世纪中西艺术文化交流中以博大的包容方式在西方积极传播中国文化,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渐渐流露出的民族自豪情绪,以及日益彰显的民族风范和爱国情感。

一、自强不息,成为20世纪中国最著名的国画家之一

张大千(1899-1983年),四川内江人,1899年5月lO日出生在四川省内江县城郊安良里象鼻嘴堰塘湾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原名张正权,传说其母在其降生之前,夜里梦一老翁送一小猿入宅,所以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改名猨,又名爱、季爰。后出家为僧,法号大千,所以世人也称其为“大千居士”。

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是一个聪明且善于思考的画家,没有像当时一些画家过分迷信西方绘画的魔力,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他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地道的中国传统国丽家的学习过程:临摹、创作、再临摹、再创作。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后旅居海外,以自身的睿智和对中国传统国画的热爱,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在中国绘画艺术方面取得卓越成就,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成为20世纪中国最著名的国画家之一,被徐悲鸿誉为“五百年来第一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的民族风范在张大千身上得到充分体现。张大千作为一个经自己的勤学苦练而攀登上了艺术高峰的艺术家,他深知创业的艰辛与甘苦,同时他更是深深懂得,艺无止境,学无止境。因而他曾说: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画家。不仅需要在绘画上勤学苦练,而在书法、文学、理论、生活等多方面,都必须要下功夫,而且必须要终生学而不厌,老而不辍。张大千在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之后,从不自满,他曾说:学无止境,多改以求精进。我的每一幅画,我总觉得还能改,而我也常有改它的冲动。张大千在一生中,总是非常用功,手不释卷,脚不停步,笔不停挥,掌握了绘画中的十八般武艺,各种题材、内容的画幅都能画,而且各自都出类拔萃,登峰造极。在时代氛围引发下,张大千接触了西方抽象绘画艺术,触发了对中国绘画发展的思考,直到晚年,仍孜孜不倦从事中国画的开拓与创新,在全面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基础上,开创了泼墨、泼彩、泼写兼施等新貌,给中国画注入了新的活力,影响广泛而深远,体现了一种自觉的民族文化归属心理。

正是张大千的这种视艺术有若性命,高度的敬业、乐业、爱业精神,他的一辈子刻苦学习与不懈的攀登精神,终生学而不厌、精益求精的奋进态度与作风,终于达到了众之仰目的艺术绚丽高峰,取得了卓著的不朽的成就,成了世界上的一代艺术伟人与巨匠。2010年5月张,大千晚年巨幅绢画《爱痕湖》登上中国嘉德春拍近现代书画专场,以1.008亿元成交,这也是中国近现代书画首次突破亿元,创近现代书画纪录,很好地弘扬了中华民族文化,推进了中国艺术事业的不断发展。

二、彰显民族风范,成为中国近代著名艺术鉴赏家和文化外交家

张大千是很自由的人,他一生为着艺术而生活,他所做的很多事情都与他的艺术爱好有关,从爱国的动机来说,张大千应该更多的是一种文化责任的自觉性,一种自觉的民族情感。在西方文化进入中国时,张大干执着的成为钻研传统的“第一人”,可见他骨子里面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偏爱。在中国近代国著名画家中,张大干又是一个典型的中国艺术鉴赏家,他深得中国文化传统的精义,从做人、财富到艺术成就等很多方面,张大千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成为中国画画坛上是屈指可数的善于平衡社会关系的国画家、艺术鉴赏家和文化外交家。

1. 鉴赏中国艺术,展现自信的民族文化气度。张大千除精通诗、书、画、印外,在艺术鉴定、摄影、收藏、建筑、经营学等各领域,他均表现出优异的卓越才能,俨然一个中国文化使者和艺术鉴赏家。

纵观张大千一生,云游四海,闲云野鹤,洒脱不羁,豪伙仗义,风流倜傥,走遍万水千山也不改其一袭长袍,一口乡音:在异国他乡择类似祖国山川的地方筑屋而居:梅兰竹菊,托物言志:一草一木,笔笔含情,诗词言语,吟哦故国。

1932年,张大千为了安心作画,不受外界干扰,欲找一处山明水秀的地方怡情遣性。于是,经张师黄介绍,张大千由上海迁往苏州网狮园。北京的颐和园、四川的青城山、昭觉寺、巴埘的八德园、美国的环荜庵、台北的摩耶精舍,所到之处,大干都要搜集奇石、种植花木盆景、豢养珍禽异兽,这些都为他的艺术成就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国家罹难,生灵涂炭。在颐和园居住的张大千一家也在幼难逃。张大千在朋友聚会时义斥日本军是“棒老二”,犯下滔天罪行。日本人欲得其所藏珍品,扣押之后又放出来,并要张大千出任日华艺术画院院长及北平艺专校长,张大千一口拒绝。为拒绝给日伪作画,曾剃须化装离开北平历经艰险,冲破种种困难,几经周折,绕道香港返回家乡四川。1938年10月,张大千回到重庆与二哥善孖相聚,针对国破家亡的时局,与善孖合绘了《忠心报国》、《双骏图》之后,一起作画义卖,举办抗日爱国流动画展,同时,大千日夜赶画作品为善抒出国举办抗日募捐画展作准备。此外,为了赈济难民,大千与晏济元联合举办画展,所得收入全部捐给了救济难民机构。

20世纪50年代,张大千决定移居海外,为了不使我国珍贵画迹流落他乡,1951年大千先生在香港却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将大风堂的镇山之宝、自己最心爱的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五代董源的《潇湘图》、元代方从义的《武夷山放棹图》3幅无价国宝及一批珍贵文物书画以最低价转让给一个朋友,然后托朋友原价由国家文管局收购,使这批国宝得以完整回归祖国,他的这一爱国义举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称誉。

在西方生活的时期,张大千在艺术上并没有像许多中国画家那样对西方艺术的盲从,相反是在文化交流中找到了中国文化超然博大的自信和来自于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感,展现出来的是一种自信的民族文化气度,具体体现在:他在园林建筑、穿戴言语、生活礼仪等方面以一贯之地坚持中国文化习俗,从不改变。无论在巴西还是美国、欧洲。张大千画国画。玩中国味的奇石,搞中国园林建筑,

(巴西的八德园,美国的可以居、环荜庵等)。在西方的国度里,他尽量把中国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行为表现的淋漓尽致,张大千注重中国文化“游”的意味,他有一方印“游戏人生”和一幅对联“百年诗酒风流客,一个乾坤浪荡人”。这种心态使张大千在异国他乡表现出了一个中因文化人的自信和豁达,可以想象当西方人走进的张大千的园林,看到张大千园林,园中中国人独爱的奇石,中国绘画的样式,他们即对东方式生活的感到惊奇和羡慕,又对中国文化感到神秘而又新奇。张大干的自信是他一生浸淫于中国传统艺术的结果,他坚持走自己的艺术道路,以自己的艺术生活证明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彰显了民族文化气度。

2. 一生着力艺术交流,彰显民族风范。张大千是一个乐观的人,时代造就了他。张大干以自身的睿智和对中国传统国画的热爱,在中国绘画艺术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的同时,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说,张大千是一个真正的文化使者,从25岁首次开始举行个人画展,1949年赴印度展出书画,此后便旅居阿根廷、巴西、美国等地,他以博大的包容方式传播了中国文化在西方的影响,在世界各地频频举办个人画展,一生着力艺术交流,极大彰显了民族风范。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与西画泰斗毕加索齐名,被称为了“东张西毕”。他荣获了国际艺术学会的金牌奖,被推选为“全世界当代第一大画家”,并被世界舆论称之为“当今世界最负盛誉的中国画大师”。张大千说:“我就是靠手中的笔玩弄乾坤,为中国艺术在海外打天下。”正因为有了张大千的努力和他的自信,才让他与毕加索的见面具有典型的中西文化共存共荣的象征意义。1956年7月28日,张大千在法国与西方绘画大师毕加索见了面,他们的见面被后人认为是中西两个大师的聚会,被誉为“中西方艺术史上值得纪念的年代”这次见面毕加索由衷的表现出了他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尊重,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巨大荣誉。1924年,在上海首次举行个人画展。1929年,筹办全国美展,任干事会员。1931年,与兄张泽一同作为唐宋元明中国画展代表赴日本。1933年,应南京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艺术系主任徐悲鸿之邀,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1936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张大干画集》,徐悲鸿作序,推誉“五百年来一大千”。1940年,赴敦煌莫高窟临摹历代壁画,前后共计2年零7个月,共临摹276幅,并为莫高窟重新编号。1943年,出版《大风堂临摹敦煌壁画》。敦煌之行,轰动了文化界,促进了艺术家、史学家对发掘敦煌宝藏的兴趣。抗战胜利后,张大千的作品先后在巴黎、伦敦、日内瓦和国内各地展出,声名大震。1949年,应印度美术会之邀赴新德里举行画展,并留居印度大吉岭年余,其间曾去阿旃陀石窟临摹壁画,以之与敦煌莫高窟壁画作比较研究。在印期间所绘作品多精细工笔,且有《大吉岭诗稿》1卷。1951年返港,翌年迁居阿根廷;1953年,再移居巴西,在圣保罗购地150亩,建中国式庄园——八德园,留居17年。1955年,所藏画以《大风堂名迹》4册在日本东京出版。1956年,首次欧洲之行,赴法国与毕加索会见。1957年,以写意画《秋海棠》被纽约国际艺术学会选为世界大画家,并荣获金奖。此后,又相继在法国、比利时、希腊、西班牙、瑞士、新加坡、泰国、德国、英国、巴西、美国及香港等办画展。1969年,迁居美国旧金山,修园名曰环筚庵。居美10年,是张大干创作的鼎盛期。1972年,在旧金山举办四十年回顾展。1973年,捐赠作品108幅给台北历史博物馆。1974年,获美国加州太平洋大学名誉人文博士学位。

三、大风堂成为中西文化交流民族风范的延续

张大千与他的门人组建的“大风堂”是中国美术界的一个重要画派,成为20世纪上半叶中国画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艺术的延续不仅仅只是大师作品的持续展览,群体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则尤显重要。据不完全统计,由张善抒、张大千先生创立的“大风堂”,遍布在海内外的一代弟子就近200人,二代、三代弟子则成几何级数递增。他们或以书画闻名,或致力于美术教育,已成为弘扬中国美术、书法的一支重要生力军。他们传承、传播“大风堂”艺术及其思想,为中国传统美术和构建和谐社会贡献着积极的力量。他们(特别是张大千)凭借手中的画笔玩弄乾坤,在海外为中国艺术打天下,故其门人遍及海内外,诚如著名画家叶浅予所诗:“大风门下士,画迹遍寰中”,为中国文化在海外传播做出了贡献,他们所做的一切具有特别的文化意义和价值取向,张大千先生虽已逝世,但是他的艺术和思想却延续着他的生命。书画已为先贤录,德艺留与后人承,大风堂已成为成为中西文化交流民族风范的延续。

回顾中国近现代书画史,自强不息的张大千在中国近现代画坛中极富创造性,攀至中国书画艺术的最高峰。张大千先生一生,是植根于传统又不断创新的一生,是丰富多彩而又极富传奇的一生,是极具博大精深学识并取得辉煌成就的一生,是在传承、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方而作出杰出贡献的一生,是赢得了世界艺术界、学术界极大赞扬与尊重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和中国艺术在世界上赢得崇高荣誉的一生。

参考文献:

[1]陈滞东,编著大师谈艺丛书《张大千谈艺录》,河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10月第l版2000年4月第2次印刷

上一篇:大理白族扎染服装生态性对中国发展生态服装的启示

上一篇:多媒体的发展及运用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