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通知范文>

大理白族扎染服装生态性对中国发展生态服装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1-08-05 08:44:17 浏览数:

[摘 要]在环保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生态服装正逐渐成为时装领域的新潮流,中国发展生态服装产业迫在眉睫。本文从大理白族传统扎染服装的原材料、生产工艺、加工装饰等方面浅析了白族扎染服装的生态性,对中国发展生态服装具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也为中国开拓具有本国特色生态服装产业之路提供了借鉴经验。

[关键词]大理白族;扎染服装;生态性

[中图分类号]F424.3;X3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28-0143-02

生态服装主要是指绿色纺织品和由环保材料制成的服装。生态服装选用天然纤维为原料,印染使用无害于人体的色素,严格控制有害物质,无毒安全,保护人体健康;有的甚至缝缀鲜花,寓意保护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等。生态服装在穿着时,给人松弛、舒适、心情顺畅、回归自然等感受。

从专业上说,生态服装必须包括三方面内容:①生产生态学,即生产上的环保;②用户生态学,即使用上的环保,要求对用户不带来任何毒害;③处理生态学,即织物或服装使用后的处理对环境无害。

21世纪是发展生态产业的世纪,“环保风”与现代人返璞归真的内心需求相契合,使生态服装正逐渐成为时装领域的新潮流。近年来,传统的棉毛料在市场上大受欢迎,国际上也开发出多种绿色生态纺织品,例如彩棉技术、日本用牛奶纤维制成的牛奶内衣、国外的一些厂家从天然矿石提炼出功能性纤维制成内衣及床上用品等。国际生态服装产业有迅猛发展之势,中国发展生态服装迫在眉睫。

大理白族传统扎染服装从古到今都具有“生态服装”的特点,本文针对白族扎染服装原料、生产工艺、装饰等方面对大理白族扎染服装特有的生态性进行了论述,对中国发展生态服装产业有积极的借鉴与促进作用。

1 大理白族扎染服装原料的生态性

大理白族扎染一般使用纯棉白布或棉麻混纺白布等无污染的天然原料,不含化纤等有害物质,与肌肤有着天然的亲和力,无不良副作用。棉布和棉麻混纺布料具有保暖、吸汗、抗菌、防臭等功效。

白族扎染所用的染料为寥蓝、板蓝根、艾蒿等天然植物的蓝靛溶液,其中以板蓝根居多。板蓝根是一种清热消炎的药材,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对板蓝根药用及药效的记载。用板蓝根染出的布料,清新典雅、朴实大方,同时还带有一定的消炎清凉的作用。与化学染料相比,扎染布色泽自然,蜕变较慢,经久耐用。扎染所用的板蓝根大多是野生板蓝根,需求量大时也有人工种植,目前在大理周城有六七公顷板蓝根种植园。

传统白族扎染服装使用纯天然的原料制成,穿着舒适,不会对皮肤产生不良刺激,克服了现代化学织物和染料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副作用。扎染布这种环保布料制成的服装丢弃后,在地下两年后会自动分解,符合处理生态学特性,不会加重环境负担,更不会对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扎染布在大理地区被广泛制成衣裙、头巾、手帕、枕巾、被单、包袋、窗帘、门帘、桌布等与人体肌肤相亲的用品。在回归自然、提倡保健的今天,扎染服饰不仅深得白族人民喜爱,也深受国内外具有保健意识人们的青睐。

中国发展生态服装不仅可以采用现有的棉、麻等传统生态材料,还可以充分发掘利用中国传统中药文化的宝库,开发具有药效特色的纺织原料及药用染料。

2 大理白族扎染服装生产工艺的生态性

生态服装不仅在使用功能上具有生态性,服装的生产制作过程也应减低或接近对自然环境零污染。大理白族传统扎染服装几乎纯手工艺的生产制作过程把对自然的损害降到最低,与生态环境平衡和谐。

“扎染服饰”,顾名思义,所用到的基本工艺为“扎染”。大理白族板蓝根制靛的方法沿袭传统,与古代文献《齐民要术》和《天工开物》所记载的中原汉族的方法基本相同。在《南诏国传》和《张胜温画卷》中,所绘人物穿有蓝底小白花的服饰,可以推知早在一千多年前白族先民就懂得了扎染技术。

白族扎染的程序并不复杂,具体有手工扎缝、浸染、拆线、漂洗、整检等工序。扎染印工采用白族传统图案或请民间美术师设计图案,用刺了洞的蜡纸在生白布上印下图样,将布料分发给村里的绣工,绣工将图样细致地缝上,并且将图案重叠缝紧,派送到扎染厂或在各家染坊染制。染制过程具体来说,先把生布用清水浸泡,再放入染缸浸染,反复染过几次后,取出晾干,将布料拆线后熨平整,经过数遍漂洗整检,做成一块带各样图案的扎染布。重叠缝紧的扎线部分,因为染料浸染不到,形成白色图案。由于花纹的边界受到蓝靛溶液的浸润,图案边缘产生自然晕色;又因为扎染的手工艺性,人们在扎缝时针脚儿和用力的疏密、松紧不同,造成晕色深浅不一,有一定的随意性,朴实自然,意味独特。

扎染布制成的白族服装,美观大方,几乎纯手工制作的生产工艺对自然环境也几乎没有损害。我国的生态服装产业可以借鉴白族扎染手工艺制作的经验,设计制作面向旅游市场的生态型旅游产业。

3 大理白族扎染服装装饰的生态性

服装的图案纹样等装饰是服装传达内涵的视觉语言。大理白族扎染纹样图案取材广泛,贴近生活,图案有苍山云彩、洱海泛舟、花鸟虫鱼、民族风情等1000多种。这些千姿百态,妙趣天成的纹样图案取材于自然,体现了白族人民乐于表现自己的生活环境,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怀。

从环境保护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人的心理状态、思维活动及生产行为等与周围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的情感、思想、心态、愿望、意志等种种形式是大脑指挥的结果,而大脑的指挥功能又直接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一些科学研究表明:什么样的环境会导致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大理白族人民生活在依山傍水、环境优美的苍洱地区,自古以来重视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对自然的保护与热爱的情怀会在民族服饰,房屋建筑等与白族人民贴近的物质生活中自然展露。物质文化同时也会促进精神文化的发展,对生活其中的人有陶冶情操、建构人格、促进社会和谐的美育功能。白族扎染中朴实清秀的图案纹样在一代代白族人民的传承与创新当中,不仅起到美化服饰的作用,更能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增强人们的环保生态意识,使人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爱美的大理白族妇女,无论老幼,都喜欢以香味清新的鲜花作为头饰或服装配饰。这种贴近自然的装饰美心理已经深入白族民心。在苍山洱海的碧水蓝天下,勤劳朴实的白族人民身着典雅大方的扎染服装,配以清新自然的鲜花,毫无繁华都市中的病态与矫情,一如洱海泛舟时悦耳动听的渔歌,散发着自然的生机。

服装的实用与装饰只有与自然生态美以及人格心灵美达到和谐,才是真美。中国生态服装的设计,可以借鉴白族扎染服装的装饰取材于自然环境的特点,充分利用环境心理学对人类思想、行为有潜移默化影响的功能,设计制作图案优美、传达保护自然、维护生态平衡寓意的生态服装。

4 结 论

白族传统的扎染服装无论材质、生产工艺、纹样装饰,穿着的舒适度以及最后的处理,即从生产生态学、用户生态学、处理生态学等方面讲,都极具生态性。它所体现出的“本元文化”的特质对人们环保意识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引导和熏陶作用,也对中国生态服装的设计与生产提供传统民族文化的营养,为中国发展生态服装产业提出宝贵的借鉴经验。

时下欧洲服装业认为“摩登+环保=销售额”,这也意味着环保服装有望成为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的消费热点。中国发展生态服装产业迫在眉睫,需要大量借助国际上的经验与帮助,同时也应该立足于本国,从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以及各民族服饰文化精髓中汲取营养,开创具有本国特色的生态服装之路。

参考文献:

[1] 玉腊.百彩千辉——云南民族服饰[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7.

[2] 罗钰,钟秋.云南物质文化•纺织卷[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

[3] 李雪玫,迟海波.扎染制作技法[M].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0.

[4] 颜恩泉.云南植物染料及其开发[J].云南社会科学.2004(2):88-91.

[5] 金少萍.白族扎染——从传统到现代[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6] 如军.环保服饰——21世纪服装消费新潮[J].市场分析,1999(11):8.

[7] 王菊琴.生态服装将成为服装市场的主流[J].中国检验检疫,2003(5):60 .

[8] 刘工.服装:21世纪大变革[J].国际市场,2000(6):18-19.

[9] 可娴.将环保舒适植入未来服装[J].创新科技,2005(4):47.

[10] 高新芳.绿色环保服装是时代发展的趋势[J].新纺织,2003(7):6.

[作者简介]周钰华(1984—),女,云南鹤庆人,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专业视觉传达设计及理论;沈德坤(1951—),男,云南昆明人,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专业视觉传达设计及理论。

上一篇:中国传统艺术的本质特征与现代价值分析

上一篇:张大千艺术人生中的民族风范

相关范文